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鲁迅(1881-1936) > 《记念刘和珍君》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6 题号:1323484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1)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2)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3)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下列对节选文段内容和语言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知道”的“才”说明“我”知道消息之晚,这便说明当时的反动政府在最大限度地封锁消息。
B.“下午便得到噩耗”,副词“便”说明惨案发生之快,雄辩地证明这是敌人预先设置的“罗网”。
C.“居然”“竟”“不料”“不信”等词,说明惨案出乎“我”的意料,反映了敌人的凶残超乎人之常情。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惨象”和“流言”一样,足见反动派的凶残。
2.“衰亡民族”“默无声息”的缘由是什么?(     
A.敌人残暴凶杀的暴力统治。
B.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
C.惨案发生的惨烈,使各方来不及应对。
D.敌人残暴凶杀的暴力统治和反动文人用反动舆论进行的思想统治。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B.反复C.类比D.排比
4.在选段(1)(2)(3)画横线处填上的一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向来   然而   况且B.从来   但是   而且
C.向来   但是   而且D.从来   然而   况且
5.“惨象”和“流言”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最恰当的是(     
A.青年学生的惨死                  反动军阀的无耻污蔑
B.中华大地的满目疮痍            平民们的造谣生事
C.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            御用文人的无耻污蔑
D.青年学生的惨死                  平民们的造谣生事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文段二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面色像死人一样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有人觉得太难看了,对她的老板说:

譬如做好事吧,放了她!

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

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节选自夏衍《包身工》)

1.对文段一中加点的“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理解最恰当的是(     
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的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
2.下列两篇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纪念刘和珍君》属于写人纪事为主的回忆性散文,《包身工》是报告文学,两者同为非虚构文学。
B.《包身工》一文围绕包身工制度,选取看似散乱却很典型的材料,用集中穿插的办法安排思路,结构分明,主线清晰。
C.鲁迅探究这次事件对于将来的意义,概括为“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
D.文段二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3.理解语段中划横线句子的含义。
(1)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2)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4.文段二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2024-01-12更新 | 18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历史,正如媒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选自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1.根据文章,指出“无恶意的闲人”和“有恶意的闲人”分别指哪些人?
2.作者对“徒手请愿”赞同吗?为什么?请结合原文回答。
2018-02-04更新 | 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文中的“中国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分别指什么人?
2.对“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这两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A.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如此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B.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C.中国女性如此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D.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的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3.文中“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一句话有什么含义?
2018-11-08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