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考点 >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3 题号:1273264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暮春

王禹偁

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

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

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

酒樽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


[注]①王禹偁:北宋诗人、散文家,因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调。②梁冠:有横脊的礼冠,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看,本诗描写晚春景物,既有惜春之意,又蕴含着作者的情感。
B.赏花、磨剑、喝酒等一系列动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
C.作者着一“老”字,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对比青年时代,感叹青春易逝。
D.作者借景抒情,抓住了景物跟独特感受的契合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21高二上·辽宁盘锦·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作者:杜甫 (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作者:陆游 (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森森”形容柏树茂盛繁密,诗人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
B.《蜀相》颔联中“自”和“空”两字是全诗的诗眼,用得极为传神: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不过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一片诗心全凝于二字,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渗进客观景物之中。
C.《书愤》颔联将六个名词巧妙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了两幅边关战争正酣的豪壮图画,烘托了气氛,创造了意境,表达了诗人不能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苦闷。
D.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天下计”和“老臣心”,“功盖三分国”;《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
2.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两首诗在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有哪些不同。
2020-04-25更新 | 10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塘避暑

(宋)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此诗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扣题,交代避暑的时间、地点,次句表现诗人在幽静环境中的飘逸超尘之感。
B.颔联写作者并不借助管弦消遣,而沐浴清风,悠然自得,摆脱了尘寰的炎热和烦恼。
C.颈联借“水鸟得鱼”“岭云含雨”,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一近一远,情理兼备。
D.尾联作者因酒已喝尽,酣然入梦;梦中醒来,感时伤怀,眼前无限江山,徒惹伤感。
2.这首诗蕴含了哪些人生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2021-03-26更新 | 62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迎春花   [宋]韩琦

覆阑①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嘲迎春花   [清]赵执信

黄金偷色②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让荣。

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


[注]①阑:栏杆。 ②偷色:偷来颜色。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诗前两句中的迎春花开得枝繁叶茂,亦柔亦刚,形象生动立体。
B.赵诗写迎春偷色,梅花傲然,菊花淡泊,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C.赵诗中的迎春花虽然枯瘦憔悴,却能积极迎春,令诗人感慨颇深。
D.两首诗都运用了色彩词,使物象更加明丽,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2.两首诗虽然都写迎春花,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迥然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0-12-01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