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被译成中文的作品里,我是先读了《南京安魂曲》,之后就是这部《通天之路:李白传》。虽然两部作品属于不同体裁,但都涉及对大量材料的处理。当然,同样是处理材料,你的取舍,还有使用的方法很可能是不同的。就这部传记而言,以我看,最是与众不同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你详细写了有些传记作者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的李白在老家江油当小吏的经历;二是你只在序里谈到李白诗歌里的月亮意象,在正文里就很少提及,更没做什么渲染,而是偏重分析与李白生平遭际、日常行止相关的诗歌。你在写作前后一般怎么处理材料?
哈金:我的基本原则是有趣。一开始出版社就强调不要学术著作。如果大量分析李白的诗歌,可能使叙述松弛下来,对多数读者来说会乏味。但传记的核心人物是伟大的诗人,所以我必须要解读他的一部分诗歌。这本传记主要是给英语世界中诗歌的爱好者读的。把这个故事讲好,主要还是靠细节,特别是新鲜有趣的细节,同时对这些细节要有自己的看法。
记者:你在写李杜相遇,还有李白与孟浩然交往等细节时,显然融入了合理的想象。而《南京安魂曲》虽然是小说,因为高度依托于史料,也必然包含某些非虚构的部分。很多人认为,既然是非虚构就得写眼见的真实,融入想象会让写作偏离真实。但以我看,写作者对真实的理解本身,就需要在想象中展开,所以想象不可避免,没有想象也写不出深度的真实。
哈金:英语世界中有“创意非虚构”之说,我倒并不刻意追求非虚构的手法。在这部传记中有些地方,不虚构一些,故事就会出现漏洞,比如李杜相会。这么大的事情,不能几笔带过,一定要写得丰满些,所以我就根据已有的诗文资料做了一些推想。这样做是为了把故事讲好,在现在的非虚构的写法中并不出格。
记者:基于材料之于这部传记,乃至《南京安魂曲》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在你看来,材料之于写作,尤其是小说写作,有何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家写作如果过多依赖材料,会更多产生以分析性见长的匠人的形象,就好像他的写作在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上是打了折扣的。
哈金:材料当然重要,就像厨师没有食材,无法做饭,但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饭菜不一样。想象力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怎样组织运用材料,当然小说可以大量发挥,特别是在没有多少原始材料的情况下。但《南京安魂曲》的情形比较特殊:资料太多,太杂乱,不好整理出一条清晰的叙述线路。英语文学理论传统中从浪漫诗人柯尔律治(Coleridge)开始就强调想象力的核心是综合能力(unifying power)。降低姿态是写作的一种正确态度,很多作家对自己的人物有种优越感,比如《阿Q正传》中的叙述者。果戈理有“虫子仰视”的说法,那是他幽默的主要来源。鲁迅非常崇拜果戈理,却没像他那样谦卑地写作。
(摘编自《哈金:我写的不是文化想象中的李白》,《文学报》2020年7月)
1.下列关于李白传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谈到李白传记的材料处理时,哈金表示李白传记不是要写学术著作,而意在通过新鲜有趣的细节,讲好李白故事。 |
B.因为李白传记的传主是伟大的诗人,所以传记中必须要解读李白的一部分诗歌但又不能大量分析,避免叙述松弛下来。 |
C.在创作不同的文学样式时,记者发现哈金的《南京安魂曲》是真实中有虚构,《通天之路:李白传》是虚构中有真实。 |
D.对于用英文写作的创作者哈金的这篇专访,不仅涉及到李白传记的创作过程,也有哈金写作观念的细微呈现。 |
A.记者作为采访者,提问主要围绕哈金在创作时怎样组织运用材料展开,并认为在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就能写出深度的真实。 |
B.哈金作为创作者,主张对材料要根据创作原则取舍,可针对不同的文学样式采取不同的材料处理方法,还应该降低姿态面对作品人物。 |
C.在谈到想象与虚构问题时,哈金借助了英语中“创意非虚构”的说法,并且记者和哈金对此的看法,与其他很多人的看法不同。 |
D.记者与哈金都认为材料之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记者强调写作不能过多依赖材料,哈金更注重材料的组织运用。 |
相似题推荐
材料一:
中国在不同时期举办的大型国际经贸活动,都集中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1957年,中国在广东举办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现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反映了中国当时对于发展对外贸易的迫切需求,并逐渐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生动写照。1997年在厦门开始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反映了当时中国对于吸引外资的巨大需求。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中国举办进博会既反映了消费已经超过出口和投资,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动力的现实,也表明了中国向世界更加开放的姿态。李克强总理在2018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致辞中透露,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中国正在发生消费升级和中产阶层可望进一步扩大,孕育着中国消费市场更加巨大的潜力。
举办进口博览会向世界昭示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持续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心。中国目前有三亿多中产消费者,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中国将拥有六亿多中产消费者,是美国消费者的两倍,是欧盟的三倍。进博会的举办,意味着中国开始成为全球最大进口市场和消费市场,全球企业将分享到中国改革开放更多的红利。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举办,加速了中国商品“走出去”进程,推动了中国外贸各领域改革和外贸结构升级,开启了“中国制造”的时代。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举办,为各地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提供了通道,进而在全球资金的支持下,“中国制造”结合自身优势一举铸就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现在,进博会的举办将助推中国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尤其在出入境、知识产权保护、金融等各领域形成“以开放促改革”新格局,为全球商品进入中国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第二届进博会首次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文化展示项目,有发源于汉代,相传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芝麻(古称胡麻)做成的周村烧饼;有《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中国名曲的演奏;有海派插花艺术品、中式盘扣制作技艺、风筝制作技艺、上海剪纸等,为全球展客商增添了一份对中华文化的美好记忆。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开放视野和宝贵精神遗产,给世界各地的展客商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启迪,展现出了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进博会不仅是全球经贸交易的盛会,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在进博会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人们不仅谈生意、聊合作,更用心体验和感悟对方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从斯里兰卡的民族舞蹈,到古希腊哲人的经典名言;从匈牙利特色体育项目桌式足球,到非洲大草原的野生动物;从法国的钢琴演奏,到拉脱维亚的摇滚乐队……进博会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广阔平台,不断加深彼此了解和互信,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共同价值追求。
(摘自《学习时报》)
材料三:
对这么好的事情,有的西方媒体还是找茬说了一些风凉话,意识形态之墙有多高,足以令人感叹。比如称进博会是中国“作秀”,因七国集团没有领导人前来捧场进博会被“冷落”,云云。甚至有的糊里糊涂地把进博会与中美贸易战挂钩,而举办进博会是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就宣布了的,当时中美还没有贸易战。
进博会无论如何都是中国为促进全球贸易积极做出的举措,就是放开想象力,恐怕也想不出这对西方国家的出口有啥不好。又何必非善意地揣测中国有何“政治目的”呢?不过西方媒体就那样,它们如果称赞中国政府主导的某个事情,反而怪了。
重要事实还是要讲清的,进博会显然不是为西方领导人办的,而是办给包括西方企业在内全世界的企业以及出口商的。第一届进博会参展的日本企业数量排第一,排第二到第六的分别是韩、美、澳、德、意企业,这足以显示出发达国家企业对进博会所抱以的热情,预示了进博会成功的高概率。
如果有更多贸易盈余国家和地区尝试举办进口博览会,只会促进国际贸易平衡。有贸易赤字的国家不应怨天尤人,而要推动本国企业积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外推销自己的产品。有些时候就是信息不均衡,而进博会为供销双方实现低成本沟通提供了平台。
中国长期贸易盈余,而盈余太多对中国并不有利,这个道理已是我们全社会的共识。无论从助力中国人消费升级,还是从推动生产进步的角度看,扩大高质量产品的进口都有益无害。把中国的一部分外汇储备转变成社会的综合进步,这样的现实需求是中国进口博览会终于登场的内在动力。只要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大,进博会注定“一发而不可收”。中国的这项创举一定会作为非常正面的大事件载入世界贸易史。
(摘自《环球时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在不同时期举办的国际贸易活动,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而进博会反映当下中国对于消费升级、平衡进出口的愿望。 |
B.拥有美国两倍中产消费者的中国举办进博会,表明了中国向世界更加开放的姿态,也意味着中国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市场和消费市场。 |
C.第二届进博会的举办不仅让世界优秀的商品走进中国,也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老字号的文化展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
D.有些西方媒体总是恶意地揣测中国政府,中国进博会的举办对全球贸易有积极意义,但却被无端地认为带有和美国打贸易战的政治目的。 |
A.进博会的举办体现了中国推动世界经济的决心,彰显了中国互利共赢、共享未来的发展理念,也充分体现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共同价值追求。 |
B.进博会的举办,助推中国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和外贸结构的升级,帮助中国消化长期的贸易盈余,也能把部分外汇储备转化成社会的综合进步。 |
C.西方国家领导人和西方国家企业对中国举办进博会持不同的态度,因为进博会能给全球企业带来利益,因此更多地受到西方国家企业的欢迎。 |
D.若有更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举办进博会,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有贸易赤字的国家只要积极参加进博会,就能实现贸易的平衡。 |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然彩色棉(简称彩棉)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在棉花吐絮时纤维具有天然色彩的新型纺织原料。彩棉与传统白棉相比,应用了生物高技术,具有一定的抗虫、抗病特性,可以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在纺纱、织造过程中无需漂白、煮炼、染色等传统工艺处理;织物、成衣不含甲醛、偶氮染料以及重金属等。有利于人体健康,减少了环境污染,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1995年,我国运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开展彩色杂交棉和彩色常规棉的品种育选研究,在彩棉育种上取得突破。目前,已培育出38个质量比较稳定的天然彩棉品种,占全球政府注册的天然彩棉品种的90%,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彩棉种子生产国。
(摘编自谭燕玲、周献珠《天然彩棉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二: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成功将甜菜红素在棉花纤维中富集,创制出纤维呈粉红色的棉花,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多类型彩色纤维棉提供了新思路。
色素积累通常会在不同的植物组织中产生丰富多彩的表型,比如原花青素及其衍生物就是棕色棉纤维成色的色素。该研究团队首先将甜菜红素合成相关的三个关键基因进行基因表达优化,以棉花品种“中棉所49”为受体,获得了富含甜菜红素的棉花新材料。未成熟的纤维因甜菜红素积累而表现出粉红色表型,成熟纤维中甜菜红素的含量随着液泡的裂解而降低,导致颜色变浅。这是科学家首次将甜菜红素导入棉花并稳定表达,为创制新类型彩色棉奠定了基础。
从基因克隆到获得T0代新型彩色纤维棉花,整个周期为七到八个月。该研究团队大概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成功培育出高代稳定遗传的粉红色棉花。实际上,粉红色棉花还并未达到研究团队的最高预期,下一步科研人员将针对甜菜红素沉积而不消退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说:“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多彩棉花品种推广应用到市场中,满足更多人群的需要。”
(摘编自《新京报》《成功培育粉红色棉花 基因工程方法助力多彩棉花的实现》)
材料三: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比较全面制定和发布天然彩棉系列标准的国家,彩棉科技已领先世界5~7年。新疆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彩棉生产加工与供应基地,新疆彩棉的产量已占到国内彩棉总产量的95%以上,占世界彩棉总产量的60%以上。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新疆彩棉的科学化种植和科研团队的精诚努力,使得彩棉的科技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在品种培育方面采用航天搭载、生物转基因、离子束注入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开创了彩棉科研新局面;二是彩棉品质得到显著提高。我们已成功破解了彩棉原株纤维品质差、产量低等技术难题,其中棕色棉产量和纤维品质已基本达到白色陆地棉水平,绿色棉产量高出国内平均水平30%。从彩棉育种、种植、纺纱到终端产品,在十几年的不断开发创新中,中国彩棉集团已经打造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较为完整的彩棉产业链。中国彩棉集团“天彩”品牌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新疆名牌”“新疆著名商标”等,成为目前彩棉行业第一品牌。
(摘编自梁继华、赵春秀《简述彩棉在新疆的发展前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A.与传统白棉相比,彩色棉花在种植、加工等方面更具优势,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都有益处,是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 |
B.棉花能有棕色、粉红色等多彩表型,是运用了基因工程方法,在棉纤维中积累了原花青素、甜菜红素等天然色素。 |
C.科研人员还需对成熟纤维中甜菜红素含量降低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粉红色棉花成熟纤维颜色变浅的问题。 |
D.得益于棉花种植产业的诸多优势,新疆作为重要的彩棉生产加工与供应基地,在彩棉科研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材料一: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会,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党中央决定,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节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多年来,中科院秉持“科技扶贫提升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的理念从帮扶地区实际出发,遵循科学规律,以科技优势带动产业提升,推广良种良法以提升农牧业效益;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激发当地经济内生动力,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并持续支撑企业良性运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虽然产业扶贫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不可否认,很多地区的扶贫产业基础并不牢。在全社会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产业效益在短期内可以维持较高的水准;但从长远看,这些扶贫产业发展时间短,品牌优势弱,多数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和竞争压力,仍然需要依托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结构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引起同质化竞争,很难保持稳定的收益,抗风险能力差。因此,在实现脱贫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优势,科学规划产业结构,引导发展多层次产业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摘编自张亚平《科技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材料三:
我国减贫实践表明,产业发展是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是乡村振兴的支撑。乡村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衔接过程中的最大短板就是因乡村产业水平低而面临的各方面风险。
首先是乡村产业自身的困难。产业发展本身投入多、周期长,而且农业技术应用存在区域适应性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乡村产业自身发展的困难。不少处于自然灾害频发地带的贫困农村,其农业生产对自然地理的依赖特质,不仅会导致极低的要素产出率,还会导致巨大的自然风险,使得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特色产业容易存在发育不良的倾向以及产业化运作程度低的局限性、其次是经营风险。一方面,扶贫产业在短期内尚未形成健全完整的产业链,且在信息、技术等服务体系方面亦不成熟,这都导致了扶贫产业较差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在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产业扶贫问题上,从项目筛选环节到决策环节,都欠缺民主、科学原则。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乡村产业的经营风险以及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再次是市场风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产品供应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但是贫困地区刚起步的乡村产业在信息、市场流通等方面的弱势,很容易导致农产品供应的销售风险,摘帽的绝对贫困人口则容易因市场风险而返贫。因此,构建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
在产业发展布局方面,要坚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既要摒弃、淘汰对农村生态环境、对农民身心健康发展有害的落后产业,又要综合平衡脱贫产业存量与振兴产业增量的需求。一方面,客观权衡地区的地理、自然条件的流弊,结合本土农业生产传统,明确优势主导产业方向,避免盲目照搬、跟风不适合自身条件的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借力科学技术的条件优势,夯实本土产业的质量基础,提升本土产业的综合效益,打造出“特色产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产业发展结构方面,可基于前期产业扶贫成效,打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从而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让农民享受增值收益。例如西藏滴新村,以“农牧、农林、牧草”产业融合为导向,基于生态、民俗等天然优势,运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在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的同时,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在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方面,要注意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主要由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个体农户构成。其中,龙头企业作为经营管理主体,将生产、服务外包给农村合作社以及个体农户,不仅有助于扩大经营组织、规模,将小农生产纳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轨道;还有利于提高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岳国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构建》)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各项衔接工作的精心部署,体现了党和政府坚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决心。 |
B.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过程中,保持乡村产业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离不开科技的引领。 |
C.乡村产业发展会受到自然灾害或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发展乡村产业时,需根据区域特点,遵循客观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
D.面对农产品供应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形势,如果改变乡村产业在信息市场流通等方面的弱势局面,就能规避农产品销售风险。 |
A.广西壮族自治区坛洛镇积极构建中药材产业“企业+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推动扶贫产业发展。 |
B.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科技助推海南发展椰子相关产业,涉及化工原料、食品、化妆品各大类,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
C.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食用竹产业推荐以竹富民、以竹兴旅、以竹兴文的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工资收入稳定增加。 |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万寿菊植物色素产业以“技术服务+示范带动”的方式让种植户通过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增收。 |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材料一: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顶层设计。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这次改革被视为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改革。
到2019年6月,已有三批新高考省市出台了改革方案。2014年,浙江和上海作为首批试点省市分别公布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4省市成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4月,河北、辽宁、重庆等8省市相继发布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新高考,到2021年初步建立新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第一、二、三批试点省市改革方案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后一批的高考综合改革是在前一批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有继承,同时又适时调整,体现了创新性。
(摘编自张卫《三批试点省份新高考改革方案启示了什么》)
材料二:
从本次对某校的问卷调查来看,仅有7.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做过较详细、系统的规划,40.1%的学生只做了近期规划,而高达44.8%的学生想过做规划但未付诸行动,还有6.3%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要做规划。面临新高考,仅18.6%的高中生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而高达81.5%的高中生采取消极或被动的应对方式,其中包括对新高考改革未作考虑并幻想到时候总会解决(49.4%),以及对新改革所引发的不确定影响而感到焦虑(14.8%)或茫然(17.3%)。
(摘编自徐文君等《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学业规划现状调查》)
材料三:
新高考选课带来的其中一个影响,就是未来志愿的填报。高校的不同专业会对学生的选考科目有不同要求。有些高校专业对选考的科目设了限制,如理工类专业一般会要求学生选考物理科目。所以,如今学生也需要提前考虑自己将要选择的高校专业是什么,专业开设哪些课程,就业方向如何,特别是各个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在这方面,2014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浙江积累了不少经验。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引进了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测试,为学生提供3个参考类型,并按适合程度排序,帮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杭州学军中学每年高一新生进校之后,都会完成生涯发展档案的录入,班主任在之后的班级管理中,可随时查阅生涯发展档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协助学生解决生涯选择中的有关困难。
(摘编自《广东新高考选课走班怎么“走”?》)
材料四:
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考试“3+1+2”模式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专业(类)名称 | 类中所含专业 | 首选科目 | 再选科目及选考要求 |
10001 | 北京大学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世界史、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 物理或历史均可 | 不提科目要求 |
10183 | 吉林大学 | 历史学 | — | 仅历史 | 地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
2021年拟在粤招生普通高校的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3+1+2”模式)示例
1.下列符合吉林大学“历史学”专业2021年拟在粤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组合要求的一项是( )A.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 |
B.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生物 |
C.语文、数学、外语、历史、物理、地理 |
D.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地理、政治 |
A.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了考试招生模式,到2019年6月已有三批新高考省市出台了改革方案。 |
B.第三批省市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既借鉴了前两批省市改革的宝贵经验,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
C.高中生学业规划现状堪忧,相关问卷调查统计超过半数学生没做过学业规划,这说明学校不够重视学业规划指导。 |
D.由于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不同,相同的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选考科目要求。 |
材料一:
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条件的支持,共同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继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文创产业总体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文娱消费需求崛起,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多重利好之下,文创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市场对娱乐产业的需求也进一步被激发。另一方面,各大互联网公司相继加码文化娱乐产业,一时间文创行业成为资本风口,呈现出内容、形式的多元化、年轻化。
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电影等产业共同发展。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巨头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的加入,各大细分领域独角兽企业频现,中国文创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和丰富。
材料二:
材料三:
戴森位于8号桥四期园区的中国总部从500平方米一路扩张至2000多平方米,直至2018年底,8号桥面对戴森6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需求“无能为力”时,双方才依依不舍地“挥别”。有意思的是,戴森这位老主顾的办公新址中海国际距离不过一公里,这样一家工业设计巨头因为有8号桥的“前缘”,最终留在了黄浦。可以说,戴森的故事也勾勒着文创企业在园区孵化、成长最终振翅离巢的轨迹——作为文创产业的孵化地,通过优质环境与产业聚集为初创阶段、初涉中国市场的创新企业提供发力引擎,而当其走上正轨谋求更大发展,成为区域经济重要贡献者时,园区更是乐见其成,与政府携手留住企业。
眼下,戴森中国总部在8号桥的旧址却低调支持一家入驻创业企业——连联文化设计集团。走进企业办公区,仿佛一家手作工坊。不过,它销售的不是最终打造的手机壳、瓶瓶罐罐等文创产品,而是通过打样来向设计师推荐各种新兴原材料。“新材料是工业4.0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中国尚属萌发期,国内不管是家装设计师还是建筑设计师,在选择材料时第一反应就是搜索阿里巴巴,选择有限、良莠不齐,更不用提材料创新。”连联创始人吴迪介绍,企业与法国、德国材料库达成战略合作,建成国内第一家线下材料库,其12000种的材料数量更是达到亚洲第一。连联不仅面向各行业设计师提供创造灵感和咨询服务,其通过技术整合研发的鱼鳞板已经作为外滩防汛墙投入使用,通过金属板上不同倾斜角度的圆点像素折射的光影图案,讲述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变迁。
材料四:
好的文创产品不能“简单粗暴”,绝非文化符号的简单拼接、历史故事的生搬硬套,应是美学与文化传承的再造。成功的文创产品无一不是准确地抓住了受众心理需求、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最佳对接点,从“古”上寻创意灵感,在“今”上找细节落脚,用最平易的方式讲述最深沉的历史。好的文创产品不能你抄我、我抄你、彼此雷同互相山寨,好的文创产品要把握住自身特点,打造独特性就会有自己的市场。
同时,新媒体多样化、个性化与互动性强的特点给文创营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因此,在微博、微信、电商等平台开展文创营销时传播效应被进一步放大。同时,新媒体的强交互性使文创开发单位在营销过程中能够更敏锐地感知潜在的消费需求,迅速调整设计思路和营销方式。再有,新文创的受众大多是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群,好的文创产品除了要有颜值、抓眼球外,还能让其参与互动、有沉浸式体验也非常重要。拿文创日历来说,有些博物馆将日历本升级成了一座可以聆听的图书馆,用手机扫描日历上的二维码,就能进入“读书馆”,几天拆读一本经典好书,一年可以收听50多本书。也有的撕完一整年的日历,一座包含滕王阁、秦始皇陵、黄鹤楼等24座古建筑的小型纸雕艺术品就会完整呈现眼前,还有的能将原创插画与AR科技结合起来,用手机扫描插画就可以体验二十四节气动态影音景象,让日历中的美丽风景“触手可及”。
1.下列不属于“中国文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的证明的一项是( )A.总体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
B.准确抓住受众心理需求 |
C.新产品颜值和体验并重 |
D.互联网公司的相继加码 |
A.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说明了国家将持续支持文创产业的发展,并为之提供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撑。 |
B.近年来,中国的文创产业内容上更加多元化、年轻化,产业结构也日益完善和健康,文化以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和所占GDP比重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
C.产业园区作为初创阶段、初涉中国市场的创新企业的孵化地,借助环境优质与产业聚集的方式,为上述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帮助,戴森的故事即是例证。 |
D.好的文创产品不是要追求颜值,依靠互相山寨来博取眼球,而是要能呼应新媒体时代的特性,感知受众的内在需求,让每一个人能参与进来,重在体验。 |
材料一: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许多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
当前图书的出版量极大,有好书,但也生产出了大量垃圾,包括畅销的垃圾。对于有判断力的读者来说,这不成为问题,他们自己能鉴别优劣。受害者是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把他们的阅读引导到和维持在了一个低水平上,而正是他们本来最需要通过阅读来提高其素质。
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
怎么读大师的书?我提倡的方法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不求甚解,就是用读闲书的心情读,不被暂时不懂的地方卡住,领会其大意即可。这是一个受熏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你用来理解大师的资源——即人文修养——在积累,总有一天会发现,你读大师的书真的像读闲书一样轻松愉快了。
为我所用,就是不死抠所谓原义,只把大师的书当作自我生长的养料,你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有所感悟和提高就可以了。你的收获不是去采摘某一个大师的果实,而是结出你自己的果实。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节选自周国平《论读书》)
材料二: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
(节选自培根《谈读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身份,但如果不同时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强调了读书与生活的关系。 |
B.“读书”与天性及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读书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经验又可以弥补读书的不足。 |
C.透过读书的态度可以去了解一个人,如鄙视读书的人一定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明智之士常常学以致用。 |
D.周国平很重视阅读经典的方法,赞赏随手翻翻,点石成金,反对读破万卷,沙里淘金。 |
A.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
B.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
C.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
D.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材料―:
书法是如人的生命体一样呈现的,而不只是写字,六朝书论中已经对心理学表达的书法与作为汉字工具的写字之间的区别做了论述。后来的所有对书法的评价用语,都提示了书法虽抽象,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一点都不抽象,比如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总是被老师告知看字要看气息,书法不能写得太甜,而要有苦味。这里的“苦”与“甜”不是以味觉的通感来论的,这个“甜”的意思是“过于流美”,反书法之“甜”包含了书法线条中的人生态度。为了使书法线条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书法运笔上要取“涩势”。虽然中国戏剧在悲剧上不太发达,但书法线条被提升到类似悲剧的意境,这是文人士大夫对书法表达上的要求。
随之而来的书法审美都带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书法的意趣上形成了关键词,如书法除了要有仙气、清气,还要有都拔之气乃至苍茫之气。书法的高级趣味都要求远离“流美”。而用笔和用墨中的点画和转锋的技法都是从这样的人生态度中来寻找可表达性。书法史和书法批评史告诉我们,书法不是把字写好看那么简单,相反,书法为了达到上面提到的高级趣味,恰恰在说“流美即俗书”,这是书法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的线索。这条线索通常将汉字写好看与书法完全区分为两回事。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讨论书法的时候,是不能把写字当作书法的。书法成为艺术对象,是以书法批评文献为起点的,然后在书法批评史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部书法史。而现代书法在现代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书法和线条从字形中走出来并让这些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这种现代书法理论的建立其实在发展了传统书法批评理论的同时也瓦解了作为字、形、义统一体的传统书法,它将汉字视为可拆解的部件并对其进行局部的发展,所以无论是有字形的现代书法,还是无字形的现代书法,它们都在这样一种理论层面上推进。
(摘编自王南溟《现代书法为什么会这么难懂》)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是,书法教育的基础是写字,因此要进行所谓书法教育,首先就要做到识字教育,写字教育,在规则、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与文化教育。其实在技术学习的同时,美育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因为在学习汉字的运笔,结构与节律的过程中,肯定要涉及平衡、和谐、刚柔、阴阳等传统审美内容。只要在一定规则指导下书写汉字,就会不自觉地接触到这些传统美学元素。更重要的是,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还会伴随气息的控制与调整,这是在书写别的文字时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因此不能孤立地区分书法教育和写字教育。不能说开几节审美教育理论课,就叫作书法教育;也不能说写字教育就不是书法教育。书法教育、审美教育都要从写字实践中来。
少儿书法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的需要和家长、老师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儿童有一个自我的、自由的世界,而家长和老师有一个规范的、强制的世界。儿童学习的过程就是这两个世界达到平衡的过程,但是如何达到平衡,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重视过程,寻找每个儿童的审美天性与技术学习之间的平衡点。儿童书法教育不能仅仅是日复一日的临摹,对于技术的规范也不能过于苛刻,可以在一定技术规范内,顺应孩子自由的天性,给孩子一定的发挥空间。在发挥的过程中,既学到技术,体会到传统审美,又能够顺应自然,表达感情,并使观察力和毅力得到提升。
(摘编自向净卿《书法教育≠写字教育?》)
材料三:
纵览中国书法史,历代庙堂之迹和摩崖石刻最能体现书法的正大气象。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雄浑。像周代钟鼎文,秦泰山刻石、汉隶、魏碑、唐楷、唐草等,在韵、法、态、势、意等方面各有开拓,但都在特定时代的审美风尚中呈现正大气象。
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柳公权所说的“心正则笔正”,黄庭坚所言的“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都意味着书法创作不仅仅是舞文弄墨之趣,还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重任,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比如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怀着对叛军的满腔义愤,对侄儿为国献身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一气呵成,终写就流芳千古的《祭侄文稿》。书法承载了书家的情感与气节。
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承载体,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不只是技术,还是化。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大家是以邪怪小巧闻名的。像王羲之的行书、张旭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
要写出正大气象,书法家应当正确认识书法艺术,深研书法传统,认真学习先贤治学之道,临其经典,悟其精神,在掌握传统法度和美学意蕴的基础上着力提振作品的“精气神”,不媚俗,不取巧。而“精气神”源自书法家对生活的感悟、对时代精神的提炼,正如清代石海所言“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由此实现形式与内容、意境与意蕴相统一,成就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品格。
(摘编自刘寿堂《书法应有正大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运笔上要取“涩势”,书法线条要像逆水行舟那样不要太流畅,要能营造出悲剧的意境,避免太甜。 |
B.在书法教育上,儿童的自我的、自由的世界与家长和老师的规范的,强制的世界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
C.材料二对材料一关于书法与写字之间的关系做了有益的补充,并且指出了儿童书法教育应该如何有效展开。 |
D.材料三中论述的书法应有正大气象以及书法艺术应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与材料一第2段论述的内容一致。 |
A.书法虽然是抽象的,但传递出来的书法意象却是具象的,欣赏书法,要欣赏书法所体现出来的意趣。 |
B.现代书法形成了让线条成为语义本身的创作方向,这与作为字,形,义统一体的传统书法不同。 |
C.根据现代书法批评理论,书法和线条将从字形中走出来,汉字成为可拆解的部件,字形不复存在。 |
D.在日复一日临摹的基础上,儿童书法教育给予儿童一定的发挥空间,从而提升儿童的多项能力。 |
A.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
B.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
C.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者,韵自胜焉。 |
D.学书者有二观:日观物,日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
5.写字与书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
在2019年7月9日召开的国家卫健委的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成为高频词。长期以来,卫生健康资源始终存在着资源总体不足、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农村贫困地区尤其突出。乡村医疗“空白点”是贫困地区群众基本医疗保障的痛点,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历史欠账,也有因编制管理等机制不顺畅导致的人手紧张,还有地域偏远、自然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国家卫健委提出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和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等举措,可以说为解决这些问题明确了大方向。一些省市近来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百医驻村”、“一村一医”人才战略、“一站式服务”等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要在投入保障、政策落实上下功夫,还要在制度和服务供给的创新上下功夫。试点利用5G新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手术,探索用AI医生辅助乡村医生诊断则提供了在互联网时代以技术创新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供给的新思路。
(摘编自张东锋等《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需要合力),《南方日报》2019年07月11日)
材料二: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进,乡镇医疗机构承接着农村大量人口接诊任务,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二、三线城市,对于农村人口来说就医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也亟待加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下,四年来持续开展了“县在起航”——县级公立医院医院管理及临床重点专科能力建设项目,至今已培训县医院院长2600人,专科骨干医生3400人,远程培训近万名。国家卫健委医评研究部主任陈晓红表示,“医共体”模式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号召下逐渐建立,但通过“县在起航”的实际经验表明,目前在医疗建设上,仍有从县到乡镇的“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城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为“县在起航”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医院管理研究所在此背景下,开展了“乡镇卫生院短期交流学习项目”即“最后一公里项目”。
(摘编自宫晓倩等《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打通 医疗建设”最后一公里”).《新华网)2019年07月17日)
材料三:
7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卫生与健康水平稳步发展,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积极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各项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保护人民健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70年来医疗机构的数量变化、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发展、人均期望寿命的增长,展现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辉煌咸效。
1949——2018年公共卫生体系发展状况统计表
年份 | 卫生机构数(个) | 床位数(万张) | 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 |
1949 | 3670 | 8 | 51 |
1957 | 122954 | 30 | 104 |
1962 | 217985 | 69 | 141 |
1965 | 224266 | 77 | 153 |
1978 | 169732 | 185 | 246 |
1985 | 200866 | 223 | 341 |
1990 | 208734 | 259 | 390 |
2000 | 324771 | 291 | 449 |
2005 | 298997 | 314 | 446 |
2008 | 278337 | 375 | 503 |
2019 | 1010000 | 845 | 955 |
(摘编自邓妍、郭海强等《新中国70年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及居民期望寿命的发展》,《澎科》2019年09月30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补足乡村医疗“空白点”成为高频词,表明目前我国部分乡村医疗保障欠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
B.农村贫困地区乡村医疗的不足和落后,是由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历史欠账以及编制管理等机制不顺畅导致的医疗人员紧张造成的。 |
C.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和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等举措,为解决贫困地区乡村医疗“空白点”问题明确了大方向。 |
D.利用5G新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探索使用Al医生辅助乡村医生诊断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供给的一种创新,应当加以鼓励。 |
A.大力开展“百医驻村”。“一村一医”人才战略。“一站式服务”等改革探索,就能促进农村医疗发展,解决农村医疗发展不均衡问题。 |
B.建国后,我国重视卫生技术服务人员的培养。卫技人员从1949年的51万人发展到2019年的955万人,卫技人员数量一直在逐年增加。 |
C.建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医院床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
D.自1949年到2019年,我国卫生机构数量在不同时期呈现了不同的发展变化。其间除1949--1957年有近四倍增长外,一直稳步增长。 |
材料一:
成袋成袋的稻谷从各个农户家送过来,它们的最终去处不是农产品市场,而是垃圾场。这是不久前发生在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新玉村的事。“水稻不让种了。”当地村民说。
好好的粮食缘何成了垃圾?水稻为何突然就不让种了?原来,今年3月,新玉村有1000亩农用地经普查发现被污染,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以后只能种树。已种出的粮食由政府统一收购,送到垃圾焚烧站进行处理。“严格管控入口的食品,一点儿也不能含糊。”当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玉村发生的事,在我国并非孤例。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矿产资源开发、金属加工冶炼、化工生产以及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一些地方的土壤遭受污染,威胁到老百姓的食品安全、人居环境质量和身体健康。近期,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一项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指出,我国土壤污染,特别是镉、砷等重金属造成的耕地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长期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情况,他说,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土壤污染主要集中在农用地和工矿场地。其中,耕地污染物以重金属为主,包括镉、砷、汞、铬、铅、铊、锑等;工矿场地除重金属外,常出现有机污染物,包括苯系物、卤代烃、石油烃等;有的土壤还存在病原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以及抗生素、塑料和微塑料等污染。
于是,有人痛心地指出;我们的土壤“生病”了。这些“带病”土壤种出来的粮食,怎能让人吃得放心?前几年发生的“镉大米”事件,至今让许多人心有余悸。
(摘编自陈海波、袁于飞《土壤“病”了,我们还安全吗》)
材料二:
近期发布的中国工程院某重大咨询研究项目指出,国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已影响到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目前,我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受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污染是长期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
我国耕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镉、砷等重金属造成的耕地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超过限量标准的重金属长期存在于受污染的耕地中,并随水分下渗或在雨水冲刷下随水土流失扩散到周边清洁环境,造成地下水或地表水污染。还有的随农作物种植和生长过程转移到农产品中,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者威胁到粮食卫生品质。由此可见,耕地污染对粮食生产和健康安全的影响具有长期性、隐蔽性。
近年来,我国在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重度污染耕地上,采用种植结构调整或替代种植方式;在中度和轻度污染耕地上,施用可降低重金属活性的药剂。这些治理措施起到了末端治理的效果,消减了粮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但这些末端治理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起到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效果。只有从根本上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才能有效消除粮食生产和健康上的安全隐患。
当前清除耕地土壤重金属的技术,是植物萃取修复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能够从土壤中大量吸收重金属并将其富集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特殊植物,通过收割植物的地上部分逐年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这种技术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国际对这种技术普遍认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及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所进行的试验也证明它极为有效。
如今,中国在植物萃取修复技术储备方面已居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示范效果。在广西河池环江县,昔日曾因上游铅锌矿选矿企业尾矿库溃坝造成的上万亩重污染耕地土壤,利用超富集植物与经济植物(桑树等)间作的技术模式进行净化,取得明显成效。利用植物萃取修复技术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但在目前,我国在植物萃取技术的推广应用层面仍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对于末端治理的安全利用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所需启动投资相对较多。一般来讲,前期投入中,应包括超富集种苗的供给、富含重金属的收获物后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相关设备投资等,资金需求相对较多,需要国家的先期引导和扶持。但从运行的第二年开始,植物修复技术的后续运行维护费用即可显著降低。在很多情况下,在开展植物萃取修复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间套作方式与种植业有机结合,既保障农产品的卫生品质,同时也可以保证农户的收益。从长远来看,植物修复技术的总成本要远低于安全利用技术的总成本。
土壤生态关系粮食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耕地污染涉及公众利益和粮食卫生品质,严重制约受污染地区经济发展,势必给民众身体健康和家庭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耕地污染对粮食产量和卫生品质的威胁。如何保障我国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将污染耕地修复纳入生态建设长远规划,开展长期修复治理工作。二是加强配套政策扶持,如通过国家专项基金,对以净化为目标的耕地修复工作给予启动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减轻地方政府压力。三是加大科普和政策宣传力度,不断强化各级党政干部和民众的科技与环保意识,增强参与解决耕地污染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
(摘编自陈同斌《从源头上消除土壤污染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重庆新玉村一千亩地受污染,其所产粮食被处理,这不仅使政府遭受了损失,还浪费了这些土地资源,它们本来是可以有其它用途的。 |
B.新玉村发生的事在当前的中国是普遍存在着的,这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矿产资源开发、金属加工冶炼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
C.我国每年受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可谓怵目惊心,这表明我国对土壤的普查、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的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 |
D.解决耕地污染对粮食产量和卫生品质的威胁,需要标本兼治;一方面开展植物萃取修复,另一方面通过间套作方式与种植业有机结合。 |
A.我国土壤污染主要是农用地和工矿用地污染,保障粮食安全需依靠对农用地污染的防治。 |
B.耕地污染对粮食生产影响具有隐蔽性,原因在于重金属随水土流失扩散的过程很难被发现。 |
C.植物萃取修复技术是国际认可的土壤重金属清除技术,我国在该技术上已居全球领先地位。 |
D.国家对各地启动植物修复技术予以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能够减少地方政府的压力。 |
A.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不再种植粮食作物。 |
B.加强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的治理,防止它们污染土壤。 |
C.普查农用地,发现受污染的粮食,对其采取收购并销毁的措施。 |
D.利用翻耕机把受污染的土覆于好土之下,然后再种农作物。 |
5.材料二是怎样强调植物萃取修复技术的效果好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