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1303014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代以后的中国,内忧外患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精神上一度处于不自主、不独立、不自信的境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挺起精神脊梁,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更有底气,在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共同理想信念的凝聚和鼓舞。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感召和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继续奋斗,给中国人民以鲜明的精神指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事实充分证明,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就能在复杂形势、艰巨任务、严峻挑战前保持高昂斗志,汇聚起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我们党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不忘本、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功能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把组织发动群众和改善群众生活作为重要任务,把人民群众凝聚成无坚不摧的革命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广大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释放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带领人民群众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尊重并发挥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

(摘编自:李向军罗仲尤《以更为积极主动精神推动民族复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中国人民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迈出更加自信、更有底气的步伐。
B.事实证明我们只要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能够在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前保持高昂斗志,奋勇前行。
C.自信是中华民族发展强大的持久力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向前推进,离不开这一力量。
D.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凝聚成无坚不摧的革命力量,发挥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人翁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形式,从四个方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带领中国人民推动民族复兴的。
B.文章落笔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自然引出下文论点。
C.文章运用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阐明了树立中国共产党远大理想的意义。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四个阶段的历史事实,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与自信、人民富强与幸福的康庄大道。
B.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不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就很难创造奇迹。
C.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D.党的十八大的精神,使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不断增强。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国,端午节已走过两千多年的岁月,可谓历史悠久,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和社会环境中,如何深入发掘端午文化,坚持守护端午传统,却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而又重要的文化命题。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影响最为广泛的说法是发轫于纪念战国时期忧国忧民、投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汉儒刘安称他志洁行廉,宋儒朱熹赞誉他仁至义尽”。千百年来,古人每年在五月初五这天纪念和感恩屈原,周而复始、从未间断,形成一系列民俗习惯,如包粽子、戴香包、赛龙舟等。这些民俗习惯皆能人人参与、实践和感悟,因而有助于屈原精神和端午文化演变成每个个体小生命的重要节点,凝聚成中华民族大生命的重要传统。

然而,时与世易,俗与世变。当今中国加速由传统农耕社会迈入现代工商社会,许多基于农耕生活形成的端午习俗日渐淡化甚至彻底消失。比如,在城镇里,人们或许还会吃粽子、戴香包,但很少有人再亲手包粽子、做香包,就连赛龙舟、祭屈原等最重要的纪念活动,也开始变得注重表演性甚至商业化。

与此同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发生碰撞,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外来节日文化竞争,端午节也不例外。比如,明天是端午节,后天则是由西方传来的父亲节。许多赶时髦、爱热闹的年轻人,似乎更喜欢过带有异地域情调的父亲节,而不是最具本土风情的端午节。在古今断裂中西竞争多维文化生态格局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端午节作为一个旅游、休闲、娱乐以及购物的日子来过,甚至有人戏称端午小长假是屈原投江留给今人的福利——因为在四大法定传统节日之中,唯有端午节为纪念古代人物而设。进而言之,今天的人们虽仍在过端午节,但却越来越远离甚至是遗忘了端午节的真正精神及其文化传统。

当然,我们也不必为端午节的尴尬境遇而过度焦虑,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所说:重建过去生活方式虽然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传统依然是人们依恋的对象之一,也是生活和思索的出发点之一。有些端午传统习俗流失固然可惜,需要抢救,但更需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创新过节方式,让端午节所承载的爱国精神与高尚情操,能更加现代化、人性化地与我们的生命发生紧密的联系,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就此而言,端午节仍然路上,而我们需要重新学过端午节。

(摘选自2018年5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加速向现代工商社会过渡,是端午习俗日渐淡化甚至彻底消失的内在原因。
B.在城镇里,已很少有人亲手包粽子、做香包,甚至连赛龙舟、祭屈原等活动也非常注重表演性甚至商业化。
C.世界多元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外来节日文化与中国传统节日的竞争,是造成端午节尴尬遭遇的外在因素。
D.与最具本土风情的端午节相比,许多赶时髦的年轻人,似乎更钟情于带有异域情调的“父亲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表现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端午节所面临的尴尬遭遇。
B.关于端午节习俗,作者认为既应坚守传统又要与时俱进。这种认识具有理性辩证色彩。
C.文中引用爱德华·希尔斯的话,论证了端午节习俗更需要适应现代生活的重要性。
D.文章从端午节的起源谈起,再到端午节的尴尬遭遇,最后提出解决办法,条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端午节起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可以看出,古人对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是推崇和颂扬的。
B.端午“小长假”是屈原留给今人“福利”的看法,是当前社会遗忘端午节真正精神和传统的集中表现。
C.因为传统依然是人们依恋的对象,是生活和思索的出发点,所以端午节的精神和传统不会走向消亡。
D.只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创新过节方式,就能让端午节承载的爱国精神与高尚情操更好地融入生活。
2022-10-02更新 | 8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构建相应体制机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我国虽然有尚巧工的传统,但技能人才在传统社会一直得不到应有重视。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在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领先,与自古就尊崇工匠精神有关。
B.在世界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C.我国品牌建设虽有进步,但与我国经济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D.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引用《诗经》《庄子》中内容,表明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
B.文章围绕弘扬工匠精神,先指出其是我国传统,再明确其在创新能力和品牌形象上的意义。
C.文章从培养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和构建相应体制机制来阐明如何更好弘扬工匠精神。
D.文中通过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打比方多种说明方法,使论述严谨准确、科学真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辉煌成就的取得,都是因为我们继承与发扬了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
B.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也有助于建设品牌强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C.我国虽有“尚巧工”的传统,但社会上依然存在着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
D.提高创新能力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弘扬工匠精神将为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2021-10-12更新 | 9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人们早已经适应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隐私权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或被坏人利用,就可能给你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你的生命安全。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近年来出现很多知名网站泄露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的案件,这些企业是有诚信的,但防护能力不够,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

但内容信息即使让渡,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使用滴滴打车APP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费用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

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统计结果贡献了九牛之一毛的数据,例如和平小区每月平均叫车量为500人次,住在和平小区的您为这个数据做了贡献,但您在和平小区叫车这个信息的所有权是您的,未经您的授权,滴滴公司不能使用。

有次我爱人用我的笔记本电脑搜衣服,隔天我去办公室指导学生,一打开电脑,浏览器就给我推送了大量蕾丝边女式内衣,还特别标明这是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未经用户授权,商家不应该搜集用户的喜好习惯,即使收集了,那也只能用作统计分析的原始素材,而不应借此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这违反了“个人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利用”的原则,是人工智能的滥用。

(摘编自新浪《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信息社会中,我们都习惯了做透明人,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使我们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个人隐私全都不复存在。
B.人工智能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不能为发展而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即隐私权,应正确把握好发展方向。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否则会给你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你的生命安全。
D.人工智能通过你提供的数据,依靠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等环节,来实现为你精准服务的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列举现在人们的私人信息遭到泄露的现象,进而提出人工智能如何正确发展的问题。
B.文章把普通用户的信息分为“身份认证信息”和“内容信息”,逐层阐述人工智能应如何做好保护隐私工作的问题。
C.文章重点阐述了普通用户内容信息的保护问题,让读者明白“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
D.文章末尾列举作者的爱人用他的电脑搜衣服的例子,指出商家通过侵犯人们“内容信息”的所有权来精准营销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但“内容信息”则必须让渡给商家,否则不能享受到人工智能的服务。
B.近年来不少坚守诚信的知名网站,因为防护能力不够强大,抵挡不了黑客的攻击,让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泄露了出去。
C.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须把握好人工智能的使用尺度,既要用人工智能让用户享受到便利的服务,又不能滥用人工智能。
D.今天,隐私保护不仅关系到隐私拥有者,也关系到隐私使用者。要做好隐私保护工作,需要普通用户、商家和政府等共同努力。
2020-11-13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