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高适(700-76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4 题号:1168757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蓟中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①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大兴西南。②翻:同“反”,反叛。③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④诸将:指安禄山等人。⑤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
B.第三、四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诗人登上塞垣时所见的“萧条”景象。一个“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C.第五、六句“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个词对举,突显边患的程度之深和时间延续之久。
D.第七、八句“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是诗人由边患不止而引发的激愤之语。“岂无”以强有力的反诘对统治者进行了抨击,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信心。
2.全诗最后一联写到“惆帐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诗人“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别韦司士

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此首送友诗作于淇上,韦司士要从甘肃武威前往河南洛阳赴任。司士,地方官的属员。②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北,旧为河水分流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送别场景,夜钟声、雁鸣诉说着别离的哀怨,残月渲染凄清之境,这一联表明了全诗凄凉的情感。
B.颔联诗人感慨鸟儿尚且可凭借啼鸣求侣,而自己却要在这美好的春天与朋友分别,表达了作者的哀伤。
C.颈联写作者和韦司士别后的情景,想象了韦司士赴任途中所见到的场景,表达对友人的牵挂。
D.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描写相融合,景象开阔,情感真挚,一气贯注。
2.请赏析这首诗尾联的妙处。
2024-05-22更新 | 13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寄宿田家(节选)

高适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家老翁忘却自己的年岁,看到山色转青才知又过一年,飘然有隐者之风。
B.田家老翁在自己门前种柳成巷,引泉入池,营造了居处清幽脱俗的环境。
C.田家老翁的日常生活充实而意趣盎然,以耕地扫屋为事,以饮酒吟诗为乐。
D.本诗语言朴素淡雅,多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人物与景物的传神韵味。
2.诗人笔下的田家老翁与一般的农人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简析。
2021-03-24更新 | 3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都运用了_________意象,抒发了诗人_____的情感。
2.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0-01-01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