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思妇闺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5 题号:1302377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①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


[注]①丹凤城:指长安。②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借用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这恰如李白诗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B.首联中开头两句“郁金堂”、“玳瑁梁”描绘女主人公的闺房之美,通过正面衬托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
C.颈联承接颔联中的苦苦相“忆”,思妇在京城苦苦思忆丈夫,哪曾想夫婿音讯断绝,思妇在京城满怀担忧,惴惴不安。
D.尾联构思新颖,先写主人公愁苦至极的内心独白,再写其不胜愁苦而迁怒于明月,意境较前人开拓一步,增添了抒情色彩。
2.“九月寒砧催木叶”一句中“木叶”一词能否换成“树叶”?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有所思

沈佺期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岁期。

美人旷延伫,万里浮云思。

园槿绽红艳,郊桑柔绿滋。

坐看长夏晚,秋月生罗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君子”是女子对男子的称呼,与颔联中的“美人”相呼应。
B.首联下句表明男子离家时间已经很长,女子在等待中美好的青春已逝。
C.颔联中“浮云”是指女子的思绪如浮云般追随远在万里之外的男子。
D.本诗主要是从女子的角度来叙事、描写、抒情的,思绪深沉,感情缠绵。
2.古人评价唐代诗人依“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写诗,“虽为旧题,但技艺成熟”,本诗也是如此。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技艺”特点。
2023-10-31更新 | 28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捣衣诗

[南朝·梁]

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一项(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写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出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实写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
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2021-10-15更新 | 10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青青水中蒲三首

〔唐〕韩愈

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其二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其三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1.对上面这三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以“蒲”自比,以“鱼”比“君”,抒发夫妇离别之情。
B.第二首诗说蒲草常居水中,而浮萍漂泊无定,比喻夫妇不能相守。
C.第三首诗说妇人当恪守本分,男子则应志在四方,不该思念纠缠。
D.首诗巧用比兴,语言浅近而意韵深远,有汉魏六朝乐府之古风。
2.三首诗都是韩愈寄赠妻子的作品,不直接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而拟写妻子思念自己,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023-06-30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