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114714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

一百多年来,人们在奥运会上寄托了关于和平和奇迹的梦想,奥运也经历了战争的戕害、冷战的对垒,承载了众多体育所无法承载的东西,比如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随着奥运经济模式的转变,高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的同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也出现了与自身精神的背离,继续承载着超过体育本身的诉求,比如追求财富,比如展示国力。

奥林匹克运动寻求的是一种在努力中发现快乐的生活方式,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使人们尊重普适的基本道德观念。然而,现在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

更快,更高,更强?在雅典,希腊两名短跑名将肯特里斯、萨努涉嫌逃避检测,成为雅典奥运会第一起涉嫌兴奋剂事件的运动员。随后的十几天来,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尽管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声称雅典奥运会是反对兴奋剂战争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争将取得胜利;但是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雅典甚至很可能会成为最后一届“干净”的奥运会。一位常年进行兴奋剂检测工作的人表示,“按照目前人类科技的发展,在下一届奥运会之前,人类将会研制并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用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DNA对运动员进行基因改造,以获取竞技优势”。

精神愉悦的代价?7月份葡萄牙刚刚举办2004年欧洲杯,8月希腊又迎来了奥运会。这两个国家都是欧洲的小国,在欧盟15国中是最穷的,它们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焦虑。葡萄牙用了6.6亿欧元为4个星期的比赛兴建了10个足球运动场,对于一个经济连续30年衰退的国家来说,真是一个壮举。但是,葡萄牙却为了这次比赛成为欧元区12国中第一个突破《稳定和增长公约》预算赤字的国家。希腊也同样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本届奥运会,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支持经济增长。但是,目前的奥运会的投资已经超过预期,而收益还不确定。如果在奥运会之后,希腊今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明显减缓,或者雅典的就业减少,人们就会怀疑:举办奥运会值得吗?希腊真的因为奥运会改变了吗?

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国际奥运会对自己的版图有着清晰的定义;比赛场馆、运动员村,只有那些有票和得到许可的人乘坐专用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奥运会有着自己的“移民”程序,只有奥运会的大家庭的成员才能使用奥运会“护照”进入机场;在行政事务上,有着穿统一着装的志愿者为运动会服务;奥运会也有自己的货币,在奥运场馆和运动员村,人们只能用“维萨卡”买东西;奥运会还有自己的秘密警察,那些穿着黑色金属光泽衣服的人负责在开幕式上保证运动员和其他人的安全。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而对普通人来说,奥运会给予了他们什么特别的关照呢?希腊奥运会的老板们曾经争论,无需给观众提供更多的东西,因为门票销售收入不到奥运会预算的10%。

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得到了发扬光大,在规模上、场馆建设上,还有在她展示的雄心上;但是如果普通人不再愿意亲临现场去体验她,奥运会就将失去她的魅力。

1.下列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有关说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奥运会虽渐进式地背离了其原本的精神,但仍在展现人们对和平和奇迹的追求。
B.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人们在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时而发现快乐的精神。
C.奥林匹克精神是良好价值观的典范,能够使人们尊重普适的基本道德观念。
D.狭隘的民族主义严重背离了奥林匹克精神,使奥运会越来越具备民族国家的特征。
2.作者认为“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离人们越来越远”,下列不能作为这种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奥林匹克承载着体育所无法承载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追求财富和展示国力等需求。
B.对“更快,更高,更强”“精神愉悦的代价”和“奥运会成为民族国家”的质疑。
C.希腊两名短跑名将涉嫌兴奋剂事件后,兴奋剂如瘟疫一般在雅典城迅速泛滥。
D.希腊希望通过成功地举办雅典奥运会,以便吸引旅游者和投资来支持国家经济增长。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技的发展,致使运动员为获取竞技优势而应用更不容易检测的“基因兴奋剂”。
B.东道主对奥运会充满地缘上的、政治上的和经济上的渴求,只能是一厢情愿。
C.奥林匹克运动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的愉悦,但是需要为此而付出代价。
D.奥林匹克运动在21世纪的确得到了发扬光大,但奥林匹克精神的背离更为严重。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

文化因其多样性和复杂性本就是个难以界定的概念,而优秀传统文化涉及优秀的标准问题,界定起来则更为复杂。本文所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注重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层面,指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历史作用,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因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只是传承一门传统手艺,一种生活方式,或一部文学经典,而且是传承其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历经的多次冲击,使得传统文化在国内出现多次萎靡、断裂甚至激变的情况。但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和延展性使其在断裂或激变的同时,具有韧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冲击中展现出的包容性,使自身不断得到净化、升华”。

艾尔斯认为社会由工具体系及仪式体系构成,工具可以帮助人类社会消除对未知的恐惧。而工具形成的重要形态便是技术,技术是工具、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自发组合体”。传播模式与其背后的关系是相互构成的。移动传播时代必然导致传播权的释放、传播格局的重整、新的传播关系重新建构、以共享为主要传播理念的传播实践与传播格局。但共享同时也存在着竞争关系,平台间在以有限的眼球与时间为基准,以传播权的争夺并成为更大平台为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吸纳力的竞争与合作。

传统网络时代与传统主流媒体时代,也是如此。从这个意义而言,技术以及承载技术的社会文化背景,是新传播模式产生的摇篮。传播模式背后折射的是技术及文化的相互嵌入关系。而技术自发组合体及其形成的权力关系的变迁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背后存在着社会文化随时间的累积所带来一定程度的失衡。从传统主流到传统网络时代,随着受众能量的释放,博客与微博使其成为小的分发平台,一定程度上得以独立发声,从而,社会习惯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新的跳跃,对新的能量释放产生联想与促动,而这种意识形态的变化,便是对传统主流传播模式形成冲击的原动力,即公共意识的培养使原本暂时平衡的关系失衡。

权力的失衡背后虽网络交织,但主要涉及传播权、共享意识、技术支持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之一变革均会导致固有的传播格局失衡及传播模式与关系随之转变。释放的传播权对应着共享意识的彰显,但技术作为后盾往往不是产生于狭义的传播系统,如VR、航拍等技术均产生于其他领域的市场需求,却成为文化传播重要革新力量。同样共享意识成为一种公共意识,也是在文化生活中培养起来的,物质的丰足推动社会对意识形态发展的思考,而意识形态中的矛盾与碰撞最终由共享的精神力量统合。移动传播时代媒体发展便验证了这一点,没有单打独斗的媒体,画地为牢的模式不能产生传播格局。

(节选自王月《移动传播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种特性,即使历经多次冲击仍不失其包容性。
B.工具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人类社会消除对未知的恐惧。
C.只要在移动传播时代,就会形成以共享为主要传播理念的传播实践与格局。
D.传播平台间的合作是有限的,因眼球与时间有限,竞争才是其主旋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内容,起到了指出本文论述背景的作用。
B.文章引用艾尔斯的观点,由对其理念的解释,为下文蓄势,步步推进论述。
C.文章对传播模式的论述,既有整体解说,又有分项论述,二者相互结合。
D.文章用“往往”“一定程度上”等词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界定,主要看其是否有积极历史作用与现实价值。
B.传播领域新技术的出现可能培养新的社会习惯,社会文化也将随之改变。
C.随着传播权的释放、传播格局的重新调整,新的传播关系就得以重新建构。
D.各新兴媒体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要相互合作,不断变革,与时俱进。
2022-02-11更新 | 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迈上新征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必须继续做好粮食安全这篇大文章。向外看,世界局势动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高位、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价波动等诸多因素给世界粮食安全和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风险和严峻挑战。向内看,我国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的态势,结构性矛盾又不断地凸显,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同时生产成本仍在攀升,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在加剧……这些都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我们“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何谓“全方位”?意味着盯紧抓实粮食安全乃至食物安全的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意味着环环相扣,扣扣紧实,不留死角。比如说,既要完善粮食生产保护支持政策,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既要产得出,又要储得好、运得通、供得上;既要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又要保生态、保绿色、可持续;既要开源增产提效益,又要节流减损降成本;既要平时供应充足、市场稳定,又要紧急时刻供应得上,价格可控;既要立足国内做到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又要通过适度进口满足差异化需求,降低粮食进口风险……只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从容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和考验,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夯实基础和支撑。

(摘编自《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农民日报》2022113日)

材料二: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抗疫情、抓春播,防夏汛、抓田管,战旱情、保浇水,各地全力夺取秋粮丰收,成果来之不易,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把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对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践行大食物观,首先要树立大资源观。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向森林要食物,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有效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的瓶颈约束。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其次要树立大农业观。坚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统筹粮经饲生产,推动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第三要树立大市场观。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增强粮食和食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全面提升粮食、肉类、蔬菜等各类食物保供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从战略上提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畅通国内国际农业食品循环,提高农业食品国际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粮食安全是基础,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生态安全是底线,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食物资源开发和生产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是红线,食物来源更加多元,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要加强战略布局、突出重点环节,加快构建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确保食物有效供给为目标的粮食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更好树立大食物观、践行大食物观,一定能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支撑。

(摘编自程国强《深刻把握大食物观的内涵和要求》,《人民日报》20221028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粮食安全不仅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客观要求。
B.从当前国内形势看,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粮食需求出现刚性增长、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生产成本显著提高等。
C.在保证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为增加储备,应对紧急情况,仍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D.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是从容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和考验的基础,可见农业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粮食安全问题,但是二者论述的重点不同。
B.树立大资源观需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农林牧渔结合,拓展生物资源。
C.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受食物来源多元化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D.材料二整体上按总一分一总结构安排行文,引用权威,重点突出,论述客观全面。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后汉书·卓茂传》:“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
B.《管晏列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C.李绅《悯农二首·其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D.英国谚语:“人人节约一粒米,拯救世间千万人。”
4.“民以食为天”出自《汉书·郦食其传》,历来被人传诵。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其现实意义。
5.在现阶段,如何才能真正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02-20更新 | 10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资本操弄的选秀节目借助电视台、互联网的威力,在大量吸引眼球的同时打造“流量明星”,并联手品牌赞助商实现注意力资源变现。这种套路的“成功之道”在于,既火了“偶像”,让大量粉丝群体体验了“养成系追星”的快乐;又火了品牌,让品牌赞助商在饭圈打投推高的数据中获得真金白银的收入,可谓一石二鸟。

自“倒奶投票”事件之后,偶像经济过度依赖饭圈青少年、通过畸形饭圈互撕等手段收割大众注意力资源红利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暴露,选秀节目被管控。但是,资本操弄的偶像经济裹挟饭圏青少年、肆意收割注意力经济红利,甚至不断越出道德法律红线的问题,却迟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任何产业的发展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都不能无视社会效益,偶像经济也不例外。饭圏粉丝是以青少年为主体,饭圈“乱象”表面上看是大量青少年追星行为造成的,但究其根源,是资本逐利偶像经济的脱缰失控。如果不对这一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有效监督治理,仅就饭圈乱象进行管控,难以产生长期效果。另外,单纯针对饭圈青少年行为开展治理,容易引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又来对粉丝行为指手划脚”“喜欢一个明星有错吗?一有情况就拿饭圈说事,粉丝做公益的事儿怎么不见你们提?”当前,每当刷到主流媒体对饭圈乱象的评点、指责,不少饭圈青少年流露的常常是这样的委屈。不少饭圈青少年觉得对偶像“喜欢”是个人行为,掏的是自己的腰包,别人管不着。但恰恰是,饭圈青少年看似个人行动的背后,实际上是受人引导而实施的“从众”行为,有资本之手在上下操弄。我们不能坐视青少年被偶像经济深度绑架,价值观被少数“大粉”和劣质偶像带歪,更不能坐视偶像经济长期野蛮生长,通过“互撕互黑”搏眼球赚流量,操弄网络舆论、收割注意力经济红利。

(摘编自《粉丝文化缘何乱象不断》)

材料二:

由于组织内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一些粉丝团的老大权力过大,经常出现资金流向不明、账目弄虚作假等问题,甚至组织者卷钱跑路事件也时有发生。资深粉丝蔡女士告诉记者:“有些带着目的来的,前面几次一定会做得非常好,然后有一个非常大的收益时,一下就跑路了,这种情况也会有。”这样的行为不仅造成了粉丝们的经济损失,也触犯了法律的红线。有些人以给明星做活动为名义集聚资金,拿到资金后就卷款潜逃或者用于其它支出,这会构成诈骗罪。

如今,粉丝们对偶像的全方位支持已然形成了独特的应援文化,依靠粉丝的应援心理营销,将应援活动与消费捆绑,成为商家捞金的一种重要手段。一位公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现在把粉丝当“韭菜”割的手段花样翻新,比如杂志可以搞AB版,就是明星拍两套造型让大家重复消费;如果要看一些爱豆花絮,一些平台需要单独付费观看。

(摘编自《疯狂的粉丝经济会走向何方?》)

材料三:

粉丝文化不能杂草丛生,需要社会力量帮助除一除草,施一施肥。一方面,粉丝要拒绝畸形的饭圈文化、理智追星,更要去追积极阳光、富有内涵的“星”。比如正在奥运赛场上的健儿,青年们可以成为他们的粉丝,去“追一追”他们那股拼劲,“追一追”他们那份爱国情。另一方面,明星作为公众人物,要带着粉丝向着“正能量”的方向行走,有的明星鼓励粉丝多读书、读好书,使阅读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习惯;有的明星带动粉丝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被年轻群体熟知和传播等等。互联网是个“扩音器”,公众人物在网上的三言两语,就可能会掀起蝴蝶效应般的巨大影响。一个长期占据粉丝注意力的偶像,可以挡住一个人的开阔视野使其失去自我,也可以为其打开一扇大门去认识世界,关键要看他有无道德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互联网是个信息的“集散地”,既做“引流”,也做“分流”。让粉丝文化“向阳”生长,既要在法律层面上划出红线,用文明导向、理性价值涵养粉丝心态;也要让“明星”成为正能量的代言人,如此,两者都能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顶流”才是“正流”。

(摘编自《让粉丝文化“向阳”生长》)

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倒奶投票”事件使资本操弄的偶像经济裹挟饭圏青少年、肆意收割注意力经济红利的问题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暴露。
B.偶像经济在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时,必须充分重视社会效益,否则就可能出现饭圈“乱象”。
C.青少年追星行为不只是个人行为,还是受资本引导而实施的“从众”行为,他们的价值观也可能被少数劣质偶像带歪。
D.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公众人物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他们在网上的三言两语,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下列不属于资本的深度介入对粉丝文化产生危害的一项是(     
A.流量明星需要流量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而粉丝为了扩大心仪的偶像的影响力,就会使用各种方法来追捧他们,有时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B.有些人以给明星做活动为名义集聚资金,拿到资金后就卷款潜逃或者用于其它支出,这样的行为造成了粉丝们的经济损失。
C.一些平台需要单独付费观看爱豆花絮,这是一种依靠粉丝的应援心理营销,将应援活动与消费捆绑。
D.一个无道德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却长期占据粉丝注意力的偶像,可以挡住一个人的开阔视野使其失去自我。
2022-10-15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