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曹禺(1910-1996)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1309138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雷雨》(节选)

前情回顾:白天,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周公馆相认,鲁大海大闹周公馆,鲁贵与四凤被周家辞退,晚上周冲来到鲁家。

[外面敲门声。]

鲁贵   快十一点,这会有谁?

四凤   爸爸,您让我去看。

鲁贵   别,让我去。

[鲁贵开左门一半。]

鲁贵   谁?

外面的声音   这儿姓鲁么?

鲁贵   你是谁?

外面的声音   我姓周。

鲁贵(喜形于色)你看,来了不是?

[鲁贵下。]

四凤   (把屋子略微收拾一下,立在右边角上,等着客进来。)

[鲁贵同周冲上。

周冲   (见着四凤高兴地)四凤!

四凤   (奇怪地望着)二少爷鲁贵(谄笑)您别见笑,我们这儿穷地方。

周冲   (笑)这地方真不好找。

鲁贵   二少爷。您先坐下。四凤(指圆桌)你把那张好椅子拿过来。

周冲   (见四凤不说话)四凤,你不舒服么?

四凤   没有。——(规规矩矩地)二少爷,你到这里来干什么?要是太太知道了,你——

周冲   是太太叫我来的。我自己也想来看看你们。(问四凤)你哥哥同母亲呢?

鲁贵   他们出去了。

周冲   (天真地)这地方一下雨真滑,黑天要是不小心容易摔倒。

鲁贵   二少爷,您没摔着么?

周冲(稀罕地)没有。我坐家里的车,很有趣的。(很高兴地笑着,看四凤)

四凤我看你赶快回家吧。

鲁贵   什么?

周冲(忽然)对了,我忘了我为什么来的了。妈怕你们找不着事情,叫我送来一百块钱。(拿出钱)

四凤   什么?

鲁贵   (笑着,对四凤)你看人家多厚道

四凤,不,二少爷,你替我谢谢太太。拿回去吧。

鲁贵   (向四凤)哪有你这么说话的?太太叫二少爷送来,这点意思我们好意思不领么?(收下钞票)

四凤   (固执地)爸爸,这不成。

鲁贵   你小孩子知道什么?

四凤   您要收下,妈跟哥哥一定不答应。

鲁贵   (不理她,向周冲)谢谢您老远跑一趟。我去买点鲜货吃,您同四凤在屋子里坐一坐。

四凤   爸,您别走!

鲁贵   我就回来。

[鲁贵忙下]

周冲   (不由衷地)让他走了也好。

四凤   (厌恶地)唉,真是下作!(不随意地)谁叫你送钱来了?

周冲   你,你,你像是不愿意见我似的。

四凤   (找话说)老爷吃过饭了么?

周冲   刚刚吃过。

四凤   (故意不在心地)大少爷呢?

周冲   他又在自己房里喝酒,大概是醉了。

四凤   哦!(叹一口气)——你为什么不叫下人替你来?何必自己跑到这穷人住的地方来?

周冲   (羞愧地)今天的事,我真觉得对不起你们。

四凤   二少爷,我现在已经不是周家的佣人了。

周冲   然而我们永远不可以算是顶好的朋友么?

四凤   我预备跟我妈回济南去。

周冲   不,你先不要走,早晚你同你父亲还可以回去的。那时候我该多么高兴!

四凤   你的心真好。

周冲   四凤,你不要为这一点小事来烦忧。世界大得很,你应当读书。

四凤   唉,女人究竟是女人!

周冲   不,你不是个平常的女人,你有力量,你能吃苦,我们都还年轻,我们将来一定在这世界为着人类谋幸福。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我们都是被压迫的人,我们是一样。——

四凤   二少爷,您渴了吧,我给您倒一杯茶。(站起倒茶)

周冲   不,不要。

四凤   不,让我再伺候伺候您。

周冲   你不要这样说话。我从来没有把你当下人,你是我的凤姐姐,你是我引路的人,我们的真世界不在这儿。

四凤   哦,你真会说话。

周冲   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

四凤   我们?

周冲   对了,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没有……(头微仰,好像眼前就是那么一个所在,忽然)你说好么?

四凤   你想得真好。

周冲   (亲切地)你愿意同我一块儿去么?

(有删减)

1.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戏剧选段中,鲁贵的戏不多,他虽然是个次要角色,但有重要作用,重点塑造了他谄媚、见钱眼开的形象特点。
B.节选部分剧情设置巧妙,故意安排四凤妈、哥哥不在家,又安排鲁贵外出买东西,为的是省出笔墨刻画主要人物。
C.选文善用对比映衬手法表现人物,比如周冲和四凤,一个话多一个话少,一个谈人生一个谈琐碎生活,形象特点鲜明。
D.周冲是作者剧中唯一赞美的没有瑕疵的人物,塑造这一形象,主要是想为污浊、压抑、专制的周公馆透露一点生机。
2.剧中周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戏剧选段以周冲夜晩去鲁家为线索安排剧情,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节选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周朴园   (点着一支吕宋烟,看见桌上的雨衣,向侍萍)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鲁侍萍   嗯。

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   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周朴园   你的女儿?

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 ……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你知道么?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不过也许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 ……

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吧。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鲁侍萍   旧衬衣?

周朴园   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周朴园   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1.文段选自四幕______剧《雷雨》,作者_____,他的代表剧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属于剧本中的什么部分?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中的“很自然地”和“慢慢地”分别暗示了什么?
4.如何理解周朴园提到当年的梅侍萍时说“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说明了周朴园怎样的性格?
2021-04-12更新 | 11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选段)

巴金

有一天,觉新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钱梅芬)。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

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他做人家要他做的事,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做这些事,好像这是他应尽的义务。到了晚上这个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从此他丢开了化学,丢开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橱里,不再去动它们。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他打牌,看戏,喝酒,或者听父亲的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他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来了。祖父和父亲为了他的婚礼特别在家里搭了戏台演戏庆祝。结婚仪式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自己也在演戏,他一连演了三天的戏,才得到了他的配偶。这几天他又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着;像宝贝似地被人珍爱着。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只有疲倦,但是多少还有点兴奋。可是这一次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却不能够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因为在他的旁边还睡着一个不相识的姑娘。在这个时候他还要做戏。

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梦,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有删改)

家(选场)

曹禺

(新婚之夜,闹房的人都走了,洞房里新郎觉新与新娘瑞珏终于默默相对)

[瑞珏轻微的咳嗽,又低下眉。

觉新:(望望珏,又转过身长叹)唉!(走近窗前较远的一头,把另一扇窗扇又打开,屋子里渐渐浸进深夜的寒气。外面杜鹃在湖滨单独而寂寞地低低呼唤了一两声,又消歇了)

瑞珏:(缓缓地抬起头,漆黑的眸子怯怯地向四面觑视,闪露出期侍抚慰的神色。一种孤单单的感觉袭进她的心里,使这离开了家的少女,初次感觉复杂到不可言状的情怀。她低头叹了一口气,一时眼前的恐惧,希望,悲哀,喜悦,慌乱,都纷杂地汇涌在心底,终于变成语言,低低地诉说出来,声音亲切温婉,十分动听,如湖边的一只小鸟突然在夜半醒来,先还凄迷地缓缓低转,逐渐畅快而悲痛地哀歌起来)哦,这真像押着宝啊,不知他是美,是丑,是浇薄,是温厚,也不管日后是苦,是甜,是快乐,是辛酸,就再也不许悔改。就从今天,这一晚!

觉新:(缓缓摇首)唉!……梅呀,为什么这个人不是你?

瑞珏:(翘盼)他……他想些什么?这样一声长叹!天多冷,靠着窗还望些什么哪?夜已过了大半!

觉新:(同情地)这个人也可怜,刚进了门就尝着了冷淡!就是对一个路人,都不该这样,我该回头看看她,哪怕是敷衍。可就在这间屋,这间屋,我哪忍?我不愿回头,为着你,梅,我情愿一生蒙上我的眼!

瑞珏:(期盼地)他怎么还不转过头来?什么事啊引他想得这样深?这神情,仿佛在哪里见过。像渔船进了避风的港。我的心忽然这样宁静。一个人能这样深沉的叹息,我懂,总该有些性情!

觉新:(犹豫)可我还是该回过头去吧?

瑞珏:(纳闷)他在念着谁?不说一句话。

觉新:(又转过去)不,我情愿再望望月色,这湖面上的雾,雾里的花。

瑞珏:(猜测着)他像要来怎么又不来?别,别他也是像我一样地怕吧?

[夜风吹动窗帷。

……

(三个弟弟想躲在床下偷听,但发出声音被觉新发现,最终被仆人带走)

觉新:(仿佛抱歉地)我们家的孩子真多!

瑞珏:(出她的意外,愣了一下,诚挚地)我,我喜欢!

[湖边的杜鹃一声声酣快地低唱。

瑞珏:(低声怯怯地)天快亮了吧?

觉新:(很温和地)嗯,还早吧?第一遍鸡还没有叫呢。

[杜鹃声。

瑞珏:(望新,谛听)这是什么叫?

觉新:(渐渐觉她可亲)杜鹃。这外面是一片湖。

瑞珏:(欣悦)一片湖?(不觉走到窗前,杜鹃声)今年杜鹃叫得这么早。

觉新:(望着她的背影)嗯,湖边上有梅花。

瑞珏:(扶了窗槛向外望,天真地)多好的梅花啊,像一大片雪。

觉新:(也跟过去)嗯。(忽然)你,你喜欢梅么?

瑞珏:(感到一阵强烈的快乐,声音几乎是抖抖地)我喜欢。(羞怯地回过头望着床)那床上不是?

觉新:(立刻走到床前,向帐檐凝了一刻,回头)你绣的?

瑞珏:(低头腼腆地)嗯。

觉新:(不由得低声称赞)好。(望望窗户迟疑一下,忽然去把妆台上油灯吹熄,像是询问她的赞许)吹了灯?

[灯熄了,窗外月光如水,泻进屋内。屋里只有桌上龙凤烛的低弱的光,照着一角。

瑞珏:(没有惊讶,自然而宁贴地)嗯,吹了灯好看月亮。

[觉新十分快慰,仿佛遇见一个故友,而又不敢冒认,那样欣欣然,涩涩然地,微微点头,望着她。然后走到窗前,把整个一排长窗窗幔完全拉开。窗扇是新方才就开开了的。此刻在一片迷离的月光下,湖波山影,和远远雪似的梅花像梦一般地从敞开的窗里涌现在眼前。

[月明如画,杜鹃轻快响亮地在湖滨时而单独,时而成双,又时而一先一后地酣唱。

(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觉新父亲立足觉新年龄和未来处境、父亲与自己的心理、家庭状况、自己的意愿等方面与觉新的谈话,可以看出他考虑周全并对觉新充满温情与爱护。
B.小说中“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展现出觉新稚嫩软弱的青年形象。
C.小说中在描写觉新订婚与结婚时,两次提到“傀儡”“宝贝”,虽然句式不同,但都说明了觉新的处境,“傀儡”表现觉新的不自由,也为作品主题服务。
D.从两个文本看,瑞珏是一个相貌俊美,声音温婉动听,处处为觉新着想、温柔体贴,交谈中让觉新感到快慰,新婚之夜内心忐忑、紧张、情绪纷杂的姑娘。
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作品都注重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描写,而剧本通过舞台说明、心理独白等表达,从效果看,剧本更胜一筹。
B.剧本中,杜鹃声贯穿始终,成为背景音效,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而且杜鹃声的变化也与主人公心境变化相契合,创作技巧高超。
C.两人都喜欢“梅”,“梅”成为两人深入交流的媒介,但觉新想的梅却比瑞珏的含义丰富,还有对表妹的思念,这是瑞珏不了解的。
D.剧本中,剧情的推进独具匠心,通过三兄弟在床下被发现并带走的情节设计,使文章由前文的心理独白向对话过渡,水到渠成。
3.请分析剧本中划线的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4.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请分析剧本呈现的戏剧冲突。
2023-03-10更新 | 8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雷雨(节选)

曹禺

片段一:[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蘩漪,不说话)周蘩漪(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蘩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周蘩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蘩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蘩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蘩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反抗地)爸!

周朴园(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萍(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蘩漪(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

周蘩漪(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周朴园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萍(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高声)跪下!

[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

周蘩漪(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片段二:

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鲁侍萍   他的脚趾头因为你的不小心,现在还是少一个的。

周朴园(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

鲁侍萍   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

周朴园(沉静):他还是我的儿子……

[仆人领着大海进,大海站在左边,三四仆人立一旁。]

鲁大海(见侍萍)妈,您还在这儿?

周朴园(打量鲁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大笑)董事长,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

周朴园   你?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周朴园   好,那我把那复工的合同给你瞧瞧。

鲁大海(笑)你不要骗小孩子,复工的合同没有我们代表的签字是不生效力的。

周朴园哦,(向仆人)合同!(仆人由桌上拿合同递他)你看,这是他们三个人签字的合同。

鲁大海(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低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他们怎么会不告诉我就签了字呢?他们就这样把我不理啦?

周朴园   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鲁大海   那三个代表呢?

周朴园   昨天晚车就回去了。

鲁大海(如梦初醒)他们三个就骗了我了,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萍(怒)你混账!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周冲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向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文本二:

话剧导演的主要工作是从文本出发,分析、解构剧本,帮助演员了解、理解和“消化”整个故事和情节脉络,把握剧中人物的发展方向。演员对剧中人物的创造是从想象开始的,而导演则需要通过诠释剧本来帮助演员进行这一想象的过程,让其真实地体会到自己的角色,从而使得角色有血有肉地在规定情境之中“诞生”出来,能够真实地感知和反映人物应有的状态和情绪。演员表演的节奏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动作两个方面。语言的节奏变化体现在台词上,而动作则是指演员的肢体动作。就语言节奏而言,话剧导演应深度剖析文本,帮助演员深刻体会剧中角色,找到特定角色的特定性格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反应,从而使得语言节奏更加准确,在兴奋时加快语速、在发怒时提高音调等等,使得人物的语言在符合其内心情感的同时又富于生活气息,这样才能将角色“演活”。就动作节奏而言,其本质与对语言节奏的把握一脉相承,有所不同的是还需注意角色的舞台行动是否“像人”,即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行动的客观规律。

(摘编自邓昊《话剧导演创作初探——如何帮助演员完善舞台表演》)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蘩漪采用拖延、让四凤拿走药等方式拒绝喝药,但最终在周朴园和周萍的劝说下,万般无奈、含泪悲愤地把药喝了。
B.“喝药”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在周家却最终演变成全面的矛盾冲突,由此可以看出周家家庭关系的扭曲。
C.周冲为蘩漪说情,为鲁大海打抱不平,他的天真无畏与周萍敬畏父亲、不敢违抗父命的懦弱妥协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D.周朴园对家人实行封建家长制,说话随处带有命令口吻,不容许家人挑战他的权威,表现出绝对的专制和极端的冷酷。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片段一“喝药”这一情节中,四凤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她没有鲜明的面目、典型的个性,但在情节发展中却起到重要作用。
B.片段一中蘩漪的“倒了”“不愿喝”“不喝”等字眼不断刺激周朴园“倒了来”“喝了它”的步步紧逼,这便是戏剧语言动作性的体现。
C.片段一中“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这句话隐含着潜台词,言外之意是“当母亲的人应当替子女着想,保重自己身体”。
D.片段二中“笑”“慢慢地,低声”“如梦初醒”这些舞台说明,生动地描写出鲁大海看到复工合同前后的心理变化,体现他稚嫩的个性。
3.文本一主要展现了哪些矛盾冲突?这些冲突的本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学校将进行《雷雨(节选)》的排演。如果你是导演,你将从哪些方面对演员进行指导?请结合文本二,以周朴园为例进行说明。
2022-06-22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