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郭沫若(1892-1978)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14951404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梦与现实

郭沫若

昨晚月光一样的太阳照在兆丰公园的园地上。一切的树木都在赞美自己的幽闲。白的蝴蝶、黄的蝴蝶,在麝香豌豆的花丛中翻飞,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当作了自己的姊妹。你看它们飞去和花唇亲吻,好像在催促着说:“姐姐妹妹们,飞吧,飞吧,莫尽站在枝头,我们一同飞吧。阳光是这么和暖的,空气是这么芬芳的。”

但是花们只是在枝上摇头。

在这个背景之中,我坐在一株桑树脚下读泰戈尔的英文诗。

读到了他一首诗,说他清晨走入花园,一位盲目的女郎赠了他一只花圈。

我觉悟到他这是一个象征,这盲目的女郎便是自然的美。

我一悟到了这样的时候,我眼前的蝴蝶都变成了翩翩的女郎,争把麝香豌豆的花茎作成花圈,向我身上投掷。

我埋没在花圈的坟垒里了。

我这只是一场残缺不全的梦境,但是,是多么适意的梦境呢!

今晨一早起来,我打算到静安寺前的广场去散步。

我在民厚南里的东总弄,面着福煦路的门口,却看见了一位女丐。她身上只穿着一件破烂的单衣,衣背上几个破孔露出一团团带紫色的肉体。她低着头踞在墙下把一件小儿的棉衣和一件大人的单衣,卷成一条长带。

一个四岁光景的女儿踞在她的旁边,戏弄着乌黑的帆布背囊。女丐把衣裳卷好了一次,好像不如意的光景,打开来重新再卷。

衣裳卷好了,她把来围在腰间了。她伸手去摸布囊的时候,小女儿从囊中取出一条布带来,如像漆黑了的一条革带。

她把布囊套在颈上的时候,小女儿把布带投在路心去了。她叫她把布带给她,小女儿总不肯,故意跑到一边去向她憨笑。

她到这时候才抬起头来,啊,她才是一位——瞎子。

她空望着她女儿笑处,黄肿的脸上也隐隐露出了一脉的笑痕。

有两三个孩子也走来站在我的旁边,小女儿却拿她的竹竿来驱逐。

四岁的小女儿,是她瞎眼妈妈的唯一的保护者了。

她嬉玩了一会,把布带给了她瞎眼的妈妈,她妈妈用来把她背在背上。瞎眼女丐手扶着墙起来,一手拿着竹竿,得得得地点着,向福煦路上走去了。

我一面跟随着她们,一面想:唉!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那围在腰间的两件破衣,不是她们母女两人留在晚间用来御寒的棉被吗?

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人生的悲剧何必向莎士比亚的杰作里去寻找,何必向川湘等处的战地去寻找,何必向大震后的日本东京去寻找呢?

得得得的竹竿点路声……是走向墓地去的进行曲吗?

马道旁的树木,叶已脱完,落时在朔风中飘散。

啊啊,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

我跟随她们走到了静安寺前面,我不忍再跟随她们了。在我身上只寻出了两个铜元,这便成了我献给她们的最菲薄的敬礼。

1923年冬,在上海

1.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节结语“我这只是一场残缺不全的梦境,但是,是多么适意的梦境呢!”中的“残缺不全”“适意”既概括了梦境,也凸显梦境虽不尽如人意却美好。
B.文中小女儿把布带投到路心,跑到一边憨笑,用竹竿驱逐两三个孩子等细节,写出了小女孩的天真单纯,完全不懂生活的艰难。
C.文中“人生的悲剧何必向莎士比亚的杰作里去寻找……何必向大震后的日本东京去寻找呢?”表现眼前这对母女的生活状况就是人生最真实的悲剧。
D.文中上节泰戈尔笔下盲目的女郎是作者心中美好理想的象征,下节中的盲眼女丐是现实中的悲剧形象。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上节描写兆丰公园“月光一样的太阳”、“幽闲”树木、白的蝴蝶、黄的蝴蝶等自然环境,渲染了梦境的美好适意。
B.文中“在麝香豌豆的花丛中翻飞,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当作了自己的姊妹。你看它们飞去和花唇亲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蝴蝶的灵动活泼。
C.文章构思巧妙,下节对盲眼女丐及其女儿细腻的描写,与上节对梦境的描述看似没有任何的联系,实质上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文章结尾处写“在我身上只寻出了两个铜元,这便成了我献给她们的最菲薄的敬礼”,卒章显志,表达了我对这一对母女的同情但又无能为力的主题。
3.文章以“梦与现实”为标题,有何用意?
4.“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在文中反复出现,它有何深意?请你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说说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银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在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摺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澄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抚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枒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那是多么的嶙峋而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会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没有读过中国的诗人咏赞过你的诗。我没有看见过中国的画家描写过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仅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不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注:此文写于1942年。陪都:重庆)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八自然段直接讴歌了银杏的真、善、美,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总领全文。
B.文中作者对银杏的怜悯和痛惜,暗含了他对银杏缺席于中国文化的不满与愤慨。
C.文中第二人称“你”是对银杏的礼赞和呼唤,也隐含着对中华民族的热切期盼。
D.文章批判了那些曾经受过中华文化的哺育与滋润,却忘了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人。
2.文中的银杏树具有什么具体特征?请简要概括。
3.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银杏,抒发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3-09-29更新 | 3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漆园吏游梁(节选)

郭沫若

庄周自从他夫人死后,率性把漆园吏的微职丢掉,他的门徒们也就逐渐地烟消云散了。

他回到宋国,寄居在一所陋巷里面,用余钱去买了些苎麻来打草鞋过活。他一面打草鞋,一面却在冥想着宇宙间消长盈虚的道理。

有一次,他接连几天一双草鞋也卖不出,饿得不能忍耐。他记起有一位旧友管河堤的事情,便挨着饿,提了几双草鞋想去向旧友贷两升小米。被这位旧友拒绝后,他便无意识地把手里提的草鞋乱嚼,足足嚼尽了一只。他从此便得了一个绝好的经验。草鞋卖不了的时候,他便把麻屑乱嚼。

庄周虽然穷,但是他的名声不小。

他从前到过楚国,楚国的国王要他做宰相,他谢绝了。他便回到宋国,宋国的国王也聘请过他,他也谢绝了。他看穿了,他说他不愿意做别人的牺牲,他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涂中做只小乌龟。

啊啊,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我是饥渴着人的鲜味呀!

他在河边上想起了他的夫人,他在髑髅中幻见了他夫人的面孔,但当他一回想起他夫人死时,他想起那时唯一的一个吊孝者来了。

茫茫天地中只剩下我一个孤伶的人,惠施哟!你是我唯一的知己!

他一想起他的惠施,便一连想起了从前和他两人的许多逸事。

从前在濠梁上和他游玩的时候,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水里面的鱼游得真是快活,濠水是那么清洁的,我们两人的影子,啊,那映在濠水里面的我们两人的影子,那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那回我女人死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来吊孝。啊,那时候我真是狂妄呀!我才在箕踞鼓盆,还在唱歌!他教训我的话,句句都是脚踏实地,我现在也还记得清楚。他和我不同的地方,便是他事事都脚踏实地,而我只是在无何有乡中盘旋。我只是在自己的脑袋子中打圈子,宇宙中的事物我知道了些什么?啊啊,我是什么也不曾知道!

惠施呀!你是我唯一的知己!从前我到楚国的时候,我看见有位郢人泥壁,泥水滴污了他的鼻端,如像苍蝇子的翅膀一般菲薄。他请来那高明的匠石,用起斧头如使风一样,把他鼻上的泥翳斫了。啊,我的灵魂全蒙在一层如苍蝇翅膀般菲薄的泥翳里,能够抓得到我的痒处的,四海虽大,只有你惠施一人。惠施呀!你是我唯一的知己,我望你也如匠石一样,把我全灵魂上的泥翳斫掉了罢!……

他一想起他的惠施,恨不得立刻就飞去和他见面。但是,此刻的惠施呢?他在做梁国的宰相。梁国和宋国还有好几天的路程。庄周不再回他的陋巷去了,他赉着两袖子的干粮,提起那个髑髅,便一个人飘飘然往大梁走去。

一位提着一个髑髅的疯子!

一位不吃面包,只嚼麻屑的骗子!

庄周走一路,便引起一路惊怪的风声。有些人揶揄他,但他只觉得无知的人终是可爱,人问他是谁,他也不隐蔽他的名姓,因为他是素来不做这样匿名的勾当的。人问他要到什么地方去,他便说要到大梁去,去见梁国的宰相惠施。

不知道庄周名声的人,只当他在说疯话。知道庄周名声的人,只当他是诳人的骗子。堂堂乎天下的大人物庄周,连宰相也不肯做的人,岂肯做这些欺人惑俗的行径吗?他这个浪游的乞丐到底想讨些什么?想讨人的极端的厌恶罢了!假人!假人!别有所求的骗子!

风声愈张愈大,人还没有走到大梁,风声早走到惠施的耳朵里了。

哼,奇怪,老庄这一来,是想夺我的宰相了!管他是真是假,总要事先提防。

梁国的宰相惠施一听了庄周来的风声,在他心里便这么打算了下。凡事是要先发制人,要乘着他未见国王之前,先下他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捉拿这个庄骗子。

可怜饥渴着友情,饥渴着人的滋味的庄周,他一面嚼麻屑,一面走长路,人还没有走到大梁,惠施早搜拿了他三天三夜了。他才抵大梁城,便被人逮捕着,把他送到惠施的面前。

庄周一见惠施,便说不出来的欢喜,正想走去诉说这些年来的契阔,诉说心境的变迁。但是惠施向着他,才厉声一番地骂道:

老庄呀!你真是太丑!你要来夺我的宰相,你正大光明地来就是了,何必要做出那种妖异惑俗的行径!

啊,惠施!你这说的话,才是‘孤驹未尝有母’啦!

你别要尽那样假装疯蒙!国法是国法,友情是友情。我已经捉拿了你三天三夜了!”“唉!庄周到此才长叹了一声,他接着说道:惠施!我实在是自己欺诳了我自己。你听我向你说一段趣话罢。南方有一种奇鸟名叫鹓雏,它吃的是竹实,饮的是清泉,宿的是梧桐古树。它有一次从南海飞到北海,它是想着北海的冰天雪地何等清洁的。它在路上遇着一只含着死老鼠的鸱鸮,它因为都是同类便招呼了鸱鸮一下。鸱鸮鼓着两个鹅蛋大的眼睛,抬起头向上怒吼:‘哼,你是要来夺我的死老鼠啦!’——啊,朋友,你知道这死老鼠是什么?

惠施被庄周抢白了一场,面上发烧,但他也不能把庄周怎么样。因为那时的王侯将相都虚礼贤士,这次惠施的侮辱庄周,只是提防他来夺他的相位,本也不想就要怎么他的。如今宰相的位置是安然无恙,贤士却不可不虚礼的了,他便立刻倒堆一脸的笑容来向庄周赔罪!

朋友,我们打是心疼骂是爱呢,请你别误会罢。

庄周默默不作一声,只是飘然走出大门。他举起手中的髑髅向白云流荡着的青天掷去:唉,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人的滋味就是这么样!

1923622

(有删改)

1.关于文中运用庄子寓言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回忆曾和惠施游于濠梁,水中双影,意在突出他和惠施深厚的友情。
B.庄子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的故事,意在体现他面对生死时的乐观态度。
C.匠石运斧的故事,意在说明惠施是庄子唯一的知己,为下文的投奔做铺垫。
D.视权贵如腐鼠的故事,讽刺了惠施心胸狭窄,赞扬庄子淡泊名利的品质。
2.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庄子这一形象,请结合文本,从三个角度简要分析。
3.这篇历史小说指向的是现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3-01-01更新 | 10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这两行诗句中“殷勤”是殷切的意思,写祖国对诗人的关爱。“我不辜负你的殷勤”是说诗人热爱祖国,愿报国济民。
B.诗的第2节通过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鲁莽直率,但胸中有“火一样的心肠”。
C.诗的第3节交代煤的出身,诗人以煤自喻,不只是表现自己身份、地位之低下和性格的粗狂,还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诗的第4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2.诗中“年青的女郎”比喻什么?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怎样理解“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的含义?
2020-10-07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