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1122369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影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它其实是一种隐性广告。

据一些学者考证,植入式广告是与电影共生的。19世纪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之后,就曾多次找商人提供产品做布景和道具用。之后,美国福特公司就有了向好莱坞制片商出租汽车拍摄电影的想法。一些电影史学家回忆,上个世纪30年代,电影大师卓别林曾采用法国时尚女王可可·夏奈尔设计的服装。进入21世纪以来,影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开始呈现泛滥之势。影片《变形金刚》共植入了68个品牌广告,收入超过4000万美元。恰如一位商界人士所言,我们正从一个营销沟通的“打扰时代”进入一个“植入时代”。

在一向重视艺术性的法国电影中植入广告近些年也开始大行其道。2007年法国电影《不要告诉任何人》制片方与美国雅虎公司签订植入式广告协议:电影在表现两位主角联络时使用雅虎邮箱发送邮件,而雅虎公司负责这部电影的推广宣传。韩剧植入广告的兴起是在本世纪初。在2004年一部名叫《火鸟》的电视剧中,男主人公被设定为一家MP3播放器生产企业的副社长,使得大众还比较陌生的MP3播放器成为流行时尚产品。

据分析,好莱坞影片中植入广告最普遍的是汽车产品。1974年上映的《007之金枪人》多次出现AMC汽车的镜头。在此后的许多动作大片中,丰田、福特和通用的产品时有登场。在《黑客帝国Ⅱ:重装上阵》中,两款凯迪拉克汽车和一台意大利著名的杜卡迪摩托车上演飙车大赛。除汽车外,电子产品广告也是好莱坞影视作品普遍植入的对象。在今年3月底播出的美剧《摩登家庭》中,刚刚上市的苹果公司新产品iPad平板电脑粉墨登场,想借这部电视剧的人气,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烟草和酒精饮料的身影也不断在影视剧中出现。好莱坞硬汉史泰龙曾从美国烟草企业布朗·威廉姆森那获得50万美元,用来在至少5部故事片中植入香烟广告。在美国HBO有线电视网制作的美剧《欲望都市》中,享誉国际的顶级烈酒品牌“绝对伏特加”成为重要内容。植入烟酒广告有时候甚至成为逃脱法律限制的一种方式。法国法律明确禁止在电影和电视剧上出现香烟和酒精饮料广告,但植入式烟酒广告却屡禁不止,导演总是以艺术至上为借口来搪塞。

在商业氛围浓厚的美国好莱坞,也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公益团体开始对植入广告泛滥提出质疑。一家名为“警惕广告”的团体认为,现在广告植入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许多此类广告与故事情节贴合得严丝合缝,会使受众受到无形影响,影视作品必须在开头或片尾处加以标注。韩国今年2月也出台了类似的法律。美国编剧工会也在2005年对公司强迫编剧为植入广告编写剧本的做法提出异议,工会认为这会使成千上万观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广告的狂轰滥炸。

在韩国一家媒体工作的具先生告诉记者,受众对于和剧情融合得较好、不过分露骨的植入广告,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是生硬的、突兀的广告,甚至对场景和剧情的观感产生了影响,就会产生反感的情绪。也有观众表示:“与其让演员拿着一个没有商标的饮料,还不如拿某品牌的产品更真实。”这说明植入广告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植入。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广告植入并不是“在柜台上放一罐可乐那么简单”。目前的植入式广告大体上分为四种运作模式:场景植入、对白植入、情节植入和形象植入。可以说,植入式广告虽然出现已有年头,但作为大规模、成体系的广告投放方式,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到底怎么植入才最好,各国影视产业和相关监督部门都在探索。

(选自2010年9月9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1.对“植入式广告”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渗透式的广告形式,目的是让观众在不知道或不认为它是一则广告的前提下,加深观众对品牌的印象。
B.是与电影共生的植入式营销方式,厂家的产品或品牌开始从“打扰时代”进入一个“植入时代”。是一种隐性广告。
C.汽车、电子及烟酒等名贵产品和知名品牌广告是影视作品普遍植入的对象,许多此类广告与故事情节贴合得严丝合缝,会使受众受到无形影响。
D.运作模式多种,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成体系的广告投放方式,利益驱动和品牌效应使这种方式大行其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好莱坞硬汉史泰龙曾从美国烟草企业布朗·威廉姆森那获得50万美元,用来在5部故事片中植入香烟广告。
B.法国法律明确禁止在电影和电视剧上出现香烟和酒精饮料广告,因为植入烟酒广告甚至成为逃脱法律限制的一种方式。
C.韩国今年2月也出台相关法律,禁止产品或品牌公司强迫编剧为植入广告编写剧本的做法。
D.现在的广告植入并不是“在柜台上放一罐可乐那么简单”,这需要一番精心策划、精巧构思以求观众的接受。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观众沉醉于007詹姆斯·邦德惊险的英雄救美故事时,随时都会闪现购买剧中产品的冲动,那么他们就可以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电话选择007佩戴的OMEGA手表甚至他驾驶的BMW汽车。
B.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电影、娱乐、传媒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植入式广告从欧美正迅速向全球蔓延。作为一种营销方式,植入式广告将随着好莱坞大片而进入中国。
C.植入式广告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角落,不管是电视节目、电影中传达的还是网络中所兴起的,甚至生活中渐渐增多的植入式广告,都让我们觉得植入式广告近期必将取代非植入式广告。
D.植入式广告跑在电视剧和电影拍摄之前,成为影视产业的另一主要收入来源,有效推动影视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是指日可待之事。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指出工具理性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它充分重视行动的意义,其价值与追求仅仅以寻找更大的利益为动机。而现如今聚合类新闻客户端越来越只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忽视精神价值与社会责任,其个性化算法推荐系统,充分体现了工具理性的特点。针对算法这一“注意力经济”的产物,用户有必要提升媒介素养。

算法是一种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工作和信息获取的效率,让用户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面对算法的广泛应用,我国公众新闻媒介素养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例如,有些资讯客户端为了提升用户黏性,向用户提供娱乐化、低俗化、浅薄化的新闻内容,吸睛的标题和内容驱使着更高点击量,高点击量促使算法推荐系统再一次为用户提供这些低端的新闻内容,这就形成一个死循环。媒介素养较低的用户,容易被这些低质、浅层的信息“麻醉”和诱导,选择沉溺于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丧失自我意识,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从而扩大与其他群体的知识鸿沟。

在信息聚合类客户端中,“算法把关”代替了传统的“人把关”,使得新闻内容缺少评判量化,推荐内容以没有价值判断的点击量为依据,再加上我国网民呈现出年龄低、学历低等特点,媒介素养缺失,致使负面价值取向的信息被大量推送。有些用户甚至只满足于标题的阅览,在“标题党”乱象丛生的环境下,用户把标题当作事实真相来认知,价值观扭曲,从而产生不恰当的认知和行为。

面对各类网络新闻信息,保持判断力、提升理解力,是用户提升媒介素养的现实路径。否则必然受到不确定信息、虚假信息的误导,甚至极容易成为不确定信息、虚假信息的二次传播者。媒介用户需要有选择地接受算法推荐信息,保持质疑的态度,培养对信息的识别和洞察能力。理性的新媒体用户,往往通过旁证,他证入手,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情绪判断算法推荐信息的可信性。用户不应仅仅在“推荐”标签栏目中阅读信息,要增加信息获取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此外,专业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对用户媒介素养提升的引导责无旁贷。新媒体的交互性,使用户成为媒体内容的参与者,传播者,用户媒介素养也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通过媒体引导媒介用户提升媒介素养,不仅是媒体本身的需要,也是公众适应现代媒介新生态、正确认识算法推荐和规避算法偏见误导的重要途径。政府作为公众媒介使用行为的监护者,新闻媒介的监管者,一方面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加大约束,提高用户的媒体素养,净化信息传播的空间,另一方面,应当关心用户媒介素养教育,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规划制定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将媒介素养教育推广到社会组织的各个层面上。

(摘编自《提升用户媒介素养规避算法偏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如今一些新闻客户端以寻找更大的效益为动机,利用算法推荐系统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B.算法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又可能会影响用户对新闻内容的判断。
C.我国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知识鸿沟,这主要是客户端利用算法推荐劣质内容的结果。
D.政府一方面要运用法律手段规范用户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提升用户媒介素养的教育力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马克斯·韦伯对工具理性的阐释,有助于读者理解算法推荐系统。
B.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有些资讯客户端利用算法诱导用户是不道德的。
C.文章最后两段从用户、媒体、政府三个层面论述了提升媒介素养的方法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D.文章整体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算法把关”存在缺陷,它使新闻内容以点击量为推荐标准,缺少评判量化,因此传统的“人把关”才是最优的信息筛选方式。
B.在算法推荐系统出现以后,“标题党”现象开始出现,有些用户误把标题当作事实真相来认知,这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价值取向。
C.在新媒体时代只要新闻客户端承担起社会责任,向用户提供多元化信息,用户就可以在面对各类网络信息时保持判断力、提升理解力。
D.用户提升媒介素养对媒体自身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用户是媒体内容的参与者、传播者,媒体可以通过用户来增加自身的公信力。
2022-05-05更新 | 6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眼下,艺术的创作与商业运作正积极拥抱互联网。短视频、公众号、电商平台等,缩短着艺术与受众、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然而就工艺而言,“物”的属性难以跨越屏幕的阻隔,即使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依旧要思考:在当下,是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中为什么使用工艺?

从古至今,工艺制作的目的在于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工艺品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艺术化发展方向,随后又开始探索回归自身并服务于生活的合适路径。工艺不只是艺术品,从非遗的角度看,回归生活才是最有力的传承。以刺绣为例,姚建萍从苏绣艺术家到创建姚绣艺术品牌、艺术生活空间的发展过程,颇具启示意义,艺术探索与生活化回归,是当代工艺的一体两面,前者致力于解决工艺的“可能”,后者体现工艺的“需要”。

传统工艺要满足当代生活的需求,并不是易事。这要求工艺家深入理解当代生活空间。我们常在古装影视剧中看到刺绣等工艺的使用,它们也常陈设在各类博物馆里给人以观赏的愉悦。作为“古色古香”之物,它们在这里的功用主要不是供生活所需,而是在向我们讲解过去的生活。但是,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工艺还能带来什么?这几年,上海、苏州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较具影响的手工艺市集,博物馆和书店所开设的手工艺生活区并不违和,一些品牌自然成长为艺术生活空间。它们所得到的广泛认可和市场反馈表明,工艺的实用性并没有完全消失,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它融入今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的需求日新月异,许多传统的工艺呈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设计、材料、审美趣味都需随之变化。刺绣、织锦、雕刻等,在家居化的进程中离不开革新迭代,通过尝试更多的呈现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苏绣沙发为例,丝绸的娇贵特性与沙发的使用本有强烈冲突,但依靠科技进步和材料革新,推出具有耐磨性的人造丝绸和绣线,就能使之前的不可能成为可能。工艺在这里通过产品来呈现,依靠创新转化来获得活力,是工艺振兴卓有成效的表现。

当人们又有机会与传统家具、衣饰以及老式的器皿再次相遇,那些使用它们的方式以及因此而兴起的想象与审美,都需要一个重新唤醒的过程。姚绣艺术生活空间展示了艺术家的作品及衍生产品,又经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和运营者的努力,采取展览加市场的方式,以苏绣服饰和文创联接咖啡、花艺展、古琴雅集等。这种品牌赋能与跨界传播,其实也重复着这样一个道理:工艺不是孤立的存在,它遵循特定使用场景的要求,探寻被这个时代所认同和欢迎的呈现形式,通过良好的设计实现工艺服务生活的目的。

工艺品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让人期待。人们在发明、改进、运用和消费它的过程中,也进行着这样的探求:传统工艺为何有灵且美?怎样提升传承和再创造能力?如何实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传统工艺因为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可替代的特性,通过它可以提供一个让人感受温情、更新表达的环境。工艺是人与物之间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人们依旧需要通过它精确地传递造物的智慧和温度,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让好的工艺品成为人的长久陪伴。

(改编自张志勇《回归生活是最有力的传承》,《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时代,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正在缩短,但商品“物”的属性仍难跨越屏幕的阻隔。
B.工艺家越是深入理解当代生活空间,越是有助于传统工艺满足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C.古装影视剧中刺绣等工艺品的主要功用是向我们讲解过去的生活,却无法供生活所需。
D.许多传统工艺的呈现形式将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是因为衣食住行的需要日新月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互联网背景下艺术创作与商业运作的特点出发,分析其优劣,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问题。
B.文章使用了大量当下工艺界的例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信服力,还使文章更有时代性。
C.文章采用递进结构,从艺术家的理解、工艺的呈现方式和使用方式的唤醒三方面论述传统工艺如何回归生活。
D.文章最后一段对工艺品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持积极态度,并立足于传统工艺与工业化生产的不同阐述了传统工艺的精神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一传统工艺如果无法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它的传承就失去了活力。
B.艺术探索和生活化回归是当代工艺的一体两面,两者相辅相成,分别致力于不同的侧面。
C.工业振兴要想有所成就,工艺就要以产品的形式呈现,依靠创新转化获得活力。
D.品牌赋能与跨界传播有助于唤醒使用传统工艺的方式以及因此兴起的想象与审美。
2022-03-23更新 | 9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缺少什么?

周国平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有的,而且可以说几乎是惟一的一个例外——王国维。在世纪初的学者中,只有这一个人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但是,在当时举国求富强的呐喊声中,他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了。我想从一件与北大多少有点关系的往事说起。1998年,北大热闹非凡地庆祝了它的百年大典。当时,纯北大人或者与北大沾亲带故的不纯的北大人纷纷著书立说,登台演讲,慷慨陈词,为北大传统正名。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 李大钊、蒋梦麟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人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了正宗的北大传统。可是, 北大历史上的这件在我看来也很重要的往事却好像没有人提起,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北大的历史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1903年,清政府批准了由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就成了办学的指导方针。章程刚出台,就有一个小人物对它提出了尖锐的挑战。这个小人物名叫王国维,现在我们倒是把他封做了国学大师,但那时候他只是上海一家小刊物<教育世界》杂志的一个青年编辑,而且搞的不是国学,而是德国哲学。当时,他在自己编辑的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张之洞拟定的章程虽然大致取法日本,却惟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青年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他所说的哲学是指西方哲学,在他看来,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中国最缺少,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王国维是通过钻研德国哲学获得关于纯粹的哲学的概念的。在20世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惟有他一人醉心于德国哲学。英国哲学重功利、重经验知识,德国哲学重思辩、重形而上学,这里面已显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取向。他对德国哲学经典原著真正下了苦功,把康德、叔本华的主要著作都读了。《辨证理性批判》那么难懂的书,他花几年的时间读了四遍,终于读懂了。在我看来,他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诸如把叔本华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许多评论者把眼光集中于此,实在是舍本求末。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德国哲学的研究,他真正进入了西方哲学的问题之思路,领悟了原本意义上的哲学即他所说的纯粹的哲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王国维所认为的纯粹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呢?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他由哲学的这个性质得出了两个极重要的推论。其一,既然哲学寻求的是“天下万世之真理,非一时之真理”,那么,它的价值必定是非实用的,不可能符合“当世之用”。但这不说明它没有价值,相反,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无用之用”胜于有用之用,精神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的是人的灵魂的需要,其作用也要久远得多。其二,也正因此,坚持哲学的独立品格便是哲学家的天职,决不可把哲学当做政治和道德的手段。推而广之,一切学术都如此,唯以求真为使命,不可用做任何其他事情的手段,如此才可能有“学术之发达”。

用这个标准衡量,中国没有纯粹的哲学,只有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从孔孟起,到汉之贾、董,宋之张、程、朱、陆,明之罗、王,都是一些政治家或想当而没有当成的人。不但哲学家如此,诗人也如此。所谓“诗外尚有事在”,“一命成文人,便无足观”,是中国人的金科玉律。中国出不了大哲学家、大诗人,原因就在这里。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中国文化传统中“轻精神价值”严重弱点的一项是
A.北大历史上为正宗的北大传统正名的往事没有人提起。
B.张之洞拟定的章程,唯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
C.-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
D.在20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王国维“重视精神价值”的依据的一项是
A.王国维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
B.王国维对1903年清政府批准的轻精神价值的京师大学堂办学指导方针《奏定学堂章程》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C.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中国最缺少的属于纯粹的哲学的西方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
D.王国维认为,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而王国维是唯一的一个例外。
B.王国维认为,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这又是中国最缺少的,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C.王国维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而是把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
D.王国维认为,纯粹的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而精神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
2018-12-22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