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12846028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九日

[唐]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作者流寓菱州时所作。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客居夔州,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
B.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颔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
C.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做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叙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颈联。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独看”一词写出了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作者借用比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在长安“独看”明月对妻儿的深切思念。
B.颔联中妻子望月“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的孤独无助,更显出诗人困居长安的孤独无助。
C.颈联中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是雾气沾湿了她浓密的头发,月光给她莹洁的双臂洒上清寒。
D.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久久伫立望月怀人的妻子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本诗与《蜀相》都写到“泪”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023-06-17更新 | 26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㝦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注】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当时诗人正在外漂泊求职。②五溪:即沅水上游的五大支流。③射洪: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④春酒:此指冬酒,因冬酿而春成,故称春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既写明了诗人此次出城野望的地点,也交代了他野望所见的山景与江色。
B.第二句点明时间,是在仲冬一个风起的日子,“凄凄”二字渲染出凄冷的氛围。
C.第三句承首句,重点写山,“连”“蟠”状群山的绵延和山势的盘曲,极为传神。
D.结尾“目极”二字,言全诗为“望”统领,诗人想到仕途无人提携,倍感伤心。
2.诗歌第三联写得非常精彩,请从艺术手法角度加以赏析。
2019-08-02更新 | 10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羌村三首(其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①公元757年,杜甫为左拾遗时,上疏营救房琯,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探望家小,此诗为归家后所作。②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展现了一幅柴门客至图:一场鸡斗,群鸡乱叫,赶鸡上树,才闻客至。以动写静,富有田园生活情趣。
B.五至八句写村中几位长者各自携酒看望远方回来的诗人,酒有清有浊,体现了父老艰难中的饷客深情。
C.“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以小见大,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
D.这首叙事诗以白描见长,善于选取特定的生活场景,景实情真,语言平易质朴,音律和谐。
2.杜甫的诗忠实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这一特点在本诗中如何体现?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2-05-12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