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孟郊(751-814)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70 题号:976213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乃诗人所见实景,朝望日,夕望月,造语与“海上生明月”异曲同工。
B.三、四句写高山上夜晚也能留住美景,深谷中白天也不明亮,极言山高谷深。
C.第七句“驱”字用比拟手法,描写千柏万松在长风中摇动的景象,形神毕肖。
D.全诗语言平实自然,笔力遒劲,气势雄浑,于写景之中寄寓深意,耐人寻味。
2.作者为什么有“即此悔读书”的感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游终南龙池寺

孟郊

飞鸟不到处,僧房终南巅。

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

步出白日上,坐依清溪边。

地寒松桂短,石险道路偏。

晚磬送归客,数声落遥天。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以“游”为线索来贯穿全篇,行踪不定,视角多变,取景有独到之处,因而目接心想的景观与感受显得奇特、新鲜。
B.“步出”句突出山势巍峨,人行如在太阳上头;“坐依”句写出山景清幽,游客依溪而憩,这是以主观感觉反映客观环境。
C.“地寒……”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描绘山中景象:环视山野,天寒地冻使得松树桂树都矮了,山石险峻,使得道路更加偏僻。
D.尾联余韵悠长,让人回味:山寺敲响晚磬,专为依依不舍的游者送行,游者渐行渐远,磬声悠扬,飘落在遥远的天边。
2.有人评价“龙在水长碧,雨开山更鲜”有一大妙处是虚实结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9-07-28更新 | 10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秋怀(其二)

孟郊 〔唐代〕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注]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五言古体叙事诗。
B.本诗着重写诗人秋夜的感受。
C.本诗虚实相生摹写老病情怀。
D.本诗情景交融意象新颖独特。
2.以下评价最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沉郁峭拔B.清新流畅C.深沉刚劲D.含蓄委婉
3.“老客”主观感受融入全诗景物,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加以赏析。
2021-05-08更新 | 51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汴州留别韩愈

孟 郊

不饮浊水澜,空滞此汴河。

坐见绕岸水,尽为还海波。

四时不在家,弊服断线多。

远客独憔悴,春英落婆娑。

汴水饶曲流,野桑无直柯。

但为君子心,叹息终靡他


【注】①汴河之水多浑浊,唐人常以“浊水”代指汴河。②靡他:无二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透露出了写作的地点、对象、事件等信息,表明写作缘起。
B.开篇两句触景生情,因浑浊的汴河之水不能饮用,作者产生“空滞”之感。
C.第五、六句易使人联想到“慈母手中线”句,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但更悲哀伤感。
D.本诗用语平易,表达的情感丰富,有离别的不舍、友情的深厚以及焦虑、悲凉之感。
2.前人评论此诗时认为它善用汴河意象,表达委婉有致。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
2021-11-18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