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外国文学 > 俄罗斯 > 契诃夫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7 题号:146569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娘

契诃夫

这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一轮明月照着花园。娜佳看见大厅里饭桌上正在摆小吃,祖母穿着华丽的绸衫在忙这忙那。隔着窗子望过去,母亲在傍晚的灯光下,显得很年轻。

花园里安静,凉快,宁静的黑影躺在地上。人可以听见远处有些青蛙呱呱的叫声。现在有五月的气息了,可爱的五月啊!你深深地呼吸着,热切地想着:眼下,不是在这儿,而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在天空底下,在树木上方,远在城外,在田野上,在树林里,春天的生活正在展开,神秘、美丽、丰富、神圣。

娜佳,已经二十三岁了。她从十六岁起就热切地盼望着出嫁,现在总算做了安德烈·安德烈伊奇的未婚妻,这个青年现在正站在窗子里面。她喜欢他,婚期已经定在七月七日,可是她并不高兴,夜里也睡不好,兴致提不起来……不知什么缘故,她觉得整个生活似乎会永远像现在这样过下去,没有变化,没有尽头!

有一个人从正房走出来,在门廊上站住。这人是萨沙。他是从莫斯科来到她们家里做客的。很久以前,祖母的一个远亲,常到她们家来请求周济。她有个儿子名叫萨沙。不知什么缘故,大家都说他是出色的画家。

我正坐在这儿,瞧着妈妈,娜佳说,从这儿看过去,她显得那么年轻!

是的,她很好……萨沙同意道,可是……怎么跟您说好呢?这儿的人什么事都不做。您母亲一天到晚走来走去,奶奶也什么事都不做,您也一样。您的未婚夫也是什么事都不做。

等他们走进大厅,大家已经坐下来吃晚饭了。祖母长得很胖,相貌难看,说话很响,凭她说话的声音和口气可以看出她是一家之长。她的财产包括集市上好几排的商店和这所有圆柱和花园的旧式房子,可是她每天早晨祷告,求上帝保佑地别受穷。娜佳的母亲,尼娜·伊万诺芙娜,生着金黄色头发,腰身束得很紧,戴着夹鼻眼镜,每个手指头上都戴着钻石戒指。安德烈·安德烈伊奇,娜佳的未婚夫,是一个丰满而漂亮的青年。他们三个人正在谈催眠术。

晚饭以后,安德烈·安德烈伊奇拉小提琴,尼娜·伊万诺芙娜弹钢琴为他伴奏。十年以前,他从大学毕业,可是从来没在任何地方做过事,也没有固定的工作。

后来,钟敲十二下,大家开始告辞。

娜佳醒来的时候,大概是两点钟。娜佳在床上坐起来,想心事。

滴克搭克,滴克搭克……守夜人懒洋洋地敲着,滴克搭克……

我的上帝啊,为什么我这样苦恼!也许每个新娘在婚前都有这样的感觉吧。谁知道呢!要不然这是萨沙的影响?

时间过得很慢。下午两点钟,他们坐下来吃午饭。萨沙说:您要出去念书才好!只有受过教育的、神圣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只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你们这种游手好闲的生活是多么不干净,多么不道德。您的母亲,您的祖母,什么事也不做,那就是说别人在为你们工作,你们在吞吃别人的生命,难道这样干净吗,不肮脏吗?

娜佳想说:不错,这话是实在的。她还想说她自己也明白,可是眼泪涌上她的眼眶,她就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将近傍晚,安德烈·安德烈伊奇来了,照例拉了很久的小提琴。

如同前一天夜里一样,天刚刚亮,娜佳就醒了。她睡不着,心神不宁。她坐起来,把头抵在膝盖上,想到她的未婚夫,想到她的婚礼……她想起母亲并不爱她那已经去世的丈夫,现在她一无所有,完全靠她婆婆,也就是奶奶过活。她其实是个普通的、平凡的、不幸的女人。

不过,还是不想的好,还是不想的好……她小声说,我不应该想这些。

滴克搭克……守夜人在远远的什么地方打更,滴克搭克……滴克搭克……

时间过得很快。昨天萨沙责备我什么事也不做,安德烈·安德烈伊奇说,他的话对极了!我什么事也不做,而且也做不了。这是什么缘故?就联想到将来有一天,我也许会在额头上戴一枚帽章,去办公,我都会觉着那么厌恶,这是为什么?啊,俄罗斯母亲!啊,俄罗斯母亲,你至今还驮着多少游手好闲的、毫无益处的人啊!他对他什么事不做这一点,得出一个概括的结论,认为这是时代的特征。

娜佳心里觉着气愤,身子也不舒服。

早晨喝完茶以后,娜佳走进萨沙的房间。我忍不下去……她说,以前我怎么能一直在这儿生活下来的,我真不懂!我在这儿连一天也过不下去了。明天我就离开这儿。

等到她在车厢里坐定,火车开动,过去就缩成了一小团,同时以前她不大留意的广阔未来,却铺展开来。欢乐忽然使她透不出气来:她想起她在走向自由,去念书,这就跟许多年前大家所说的出外做自由的哥萨克一样。一时间,她又笑,又哭。

五月间,考试完结以后,娜佳动身回家去,身体很好,兴致很高。她从车站坐着马车回家,觉着房子又小又扁,街上没有人。所有的房子都好像盖满了灰尘。祖母已经十分苍老,仍旧肥胖、相貌难看。尼娜·伊万诺芙娜也老多了,丑多了,可是仍旧像以前那样束紧腰身,钻石戒指仍在她手指头上发亮。

娜佳走上楼去,看见先前那张床,先前那些挂着素白窗帘的窗子,窗外也仍旧是那个花园。傍晚,她上床睡觉,盖好被子,不知什么缘故,她觉着躺在这暖和的、很软的床上有点可笑。

滴克搭克……守夜人打更,滴克搭克,滴克搭克……

五月过去,六月来了。娜佳在家里已经住惯,她在花园里和街道上溜达,瞧那些房屋和灰色的围墙,她觉得这城里样样东西都早已老了,过时了,只不过在等着结束,或者在等着一种年轻的、新鲜的东西开始罢了。眼前,虽然奶奶的家里搞成这样:四个女仆挤在一个房间里,住在地下室里,住在肮脏的地方。……

这时在她面前现出一种宽广辽阔的新生活,那种生活虽然还朦朦胧胧,充满神秘,却在吸引她,召唤她。

她走上楼去,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收拾行李,第二天早晨向家人告辞,生气蓬勃、满心快活地离开了这个城,她觉得,她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了。

1903年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萨沙这一人物虽着笔不多却至关重要,他的感慨震撼了娜佳的心灵,他是娜佳的亲戚,也是娜佳的精神导师。
B.娜佳十六岁起盼望出嫁,七年后正式订婚,婚期临近时却对未婚夫安德烈非常失望,于是她选择离家出走,借读书之名来逃避这桩婚事。
C.吃晚饭时,祖母、母亲和娜佳的未婚夫安德烈讨论催眠术;晚饭后,安德烈拉小提琴,母亲弹钢琴伴奏。生活看似丰富,实际上单调、空虚、无聊。
D.娜佳乘坐火车离家,直到五月考试结束才回到家乡,她在外地的生活文章虽未描绘,但应该是她所向往的崭新生活。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祖母、母亲、安德烈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为我们描绘了20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的人物风貌,展现了真实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B.小说结尾“灰色的围墙”“这城里样样东西都早已老了”与开篇“一轮明月照着花园”形成鲜明对比,以人物对环境的不同感受,反映人物思想的转变。
C.小说几次写到守夜人懒洋洋的打更声,既暗示了家乡生活的一成不变、枯燥乏味,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变的心情。
D.小说不以情节取胜,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场景变换,推进娜佳思想情感裂变的演进过程,留下足够的空白,让读者想象。
3.请简要概括娜佳的心理变化过程。
4.安德烈和娜佳都对现有生活感到不满,二者之间有何不同?娜佳向往的“宽广辽阔的新生活”的内涵是什么?
21-22高三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契诃夫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

胖子刚刚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那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后激动地大声喊道,真的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哪儿来的?

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个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瘦子在吻完后开始说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喂,让我把你看个够!你还是那么帅,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救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奈尔,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摘下帽子。

中学同班同学!瘦子接着说,你可记得,同学们当时怎么拿你开心的?给你起了一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特,因为你用香烟把公家的一本图书烧了一个洞。我的外号叫厄菲阿尔特,因为我喜欢告密。哈哈……当时都是小孩子哩!你别害怕,纳法奈尔!你走过来呀……噢,这是我的妻子,娘家姓万岑巴赫……新教徒。

纳法奈尔犹豫一下,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朋友,问道,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我正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咳,去它的!我妻子给人上音乐课,我呢,工作之余用木料做烟盒。烟盒很精致!我卖一卢布一个。若是有人要十个或十个以上,你知道,我就给他便宜点。好歹能维持生活。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我亲爱的,再往上捉,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得了两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呆若木鸡,但他马上满脸笑容,笑得脸都歪了。他的脸好像被火烫着了似的。他的身子好像在缩小,腰也弯了,好像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仿佛也在缩小,皱起了眉头……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了。纳法奈尔站得笔挺,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谄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仲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只握了握他的三个指头,深深地鞠了一躬,媚笑着:嘿!嘿!嘿!他的妻子也满脸堆笑。纳法奈尔咔嚓一声,收脚敬礼,制帽也掉到了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胖子身上散发的“核烈斯酒和橙花的气味”与瘦子身上散发的“火腿肠和咖啡渣的气味”进行对比,暗示两人地位悬殊。
B.小说两次写道“又惊又喜”,第一次是写胖子和瘦子重逢时的惊喜,第二次是写瘦子一家得知胖子是高官时的惊喜。这两次描写都讽刺了瘦子的奴性心理。
C.瘦子的妻子也瘦,下巴长长的,探头张望,这些描写暗示了瘦子的妻子可能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和瘦子同属社会小人物。
D.本文通过两个老同学在车站邂逅的场景和对话,反映了俄国官场的等级森严和小官吏的卑躬屈膝,鞭挞庸俗畸形的社会心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故事开头刻画胖子的外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胖子嘴唇油光锃亮的模样。
B.小说以胖瘦来称呼人物,暗示了故事不是发生在特定人物身上。这样写有利于表现故事的普遍性。
C.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以小见大,结尾处对瘦子的妻子和儿子的相关描写更是发人深省。
D.作者把瘦子得知胖子官阶前后的心理和外貌进行漫画式夸张描写,写出了瘦子善于逢迎、趋炎附势的世俗嘴脸。
3.小说中纳法奈尔的心情在他的行为动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请简要分析。
4.契诃夫选择瘦子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小人物”作为小说的主角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2023-08-10更新 | 8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六病室(节选)

(俄)契诃夫

一年秋天,有一个早晨,伊凡·德米特里奇竖起大衣的领子,蹚着烂泥,穿过后街和小巷,拿着法院的执行票到一个市民家里去收钱。他心绪郁闷,每天早晨他总是这样的。

在一条小巷里,他遇见两个戴镣铐的犯人,有四个带枪的兵押着他们走。以前伊凡·德米特里奇常常遇见犯人,他们总是在他心里勾起怜悯和别扭的感觉,可是这回的邂逅却在他心上留下一种特别的奇怪印象。不知什么缘故,他忽然觉得他也可能戴上镣铐,像那样被人押着走过泥地,到监狱里去。他到那个市民家里去过以后,在回到自己家里去的路上,在邮政局附近碰见一个他认识的巡官,那人跟他打招呼,而且跟他并排顺着大街走了几步,不知什么缘故,他觉得这很可疑。他回到家,一整天都没法把那两个犯人和带枪的兵从脑子里赶出去,一种没法理解的内心不安,搅得他没法看书,也没法集中脑力思索什么事。

到傍晚他没有在自己屋里点上灯,一晚上也睡不着觉,不住地想着他可能被捕,戴上镣铐,送进监牢里去。他知道自己从来没做过什么犯法的事,而且能够担保将来也不会杀人,不会放火,不会偷东西。不过,话说回来,偶然在无意中犯下罪,难道是什么难事吗?受人栽赃不是很可能吗?最后,审判方面的错误不是也很可能吗?在眼下这种审判程序下,审判方面的错误很有可能,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凡是对别人的痛苦有职务上、业务上的关系的人,例如法官、巡警、医生等,时候一长,由于司空见惯,就会变得十分麻木不仁,即使不愿意,也不能不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他们所接触到的人;在这方面,他们跟在后院屠宰牛羊却看不见血的农民没有什么不同。法官既然对人采取敷衍了事、冷酷无情的态度,那么为了剥夺无辜的人的一切公民权,判他苦役,只需要一件东西,那就是时间。只要有时间来完成一些手续(法官们正是因此才拿薪水的),就什么都完了。

到早晨,伊凡·德米特里奇起床,满心害怕,额头冒出冷汗,已经完全相信他随时会被捕了。他想,既然昨天的阴郁思想这么久不肯离开他,可见其中必是有点道理。的确,那些思想绝不会无缘无故钻进他脑子里来的。

有一个巡警不慌不忙地走过窗口:这可不会没有缘故。那儿,在房子附近,有两个人站着不动,也不说话。为什么他们不说话呢?从此,伊凡·德米特里奇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凡是路过窗口或者走进院子里来的人,他都觉得是特务和暗探。中午,巡警局长通常坐着一辆双马马车穿过大街,这是他从近郊的庄园坐车到巡警局去;可是伊凡·德米特里奇每回都觉得他的车子走得太快,而且他的脸上有一种特别的神情:他分明急着要去报告,说城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犯人。门口一拉铃,一敲门,伊凡·德米特里奇就吓一跳,每逢在女房东屋里碰到生客,就焦躁不安;他一遇见巡警和宪兵就微笑,打唿哨,为的是显得满不在乎。他一连好几夜担心被捕而睡不着觉,可又像睡熟的人那样大声打鼾,呼气,好让女房东以为他睡着了。因为,要是他睡不着,那一定是他在受良心的痛苦的煎熬:这可是了不得的犯罪证据!

春天,雪化了,在墓园附近的山沟里发现了两个快要烂完的死尸——一个老太婆和一个男孩,带着因伤致死的痕迹。城里人不谈别的,专门谈这两个死尸和那个没有查明的凶手。伊凡·德米特里奇为了避免让人家认为他杀了人,就在街上走来走去,微微笑着,一遇见熟人,脸色就白一阵红一阵,开始表白说再也没有比杀害弱者和没有保障的人更卑鄙的罪行了。可是这种作假不久就弄得他筋疲力尽,他略略想了一阵以后决定:处在他的地位,他顶好是躲到女房东的地窖里去。他在地窖里坐了整整一天,后来坐上整整一夜,然后又坐整整一天,实在冷得厉害,挨到天黑就像贼那样悄悄溜回自己的房间里去了。他在房间中央呆站着,一动也不动地听着,直到天亮。

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就有几个修理炉灶的工人来找女房东。伊凡·德米特里奇明明知道这些人是来翻修厨房里的炉灶的,可是恐惧却告诉他说,他们是假扮成修理炉灶的工人的巡警。他悄悄地溜出住所,没穿外衣,没戴帽子,满腔害怕,沿着大街飞跑。狗汪汪叫着在身后追来,一个农民在他身后什么地方呼喊,风在他耳朵里呼啸,伊凡·德米特里奇觉得在他背后,全世界的暴力合成一团,正在追他。

人家拦住他,把他送回家,打发他的女房东去请医师。安德烈·叶菲梅奇吩咐在他额头上放个冰袋,要他服一点儿稠樱叶水,忧虑地摇摇头,走了,临行对女房东说,他不再来了,因为人不应该打搅发了疯的人。伊凡·德米特里奇在家里没法生活,也得不到医疗,不久就给送到医院里去,安置在普通病室里。他到了晚上睡不着觉,任性胡闹,搅扰病人,不久就由安德烈·叶菲梅奇下命令,转送到第六病室①去了。

不出一年,城里人已经完全忘掉了伊凡·德米特里奇,他的书由女房东堆在一个敞棚底下的一辆雪橇上,给小孩子陆续拿走了。

(汝龙译,有删改)

【注】①第六病室:县城医院中关押精神病人的病室。其实是沙皇俄国大监狱的缩影。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伊凡·德米特里奇每天早晨都心绪郁闷,给读者预留了想象空间,也暗示了下文他不幸的命运。
B.伊凡·德米特里奇几乎从不犯法,但是他依然担心自己可能被捕坐牢,表现了他杞人忧天的一面。
C.敷衍了事、麻木不仁的法官们决定着民众的疾苦,使主人公厄运难逃,真实反映了俄国当时的社会面貌。
D.故事结局是主人公已完全被人遗忘,不同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虽然死了,和他一样的人却还有很多。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几乎没有涉及主人公的外貌描写,而对他内心奇特的想法进行了真实、细腻的刻画,人物形象更鲜明。
B.主人公在大街上奔跑的情形与别里科夫滚下楼梯的场景一样,充满了喜剧色彩,是人们追逐和取笑的对象。
C.主人公在确信自己随时会被捕后,从内心到外表都伪装成正常人没有犯罪的样子,情节发展符合生活逻辑。
D.表面看来主人公已经精神失常,他实际已被捕入狱,文章以“第六病室”为标题颇具讽刺意味,引人深思。
3.小说中有一类“突发事件”,往往是情节运行的动力,请分析本文中的“突发事件”。
4.作为契柯夫笔下的艺术形象,伊凡·德米特里奇和别里科夫共同点是什么?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分析。
2024-04-22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勋 章 (俄国)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
中尉骂了几句,然而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五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他敞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于用左手吃东西,就赶紧声明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主啊,快点结束这顿饭!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正瞧着他,却也是极其忸怩不安,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青春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尼古拉伊奇,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令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满是惊讶和疑问,嘴唇却很快露出狡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
“尤里•阿甫古斯托维奇!”主人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
“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阿甫古斯托维奇!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
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朱逸森译,有删改)
【注】安娜勋章比斯坦尼斯拉夫勋章高一等,符拉季米尔勋章比安娜勋章又高一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的两项是
E.契诃夫的这篇小说,有独特的叙述方法。这种叙述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处理,用眼睛和耳朵去追寻,文字像画笔的音符那样流动。自然,质朴的文风,不拖泥带水,高度浓缩与深入浅出的表现,更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A.由于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所以普斯佳科夫特地去跟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借来了勋章。
B.“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这样描写达到了强烈对比的效果,从侧面写出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C.“列甫•尼古拉伊奇,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这个细节的出现,使得故事情节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D.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使得普斯佳科夫顿时放松了戒心,不再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感到不好意思,这样写使得小说的结尾有了强烈的升华效果。
2.《勋章》这篇小说的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一开篇就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对普斯佳科夫的心理变化刻画得非常成功,请结合作品内容赏析。
4.有人说,小说的内容不一定完全真实,但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社会风俗画,契诃夫借《勋章》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的一面。如果这样,你从这篇小说中看到了当时的俄国社会怎样的一面呢?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9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