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汉语语法 > 文言文断句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11 题号:12008544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治学

(东汉)徐干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⑤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1.第①段方框处的字在传世的典籍中均已脱落,根据推测,此处的虚词可能是( )
A.兮B.哉C.夫D.矣
2.请用“/”给第②段的划线句断句。
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3.第②段运用了设喻说理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4.本文第④段和《劝学》第③段都用一组形式整齐的句子来阐述观点,请分析整句的表达效果,并分别写出两段的观点。
(1)整句的表达效果:
(2)《治学》第④段的观点:
(3)《劝学》第③段的观点: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县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高澄)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注]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选自《南史•傅岐传》)


[注]侯景: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太清二年,发动了侯景之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许可
B.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
C.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
D.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自家中征召出来,授予官职。今多指创立事业。
B.冬节,指冬至日,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C.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职官为“有司”。
D.江右,泛指长江下游以西,古人以西为右,故称“江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改变策略,案犯伏法。郡府对在斗殴中致人死亡的案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案犯移交给傅岐,傅岐下令解脱锁械,用温和的话问他,案犯认罪伏法。
B.傅岐不顾劝阻,敢于担责。傅岐打算暂时释放认罪的案犯回家,监狱官员劝阻傅岐,傅岐却说如果他们违背信诺,他作为县令应当判罪。
C.傅岐坚持己见,力排众议。魏国表明想要与梁国互通友好之意,左卫朱异的建议得到了众臣附和,傅岐却提出己见,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傅岐见解独到,富有预见。当梁国与侯景订盟完毕后,城中的文武大臣欢喜雀跃,唯独傅岐认为侯景一定会背叛盟约,果如所料,侯景后来背叛了盟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2)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5.请简要描述傅岐离开始新县时的场面。
2021-01-29更新 | 28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国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司农寺主薄,知豫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救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弥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草窃间作。诏委以规画飞虎军,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檄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调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史、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来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杆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B.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盔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C.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D.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的“建康”也指此地。
B.迁,指官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出”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两年”中的“出官”也是此意。
C.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地区。江,在古汉语中特指长江。古人在地理上习惯坐北朝南观之。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今仍称江西省为“江右”。
D.长短句,这里指词。《稼轩长短句》《东坡乐府》均是以词人之名命名的词集。唐人常称七言为长句,如《琵琶行》中“因为长句”,“长句”即指七言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治政有方。他有军事才能,在文章中论述形势、战术、地形等问题极为详细;任职豫州时减轻赋税,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
B.辛弃疾忠心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曾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的疑虑。
C.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拨给了信州。
D.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族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掉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5.朱熹去世时,他的学说正被朝廷宣布为“伪学”,门生故旧因避忌而不敢去送葬,辛弃疾却前往哭祭,对此你怎么看?祭文内容体现了辛弃疾对朱熹怎样的评价?
2020-11-25更新 | 1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以材雄称。少事秦王幕府,从征讨有功,擢累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预诛隐太子尤力。王即位,拜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邑千户。贞观四年,迁兵部尚书。

李靖讨吐谷浑,以君集为积石行军总管。师次鄯州,议所向。君集曰:“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遁岨山谷,克之实难。”靖然其计,简锐士,约赍深入,追及其众于库山,大战,破之,进会大非川,平其国。

高昌不臣,拜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出讨。王麹文泰笑曰:“唐去我七千里,碛卤二千里无水草,冬风裂肌,夏风如焚,行贾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使能顿吾城下,一再旬,食尽当溃,吾且系而虏之。”君集次碛口,而文泰死,子智盛袭位。进营柳谷,候骑言国方葬死君,诸将请袭之。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龚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间,非问罪也。”于是鼓而前。贼婴城自守,遣谕之,不下。乃刊木塞堑,引撞车毁其堞,飞石如雨,所向无敢当,因拔其城,俘男女七千,进围都城,智盛乃降。高昌平,君集刻石纪功还。

初,君集配没罪人不以闻,又私取珍宝、妇女,将士因亦盗入,不能制。及还京师,有司劾之,诏君集诣狱簿对。君集自恃有功以它罪被系居怏怏不平皇太子承乾数有过虑废知君集犯望因其婿贺兰楚石为千牛私引君集入问自安计。君集举手谓曰:“此手当为殿下用之。”又遣楚石语承乾曰:“魏王得爱,陛下若有诏召,愿毋轻入。”承乾纳之。

承乾事觉,捕君集下狱。帝自临问,曰:“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君集辞穷不能对。帝语群臣曰:“君集于国有功,朕不忍置诸法,将丐其命,公卿其许我乎?”君臣皆曰:“君集罪大逆不道,请论如法。”帝乃谓曰:“与公诀矣,今而后,徒见公遗像已!”因泣下,遂斩之,籍其家。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集自恃有功/以它罪被系/居怏怏不平/皇太子承乾数有过/虑废/知君集犯望/因其婿贺兰楚石为千牛/私引君集入/问自安计/
B.君集自恃有功/以它罪被系居/怏怏不平/皇太子承乾数有过/虑废/知君集犯望/因其婿贺兰楚石为千牛/私引君集入/问自安计/
C.君集自恃有功/以它罪被系/居怏怏不平/皇太子承乾数有过/虑废/知君集犯望/因其婿贺兰楚石为千牛/私引君集入问/自安计/
D.君集自恃有功/以它罪被系居/怏怏不平/皇太子承乾数有过/虑废/知君集犯望/因其婿贺兰楚石为千牛/私引君集入问/自安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兵部,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B.道,秦朝开始设立的行政区划,起初与县同级别。隋唐时代,出兵征战经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为“某某道”,该方面军主将则称“某某道行军总管”。
C.袭位,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尊位。整个封建时代,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均可父子相承。
D.刻石,指古代皇帝或大臣为纪念某重大功业而刻立碑碣,又称勒石。范仲淹《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即用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后勒石纪功的典故。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候君集少年时便在秦王李世民幕府做事,跟随其征战立下功劳。后来,在参与谋划诛除隐太子时尤为得力,李世民对其封赏有加。
B.侯君集很有军事才能,在征讨吐谷浑的时候正确地分析形势,向李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带精兵深入追敌,最终克敌制胜。
C.侯君集恃功违法,被治罪后怏怏不乐,太子李承乾趁机拉拢他,侯君集表示愿为太子效力,并为太子出谋划策。
D.太子谋反事败,侯君集被捕入狱,太宗亲自审问,并挥泪将其处死,但仍列其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师已至,而贼不走险,天赞我也。若以精兵掩不备,彼不我虞,必有大利。
(2)君集于国有功,朕不忍置诸法,将丐其命,公卿其许我乎?
2020-09-11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