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113789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

刘 宁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

大鹏精神,这个“大鹏”就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一生皆以大鹏自比,化说自己“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豪迈奔放,就是大鹏扶摇高举的境界。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李白和庄子是有所不同的。庄子所说的逍遥远游之境,和人世是有对立的,超脱流俗的同时,也有背离常情的怪诞,自己的妻子去世不仅不悲痛反而鼓盆而歌,这和常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不一样。李白不是这样,他天才豪放,但身上毫无怪诞之处,他的悲欢喜怒同于常人,却又比常人表达得更浓烈,更为本然。这种本然的表达,使李白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天真如赤子的境界。他的《长干行》,刻画一位女子与丈夫两小无猜,笔触极为纯净天真,“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王维和李白的诗歌正是在自然精神的浸润下,呈现出许多难以言传的艺术神妙。宋代以下,随着思想文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唐诗所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理解唐诗应深入其精神文化背景,对唐诗的自然精神,对唐诗神妙的艺术之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去品味和思考。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的人生常常背离“道”,背离“自然”,“道法自然”就是超脱“背离”,回复本然。
B.陶渊明归隐田园,寻求悠然心会的真意,呈现出晋代诗歌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
C.山水诗追求静、远、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恰恰是自然精神在山水诗上的体现。
D.宋代以后,唐诗赖以形成的许多精神氛围改变了,后世理解唐诗有了一定的难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提出中心观点后论述了自然精神的内涵,再使用例证法证明论点。
B.文章引用王维的诗歌《鹿柴》,论证了王维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空”趣。
C.文章论述李白诗歌的自然精神时采用了类比论证手法,突出李白身上的赤子之心。
D.文章结论指出唐诗自然精神的形成跟文化背景有关,对于读者品读唐诗很有启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精神来自道家思想,唐诗具有自然精神,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
B.王维《新晴野望》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明白如话,但创造出了一种深远空寂的诗境。
C.王维的《鸟鸣涧》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写回荡在山涧中的鸟鸣,反衬出山林的幽静。
D.李白在庐山上纵目远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大鹏的视野,是逍遥远游之境。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星堆出土文物展现了绚丽多彩的内容。三星堆青铜造像群,显示了古蜀国祭祀活动的昌盛。高大的青铜立人像,可能象征蜀王与大巫师,众多青铜人头像可能代表着古蜀国各部族首领。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玉器、金器、陶器,这些都说明了古蜀国手工业与农业生产的兴旺,显示了社会生活的繁荣。三星堆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有猪、牛、羊、马、鸡、犬等,并出土有青铜水牛头与栩栩如生的青铜公鸡造像,说明古代蜀人家畜饲养业也很发达,数量与规模都颇为可观。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造像群与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展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由此可知,地处长江上游内陆盆地的古蜀国在当时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繁荣强盛的王国,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自成体系。但古代蜀人并不封闭,和黄河流域殷商王朝以及周边其他区域在经济与文化上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古蜀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是不丧失主体的交流。三星堆出土器物说明,古代蜀人在接受商文化影响的时候,以高超的青铜雕像造型艺术为代表的古蜀文化特色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古蜀文明与中原华夏文明都属于地域文化的范畴,各自的不同特色是和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的。古蜀与中原在社会结构方面,有各自的特色。古蜀社会在文明早期阶段经历了由部落联盟到酋邦社会的演进,从而形成了共主政治局面。古蜀国由此在统治方式与典章制度,以及习俗方面都与中原王朝有所不同。在观念崇尚方面,夏商周时期中原王朝以九为尊,以九鼎代表青铜文化中的最高王权,而古蜀时代以五为尊,以五色象征宗庙。

来自中原王朝的青铜文化,曾对南方地区进行了较为强势的传播。在安徽、湖南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尊与青铜票,就接受了商文化的影响。而古蜀的文化崇尚,也对周边区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譬如关于龙的传说和对龙的崇拜就与稻作农业密切相关,最早起源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曾盛行于古蜀,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上就有龙的造型。后来随着稻作农业由南而北的传播,龙的崇拜也流传到了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崇尚。

三星堆最近发现了丝绸遗迹,再次举世瞩目。根据史籍记载,古蜀是最早养蚕和纺织丝绸的部族,《说文》解释“蜀”字,就是以蚕作为族名,所以蜀山氏又称为蚕丛氏。《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和蜀山氏联姻,黄帝的元妃西陵氏女嫘祖也是蜀地人,将丝绸传到了中原和全国,被后世尊崇为先蚕。古代蜀人饲养家蚕从蚕丛时代就开始了,故教人养蚕的蚕丛被后人祭祀为青衣神。

三星堆考古发现还揭示了其与南亚、中亚的远程贸易和交流。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海贝就来自温暖的印度洋海域,蜀布与丝绸很早就通过西南古商道销售到了古印度、大夏(阿姆河流域)与古罗马。说明古代蜀人很早就与世界上很多国家有了经济贸易往来。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并不是封闭的,而是相互交流影响和促进的结果。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也是开放的,与世界的交流可谓源远流长,三星堆考古发现对此也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摘编自黄剑华《三星堆从哪里来》,《文史知识》2021年第7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内容绚丽多彩,显示了古蜀国手工业、农业的发达和祭祀活动的昌盛。
B.龙文化和丝绸文化都起源于古蜀国,后传到长江流域,再传到中原地区乃至全国。
C.古蜀国青铜器受中原商王朝青铜文化的影响,但其青铜雕像造型艺术又有鲜明的自身文化特色。
D.古蜀国虽地处四川盆地,但很早就与世界上很多国家有经济贸易往来,如蜀布很早就销售到古罗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使用“可能象征”“可能代表”等说法,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B.文章前两段列举三星堆出土文物时突出青铜造像群,是因为它代表了古蜀文化特色。
C.在论证思路上,文章从三星堆的出土文物谈起,得出古蜀文明的自身特色,再论述古蜀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影响。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把三星堆的考古发现与史籍记载结合起来,互相印证,使论据充足,立论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展示出古蜀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繁荣强盛的王国。
B.三星堆出土的器物说明,古蜀文化与中原商文化的交流是不丧失主体的交流,古蜀文化在与中原商文化的交流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C.古蜀国与中原王朝在社会结构、统治方式、曲章制度、观念崇尚等方面都有不同,这与各自的农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D.三星堆考古发现说明了中华文明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成就,同时证明了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开放的。
2022-01-30更新 | 6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也称作“回环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另外,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这让回文诗作表现得更加富有文学色彩。对于回文诗,不仅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

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深刻智慧,以及丰厚的人生哲理。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能够成为另一首新诗,这样的文字功力十分了得,这般“文才”不是什么人都敢“卖弄”的。

有人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认为它完全没有艺术价值;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民国年代的学者刘坡公先生在1934年出版的《学诗百法》一书中就指出:“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当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经认为,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据记载,诗歌中的回文体在我国晋代就已经形成,而兴盛于宋代。它有着“反复成章”之特点,其种类有很多,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图形回文”等。其中,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有人把这种形式的回文诗称作“倒读诗”,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

例如,据传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作的《题金山寺》就是绝品中的绝品,该诗如下:

《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捕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把诗句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捕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诗歌正读时,“江中的潮水一直奔向雪山之巅,远处的渔夫在明月下垂钓,只见远处的山上有无数的飞鸟,轻盈地飞翔着”;这是《题金山寺》沿着吟诵的时间所呈现的场景,描写了金山寺从午夜到清晨的景色,体现了黑暗过去后生命自由飞翔的无尽活力,以及由静到动的过程。

诗歌倒读时,“鸟儿都飞走了,只剩下茫茫江波一直连着水边,普照万物的太阳也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明月在静夜中独自皎洁”;这是《题金山寺》呈现的真实场景,展现了金山寺从白天到黑夜的景色,体现了生机渐去、万物归静的过程。

这是一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作,正读倒读意境不同,可看作两首诗。如果正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由于构思奇特,组织巧妙,整首诗顺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

由此可见,作为中华文化独有的一朵奇葩,回文诗读起来回环往复,连绵未尽,让人回味无穷。经典的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意境优美,真是千古奇观,实在令人叫绝。读完它们,不由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了不起,他们的文学造诣深不可测,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

(摘编自吴镇《回文诗:正读倒读都通顺,古人智慧了不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语素是单音节语素,语法手段看重语序,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的这两个特点。
B.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它是分析型语言,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
C.回文诗对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D.回文诗的种类有很多,其中“通体回文”最难驾驭,驾驭了“通体回文”,便能驾驭其他种类的回文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回文诗的定义入手,对回文诗的种类、特点等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B.文章引用刘坡公、周仪荣的观点来证明回文诗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C.作者详细分析《题金山寺》,意在证明回文诗正读倒读意境不同。
D.末段在前文举例论述的基础上,赞美回文诗之美和古人之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独特的文学体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B.回文诗的内容与形式俱佳,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意境优美,令人称绝。
C.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普通欣赏者不一定能够体会回文诗倒着读的妙处。
D.回文诗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体现了创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2021-07-08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配备有大约价值150000美元的设备,包括价值6000070000美元的激光雷达系统。安装在顶部的测距仪是Velodyne64线激光雷达,这种激光雷达可以对无人驾驶车辆的周围环境生成详细的3D地图。将这些生成的地图与高精度地图综合,生产不同类型的数据模型来实现无人驾驶,有一些计算是在车载的计算机完成,有一些计算在远程的云中完成。

谷歌无人驾驶设置了无人驾驶解除机制,即从无人驾驶模式切换至人工驾驶模式,通常切换时长在1秒钟左右。无人驾驶解除机制可以分为两类:(1)无人驾驶技术失效被监测到,简称技术失效解除;(2)出于车辆的安全运行的需要,车辆的测试司机解除无人驾驶模式,对车辆立刻进行人工接管,简称安全运行解除。技术失效解除的主要原因有主、次(备份)无人驾驶系统的通信失效,如线路短路,加速仪或者GPS等传感器异常,转向或者刹车等关键功能异常等。无人驾驶解除机制是整个无人驾驶测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每一次解除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用以提高软件系统、感知系统、硬件系统以及其他各个系统的综合能力。无人驾驶解除机制的设置并不是单纯地为了降低无人驾驶解除次数,而是为了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从而改进无人驾驶系统。

(摘编自《一文看懂汽车无人驾驶》)

材料二:

作为长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杭绍甬高速公路杭绍段对推动构建长三角智慧高速公路网意义重大。其中支持自动驾驶、自由流收费、电动车持久续航等智慧要素,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浙江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杭绍甬智慧高速建成后,进期就可以实现自由流收费——驾驶员在高速上行驶了多少里程,可直接扣除相应的里程费用。远期,还有望成为全国首条支持无人驾驶的智慧高速——在自动驾驶专用道上,把车辆切换至自动驾驶模式后,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对路面状态的精准分析,能实现智慧的诱导,破解互通枢纽的拥堵,提供全新精准化、个性定制化出行体验,让驾驶员一边看报纸一边开车成为可能。杭绍甬高速公路最具特色的一点是其光伏路面发电和无线充电。在工程首期安置太阳能电板,建设光伏发电的路面,并放置可供电动汽车充电的充电桩。在工程远期的目标上,杭绍甬高速公路尝试研发对行驶电动车无线充电的技术,让电动车行驶和充电能够同时进行。

(摘编自《全国首条支持无人驾驶的智慧高速来了!》)

材料三: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通过审议,《条例》在国内首次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条例》将于81日施行,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明确规定列入产业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可上路行驶。其中,无人驾驶可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

《条例》的出台,让无人驾驶汽车有了正式上路的身份。安途智行政企合作负责人王立彬表示,这相当于智能网联汽车在社会公开道路的路权在法律层面获得承认。《条例》明确,遇到交通事故,如果是有驾驶人的自动驾驶汽车,责任是驾驶人的;如果是无人驾驶的汽车,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责任。《条例》还鼓励保险企业开发覆盖设计、制造、使用、经营、数据与算法服务以及其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全链条风险的保险产品。

相较人工驾驶的普通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依赖于感知的输入、计算模型以及道路场景数据,需要通过大量的道路测试来不断训练自动驾驶的场景遍历性。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可以验证车辆在限定区域范围内的实际运行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还可以提升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度和信赖感,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迭代升级过程中不可逾越的步骤。

《条例》特别指出,深圳市政府可以选择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全域开放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探索开展商业化运营试点。

(摘编自《无人驾驶合法上路,智能汽车加速驶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B.
C.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设置了无人驾驶解除机制,其中的线路短路。传感器异常,转向或刹车等关键功能异常,是其无人驾驶技术失效的原因。
B.无人驾驶解除机制是整个无人驾驶测试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目的是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从而改进无人驾驶系统。
C.杭绍雨高速公路杭绍段是长三角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它支持自动驾驶,电动车持久续航等“智慧要素”,实现了驾驶员“一边看报纸一边开车”。
D.根据《条例》,8月1日后列入产业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相关部门登记后能在深圳市合法上路,遇到交通事故,车辆所有人要承担责任。
3.无人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典型场景,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应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2022-10-09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