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考点 >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题型:小阅读-课外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1519200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B.颔联正面描写久别重逢情景,写出了由不识到相认、相忆的传神细节。
C.颈联与首句照应,写二人各叙分别后的情状,表现出了兄弟情深。
D.本诗采用浓墨重彩、层层渲染的手法,再现了社会离乱中人生聚散的一幕。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1】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诗人与琵琶女则是素昧平生,两人的情感是如何产生共鸣的?(开放性试题。)
2019-11-06更新 | 86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对诗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李清照《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后两句兼用比喻和夸张,承上句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
B.南朝乐府《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中“莲子”实指莲子,诗句描写了对莲子抚弄的情态,表达了对莲子的喜爱之情。
C.王昌龄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写闺中少妇兴冲冲地登上翠楼欣赏春色,用“喜”铺垫;由一“忽”字过渡,转入因看到杨柳嫩绿之色,想起送别丈夫参军,现还未归,自己是孑然一身,不免“怨”上心头。先扬后抑,情绪急转直下,悲不自胜。
D.李约《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怨春阴咽管弦。”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大旱之时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尖锐的阶段矛盾。
2023-09-11更新 | 23次组卷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3】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做具体分析。
2020-03-18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