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98 题号:1171342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
①此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②〔南冠〕楚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
1.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今体诗的范畴。律诗在形式上有严格要求,尤其讲究对仗。每首律诗一、二、三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尾联可对可不对,据此可见,这首诗从格律上看,并不非常规范。
B.首联点出了时间,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汉代的宫观楼阁都在眼前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引发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感伤。
C.颈联拟物作人,移情于物,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以“静”赋菊,以“愁”状莲,表达容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与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之愁苦异曲同工。
D.这首诗以秋日典型形象入诗,诗中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使得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2.颔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差异?请结合诗歌比较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气”两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始至”两句写出游观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润沉浸其中就忘记了疲惫。
C.“谁为”两句道出诗人的期许,要是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
D.整体看,从“孤生”、“索寞”到“只白知”,诗人孤寂郁结之感豁显,与“独游”相承。
2.对这首诗中一些用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游亭午时”与郦道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亭午”都指中午,“亭”有“正”意。
B.“回风一萧瑟”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中“萧瑟”都是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C.“去国魂已游”与范仲淹“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去国”都是说离开国都。
D.“失路少所宜”与王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中“失路”都意为迷失道路。
3.一般认为,这首诗分作两层笔墨,前八句为一层,主写诗人游观南润所见之景,《唐诗直解》评说道:“以此景色,可喜可悲。”请据此评赏析“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两句。
2019-10-25更新 | 16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开成二年,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弟弟患眼病,寄居在扬州东北的禅智寺。杜牧赶去扬州给弟弟治病,病没治好,但假期已满。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他毅然放弃官位留了下来,此时写了这首诗。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乐府诗选》B.《律诗集萃》C.《诗余选粹》D.《古诗菁华》
2.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情于景物之中B.视觉听觉相结合
C.叙述与写景结合D.炼字又不失自然
3.此诗首联和尾联的写作手法有相同之处,请对此进行赏析。
2020-05-05更新 | 8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初晴游沧浪亭①

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 时有乳鸠相对鸣。


【注】①沧浪亭:苏州园林之一。②连明:通宵。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2015-12-24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