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考点 >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48 题号:126620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余杭道中

范成大

落花流水浅深红,尽日帆飞绣浪中。

桑眼迷离应欠雨,麦须骚杀已禁风。

牛羊路杳千山合,鸡犬村深一径通。

五柳能消多许地,客程何苦镇匆匆?


[注]本诗作于绍兴二十四(1154)年,作者二十九岁赴杭州参加科举考试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点明了地点,诗中所写的田园风光正是诗人在赴余杭的路上所见。
B.春花落入流水,或浅红或深红,诗人乘着船,航行在如锦绣一般的波浪中。
C.桑叶因久旱而干枯,麦芒经不住风吹而摇动,主要表现诗人对农事的担忧。
D.本诗写景由近及远,从江间到岸上,再到山中,写景工丽细致,层次清晰。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二)

李白

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

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友人归隐的原因,“忽复”写出了友人洒脱不羁的个性。
B.诗人运用东汉许由“洗耳”的典故表达对其矫揉造作、欺世盗名行为的否定。
C.诗人认为归隐须发自本心,而以隐居为手段沽取名声的假隐士,则令人鄙视。
D.诗歌不乏生动之语,如“君思颍水绿”将抽象意念化作可感可触的美好形象。
2.清人王夫之评价这首诗“只写送别事,托体高,著笔平”,请简要分析。
2021-04-12更新 | 26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注释]①江城:指位于长江北岸的黄州。②酽:液汁很浓,这里指酒的味道醇厚。③《招魂》:宋玉因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楚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风”为春之信使,诗人却未感觉到春天的到来,于是决定骑马到去年所游之地旧地寻春。
B.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既可指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可概括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乐趣。
C.诗人已和朋友约定每年来此地寻春,并借宋玉为屈原写《招魂》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忠心,希望重新得到重用。
D.全诗以寻春为线索,既写诗人与朋友出郊寻春,又表达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劝朋友不要为自己的处境担忧。
2.诗歌颔联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认为其妙在“虚实离即之间”,请结合诗句赏析。
2020-11-17更新 | 6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示灵澈上人

皎然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慕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忘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在春季的晴天漫步山路看茶而归的闲适,呼应标题中的“山居”。
B.颔联写了作者削柳枝姑且代替书信,寄托留恋思念之情,语言繁复而情深。
C.作者“窥”云影,见云影照此裁衣,有偶然的妙悟,更有禅的况味。
D.外物寂静,作者不说 “我似谁” ,而说 “谁似我” ,表现山景已把 “我” 融合。
2.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20-05-16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