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常见考点 > 概括中心意思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12008534
按要求完成下列选择题。
有些同学总想在学习上走捷径,却不知孔子早就说过“______________”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D.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知识点】 概括中心意思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子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实,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尝。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赡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A.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往事。
B.这段文字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这段文字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D.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2019-11-02更新 | 1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圣人,虽然远远超出一般人,但还跟从老师请教;而现在的一般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
B.作者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
C.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作者所指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被士大夫之族轻视,但那些士大夫们的明智程度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作者看来很奇怪。
2019-03-19更新 | 1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陈情表》全文围绕“愿乞终养”“辞不奔命”反复陈说。李密在“孝”字上做文章,抓住对方的心理,在矛盾中陈情,体现了高超的陈情艺术。
B.《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者所著。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他的《逍遥游》先指出世间事物有所待,最后提出无所待的逍遥境界,先破后立。文中运用了寓言、比喻、重言等手法。
C.《渔父》是战国秦汉时期人们记叙屈原的作品。此文也可以理解为假托渔父与屈原见面,展开思想的交锋,也是屈原内心的的矛盾,这种形式与《赤壁赋》假借主客对话表达哲理有相似之处。
D.《琵琶行》是一首以抒情为主的七言诗,明线是琵琶女的身世,暗线是诗人的感受。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最后交织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
2020-11-08更新 | 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