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房玄龄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186078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恤,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子游:姓言,名偃,吴人,字子游,小孔子四十五岁。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著名弟子,小孔子四十四岁。均位列“孔门十哲”。
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醮:旧时婚俗之一。醮,古代原系酌酒之意,指单方面的敬酒,再醮即第二次敬酒。周代作为礼俗除行于加冠礼和及笄礼外,亦为婚礼仪式之一。改醮(改嫁),再醮(再婚)。
B.东堂:东厢的厅堂或殿堂,古代多指皇宫或官舍。此处指官舍。
C.安乐公:蜀汉后主刘禅。刘禅投降后,在一次宴会中,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所以被封为“安乐公”。
D.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幼时孤苦。父亲早亡,母亲改嫁,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长大。李密性情淳厚,怀恋母亲,思念成疾,身体羸弱到极点。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失言被贬。皇帝在东堂赏宴钱别时,让李密作诗助兴。李密在诗中表达了对皇帝的怨恨和不满,皇帝直接革除他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ɡ,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春秋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任用竖刁,专权乱政。桓公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事见《韩非子·十过》。后以“虫流”为死不得葬的典实。
1.下列对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夏,是子游和子夏的并称,他们都是孔子的学生,长于文学。
B.太子洗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秦汉始置。
C.服阕,服丧期满。古丧礼规定,父母死亡,服丧三月,期满除服。
D.卒,古代对不同身份的人的死有不同的说法,“卒”指大夫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时孤苦。他父亲早亡,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性情淳厚,怀念母亲,思念成疾,身体弱到极点。
B.李密竭心尽孝。他侍奉祖母以孝顺恭敬闻名,祖母生病时,他在旁侍疾,不曾解衣,饮食汤药必定先尝过后再端给祖母。
C.李密见解独到。他认为诸葛亮没有才华与之匹敌的交流对象,所以说教时言辞才会琐碎而不简洁雅致,张华深表赞同。
D.李密失言被贬。皇帝曾在东堂赐宴官员,让李密作诗助兴,他借诗表达对皇帝的怨恨不满,皇帝直接革除了他的官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022-02-16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必令远近戍知朝廷留心于无外,此所益殊不同居护军也。若不以吾轻微,无所为疑,吾惟恭以待命。”既拜护军,后又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败。复图再举,又遗浩书曰:“政以道胜宽和为本,力争武功,作非所当。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都督将各复旧镇。今亟修德补阙,广延群贤,与之分任,尚未知获济所期。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若必亲征,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愿复与众共之。”又与会稽王笺陈浩不宜北伐,并论时事。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性爱鹅,甚以为乐。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尝叹曰:“我卒当以乐死。”又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朝廷不复征之。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B.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C.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D.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伯,指父亲的堂兄。“从”意为“堂房亲属”,类似表达还有“从弟”“从叔”等。
B.廊庙,指殿下屋和太庙,后指代朝廷,与《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的“庙堂”意义不同。
C.东土,顾名思义,是指东方的国土区域。在文中,是指王羲之任职的会稽地区。
D.桑榆,指桑树与榆树。因日落时光照在桑榆的树端,故代指日暮,可引申为人的晚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幼时少言,后成大器。他长成后擅长书法言辞,深受族内长辈和朝中人士器重。
B.王羲之性情真挚,不慕名利。朝廷多次征召他,他都没有应允,在殷浩劝说下才为官。
C.王羲之关心朝政,胸怀家国。多次口头劝说殷浩北伐无果,最后一次则写信再相劝告。
D.王羲之生性天真,喜好山水。辞官以后,他游山玩水,渔猎取乐,朝廷也不再征召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5.王羲之为什么要反复劝阻殷浩北伐?试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2023-09-07更新 | 9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含依台仪,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薨,悲恸感人,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帝不从,含遂被贬,退割为五品。后为始平令。

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后颙闻二王兵盛,乃加含龙骧将军。初,梁州刺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初,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含为河南尹。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李含传》)


注:①叙:评定等级,次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陈情表》中“察臣孝廉”即为此类。明清时期“孝廉”也用于对举人的雅称。
B.薨,蕴含了封建社会等级严明的身份特征,一般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和皇帝宠臣的去世。
C.檄,原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下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场合。
D.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刺史,官职名,主要负责地方监察,是御史大夫职权的补充,一定时期内,另如通判、巡抚等也具有相应监察职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举荐任用。李含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先受到陇西、始平两郡的推荐,后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
B.李含依礼服丧,遭到诋毁被贬。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按台省规定的制度服丧,却遭到存有私心的赵浚等的中伤诋毁,后被皇帝贬官。
C.李含富有谋略,深受上司信任。李含给司马颙提出杀夏侯奭,派张方率军投赴司马伦等计策,司马颙也因此为他请封征西司马、龙骧将军等职。
D.李含志愿未遂,最终惨遭杀害。李含辅佐司马颙想使其掌管执政大权,但最终愿望还没实现,后在皇甫商的挑唆下,被司马乂所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
(2)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
2020-06-16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