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赠友送别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8 题号:1410318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③的的:鲜明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色调明快,笔法简洁,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勾画了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写诗人归京途中所见,一山间,一水边,一远,一近,静中有动,画面生动和谐。
C.颈联叙写友人与诗人的不同心境。裴坦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诗人空虚无着,怅然若失。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各奔东西,诗人不由得想到自己回京后的寂寥之态。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特色之一,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加以赏析。
【知识点】 赠友送别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①此词作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八月。时文天祥再次被囚,与同乡好友邓剡同被押北上。邓剡因病滞留金陵就医,作词赠别。②寒虫:深秋的蟋蟀。③横槊题诗:用曹操典故。④登楼作赋:用王粲典故。⑤龙沙:指北方沙漠。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和友驿中言别”可知,本词是作者为和好友邓剡临别赠词《驿中言别》而作的和词。
B.开头两句选取辽阔的天地作为意象,将自己和友人喻为蓄势待发的蛟龙,豪气勃发,起势不凡。
C.上片后五句情感脉络分明:悲风流人物之易逝,惊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叹英雄虽继起但复国无望。
D.综观全词,作者之“愁”缘于抗元事业失败,身遭囚禁;朱颜易变,壮志难酬;此生归国无望。
2.请简要分析本词最后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两句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不同处。
2024-02-02更新 | 6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

黄庭坚

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

道上风埃迷皂白,堂前水竹湛清华

我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

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


[注]①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②湛清华:出自谢混《游西池》“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③削瓜:削瓜而食,指夏天。④连夜发园花:《唐诗纪事》记载:武则天将去上苑赏花,去前作催花诗一首:“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句中“小隐家”本指隐居山林行为高尚的人,这里指的是稚川。
B.颔联将“迷皂白”与“湛清华”作对比,内容丰富,语言精练,感染力强。
C.从诗歌的题目即可看出,这是一首唱酬诗;全诗情感真挚,富有意蕴。
D.这首七律诗虽多用典故,但读来却不觉其用典,可见诗人艺术手法高明。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7-27更新 | 18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少尹赴凤翔

张籍

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

西学已行秦博士,南宫新拜汉郎宫。

得钱只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

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关注朋友,既写其富有诗名,备受追捧,也写其收入微薄,倦宅而居。
B.诗人列举朋友曾任“博士”与“郎官”之职,实写其学识丰赡,才华横溢,
C.此去岐州,生活贫苦,诗人劝朋友一定要移居到陇头一带,言辞十分恳切。
D.诗人于平易自然、淡雅质朴的语言中深藏对友人的情感,言有尽而意无穷。
2.诗歌以时间贯穿全篇,寄寓着诗人对朋友复杂的情思。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4-04-30更新 | 4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