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余华(1960-) > 《活着》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55 题号:1345457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二喜穿着中山服,干干净净的,若不是脑袋靠着肩膀,那模样还真像是城里来的干部。他拿着一瓶酒一块花布,由队长陪着进来。家珍坐在床上,头发梳得很整齐,衣服破了一点,倒很干净,我还专门在床下给家珍放了一双新布鞋。凤霞穿着水红衣服低着头坐在她娘旁边。

万二喜把酒和花布往桌上一放,就翘着肩膀在屋里转一圈,他是在看我们的屋子。我说:“队长,二喜,你们坐。”

二喜嗯了一声在凳子上坐下,队长摆摆手说:“我就不坐了, 二喜,这是凤霞,这是她爹和娘。”

我送走了队长,回到屋中指指桌上的酒,对二喜说:“让你破费了, 其实我有几十年没喝酒了。”

二喜听后嗯了一声,也不说话,翘着个肩膀在屋里看来看去,看得我心里七上八下。家珍笑着对他说:“家里穷了一点。”

二喜又嗯了一声。翘着肩膀去看家珍,家珍继续说:“好在家里还养着一头羊几只鸡, 福贵和我商量着等凤霞出嫁时,把鸡羊卖了办嫁妆。”

二喜听后还是嗯了一下,我都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坐了一会,他站起来说要走了,我想这门亲事算是完了。他都没怎么看凤霞,老看我们的破烂屋子。我看家珍,家珍苦笑一下,对二喜说:“我腿没力气,下不了地。”

二喜点点头走到了屋外,翘着肩膀看看屋项的茅草,点了点头后就走了。

我回到屋里,在凳子上坐下,想想有些生气,就说:“自己脑袋都抬不起来, 还挑三拣四的。”

凤霞尽管不能说话,但一看到我们的样子,就走到里面的房间,换了身旧衣服,下地去了。

第二天上午,我在耕田时,有人叫我。我抬起头来,看到五、六个人在那条路上摇摇摆摆地走来,还拉着一辆板车,只有走在最前面那人没有摇摆,他偏着脑袋走得飞快。远远一看我就知道是二喜来了,我是一点也想不到他会来。

二喜见了我,说道:“屋顶的茅草该换了, 我拉了车石灰粉粉墙。”

我往那板车一望,有石灰有两把刷墙的扫帚,上面搁着个小方桌,方桌上是一个猪头。二喜手里还提着两瓶白酒。

那时候我才知道二喜东张西望不是嫌我家穷,他连我屋前的草垛子都看到眼里去了。

二喜带了五个人来,肉也买了,酒也备了,想得周到。他们来到我们茅屋门口,放下板车,二喜像是进了自己家一样,一手提着猪头,一手提着小方桌,走了进去,他把猪头往桌上一放,小方桌放在家珍腿上,二喜说:“吃饭什么的都会方便一些。 ”

家珍当时眼睛就湿了。

二喜他们把桌子和凳子什么的都搬到了屋外,在一棵树下面铺上了稻草, 然后二喜走到床前要背家珍,家珍笑着摆摆手,叫我:“福贵,你还站着干什么。”

我赶紧过去让家珍上我背脊,我笑着对二喜说:“我女人我来背, 你往后背凤霞吧。”

二喜听后嘿嘿直笑。我把家珍背到树下,让她靠着树坐在稻草上。看着二喜他们把草垛子分散了,扎成一小捆一小捆,我看一眼就知道二喜带来的人都是干惯这活的,手脚都麻利。下面的用竹竿挑着往上扔,二喜和另一个人在上面铺。别看二喜脑袋靠着肩膀,干活一点都不碍事,茅草扔上去他先用脚踢一下, 再伸手接住。有这本领的人,在我们村里是一个都找不出来。

没到中午,屋顶的活就干完了。我给他们烧了一桶茶水,凤霞给他们倒茶水,看到家里突然来了这么多干活的人,凤霞笑开的嘴就没合上。

村里很多人都走过来看,一个女的对家珍说:“女婿没过门就干活啦, 你好福气啊。"

家珍说:“是凤霞好福气。”

二喜从屋顶上下来,我对他说:“二喜, 歇一会。”

二喜用袖管擦擦脸上的汗说:“不累。”

(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注]万二喜,患歪脖子病;凤霞,因年幼发高烧未能及时医治,致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来相亲的二喜一直看破烂屋子而没怎么看凤霞,这让福贵担心二喜嫌家里太穷。
B.身体有缺陷的二喜与哑女凤霞相亲,给福贵一家贫苦的生活带来了转变,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切与思考。
C.二喜第二次到“我”家,给家珍带来吃饭的小方桌,把凤霞背到屋外才开始干活,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二喜的心思细密。
D.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从“我”(福贵)的视角叙述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读者更容易产生带入感、体会人物心理。
2.福贵对万二喜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凤霞尽管不能说话,但一看到我们的样子,就走到里面的房间,换了身旧衣服,下地去了”,分析划线语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活着

余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 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也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很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有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退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文本二:

《活着》里面福贵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如果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除了苦难就是苦难,没有别的。但是如果让一个人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他其实是充满了幸福感的,苦难是别人的看法,福贵的整个讲述里边是充满了幸福感。

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余华《活着,在现实之中》)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展开故事的方式自然流畅。在充满阳光的下午,老人在树下休息时,向“我”讲述了自己。待老人慢慢离去,故事也自然终止。
B.文本一中福贵掏钱买牛时,作者重点刻画了赤膊男人和周围人的哄笑,他们的言行与神态侧面烘托了老人行为的不可理解与他这次买卖的不划算。
C.文本一通过老人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了他年少时的风光与落魄、与老牛的相遇及相依。老人的经历异常坎坷,全文基调平静又沉痛。
D.文本二中余华评价福贵的自述是“充满幸福感”的,这与文本一中对老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有一定程度的契合。
2.老人与牛都叫“福贵”,他们的形象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说明。
3.小说描写的主要对象是“老人和牛”,这与标题“活着”有何关联?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2023-06-17更新 | 11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抢地瓜

余华

①明知道没有野菜了,家珍还是整天拄着根树枝出去找野菜,有庆跟着她。有庆正在长身体,没有粮食吃,人瘦得像根竹竿。有庆总还是孩子,家珍有病路都走不动了,还是到处转悠着找野菜,有庆跟在后面,老是对家珍说:“娘,我饿得走不动了。”

②家珍上哪儿去给有庆找吃的,只好对他说:“有庆,你就去喝几口水填填肚子吧。”

③有庆也只能到池塘边去咕咚咕咚地喝一肚子水来充饥了。

④凤霞跟着我,扛着把锄头去地里掘地瓜。那些田地不知道被翻过多少遍了,可村里的人还都用锄头去掘,有时干一天也只是掘出一根烂瓜藤来。凤霞也饿得慌,脸都青了,看她挥锄头时脑袋都掉下去了。这孩子不会说话,只知道干活。

⑤我往哪儿走,她就往哪儿跟,我想想这样不行,我得和凤霞分开去挖地瓜,老凑在一起不是个办法。我就打着手势让凤霞到另一块地里去。谁知道凤霞一和我分开,就出事了。

⑥凤霞和村里王四在一块地里挖地瓜,王四那人其实也不坏,我被抓了壮丁去打仗那阵子,王四和他爹还常帮家珍干些重活。人一饿就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明明是凤霞挖到一个地瓜,王四欺负凤霞不会说话,趁凤霞用衣角擦上面的泥时,一把抢了过去。凤霞平常老实得很,到那时她可不干了,扑上去要把地瓜抢回来。王四哇哇一叫,旁边地里的人见了都看到是凤霞在抢。王四对着我喊:“福贵,做人得讲良心啊,再饿也不能抢别人家的东西。”

⑦我看到凤霞正使劲掰他捏住地瓜的手指,赶紧走过去拉开凤霞,凤霞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她打着手势告诉我是王四抢了她的地瓜,村里别的人也看明白了,就问王四:“是你抢她的?还是她抢你的?”

⑧王四做出一副委屈的样子,说:“你们都看到的,明明是她在抢。”

⑨我说:“凤霞不是那种人,村里人都知道。王四,这地瓜真是你的,你就拿走。要不是你的,你吃了也会肚子疼。”

⑩王四用手指指凤霞,说道:“你让她自己说,是谁的。”

他明知道凤霞不会说话,还这么说,气得我身体都哆嗦了。凤霞站在一旁嘴巴一张一张没有声音,倒是泪水刷刷地流着。我向王四挥挥手说:“你要是不怕雷公打你,就拿去吧。”

王四做了亏心事也不脸红,他直着脖子说:“是我的我当然要拿走。”

说着他转身就走,谁也没想到凤霞挥起锄头就朝他砸去,要不是有人惊叫一声,让王四躲开的话,可就出人命了。王四看到凤霞砸他,伸手就打了凤霞一巴掌,凤霞哪有他有力气,一巴掌就把凤霞打到地上去了。那声音响得就跟人跳进池塘似的,一巴掌全打在我心上。我冲上去对准王四的脑袋就是一拳,王四的脑袋直摇晃,我的手都打疼了。王四回过神来操起一把锄头朝我劈过来,我跳开后也挥起一把锄头。

要不是村里人拦住我们,总得有一条命完蛋了。后来队长来了,队长听我们说完后骂我们:“他娘的,你们死了让老子怎么去向上面交待。”

骂完后队长说:“凤霞不会是那种人,说是你王四抢的也没人看见,这样吧,你们一家一半。”

说着队长向王四伸出手,要王四把地瓜给他。王四双手拿着地瓜舍不得交出来,队长说:“拿来呀。”

王四没办法,哭丧着脸把地瓜给了队长。队长向旁人要过来一把镰刀,将地瓜放在田埂上,咔嚓一声将地瓜切成两半。队长的手偏了,一半很大,另一半很小。我说:“队长,这怎么分啊?”

队长说:“这还不容易。”

又是咔嚓一声将大的切下来一块,放进自己口袋,算是他的了。他拿起剩下的两块地瓜给我和王四,说:“差不多大小了吧?”

其实一块地瓜也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当初心里想的和现在不一样,在当初那可是救命稻草。家里断粮都有一个月了,田里能吃的也都吃得差不多了,那年月拿命去换一碗饭回来也都有人干。

(节选自《活着》)

文本二:

①《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与人性之间苦苦挣扎。余华加诸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

(美国《华盛顿邮报》2003.11)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余华《活着·自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活命,一家四口“倾巢出动”,母子俩找野菜、父女俩找个地瓜还要兵分两路,愈发显得活着的艰难与不易。
B.小说在历史动荡的背景上,用貌似冷漠的笔调,热切关注着每一个人物,织就了一副人性的挂毯。
C.凤霞是善良温顺的,但当王四抢地瓜欺负她时,她不计后果地“挥起锄头就朝他砸去”,也写出了她捍卫自己时的执拗与刚强的一面。
D.为了一个地瓜,王四和凤霞像动物一样在争抢,后来队长进行了所谓的决断才解决此事。这表明人们为了生存还没有摆脱动物争抢的本能。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故事,让“我”即福贵充当故事经历者与讲述者,有助于更好地抒发人物的情感。
B.小说开头三段描写家珍和有庆找不到野菜,以致有庆只能用喝水来充饥的情节,是为了给下文抢地瓜这一矛盾冲突做铺垫。
C.小说在刻画凤霞这一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
D.小说中队长调停凤霞和王四争抢的地瓜时,把瓜分成了一大一小,自己还趁机从中获利,这一细节充满了讽刺的意味。
3.小说选文以“抢地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4.文本二中:“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联系文本一,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其中的“高尚”二字的。
2021-06-29更新 | 1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二喜穿着中山服,干干净净的,若不是脑袋靠着肩膀,那模样还真像是城里来的干部。他拿着一瓶酒一块花布,由队长陪着进来。家珍坐在床上,头发梳得很整齐,衣服破了一点,倒很干净,我还专门在床下给家珍放了一双新布鞋。凤霞穿着水红衣服低着头坐在她娘旁边。

万二喜把酒和花布往桌上一放,就翘着肩膀在屋里转一圈,他是在看我们的屋子。我说:“队长,二喜,你们坐。”

二喜嗯了一声在凳子上坐下,队长摆摆手说:“我就不坐了, 二喜,这是凤霞,这是她爹和娘。”

我送走了队长,回到屋中指指桌上的酒,对二喜说:“让你破费了, 其实我有几十年没喝酒了。”

二喜听后嗯了一声,也不说话,翘着个肩膀在屋里看来看去,看得我心里七上八下。家珍笑着对他说:“家里穷了一点。”

二喜又嗯了一声。翘着肩膀去看家珍,家珍继续说:“好在家里还养着一头羊几只鸡, 福贵和我商量着等凤霞出嫁时,把鸡羊卖了办嫁妆。”

二喜听后还是嗯了一下,我都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坐了一会,他站起来说要走了,我想这门亲事算是完了。他都没怎么看凤霞,老看我们的破烂屋子。我看家珍,珍苦笑一下,对二喜说:“我腿没力气,下不了地。”

二喜点点头走到了屋外,翘着肩膀看看屋项的茅草,点了点头后就走了。

我回到屋里,在凳子上坐下,想想有些生气,就说:“自己脑袋都抬不起来, 还挑三拣四的。”

凤霞尽管不能说话,但一看到我们的样子,就走到里面的房间,换了身旧衣服,下地去了。

第二天上午,我在耕田时,有人叫我。我抬起头来,看到五、六个人在那条路上摇摇摆摆地走来,还拉着一辆板车,只有走在最前面那人没有摇摆,他偏着脑袋走得飞快。远远一看我就知道是二喜来了,我是一点也想不到他会来。

二喜见了我,说道:“屋顶的茅草该换了, 我拉了车石灰粉粉墙。”

我往那板车一望,有石灰有两把刷墙的扫帚,上面搁着个小方桌,方桌上是一个猪头。二喜手里还提着两瓶白酒。

那时候我才知道二喜东张西望不是嫌我家穷,他连我屋前的草垛子都看到眼里去了。

二喜带了五个人来,肉也买了,酒也备了,想得周到。他们来到我们茅屋门口,放下板车,二喜像是进了自己家一样,一手提着猪头,一手提着小方桌,走了进去,他把猪头往桌上一放,小方桌放在家珍腿上,二喜说:“吃饭什么的都会方便一些。 ”

家珍当时眼睛就湿了。

二喜他们把桌子和凳子什么的都搬到了屋外,在一棵树下西铺上了稻草, 然后二喜走到床前要背家珍,家珍笑着摆摆手,叫我:“福贵,你还站着干什么。”

我赶紧过去让家珍上我背脊,我笑着对二喜说:“我女人我来背, 你往后背凤霞吧。”

二喜听后嘿嘿直笑。我把家珍背到树下,让她靠着树坐在稻草上。看着二喜他们把草垛子分散了,扎成一小捆一小捆,我看一眼就知道二喜带来的人都是干惯这活的,手脚都麻利。下面的用竹竿挑着往上扔,二喜和另一个人在上面铺。别看二喜脑袋靠着肩膀,干活一点都不碍事,茅草扔上去他先用脚踢一下, 再伸手接住。有这本领的人,在我们村里是一个都找不出来。

没到中午,屋顶的活就干完了。我给他们烧了一桶茶水,凤霞给他们倒茶水,看到家里突然来了这么多干活的人,凤霞笑开的嘴就没合上。

村里很多人都走过来看,一个女的对家珍说:“女婿没过门就干活啦, 你好福气啊。"

家珍说:“是凤霞好福气。”

二喜从屋顶上下来,我对他说:“二喜, 歇一会。”

二喜用袖管擦擦脸上的汗说:“不累。”

(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注]万二喜,患歪脖子病;凤霞,因年幼发高烧未能及时医治,致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前来相亲的二喜一直看破烂屋子而没怎么看凤霞,这让福贵担心二喜嫌家里太穷,福贵很反感二喜这种嫌贫爱富的行为。
B.身体有缺陷的二喜与哑女凤霞相亲,给福贵一家贫苦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转变,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切与思考。
C.二喜第二次到“我”家,给家珍带来吃饭的小方桌,把凤霞背到屋外才开始干活,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二喜的心思细密。
D.小说用第一人称叙事,从“我”(福贵)的视角叙述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读者更容易产生带入感、体会人物心理。
2.福贵对万二喜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凤霞尽管不能说话,但一看到我们的样子,就走到里面的房间,换了身旧衣服,下地去了”,这段文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09-22更新 | 2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