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9 题号:1225017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创作,我国影视业迎来主旋律创作的新高潮,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引领时代审美风尚,做出积极重要的贡献。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相对突出的矛盾。艺术来源于生活,优秀的文艺作品以社会现实为基础。主旋律影视创作,首先要认识好和把握好中国社会当前发展的主要矛盾,将其作为开掘题材、塑造角色、传递价值的依据,提升作品的厚度,深度与温度。

历史题材电影《林则徐》深刻把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根本矛盾。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展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故事,依据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从电影《老井》、电视剧《乔厂长上任记》再到电视剧《大江大河》,都能看到剧情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是相契合的。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主要矛盾也是变化的。我们在影视创作中一直强调思想精深,要求主旋律创作准确把握,生动再现社会主要矛盾,并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而不断创新。主旋律创作不是经验化的课题,而是实践化的课题,只有不断谱写新乐章,才能与时代同步伐。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主旋律影视创作应该坚持以人民群众这个历史主体为主角。从作品接受的角度看,观众对影视剧中角色身世和身份的认同感,是影响作品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从影视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来看,角色与观众的身份交集越大,人物对观众的示范作用越强,作品的传播力也就越大,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怀,是新时代主旋律影视创作突出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创作观。近年取得双赢效益的电视剧,如《马向阳下乡记》《绝命后卫师》《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父母爱情》等,都是从塑造普通人角色开始,讲述普通人成长与成熟的故事。《绝命后卫师》中红34师师长陈树湘在战壕的时间比在指挥部多,更像个战士;《鸡毛飞上天》里的陈江河、骆玉珠;《大江大河》里的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也都是乡下人出身。主旋律影视创作由高大上转变为小正大,转变的是风格,而不是内涵,宏大叙事并没有退场,而是转场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注重”“的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还要塑造好人民群众形象,呈现好老百姓的时代新生活。

新时代如何创作出中华民族的新史诗,从影视大国到影视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创作者理应树立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追求主旋律创作,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精彩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

(摘编自赵彤《在守正创新中再上新台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认识,把握好中国社会当前发展的主要矛盾,就能够创作出优秀、精彩的影视作品。
B.拍摄《老井》《乔厂长上任记》和《父母爱情》等影视作品,是为了表现社会主要矛盾。
C.影视作品中主要角色身份地位越低,与观众的身份交集越大,产生的社会效果越好。
D.中国传统哲学注重“小”的力量,影视创作由“高大上”转为“小正大”非常有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证既有对影视业发展成就的肯定,也有对当下创作存在问题的建议与指导。
B.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第四段列举了《马向阳下乡记》等作品的例子。
C.文章引用《老子》的语句,论证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注重“微”“小”的力量。
D.文章末段总结全文,强调新时代创作者的使命与责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旋律影视作品,能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引领时代审美风尚,做出积极的贡献。
B.影视作品创作不仅要准确把握主旋律,而且要随着社会变化发展不断进行创新,绝不能简单地复制,经验化地照搬。
C.新时代主旋律影视创作只要突出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不断迎合、满足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就能取得双赢效益。
D.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塑造好人民群众形象,呈现好老百姓的时代新生活,利于影视创作在守正创新中再上新台阶。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社区”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那么“未来社区”到底是什么呢?通俗地讲,“未来社区”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的社区;是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未来邻里关系、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服务和治理等众多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未来社区”将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其嵌入到社区生活的点滴之中,形成一个个城市功能新兴单元,通过科技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未来社区”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产业创新工程。

从全球范围来看,“未来社区”已成为国际热点,关于“未来社区”的探索和构建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新加坡“邻里中心”计划可以说是“未来社区”最早的探索雏形。“邻里中心”摒弃了沿街为市的粗放型商业形态,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区内的零散商铺,而是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探索,如今已成为新加坡城市名片的新一角,为众多国家所借鉴。

“邻里中心”坚持以本区居民日常生活为中心的理念,基础设施的建造以满足人们“在住所附近生活、交流”的需要为前提,构建了一套强大的“家庭住宅延伸”体系。在这一体系下,菜市场、超市是厨房的延伸;浴室、洗衣房是卫生间的延伸;影院、茶座、歌舞厅是客厅的延伸;图书馆、阅览室是书房的延伸。

“邻里中心”的构建为“未来社区”提供了最初的构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大社区”的涵盖范围也逐渐得到了拓展,“未来社区”的理想状态也日渐清晰。越来越多更具包容性的场景融合到社区之中,建设更加智能、绿色、包容的社区成为“未来社区”的新时代内涵。欧洲BLOCK模式、新加坡COMPLEX模式、日本的共享住宅等也都包含着对于建设“未来社区”的构想。

在中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是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新旧社区发展良莠不齐的情况,以及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出现。这些使得新型城镇化面临着严峻考验。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如日中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开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国内也在积极探索让社区变成更加充满人文关怀、智慧、低碳、共享的新道路。

现阶段,无论是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还是结合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建设“未来社区”都是正在寻找的那条“新路”。“未来社区”是智慧城市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建设“未来社区”是破解“城市病”、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解决社区“老大难”问题的民心工程,也是培育优势产业、改善营商环境、拉动投资增长、促进治理转型、转变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推动力。

相较于传统社区,“未来社区”能够给予居民更多的智慧化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实现的。社区既是城市基本单元,也是城市生活的缩影,所以“未来社区”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运维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城市建筑品位和先进性的关键途径。智慧城市以社区为基础进行规划建设,才能更好服务于广大的城市居民。

“未来社区”的治理要秉持着“互联、整合、协同、创新、智能”的理念,借助全面集成的信息技术,建立统分结合、协同运行的智慧应用系统,通过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交换共享、更协作的关联应用、更深入的智能化,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流等的高效运行,让社区生活更安全、高效、便捷、绿色、和谐。

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天候多元化的智慧场景体验是“未来社区”的重要职能。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交通、一体化的操作平台APP、人工智能服务等等,这些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手段将让社区变得更宜居、更人性化。

此外,“未来社区”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邻里关系。邻里关系是维系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城市中不断耸立起的鳞次栉比的钢筋混凝土大厦,使得大多数居住在其中的人们鲜少能够找到与邻里相处的机会。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未来社区”建设都将邻里关系视为重要环节,着力为社区居民打造智慧化的邻里交流空间,增加邻里之间的人文交流机会,让邻里之间情感沟通、共享资源、信息互惠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新技术大爆发、数字化转型火热的时代,“未来社区”建设在社区治理、科技赋能、绿色生态、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进行的探索是颇为超前的。因此,需要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式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推动“未来社区”人本化、生态化、融合化、智慧化,而这恰恰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因此构建好“未来社区”,将会是让城市更加智慧的重要一步。

(摘编于《中国建设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未来社区”是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以满足人民美好的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
B.新加坡“邻里中心”计划立足于“大社区、大组团”进行功能定位和开发建设。
C.建设“未来社区”是让社区更加充满人文关怀、智慧、低碳、共享的唯一道路。
D.借助全面集成的信息技术,“未来社区”能够给予居民更多的智慧化生活体验。
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对下图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民可利用社区打造的智慧化邻里交流空间,增加相互的人文交流机会,让邻里之间沟通情感、共享资源。
B.物业可通过数字化社区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各类物业管理信息,达成社区信息、物业信息零延迟全部传达。
C.社区可基于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依托物业、周边商家,为业主提供电商、交通、医疗等服务。
D.政府和开发商可利用社区服务平台,实现社区资源配置的集约、共享,促进居民生活方式向绿色共享转型。
3.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未来社区建设与传统社区相比,最大的亮点和区别在于以“人”为核心,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请结合材料,给“未来社区”建设提出三条合理建议。
2022-05-21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作协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指出,中国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加快,产业规模增势强劲,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在提质升级的重要关口,网络文学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多点发力。

以现实题材为着力点,激发讴歌时代正能量。网络文学提质,要求网络作家胸怀国之大者,在全球视野、历史坐标下观察社会、洞察现实。网络作家要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大地、深入生活,用脚步丈量山川大河,深入田间村寨、行业一线,熟悉烟火气,展现出万众奋进的精气神。时代风云、改革浪潮或者凡人梦想,这些现实生活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富矿。唯有聚焦万众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才能释放网络文学见证时代、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磅礴力量。

IP全链路开发为关键点,蓄积产业发展新动能。网络文学居于文化创意产业前端,优质IP的深度开发和多重使用能够拉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带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当前,视听产品仍然是网络文学实现IP转化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媒介融合的加速推进、移动互联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读者付费习惯的养成以及超大规模的市场,为网络文学IP开发与转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一步,要做好全链路的高质量打造与开发。首先体现为门类之广,打造动漫、有声、游戏、短剧以及线下文旅等多样化的IP转化路径,强化不同艺术形式的连接,促成网络文学多样态输出。也体现在周期之,即打造出一条由文到艺、由艺到娱、由娱到产的文化创意生产模式,有效延长网络文学价值产出周期,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网络文学出海为突破点,开拓国际传播新天地。2021年,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海外用户1.45亿人,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人次,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然而,中国网络文学系统化国际传播机制尚未建立,亟待从内容、机制、平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内容供给侧,网络文学出海翻译、版权和质量三大难题有待更好破解。在传播分发端,海外推广落地、读者互动营销以及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打造等都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网络文学承担着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使命,需要讲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手时序。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征程中,中国网络文学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统筹国内国际文化语境与产业格局,内外并举、多点发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网络文学方能以蓬勃昂扬之势传递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摘编自顾亚奇《网络文学提质升级需多点发力》)

材料二:

不可否认,网络文学创作因为更新量大、更新速度快,在人物塑造、叙事逻辑、精神内核的表现上会显得比较薄弱,而这些要素恰恰就是影响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想要提升作品质量,打造精品,就必须重视并加强这三方面在行文中的作用。

我们经常会点评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具有网感,这种所谓的网感,其实就是网络文学最突出的叙事优点和长处,即代入感。故事情节带着读者往前走,让读者身临其境,与主角灵魂交融,她(他)即是我,我即是她(他)。我在作品的世界里遨游,体验着主角的悲欢离合,爱她(他)所爱,痛她(他)所痛,我和她(他)一起骄傲、一起沉沦,沉浸其中,感同身受,难以自拔。很难想象,一个扁平化的、脸谱化的、虚妄的、没有真情实感的、处处透着不真实感的主角,能够顺利完成这一项代入任务。可以说,一旦主角得不到读者的认可,这本书就已失败大半。

人设立住了,还需要叙事逻辑的流畅和自洽。好的作品逻辑应该是能够自洽的,即使是在作者虚构出来的世界观中,它也应该是完整的、能得到读者认可的,它会让读者相信其存在的合理性,从而获得沉浸式的阅读感,不会因为怀疑和不满,让读者从阅读中抽离出去。

说到精神内核的表达,没有灵魂的作品是行尸走肉,不会被读者记住,更不会被市场记住。然而精神表达很需要技巧,如果生搬硬套喊口号,只会赶走读者。如同做菜,光有花架子而无真材实料,不香不好吃,等待它的只有被撤走、被嫌弃的命运。文艺无界别,纵观流传于世的所有文艺作品,包括诗词歌舞、音乐美术,无一不是以美动人、以情感人的。这些文艺作品如同花香、月光、晨雾、春雨一般,在我们观赏、聆听它们的时刻,无声无息地将我们包围在其中,润物细无声,浸入我们的肌肤和灵魂中,让我们体会到它的美,萌生出很多不同的感悟。这种穿透世俗和时光的力量,隽永、无坚不摧,网络文学创作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美感和实力。

前几年的时候,大多数人认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但现在,大家都在逐渐改变这种看法。文艺作品的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但创作的道路是相通的,无论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都需要创作者沉心静气,在时代的洪流中用眼睛和心灵去认真观察、体会、积累、分析、提炼生活,精心打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自洽的逻辑、优美激昂的精神内涵,才能让作品具备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和自己相似一面的特质,从而和时代产生共鸣,打动读者,留住读者,并广为流传。

(摘编自意千重《精品化是网络文学创作的突破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网络文学产业规模增势强劲,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在这种形势下,网络文学需要多点发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B.网络作家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深入田间村寨、行业一线,要熟悉“烟火气”,展现出万众奋进的“精气神”。
C.全链路的“全”,首先体现为门类之“广”上,也就是打造出一条由文到艺、由艺到娱、由娱到产的文化创意生产模式。
D.网络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要让读者身临其境,故事的主角要能引起读者的共情,这是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有“网感”的表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只有聚焦万众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方能释放网络文学见证时代、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磅礴力量。
B.当前,视听产品是网络文学实现IP转化的主要方式,能推进媒介融合,为网络文学IP开发与转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C.一般来说,一个扁平化的、虚妄的、没有真情实感的、处处透着不真实感的主角,无法让读者代入,得不到读者的认可。
D.无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它们的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但创作的道路是相通的,现在大家都逐渐认同这种看法。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网络小说《大国重工》叙述了国家装备办的冯啸辰穿越到了1980年,与同代人一道用汗水和智慧铸就大国重工,获得首届“天马文学奖”。
B.某在线平台在京举办“《少年歌行》影漫联动IP发布会”,宣布将以动漫为基础,对《少年歌行》进行影视、游戏、周边衍生等IP全链路开发。
C.某网站的《大医凌然》《全职高手》等16部网络文学作品不但在国内备受欢迎,在海外也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D.1998年,台湾当代作家蔡智恒(网名痞子蔡)在网络上创作了一部网络言情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被公认为是“网络小说开山之作”。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如何推动网络文学精品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06-12更新 | 6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思维有交集但又不重合。目前热炒的互联网营销案例,基本上剥离了大数据,更多是题材炒作和传播方式炒作。而大数据营销也不局限于互联网,它还包含了线下营销。相对于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是把营销当作科学而不是当作艺术来对待,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优化营销的策略。大数据思维有三个维度——定量思维、相关思维、实验思维。定量思维,即提供更多描述性的信息,其原则是一切皆可测。不仅销售数据、价格这些客观标准可以形成大数据,甚至连顾客情绪(如对色彩、空间的感知等)都可以测得。相关思维即一切皆可连。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数据都有内在联系。这可以用来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实验思维说明一切皆可试。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可以帮助制定营销策略。
这就是三个大数据运用递进的层次:描述——预测——攻略。社交网络分析跟踪,将消费者社交网络上的关键词频率转化为可视化表达,对消费者进行分类,进而做针对目标顾客群的精准营销,这是大数据营销的描述阶段。预测阶段就是使用第三方零售商调研的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将两种数据融合,再对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情况进行预测。在攻略阶段,比如银行可以根据预测结果调整客户奖励政策,例如给年均消费3000元的客户提高返点,或者提供更丰富的积点兑换产品等,使者部分人群变成银行的忠诚顾客。
互联网思维如何挑战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时代”这个词在中国特别火,但在美国还未听说。这是因为互联网思维更契合传统东方思维方式。东方文化强调智慧,而西方更强调知识,智慧来源于经验,而知识来源于数据。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一组典型的智慧挑战知识的代表。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最大对手,他可能是早期的大数据最佳应用者。从诸葛亮几点睡觉,吃几碗饭,他就能判断诸葛亮活不长了;而诸葛亮则凭借智慧猜出司马懿胆子小,不敢进入空城。中国人崇尚智慧,可能更注重互联网思维,但光有互联网思维还不够,还要对数据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好的运用。
大数据思维不像互联网思维那样令人热血沸腾。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大数据的公司比不采用大数据的公司利润平均高6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也许不那么起眼,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这是可以让企业生存下来、脱颖而出的资本。在美国排名前十的电商网站中,8家是传统零售商,只有2家是纯电商(亚马逊和易贝)。传统零售商拥有大量数据——沃尔玛一天的数据量达到PB级,这个数据资源能够转化为企业赢得比赛的耐力。由于大数据时代有内在的使企业从做大到做强的反馈逻辑,企业做大之后会产生更多数据,对消费者的理解也就更深刻,营销更精准,企业变得更强,然后会产生更多的数据,从而形成正面反馈,这是一种最终的数据驱动成长模式。
中国人本来就有营销智慧,企业通过大数据的运用与结合,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巨头,是非常可能实现的。
(选自《互联网思维PK大数据思维》,作者:陈宇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大数据思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思维与互联网思维不同,大数据思维利用互联网营销和线下营销两种方式,而互联网思维多是艺术性的营销。
B.大数据思维把营销当作科学来看待,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有关数据,进而制定和优化营销的策略。
C.大数据思维遵循一切皆可测、可连、可试的原则,体现为大数据实际应用中递进的三个层次,即描述——预测——攻略。
D.大数据思维强调的是知识和科学,不像互联网思维那样符合东方的思维方式,这是由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的。
2.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强调来源于经验的智慧,但并不是说东方人不适合大数据思维。
B.运用大数据来指导并优化营销决策,最理想的状态是营销科学与营销艺术的结合。
C.企业应利用大数据时代内在的反馈逻辑,深刻理解消费行为,以便驱动企业成长。
D.早期大数据最佳应用者诞生地的中国成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运用与结合的巨头指日可待。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大数据营销描述阶段的一项是
A.美国迪斯尼公司最近投资开发了一种手环。游客在入园时佩戴上带有位置采集功能的手环,园方可以通过定位系统了解不同区域游客的分布情况,并将这一信息告诉游客,方便游客选择最佳游玩路线。
B.一家做订餐配送的互联网企业,在送外卖的自行车和汽车上安装一套软件和追踪系统,从配送外卖中采集了大量数据,如谁订了什么外卖、经过什么路线、到了谁的家里
C.银行研究机构使用调研的数据,将本行刷卡记录和非本行信用卡的消费情况两种数据融合,摸清隐藏的“消费大户”的消费情况,这些人成了非常有潜力的银行客户。
D.某电商购物网站中,商品页面的其他产品推荐是个重要的功能。按顺序向用户推荐全部/屏蔽部分推荐/屏蔽所有推荐,经过测试,跟踪被测试对象的购买情况,发现不屏蔽推荐的短期效应最高,购买量最多。
2016-11-18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