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1510116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留别王司马嵩(节选)

李白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注】①公元732年,李白求仕不得,离开长安。游坊州时作此诗,王嵩当时任坊州司马。②鲁连:鲁仲连,战国末期人,曾帮助赵国解除了邯郸之危,赵平原君赠以千金,不受而去。③梁甫吟:据传为诸葛亮所作诗歌。④偃赛:偃息而卧,不问世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既有了诗人对友人王嵩的不舍,也暗含了诗人的理想抱负。
B.诗人以蛰居南阳的诸葛亮自比,含蓄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负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C.诗人虽可以隐居苍山,不问世事,但又想到时光已逝自己却无所作为,而心生惆怅。
D.“功成还旧林”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都体现了李白功成身退的人生选择。
2.本诗运用鲁仲连、范蠡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李白(701-762) 赠友送别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浦歌十七首(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

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注】①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另说为天宝十二载,又说为天宝十四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②扬州:走水路而北止长安的必经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将秋浦水比喻为四季之秋,借水流之长,喻“秋”之萧索无尽。
B.“行”和“上”两个动作,流露出诗人急于登楼以排遣愁绪的心态。
C.诗人赋予江水以人的情感,并与之对话,表达出与江水重逢的喜悦。
D.扬州为北上长安的必经之处,把忧国之泪寄往扬州,实为寄往长安。
2.诗歌以一“愁”字统领全篇,请简要分析诗人为何而愁。
2023-02-18更新 | 9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各题。

忆秦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

1.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
月 泣 却 越 血 霞 咽 冷 画
2.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
3.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2020-08-05更新 | 18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诗首联一“吐”,一“对”,写出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B.李诗首联青、白相间,色彩鲜明,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C.陈诗通篇畅达优美,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情景合一,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堪称佳作。
D.李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自然美与人情美相互交织,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2.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
2021-07-06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