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69 题号:148477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交通秉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理念,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薄弱、整体落后的面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进入了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行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其中,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超过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以上,我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正在向交通强国迈进。

材料二: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后黄埠村有茶园1400多亩,茶叶是村里主要收入来源。没修路前,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采茶的路上磕磕碰碰的事情时有发生。许多外来收购鲜叶的茶商,因为路难走不愿意来。这不仅影响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也成为村里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近年来,巨峰镇抓住自然村通达”“幸福公路”“美丽乡村建设”“户户通建设等契机,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新建、提升改造、修护农村公路262公里,建成户户通村庄67个,为农村产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了基本便利。公路修到了家门口,道路宽了,村里环境有了大变样,不但村民的出行方便了,游客、茶商也纷至沓来。据了解,每年四月份到十月下旬,后黄埠村的农家乐每周能接待游客1000 多人,村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此外,巨峰镇以农村公路为依托,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出了公路+茶产业”“公路+乡村旅游等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助力。

(摘编自相云、丁明杰《巨峰镇:四好农村路织出乡村振兴网》)

材料三:

地广、人稀、路险,这是生活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山区曾经面临的难题。当年我们学院领导第一次来时,没想到连车都开不进来,只好把车停在村外好远的地方,从坑洼不平的泥泞土路走进来。武昌理工学院驻村第一书记陈登回忆时,感慨万千。要想富,先修路是中国人关于交通的朴素想法,也是建始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当地村民钱袋子的有效之举。通过捐资430多万元、争取经费1150多万元,建始县新建村级公路已超100公里,如今县里4个定点村均实现了组组通,户户连。产业引进来,电商走出去。建始县大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鼓励村民通过电商发展模式让当地特产走出山区,同时大力发展产业+旅游经济。昔日偏远的贫困山区,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外桃源。曾经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村民,也通过这条致富路看到了生活的新曙光。

(摘编自叶吴鸣《四好农村路,推动乡村振兴的高速路》,新华社,2021年9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坚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是中国交通改变基础薄弱、整体落后的面貌,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B.2012~2020年我国交通发展迅速,铁路和公路增势良好,高铁里程世界领先,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
C.我国铁路营业里程逐年递增,2014和2015两年增长最多,2018年突破13万公里,铁路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D.2016 年的农村公路里程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农村公路发展总体呈良好态势,这种态势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2~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增量中,农村公路里程增量占比最高,可知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投入力度较大。
B.交通不方便、产业进不来、土地广、人口少,这些曾经是制约后黄埠村与建始县山区振兴发展的主要因素。
C.在振兴乡村方面,后黄埠村与建始县山区工作侧重点不同,前者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后者着重打造产业集群。
D.当今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完全得益于国家在兴建、改造、维护公路等方面统筹规划,并且把农村产业引进来。
3.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巨峰镇与建始县山区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材料一:

华为首款商用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5000(巴龙5000)的到来,可以说为我们正式打开了5G世界的大门,它是业界集成度最高的5G终端Modem.拥有能耗更低、效能更强的特点。Balong5000还可以支持多种丰富的产品形态,除了智能手机外,还包括智能家庭终端,车载终端和5G模组等。

Balong5000对于华为在5G时代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Balong5000体积小,集成度高,能够在单芯片内实现2G、3G、4G和5G多种网络制式。其次,Balong5000率先实现业界标杆的5G峰值下载速率,在Sub﹣6GHz(低频频段,5G的主用频段)频段实现4.6Gbps,在毫米波(高频频段,5G的扩展频段)频段达6.5Gbps,是4GLTE可体验速率的10倍。另外,Balong5000在全球率先支持SA5G独立组网)和NSG(5g非独立组网,即5G网络架构在LTE上)组网方式,可以灵活应对5G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下用户和运营商对硬件设备的通信能力要求。

Balong5000还是全球首个支持V2X的多模芯片,可以提供低延迟、高可靠的车联网方案。

(摘编自鸿途《端到端的实力大爆发——华为发布首款商用5G多模终端芯片》,《互联网频道》2019年1月24日)

材料二: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BG总裁丁耘宣布,华为业界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芯片”正式推出。据了解,华为“天罡芯片”是业内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拥有超高集成度和超强运算能力,较以往芯片性能增强约2.5倍。单芯片可控制业内最高64路通道,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满足未来网络部署要求。

丁耘表示,华为在过去一年内取得众多成就,MWC2018发布了5G端到端全系列产品的解决方案。去年10月10日,华为发布了性能最高、功耗最低的AI芯片和解决方案。而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春节,华为将运用5G技术直播4K春晚。目前,华为已经获得了30个5G合同,累计发货2.5万个5G基站。他表示,4G改变生活,5G会让生活更美好。

日前,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表示,5G已经到来,华为已在10多个国家部署5G网络,预计未来12个月将在20个国家部署5G.此外,他还透露5G手机将会在今年六月份推出。

(摘编自朝晖《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芯片正式发布》《快科技》2019年1月24日)

材料三:

外媒称,德国政府各部会代表上周三(2月6日)开会,已从国家安全、德中外交关系、中国市场潜力和建设进度等层面通盘考量,最后决定,不排除使用华为的5G设备。不过,从德国政府考量的几项因素中,可以进一步理解,任何政治上的算计与决策,最后仍然无法排除产业竞争与市场商机的现实考量。

报道援引了德国媒体《商报》,报道称,华为在电信设备与专利技术上,早就执世界牛耳,任何国家要在5G建设上排除华为,本来就有执行上的难度,若被迫一定不能

采取特定厂商的产品与技术,当然也要冒着建设进度可能落后的风险。

更重要的因素则是市场商机的考量。5G是未来许多新科技得以实现及应用的基础建设,各国无不积极抢先布局以维持领先优势,因此,不论是相关的周边科技还是可能创造出来的多元应用,无不成为各国政府最想突破的新商机,当然,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敢放弃这块市场大饼。

此前,德国外交部曾警告,鉴于亚洲市场的巨大潜力,最好能避免破坏与中国的关系。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2月14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满足5G产业发展不同阶段运营商对硬件设备通信能力的要求,现阶段必须依靠Balong5000芯片SA和NSA的组网方式。
B.与华为5G多模终端芯片——Balong5000不同,华为“天罡芯片”是拥有超高集成度和超强运算能力的业内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
C.德国最后决定不排除使用华为的5G设备是因为任何政治上的算计与决策,最后仍然无法排除产业竞争与市场商机的现实考量。
D.德国媒体《商报》认为,华为在电信设备与专利技术上早就执世界牛耳,任何国家若在5G建设上排除华为,终将落后于他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Balong5000正式打开了5G世界的大门,是因为其能耗低,效能强,能支持多种产品形态,如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和5G模组等。
B.5G端到端全系列产品的解决方案,性能最高、功耗最低的AI芯片和解决方案,运用5G技术直播4K春晚等都是华为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成就。
C.考虑到5G是未来许多新科技得以实现及应用的基础建设,鉴于亚洲市场的潜力,德国外交部曾警告,最好能避免破坏中德关系。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华为在5G技术上的独有创造进行了相关报道,表明华为的研究实力和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0-03-14更新 | 2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信息传播形式和接受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短视频,这个甚至在5年前还有些小众的信息传播形态,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网络传播主流。“短视频”之所以被如此命名,主要是因为此类视频的时长较短,一般是介于15秒到5分钟,这中间有15秒、30秒、1分钟、3分钟、5分钟等几个经典的时长,这几个时长也常常是各大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所上传视频的时长限制。短视频的传播渠道,主要有通过短视频类、社交类、媒体类APP客户端观看,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分享和微信公众号发布观看,通过微博发布观看等。

不得不说,相对于长视频的影视作品,这种轻型体量的本身,就彰显了短视频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最大可能的使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同时,如抖音短视频APP,会通过大数据算法,实现用户观看的“千人千面”,也即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这更增强了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提升了短视频传播效果,使我们观看短视频产生较强依赖。

摘编自刘俊《“新媒体化生存”的需求》,2019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走势预测

2016-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走势预测

(资料来源于《2019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用户规模及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材料三:

当前,短视频消费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以互动、竖屏、10-30秒长度为特征的小视频发展势头猛烈,算法和社交关系在短视频分发中占据重要地位。可见,短视频正以主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受众年轻化、平台社交化为特点进行着高效传播。瞬间窥探他人生活、短时获得突发爆点,让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吸睛高手,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神器。然而,若无创新和内涵续航,这一切终将成为空中楼阁。

不久前,短视频作品《啥是佩奇》突然刷屏,引起了众多分发和关注,短片由一段“寻找佩奇”的故事引发了关于亲情与陪伴的全民思考。优质短视频作品的出现让所有以流量为上的内容集体“翻车”,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终究不敌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啥是佩奇》用优质内容戳中了人们内心的软肋,它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在这个浅表性阅读的时代,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是多少受众发自心底的呼唤。

以短见长、以小博大是短视频可以期许的未来,然而流量不是恒久的能量,让短视频以一公分的宽度挖掘一公里的深度,除了赋于艺术魅力、人文内涵之外,还要激发短视频作品释放出更强大的社会价值。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已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都找到了各自的切入角度。在选题和内容创新上隐藏着短视频从浅表到深度的发展机会。传统短视频更多是浅表性阅读,带来的问题是看过之后缺乏思考,却可以将很复杂的内容浅显化表达出来,省时高效地传递给观众。

(摘编自《如何从最大变量成长为最大增量》,2019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关于“短视频”及其发展现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的存在最初是为了实现易于传播、适于传播的目标,保证受众在碎片化时间里看完视频内容。
B.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3亿人,目前短视频整体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较低,用户红利仍在,有较大的用户发展空间,预计到了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超6亿人。
C.因短视频具备主体多元化、内容碎片化、受众年轻化等特点,众多短视频平台成为了吸睛高手。
D.以流量为上的内容在优质短视频作品面前黯然失色,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瞬时快感敌不过有内涵有深度的艺术欣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抖音短视频会通过大数据算法,根据每一位用户的观看喜好,为他们推送个性化内容,以此增强用户的短视频观看黏度。
B.如果缺乏内容创新和内涵续航,短视频的发展将不容乐观。
C.在流量竞争中短视频内容生产将悄然从头部向多元化延伸,新闻类、探索综艺类及剧情类需要找到各自的切入角度。
D.在这个浅表性阅读的时代,越是具有艺术美感、内容穿透力和人文内涵的走心作品越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3.根据上述材料,概述短视频传播快速兴起的原因,并谈谈对短视频未来发展的建议。
2019-06-25更新 | 9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原浆散文”倡导类似复活传统酿酒工艺,是文学事件,更是身体力行的文学行动。其志在矫正当下散文创作的某些误区。不过,仅仅依靠“原浆散文”稀贵的“原浆”,很难彻底矫正散文界由来已久的勾兑注水风气。但即便如此,倡导“原浆散文”依然是有意义的。就其行动和实践而言,我认为说它是一场静悄悄的散文文体变革也不为过。

类似“原浆散文”,《星火》杂志主编范晓波用稻谷的有机生长,煤和石油的形成对应好散文的发生。大概在2017年,他曾经说:好散文是一种娇贵的恩赐,你可以等待、酝酿、诱导,却很难策划和炮制。那等待的过程,有时如稻谷的有机生长,需要耗费几个节气,有时如煤和石油的形成,要耗费几十年或上百年。和一般只看文本最后的呈现结果不同,这里将好散文的生成视为包含了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全程控制。

怎样的散文算得上是“原浆散文”?《原浆散文精选集》最前面有范晓波的短文《痛饮生活的原浆》。这篇类似宣言的短文是“原浆散文”的“行业标准”。其中写道:“要求使用作家的直接人生经验或社会观察,不依赖搜索引擎和文史资料,像乡村酿谷酒一样用真材实料,高投入低产出。尤其期待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沉淀与发酵后,把个人经验和时代烙印融为一体的厚重之作。”可以发现,“原浆散文”既强调材料,也看重流程和工艺。

从中国当代散文史看,“原浆散文”不是孤立的文学事件。每至散文走到高蹈地疏离大众、时代、现实生活、人与文之常情常理的时刻,就有类似“原浆散文”的倡导和矫正。远的不说,2007年,针对“新散文”疏离现实和大众,沉溺于智性和炫技,杨献平等人提出原生态散文写作。差不多同时,周闻道等人提出无遮蔽、敞亮和本真的“在场主义散文”。其内涵和边界并不统一,文学批评家陈思和的理解相对平易,“就是作者必须在场,必须面对生活的实际状况,不要用文字当烟幕把生活遮蔽住,要直接明确地表达生活的本来状况和作者最冲动、最原始的想法,这是散文的灵魂”。

尽管重心有别,预期也不尽相同,“原浆散文”还是可以被视作和“原生态散文”“在场主义散文”是一脉上的。

(摘编自何平《光明日报·“原浆散文”重视一手生活经验》,20231011日)

材料二:

姜广平(以下简称姜):原生态散文似乎是你的标签,重要标签。你也是这个流派下的标志性作家。虽然我看到你在书上说,你不愿意站到某个旗帜下,也不愿意被归类。但至少,你是散文原生态的首倡者。

杨献平(以下简称杨):关于“原生态散文”这个主张和提法,它有个背景。即,2000年到2006年左右,整个中国的散文写作一方面求新求异,另一方面追求形式、语言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基本上沦入了“向内转”“玄怪异”的窠臼。

“原生态散文”与其说是理念,不如说是主张;与其说是另立流派和旗帜,不如说是对当时整个散文写作的一个呼吁。当然,说校正我觉得也可以。但是,一个毫无力量和“资源”的写作者,做这样的事情,是对批评家的僭越,也是自不量力的。幸亏,有一些朋友支持,我们一起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原生态:散文十三家》一书。为了证实或者说呼吁,更为了引起一些注意,我为该书写了一篇万余字的后记,明确提出,散文应当具备“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的品质。其实这几个关键词,也不是我首创,古人早就说到了这层意思。所幸的是,这本书在散文界还是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姜:你当初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文学概念呢?就“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而言,其实所有文学种类都应该有着这样的理念啊!

杨:正如你所说,这个理念不仅是散文的,也是艺术的根本之道。“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和众生关怀”,这一理念不仅深植于我们传统文学的血脉,也是文学的本质所在。重新提出和张扬这样一个理念,一是基于当时的散文写作氛围。这一点上面已有解释。二是强调回归传统。所幸的是,大致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散文整体性地回到了传统甚至时代现场来了。这一点有目共睹。抒情、变异性的书写与呈现,怪癖和过度审丑的书写从大面积涌起到自觉地撤离,相信身在散文场中的人也是有所觉察的。

姜:现在,原生态散文的状态,与原生态散文刚刚提出伊始的状态相比,有了哪些变化呢?

杨:“原生态散文”从一开始就不排斥散文任何层面上的创新和想象力,尤其是采取多种方式发现和呈现当下时代之本质的高强度的“试验”与“创造”。“原生态散文”也绝不直接模仿和照搬现实生活,成为现实生活及其场景的“纸上陈列”。但是,最初的原生态散文,很多在文学的典型性和艺术性上做得不够,或者不够精致和独到。我愿意“原生态散文”的主张能成为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以才华和思想,能够真正书写并且建立起迥然相异于此前任何时代的、专属于我们这一时代的文学“万峰耸峙”与“江河并流”。

姜:还有个现象,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很多散文家,其实第一身份并不是散文家,而首先是小说家或诗人。散文倒是作为他们写作的“边角料”存在着的。恰恰是这些边角料,反倒别有情趣,也成为他们重要的文学存在。

杨:事实正是如此。专业的往往有匠气。当工匠时间久了,就有了套路和模式。我个人还是喜欢那种剑走偏锋的,不经意之间的自然书写。在文艺这条路上,自然永远是一种葆有创造力的“老师”。

(摘编自杨献平、姜广平《西湖·“散文是对时代的全息观察和反映”》,20157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不易策划、炮制,需要作者等待、酝酿和诱导,所以“原浆散文”的“原浆”稀贵,问世的作品数量少。
B.《痛饮生活的原浆》一文明确了“原浆散文”的认定标准,把它编排在《原浆散文精选集》全书最前面,别有深意。
C.提及原生态散文,姜广平自然想到其代表作家及理念的首倡者杨献平,并急于了解杨献平不愿被归类的原因。
D.杨献平在《原生态:散文十三家》后记中援引古人的话,指出了散文的必备品质,这本书在散文界也颇有作用。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我国当代散文史而言,即便是没有“原浆散文”,也会有类似的文学事件发生,以校正散文创作的问题。
B.如果作者的文字不能表现生活的实际情况,即便作者在场,也和“在场主义散文”本真等特征不符。
C.为校正当时散文写作的诸多弊端,杨献平倡导呼吁原生态散文的写作,他的主张在散文界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D.杨献平认为专业散文家写的时间久了,难免会陷入写作的套路和模式化,也就丧失了文艺路上的创造力。
3.材料二为人物访谈,请简要分析姜广平在这次访谈中的提问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材料一认为,“原浆散文”可以被视作和“原生态散文”是一脉上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
2024-05-30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