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0 题号:1221170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者:你被译成中文的作品里,我是先读了《南京安魂曲》,之后就是这部《通天之路:李白传》。虽然两部作品属于不同体裁,但都涉及对大量材料的处理。当然,同样是处理材料,你的取舍,还有使用的方法很可能是不同的。就这部传记而言,以我看,最是与众不同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你详细写了有些传记作者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的李白在老家江油当小吏的经历;二是你只在序里谈到李白诗歌里的月亮意象,在正文里就很少提及,更没做什么渲染,而是偏重分析与李白生平遭际、日常行止相关的诗歌。你在写作前后一般怎么处理材料?

哈金:我的基本原则是有趣。一开始出版社就强调不要学术著作。如果大量分析李白的诗歌,可能使叙述松弛下来,对多数读者来说会乏味。但传记的核心人物是伟大的诗人,所以我必须要解读他的一部分诗歌。这本传记主要是给英语世界中诗歌的爱好者读的。把这个故事讲好,主要还是靠细节,特别是新鲜有趣的细节,同时对这些细节要有自己的看法。

记者:你在写李杜相遇,还有李白与孟浩然交往等细节时,显然融入了合理的想象。而《南京安魂曲》虽然是小说,因为高度依托于史料,也必然包含某些非虚构的部分。很多人认为,既然是非虚构就得写眼见的真实,融入想象会让写作偏离真实。但以我看,写作者对真实的理解本身,就需要在想象中展开,所以想象不可避免,没有想象也写不出深度的真实。

哈金:英语世界中有创意非虚构之说,我倒并不刻意追求非虚构的手法。在这部传记中有些地方,不虚构一些,故事就会出现漏洞,比如李杜相会。这么大的事情,不能几笔带过,一定要写得丰满些,所以我就根据已有的诗文资料做了一些推想。这样做是为了把故事讲好,在现在的非虚构的写法中并不出格。

记者:基于材料之于这部传记,乃至《南京安魂曲》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你看来,材料之于写作,尤其是小说写作,有何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家写作如果过多依赖材料,会更多产生以分析性见长的匠人的形象,就好像他的写作在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上是打了折扣的。

哈金:材料当然重要,就像厨师没有食材,无法做饭,但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饭菜不一样。想象力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怎样组织运用材料,当然小说可以大量发挥,特别是在没有多少原始材料的情况下。但《南京安魂曲》的情形比较特殊:资料太多,太杂乱,不好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叙述线路。英语文学理论传统中从浪漫诗人柯尔律治(Coleridge)开始就强调想象力的核心是综合能力(unifying power)。降低姿态是写作的一种正确态度,很多作家对自己的人物有种优越感,比如《阿Q正传》中的叙述者。果戈理有虫子仰视的说法,那是他幽默的主要来源。鲁迅非常崇拜果戈理,却没像他那样谦卑地写作。

(摘编自《哈金:我写的不是文化想象中的李白》,《文学报》2020年7月)

1.下列关于李白传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谈到李白传记的材料处理时,哈金表示李白传记不是要写学术著作,而意在通过新鲜有趣的细节,讲好李白故事。
B.因为李白传记的传主是伟大的诗人,所以传记中必须要解读李白的一部分诗歌但又不能大量分析,避免叙述松弛下来。
C.在创作不同的文学样式时,记者发现哈金的《南京安魂曲》是真实中有虚构,《通天之路:李白传》是虚构中有真实。
D.对于用英文写作的创作者哈金的这篇专访,不仅涉及到李白传记的创作过程,也有哈金写作观念的细微呈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者作为采访者,提问主要围绕哈金在创作时怎样组织运用材料展开,并认为在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就能写出深度的真实。
B.哈金作为创作者,主张对材料要根据创作原则取舍,可针对不同的文学样式采取不同的材料处理方法,还应该降低姿态面对作品人物。
C.在谈到想象与虚构问题时,哈金借助了英语中“创意非虚构”的说法,并且记者和哈金对此的看法,与其他很多人的看法不同。
D.记者与哈金都认为材料之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记者强调写作不能过多依赖材料,哈金更注重材料的组织运用。
3.如果你是一名记者,这段访问中,记者访谈的技巧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美国东部时间4月7日上午,美国中车麻省公司33名当地员工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技术培训。马萨诸塞州春田市长萨诺亲自驾车至布莱德国际机场加入欢送队伍。机场工作人员更是贴心地准备了早餐为他们饯行。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

这是春田继连续阴雨的洗礼后,迎来的第一个暖心的早晨。33名美国员工,均来自马萨诸塞州。其中多数人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对于这次通往“神秘东方”的旅程,他们兴奋之余也带着“把中车先进成熟的技术带回来”的期待。

作为美国中车麻省公司派出的第一批技术转移人员,这些员工被寄予了厚望。中车春田工厂开工时,他们将把知识转化成实践,开始地铁车辆的总装配。与此同时,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已在长春准备好了一支接待队伍,将帮助他们适应中国生活,了解民俗习惯。培训的第一阶段将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细心地向美国友人讲解企业文化,传授技术知识。第二阶段,他们将在指导下进入车间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材料二:新华社长春4月15日电(段续 崔中侠)中车长客股份公司14日迎来33名美国员工,他们将在长春接受为期3个月的技能培训。这些学员是中车美国春田工厂招聘的美国员工,他们将在未来的几年内承担中车波士顿、洛杉矶等轨道客车项目的装配、调试试验及售后服务工作。

此次来长春的美国学员主要是学习车辆装配和调试技能。“虽然两个国家的文化不同,但我们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对项目的态度、对客户的态度。”中车美国春田工厂生产总监勒罗伊·佩奇说。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通过严格考核,为美国学员遴选出一批优秀培训教师。公司为美国学员制作了纸质和视频培训教材,制定了周密的培训方案。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将利用自主研发的城铁客车调试智能模拟培训装置对调试员工进行培训。

“对于春田工厂来说,这批美国学员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将实现春田工厂生产制造能力由0到1的突破。”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海外业务部副总经理、项目经理孙晓琨说。

马萨诸塞州春田市是美国曾经的工业中心。春田工厂于2015年9月破土动工,中车建立了在美国的第一个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

材料三:1872年9月,30名中国少年从上海出发前往美国学习,中国铁路的先驱詹天佑就在其中。145年后,2017年4月,33名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工厂的员工,前往中国长春学习制造地铁。百年轮回,中国开始地铁制造技术的对美输出,中美共促轨道交通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

近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迎来了33名美国员工。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技能培训。返回美国之后,他们将作为老师开展“接力培训”。在开班仪式上,几位波士顿项目负责人真诚的希望斯普林菲尔德工厂能够尽快形成能力,满足项目的需求。

经过安全教育后,美国员工来到培训中心参观培训设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首席操作师罗昭强向大家介绍了城铁客车调试智能模拟培训装置。

随后,美国员工进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客车制造中心装配一车间。中国工人用热情地掌声欢迎来自美国的同事,表示希望和他们成为亲密的朋友。这个车间有40多年的生产历史,最近3年,生产了1500多辆地铁。从车辆进入车间到装配完成需要100多道工序。美国员工非常认真地倾听了公司以往产品的介绍,以及车间里的生产流程、管理措施。

他们登上一列正在制造的地铁,细致地查看了其内部构造,并互相交流。生产经理理查德已经从事这行30年了。他说:“这里的车质量不错,很漂亮。”

波士顿和长春都是本国轨道交通发展的起源地。是轨道交通事业将大洋两岸的产业工人连在了一起,他们将共同建造友谊的列车,为美国轨道交通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选自《百年轮回,美国员工来华学造地铁》,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把读者可能最关心的,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写在最前面,便于读者快速阅读。
B.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了解美国员工从美国出发、到达中国、参加开班仪式、参观设施和车间、开始正式培训的全过程。
C.三则材料都提到了美国员工来到中国接受培训的目的,第一、二则材料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培训安排。
D.三则材料中都运用了直接引语,在新闻中运用直接引语,能够把读者直接带进事实发生的现场,增强新闻的可信度。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材料一中用“暖心”修饰“早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表现了记者对美国员工到中国接受培训的激动之情。
B.材料二中的“从0到1”,可以理解为“从无到有”。孙晓琨以此来说明美国员工来中国接受培训对于春田工厂开工的意义。
C.材料一、材料二都表现了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对于此事的重视,材料一还表现了美方对此事的重视。
D.材料三提及“理查德已经从事这行30年了”,意在说明理查德技术水平很高,能够做到“细致的查看”,并与中方人员“交流”。
E.美国员工来中国培训是因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这份友谊将对美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材料二末段的内容与材料三首段中关于中国少年赴美学习的内容都属于新闻背景,请分别谈谈及作用。
2017-06-18更新 | 17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更大力度、超常规举措,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吉林省东丰县东丰镇横道子村田间,插秧机来回穿梭,村民王海波边忙活边说:“机器插秧,省工省力效率高。”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长春村,种粮大户梅朝辉说:“政策实惠,灌溉方便,今年继续种高山冷水稻。”“种地有补贴,价格走势好,种双季稻的劲头更足了。”江西省安福县洋溪镇塘里村种粮大户肖泉说。政策稳预期、强信心。中央财政在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的基础上,近日再次下发1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

(摘编自高云才、王浩、常钦《粮食丰收有基础有信心》)

材料二:

2018-202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情况

材料三: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2021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国难,我国粮食点产量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长267亿斤,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应当清醒认识到,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摘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材料四:

新京报:一般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因素都有哪些?

聂凤英:影响全球粮食安全的国素包括自然、社会和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导致洪涝、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愈加频繁,这改变着粮食产量、质量和病虫害的分布,使得全球粮食安全风险不断上升。

新京报:新冠肺炎疫情也包括在自然灾害中吗?

聂凤英:疫情也算在自然灾害中,2020年初以来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新京报:除了自然灾害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着粮食安全?

聂凤英:地区冲突,这使大量难民面临粮食危机。2020年全球主要地区冲突波及二十多个国家,发生冲突的区域绝大部分出现了较严重的粮食危机。还有一些发达国家推动粮食金融化、能源化和武器化,这是引起粮食安全风险不断增加的政治性国素。粮食非粮属性的增强,是一些发达国家粮食武器战略的新形势。

(摘编自周怀宗《全球疫情下   如何应对粮食风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北归的梅朝辉继续种植高山冷水稻,江西安福的肖泉种植双季稻劲头足,表明利好的政策对粮食生产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
B.2018年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先减后增,整体上呈现出良好态势,尤其是2019年到2020年期间,同比增长较快。
C.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并没有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影响,粮食总产量达13657亿斤,比上一年有增无减。
D.我国人口多、消耗大,国际形势复杂,国内改革稳定任务艰巨等现实因素共同决定了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粮食安全受多方面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也是世界粮食安全的一部分,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就保证了全球的粮食安全。
B.2020年初以来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凸显了社会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启发我们重视这一全新的挑战。
C.由材料可知,2022年2月以来爆发的俄乌冲突很可能会使区域内出现较为严重的粮食危机,其对粮食安全的威胁将超过自然灾害。
D.一些发达国家推动粮食金融化、能源化、武器化的行为将增强粮食的非粮食属性,可能会使全球粮食安全的风险上升。
3.我国可以为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做出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023-02-18更新 | 3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河南省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儿大且含糖量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于“仰韶三宝”之一。

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3万亩,亩均纯收入近6000元。下一步,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牛心柿的相关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

(有删改)

材料二:

把脉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穷困的根源在哪儿?120万人,年产26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靠要,政府兜底弱。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学致贫等。

开发虞城县,优势在哪儿?毗邻5条高速公路、3条铁路,有3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80%的份额。尤其是开放的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的勇气。

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日清周评马上办”制度紧紧抓住“三个人”—部门负责人、乡党委书记、村支书,紧紧围绕全县带头的3.2万名党员。

每周末的“周评”会是一个增知识、长本领的培训场和练兵场。专家授课,讲规划、讲金融、讲法治、讲扶贫,既讲题也答问,解疑释惑、精准指导。扶贫者脑袋富了,扶贫行动就准了、快了、新了、实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没有“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实现根本脱贫。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

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医治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四:

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进展喜人。然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用在踏实帮助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上。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

这些扶贫领域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些人对扶贫事业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依然抱有功利主义心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帮扶连接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看病上学,即使脱钩后,看着曾经的帮扶对象因为发展能力没有被培育起来而再度返贫,那些只授人以鱼而不授人以渔的帮扶干部如何心安?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做帮扶的实事,这样的企业如何承受扶贫济困的道义之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河南省渑池县段村乡发展特色产品牛心柿的已有成就和具体规划,以此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B.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穷困的根源、脱贫的优势以及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
C.材料三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问题,作者认为扶贫干部虽然不怕困境,但会因时间长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
D.材料四是一篇时评类文章,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
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精准扶贫,需要发展特色产业。段村乡扶贫工作围绕牛心柿这个特色产业展开,不仅扩大种植面积,还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完善牛心柿的相关产业链条。
B.精准扶贫需要把握“贫”的根源所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贫困的主要根源在于扶贫对象依赖思想严重,事事依靠政府。
C.精准扶贫不能“输血”,要让当地学会“造血”,要“授人以渔”,教给百姓脱贫的方法,激励他们脱贫的斗志。
D.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一些扶贫区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苗头,这都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2019-12-13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