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2 题号:1479335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校外培训机构在场所与师资条件上需遵循的基本要求。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了教培机构在师资审查与经营规范等方面的整改标准。2021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将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培训行业。综合来看,一方面,政策趋严使机构的现金流压力变大,合规成本与运营成本升高;另一方面,政策趋严推动行业良性有序发展,进校服务有望成为未来新的机会点。

图一:中国家长家庭教育观念

图二:不同阶段的学生课程参与情况

图三:2017--2023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摘编自腾讯网2021年11月25日《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趋势洞察报告》)

材料二:

据了解,在“双减”政策发布后,郑州市教育局随即出台《关于开展“双减”政策“一告知、一承诺、双签字”的通知》,同时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全面宣传、深入解读“双减”政策。随着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深入推进,11月初,郑州市教育局部署各区、县(市)教育局向中小学、幼儿园发放《致中小学生家长不安排学生参加“七类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一封信》,同时,在校内建立在职教师违规参与校外培训举报查处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双减”政策要“软着陆”,校内保障与校外治理必须两手抓,才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课堂上,郑州各中小学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课后服务中,各区、县(市)推动“5+2+N”模式,着力提供菜单式服务项目和内容。利用调查问卷、个体访谈、座谈交流等形式,让教师、学生、家长、志愿者都参与评价,做“双减”政策的“主人公”。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2021年11月26日《进学校、下社区!郑州“双减”政策“飞人寻常百姓家”》)

材料三:

记者从南宁市召开的“双减”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南宁市“双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加快推进校外培训减负工作,全市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84家,压减数量全区第二,压减率37.42%,学科类培训机构剩余75家。

会议介绍了“双减”工作取得的成效。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双减”工作机制。印发《南宁市“双减”工作政策解读问答50条》等,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强化减负提质,科学推进“作业革命”。加强统筹管理,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应开课后服务数469所,实际开展课后服务469所,实现100%全覆盖,学生参与率达88.52%,超频完成85%的目标任务。强化部门联动,加快推进校外培训减负工作。

目前,南宁市“双减”工作仍面临新的挑战,如教育评价体系还未健全,教科研力量不足,减负提质办法不多;课后服务专业老师少,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压减过程中有的培训机构关停面临退租违约纠纷和裁员赔偿纠纷,或无充足资金完成学费全额退款等问题。

(摘编自广西新闻网2021年11月23日《南宁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84家引导机构积极转型转设》)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几年来国家政策监管趋严,使校外培训机构的合规成本与运营成本提高,但同时也推动了行业良性有序发展。
B.中国家长对孩子人格健全、理性思维、自我管理诸方面的培养较为重视,但对批判质疑精神的培养重视程度最低。
C.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半数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参与了学科辅导类课程,而幼儿园没有学生参与学科辅导类课程。
D.除了2020年,从2017年到2023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有起伏,2021年的增速将最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郑州市教育局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解读“双减”政策,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
B.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郑州与南宁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于政策宣传解读,后者着力于压减培训机构。
C.南宁市“双减”工作取得诸多成效,其中之一是压减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位居全区第二,有力推进了校外培训减负工作。
D.“双减”工作不仅要减负,还要提质,但可能会受到人力、财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南宁目前就面临这样的挑战。
3.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郑州市与南宁市有哪些相同做法?请概括说明。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624日电从公安部交管局召开的全国视频会获悉,今年以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严抓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现象治理,查处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同比上升3.4倍,因不礼让斑马线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9.3%

公安部数据显示近3年来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中,约9成是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为进一步整顿城市交通秩序,公安部交管局要求各地创新管理举措。各地要安排民警、辅警在行人过街流量大和未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斑马线处执勤,适时组织执法小分队加强重点路段、路口整治,加大现场查纠力度。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还要对非机动车道、人行横道及信号灯和标志标线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确保交通信号设施有效、科学、规范。

公安交管部门还将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一同参与,如会同交通运输等部门,组织公交车、出租车等车辆驾驶人带头遵守让行规定;会同文明办、团委等部门,动员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以及文明交通志愿者参加文明交通劝导和体验活动等。

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要认真分析本地斑马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零容忍、全覆盖、严执法,像治理酒驾一样,深入推进不礼让斑马线治理,牵引城市交通秩序整体提升,带动市民文明素质和法治意识整体提升。

(摘编自新华社《今年因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造成伤亡的事故同比下降》,有删改)

材料二:

   

从长沙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辖区分布情况来看,岳麓区、雨花区、开福区事故数量最多,占全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数的80%

从全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时间分布情况来看,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高发时段为夜间18~24时;雨花区则为上午6~12时居多,其余时段分布较为平均。

从全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受害人年龄分布情况来看,除天心区外,其他区域,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受害人年龄以50岁以上居多。

(摘编自红网综合《大数据告诉你斑马线上的安全有多重要》,有删改)

材料三:

江苏宿迁是一个地处苏北,在全国知名度并不高的地级市。然而,交通治理工作却走在了全国前列,甚至已经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私家车礼让率高达90%以上。取得这样的成绩,根本原因就在于交管部门有着较强的责任意识,不断创新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对不礼让斑马线的行为严管重罚,从而使私家车主逐渐养成了礼让斑马线的文明习惯。

(摘编自萍乡文明网《礼让斑马线不应”“有别》,有删改)

材料四:

礼让斑马线的本意是深化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法治观念和文明交通意识,让人人都可以享受秩序交通带来的好处。我们不该单单纠结于目前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应从自身做起,遵守秩序。对于交警来说,应对如何礼让行人有权威解读:对于司机来说,积极了解政策;对于行人来说,也不应有恃无恐,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斑马线的文明需要保证司机与行人之间的平衡。对司机的违法行为坚决惩戒,同时对于行人的违法行为也绝不姑息。只有建立起车与人共同对规则的遵守和敬畏,心中都有了火线,才能真正实现斑马线文明。

(摘编自胶东在线《礼让斑马线彰显城市文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一段引用公安部交管局会议提供的相关数据,说明我国对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礼让现象的治理效果明显。
B.材料二介绍了长沙市发生涉及行人交通事故的一些数据,并分别从辖区、时间和受害人年龄三方面介绍了这些事故的分布情况。
C.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是江苏宿迁交通治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严管重罚是该地区交通管理的主要手段。
D.根据材料四可知,礼让斑马线的真正实现需要设定规矩并人人遵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法治观念和文明交通意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二统计图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长沙市发生的涉及行人事故中,死亡人数超过受伤人数的三分之一。
B.在涉及行人事故占一般程序交通事故比率和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占涉及行人事故比率中,死亡率均超过受伤率。
C.根据材料二中提供的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岳麓区与开福区在夜间18-24时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50岁以上行人造成的事故率应该较高。
D.虽然四则材料针对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现象各有侧重点,但是材料一、四侧重介绍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而材料二、三却侧重分析事故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礼让斑马线”这个问题上交管部门和司机、行人应有的做法。
2023-08-07更新 | 3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叶嘉莹:点燃现代人的诗词情

①《环球人物》:叶先生,您说没有诗词,您难以在人生的逆境中坚持下来。困顿时,哪些诗词给您以慰藉和勇气?

②叶嘉莹:晏殊写过一句词:“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满目河山都是引起你怀远的,可你怀念远人,远人就来到你面前了吗?你就飞到远人身边了吗?所以他说“空念远”,念远是白白的,没有用处的,伤春也是空伤春,他写的是两重的悲哀,也是两重的反省。晏殊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如怜取眼前人。我大学毕业,曾经到私立的并不著名的学校去教书,但我讲课一样认真去讲。眼前要做的,我把它做好。我不能对不起陶渊明、杜工部、李太白。他们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把他们好的东西讲出来。所以,一个人不要梦想,不要空想,不要空空地怀念过去,不要白白地梦想将来,要珍重你的现在。

③《环球人物》:这有些像现在年轻人爱说的,“不恋过去,不惧将来”,然而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在逆境中的悲伤自怜,古人如何克服?

④叶嘉莹:若以欧阳修为例,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晚年到颍州西湖定居,写了十首《采桑子》,每首的第一句结尾都是“西湖好”,而他所写的西湖景物,无论任何季节,任何天气,没有一时一处不美好。读一遍就能体会到他遣玩的意兴。他不是肤浅的欢乐的追逐,他是透过悲慨写欢乐。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我们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有的人悲哀,对世界都痛恨,都悲观,也有人盲目享乐。可有修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

⑤《环球人物》:顾先生说得真好,“有生之事业,乐观之生活”。然而人们往往是在追逐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体会了顺逆无常,生出许多人生际遇的感怀,甚至是伤怀。

⑥叶嘉莹:那么,你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写大江,李后主写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写的只是悲哀的一面,没有反省和超脱的一面。苏东坡则不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悲哀感慨之中有一种超脱,一种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通古今而观之,这是做人要培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⑦《环球人物》: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在一地成长,在一地读书,又在一地工作,回忆过往,每个地点都能让人产生乡情。而思乡,恰好是古诗词另一个恒久的主题,对吗?

⑧叶嘉莹:韦庄有《菩萨蛮》五首。第二首,他在江南,人家劝他“未老莫还乡”,他坚持一定要回到故乡。可是到第三首,他说“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我现在不得不离开江南了,回想才觉得当年在江南的那一段日子,还是好的,还是快乐的。我当时是年轻的,春天时穿上美丽的春装。薄,那么轻松美好的衣服。你要知道,最难得的是你生命中精力最饱满的那一段生活——你的青春,你的韶华。

⑨《环球人物》:朱光潜曾比较中西爱情诗,“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姻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之后婚姻,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所以我们的相思最易在古诗词中找到共鸣?

⑩叶嘉莹: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第一首《行行重行行》写了“生别离”的两个人,其中“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就真正是惊心动魄——纵使你不甘心放弃,决心等到底,可你有多少时间等待?一年很快就到岁暮,人生也很快就到迟暮。一旦无常到来,一切都归于寂灭,这是多么令人恐惧而又不甘的事!事实上,这又是绝不可避免的事。“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多么平常而朴实的语言,却带有如此震动人心的力量。

⑪《环球人物》:除了欢情与别愁,我们还能从有关爱情的诗词中读出什么感悟?

⑫叶嘉莹:欧阳修《蝶恋花》里有一句:“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真是神来之笔。这个窄袖轻罗的女子低头采莲,从荷塘的倒影里忽然发现自己容颜的美好。一个人,也许你终其一生从未发现过自己的美丽,不只是外表,还有品格、修养、志意。你任凭时间像流水一样逝去,没有珍重过自己,没有爱惜过自己,没有想过自己还可以完成什么。当采莲女子发现自己的美,“芳心只共丝争乱”,这是觉醒、反省的时刻,我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我的美好应该交付给谁?作为读词的人,你们的一生又该交付给什么,你们是否想过自己能成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完成的人?

(摘编自《环球人物》2017年第6期)

相关链接:

(1)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14年11月,90岁时回国定居。

(2)2016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3)“我第一次听先生讲课,只觉惊为天人。”叶嘉莹门下的博士后蔡雯对《环球人物》记者感叹道,“听先生的课与讲座,听得越多,便越发觉得一切情感都能在古诗词中、在千百年前的古人那里找到深切的、直抵灵魂的共鸣。在现代社会里生存,你的种种苦乐,都可以在数千年的文化原乡中找到最大的共情、共鸣、共振。拥有了这片文化原乡中的诗意,你就不会孤独。”

(4)《朗读者》节目组联系到叶嘉莹先生,想请她上节目,但93岁的老先生想了想,没答应。她说想学习杨绛先生,把自己“关”起来。她的“关”不是为了幽居与隐逸——叶嘉莹现在定居南开大学,不外出的时候,她或是“关”在西南村的寓所里讲课,或是“关”在迦陵学舍里著述。她皓首著书,鹤发授课,正是为了把古体诗词的火种传下去,燃出现代人那一份怦然心动的热情。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困顿时,叶嘉莹从晏殊的词中得到了慰藉和勇气,明白不能空空地怀念过去,更不能白白地梦想将来,要珍惜现在“怜取眼前人”。
B.叶嘉莹认为,面对逆境要做一个“有修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应像欧阳修那样“透过悲慨写欢乐”。
C.同样写大江,李后主没有反省和超脱,因而笔下只是悲哀;苏东坡拥有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因而笔下透出一种欢快的心绪。
D.“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平常而朴实的语言,却有震动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相思最易在古诗词中找到共鸣”的很好例证。
2.下列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叶嘉莹先生作为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播者,对古诗词有着独特的情感和深入的研究,几十年来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她对中国古诗词的那份理解和激情点燃了许多现代人的诗词情。
B.“叶落归根”,90岁高龄时叶先生回国定居,从此拒绝一切活动和荣誉,一门心思把自己对古诗词的研究成果教给后辈,为中国古诗词的传承奉献力量。
C.在叶嘉莹先生看来,感受古诗词的欢情和别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能思考自己能否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完成的人。
D.思乡是古诗词中一个恒久的主题,叶嘉莹先生对《菩萨蛮》五首其三中,“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的剖析,有力诠释了这一主题。
3.访谈中,叶嘉莹先生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你觉得先生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结合访谈的相关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021-06-08更新 | 13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正面临一场逐渐显现的危机,访问实体图书馆的人数比例持续下滑,图书馆数量也不断减少。

影响图书馆到访率的最大因素无疑是互联网和移动数字设备的普及,然而英美书业、图书馆业资深人士的调查报告对此得出了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结论:与其说是电子书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不如说是公共图书馆受到数字化发展理念的过多影响,没有更好地优化传统的纸质书服务。现在,公共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像数据库和新媒体公司,数字化服务当然有利于文化服务均等化,但不应以牺牲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为代价。图书馆大幅削减纸质图书预算,把资金投入到数字化建设中。由于购书预算紧缩,许多图书馆无法及时更新库存,在库书籍总量大幅下降,人们找不到想看的图书,以致访问实体图书馆的兴趣进一步降低。

公共图书馆到访率下降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经济越发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地区,实体图书馆到访量下降越快,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图书馆的需求基本保持稳定水平。调查报告表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社区图书馆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除了提供基本的图书借阅服务,它还是所在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承担了部分学前教育、业余教育、社区交际功能,为不发达地区提供了公共空间、设备和资源,因此对当地居民具有持久的吸引力。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通常拥有多种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和资源,因而在数字时代减少了对实体图书馆的访问次数。

(摘自陈镭《不该消失的图书馆》)

材料二:

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正面临转型。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普通读者最大的痛点不是找不到图书来读,而是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不知道哪些适合自己。上海图书馆东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最合适的图书”和“最合适的读者”建立联系,帮助供需双方实现精准对接。借助大数据分析、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图书馆为每位读者绘出精准“画像”,推荐最合适的图书。

苏州第二图书馆率先建成国内首家大型智慧书库,可容纳700余万册藏书。书库配备了自动存取系统,通过自动存取和分拣传输,实现便捷的读者借阅和图书调配功能。通过线上下单、线下“社区授递”,解决了大量上班族无暇到馆借书的问题。图书馆还在APP“苏周到”上开通“书香借阅”功能,实现“一网通办”,并准备对接上海图书馆平台,促进“沪苏同城”资源共建共享。此外,苏州第二图书馆努力打造明亮温馨的“市民书房”,利用开放空间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将阅读学习与文化休闲有机结合。整个借阅区有开架图书8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报纸200余种,呈现开放式布局,实行借阅一体。

苏州第二图书馆有致力于推动地方文化交流与传承的苏州文学馆,有满足少儿阅读、学习等需求的少儿图书馆,有为公众提供高品质音乐鉴赏、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的音乐图书馆,有运用先进数字技术为公众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而打造的数字体验馆……

当然,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图书馆服务如何转型,都需要以优质的阅读空间为基础。毕竟,阅读是图书馆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图书馆服务向大文化领域延伸的基础。

(取材于王伟健、金武刚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202010月,巴西国家图书馆迎来210岁生日。作为拉美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和巴西最古老的文化机构,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图书馆见证着巴西的历史变迁,守护着国家的历史文化记忆。

早期,国家图书馆主要通过购买和接受捐赠等方式丰富藏品。如今,根据法律规定,巴西全国的出版物都要向国家图书馆提供副本。图书馆以这种方式对国家知识产品进行注册、保管和传播。现在,图书馆馆藏超过1100万件,包括书籍、报刊、手稿、地图、文件、画作、照片和音像制品等。

为更好实现馆藏的全民共享,图书馆于2006年创建了“数字国家图书馆”。为此,图书馆设立数字化实验室,由专业团队对藏品进行高、中、低三种画质的数字化处理,以适应图书馆馆藏、出版物印刷和同上展示的不同需求。民众点击图书馆官方网站的相关链接进入数字馆,即可免费查看里面的所有内容。

此外,图书馆通过举办展览等文化活动,向民众讲述国家历史。在举办实体展的同时,图书馆还利用数字馆免费开放线上展览。1880年,为纪念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逝世300周年,图书馆曾举办建馆以来的首场展览。如今,数字馆中仍保留着当年印刷的展览目录,访问者可以看到当时近500件展品的详细介绍。图书馆将近年来举办的一些重要展览都以这种方式保存在数字馆中。人们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欣赏珍贵藏品。

图书馆的多种创新举措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民众来访。巴西国家图书馆基金会执行董事玛丽亚·马克斯说:“在巴西的发展历程中,国家图书馆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希望民众能通过了解国家历史,增强认同感。”

(取材于朱东君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英美书业、图书馆业资深人士的调查报告显示,影响图书馆到访率的因素与电子书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无关。
B.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通常拥有多种获取文化信息的渠道和资源,从而导致了在数字时代实体图书馆到访率更低。
C.苏州第二图书馆建成了国内首家大型智慧书库并实现与上海图书馆平台对接,将图书馆服务向大文化领域延伸。
D.作为拉美地区最古老的图书馆,巴西国家图书馆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出了多种创新举措,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选择来访。
2.下列内容不适合作为以上三则材料论据的一项是(     
A.法国批评家卡里埃尔说他喜欢图书馆大量使用木质材料的老式配置,绿色台灯和棕色书架形成了一种令人舒适的特殊氛围。
B.意大利小说家艾柯表示他在写一部新作品的时候,常常要打乱原来的书架摆放秩序,把一些书挑出来放在一起以供写作研究之用。
C.赫尔曼·黑塞提到科技进步必然带来书的“重新正当化”时说“新的发明越是满足人们对娱乐和教育的需求,书也越将重获尊严与权威。”
D.克洛岱尔曾经把大型图书馆比喻成煤矿的剖面层,充满了层层叠叠的化石和印迹,它们像是无数保存人类文明标本的广口瓶。
3.为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的作用,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给相关部门提三条建议。
2021-12-22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