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赠友送别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4 题号:1475696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饯薛大夫护边

李峤

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注】①薛大夫:名通,字季昶,曾任监察御史,时将赴任河北道按察使。②副相:御史大夫的别称。③青橐:盛放弓弩的青色皮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北方边塞地区荒凉偏远,音信未通,点出了环境的恶劣,也预示着护边的艰辛。
B.诗人借助“星芒动”“月晕空”的天象变化,烘托了将士出征时惊天动地的雄壮气势。
C.诗人细致生动地描述了薛大夫征战边陲的真实情景,颂扬了他戍边所取得的丰功伟业。
D.这首饯行之作,非但没有流露离别伤感之情,反而给人一种遒劲豪迈、雄浑洒脱的感觉。
2.诗人是如何塑造薛大夫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知识点】 赠友送别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释】①是诗人被贬南巴尉,中间曾移往洪州暂住,路过江州时作。南巴,在今天的广东。②淮南: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③沧洲:滨海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④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被贬官赴任途中的感受,“承优诏”暗含讽意,表达了诗人对不公待遇的愤懑不平。
B.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北雁纷纷南归,淮南木叶凋零,楚地山头因为叶落而更多地显露出来。
C.颈联中诗人想到寄身洪州能够见到隐士居住的沧洲,心中喜悦,只是镜中白发已生,又深感无奈。
D.尾联感愧友人送别叮咛的情谊,“风波”一词意带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喻宦海风波。
2.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方面有哪些特点?
2022-03-23更新 | 11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李端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


(注)①唐大历末年,李端由校书郎外放任杭州司马,司空曙(字文明)等友人仍留在长安,此诗作于李端前往杭州赴任途中。②登楼,汉末王粲避乱荆州,曾作《登楼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直抒胸臆,抒发诗人离开京城长安后的离愁别绪,以夸张之语表达诗人对昔日酬唱欢洽的日子的眷恋之情。
B.颔联虚实结合,运用对写手法,既写秦地故人思念自己以致忧思成梦,又写自己孤舟远行夜雨寒凉的独自叹息。
C.尾联用典抒情,用王粲登楼作赋之典,既抒发诗人去国怀乡、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又含蓄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D.全诗感情真挚,笔法细腻,首尾两联是“情语”,中间两联是“景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令人荡气回肠。
2.有人说,本诗颈联艺术性最强。请简要赏析。
2021-10-23更新 | 6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2019-01-30更新 | 6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