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279296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违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①两造:诉论的双方。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B.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C.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D.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各种事宜。
C.在古代,“就车”和“下车”都是指官吏新到一个地方赴任意思,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
D.礼部,管典礼、学校、科考等。礼部长官叫礼部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称员外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淳善于断案。百姓都说张淳断案就像当年的包拯一样迅速,他们只带了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讼。
B.张淳聪明机智。他故意放出大盗卢十八逃跑造好久没法抓的风声。令他放松警惕,然而再用计,将卢十八缉拿归案。
C.张淳体恤百姓。永地人贫穷,生下女儿就不抚养,张淳耐心规劝,又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D.张淳料事如神,离开永康县之前,他告诉下属,有个逃跑的盗贼就在附近,现在可以去抓捕他,手下人按照他的话,果然抓到了盗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2)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旗尉屡行,顺昌瞋目曰:“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也。”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善。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节选自《明史·周顺昌传》)

材料二: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用公之速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一鹭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顺昌好A为德B于乡C有冤抑D及郡中E大利害F辄为所司G陈说H以故士民I德顺昌善。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指催促,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的“趣”词义不相同,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前,指走上前,与《石钟山记》“舟行适临汝”的“舟”用法相同。
D.私人,文中指因私利相依附的人,所指就是材料一中的一鹭等人。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顺昌瞪着眼睛责问旗尉:“难道你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不怕死的男子吗?”,并要求旗尉回去向魏忠贤直言通报自己的姓名。
B.旗尉高声叫嚷“东厂拿人”,并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没想到更加激怒群众,众人穷追猛打,打死、重伤旗尉。
C.五人抗议周顺昌被捕,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之时,本郡的士大夫们就向当局请求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D.五人临刑的时候,慷慨自若,谈笑着死去。砍下的头放在城头上,脸色一点也没改变。有人把他们的头买下,才与身体合葬。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货财以送其行。
5.两则材料记述了同一个事件,但写作目的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3-09-13更新 | 38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土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方期颐,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①万寿节:皇帝诞辰日。②元良:太子的代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2)母方期颐,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2018-10-16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熊概,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投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熊概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
B.蛮,古代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监国,古代指皇帝外出时,通常由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
D.户部,中国古代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时才起的。
B.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成祖是庙号,是皇帝即位时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太宗。
D.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所,明朝使用的一种军队编制制度。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所的级别高于卫。
B.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C.录囚,亦称虑囚。中国封建时代由皇帝或有关官吏讯察囚犯并决定可否原宥的制度。
D.赐祭,古代大臣身故,皇帝敕使往祭。身故官员的级别不同有不同的祭祀仪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2021-08-23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