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40 题号:12492640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放舟蓬莱阁下

戚继光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①蓬莱,今属山东,作者戚继光家乡。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晚年因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而“遽改之广东”,其后“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此诗即写于此时。③崚嶒,言山之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重来,“山川无语自悠悠”可见诗人故地重游,心境悠然自得。
B.“沧波浩荡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照应缜密。“沧波”,言其水之澄碧;“浩荡”,言其广阔壮大。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情感起伏有致。结句虽已收束全诗,而余情摇漾,寄慨遥深。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①,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②,去时冠剑是丁年③。茂陵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⑤。


【注】①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②“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③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丁年:壮年。④茂陵:汉武帝陵墓。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⑤逝川:比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往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魂销”即“销魂”,多形容悲伤愁苦,但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时的惊喜之感。
B.颔联上句借“雁”“胡天”“月”等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
C.颔联下句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在绝塞牧羊的单调、孤寂生活。
D.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出使塞外前后人事已非的慨叹。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0-02-20更新 | 19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夜别友人(其二)

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这里泛指北方边塞。②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选用“紫塞”“白云”“明月”等意象,渲染与友人离别时的凄凉氛围。
B.三、四句以乐景写哀情,“芳樽夜”创设了送别宴席上美酒芬芳、温馨热闹的场面。
C.五、六句借描写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露水滴沥的画面,透露了诗人的心情。
D.七、八句写诗人临行时表明心意,化用了典故,感情表达委婉含蓄。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9-02-23更新 | 5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游岳麓寺

李东阳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注]①成化八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李东阳返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此诗。岳麓寺,在今湖南长沙岳麓山上,湘江岸边。②僧:此指僧寺。③鹧鸪:鸟名。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古人以鹧鸪声喻为哀伤之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危峰”写山峰之高耸,“高瞰”状视野之广远,表现了岳麓山挺拔的气势。
B.颔联描写山中所见岳麓寺及其周围景色,突出其幽深、清寂的特点,为眼前实景。
C.颈联描写远眺所见;平沙浅草、天边,落日孤城、湘江,构成一幅开阔苍凉的画面。
D.诗人的视点是在岳麓寺的一个山亭上,视线时而远时而近,远景与近景相交错,使得诗歌呈现多层次的画面。
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020-11-18更新 | 2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