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51 题号:15349757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诗首句实写寒食禁火的萧索景象,与尾句杜陵青草实虚相生,互为呼应,照应主题。
B.韦诗第二句意蕴丰富,诗人面对春江,又听莺鸣,却着一“独”字,更显寂寥与惆怅。
C.韦诗由花及人,与“泪眼问花花不语”异曲同工;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韦诗以景结情,藏深情于行间,情深意远;孟诗末句运用典故,寄托深情,耐人寻味。
2.两首诗均是诗人遇寒食节即兴之作,但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度浮桥至南台【注】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此诗作于高宗绍兴二十九年秋天,当时陆游调任福州决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本是写登台览胜,却故意宕开一笔,从久不登临说起,显得曲折有致,“客中多病”点明了诗人的境况。
B.颔联具体写浮桥,既运用衬托、夸张等手法,突出了浮桥景象的磅礴壮观,又暗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
C.颈联对仗工整,用字精妙,“催”字蕴含光阴流逝、年华虚度的感慨,“自”字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D.整首诗融叙事、描写、抒情于一体,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的语言中展现了诗人豪壮瑰伟的创作风格。
2.这首诗的尾联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何相同之处?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2-08-23更新 | 12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宪宗平淮西

李纲

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镇,飞扬跋扈。淮蔡雄藩联四郡,千里公然旅拒。同恶相资,潜伤宰辅,谁敢分明语。媕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

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往督全师威令使,擒贼功名归愬。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明堂坐治,中兴高映千古。

【注】①宪宗平淮西:唐宪宗起用裴度等忠直的重臣,平定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在淮南西道(治所在蔡州)的分裂活动。②李纲:靖康元年金兵围困汴京时,词人身为尚书右丞曾带领京城军民抗击金兵,但他却因此而被排挤出朝廷。临行前宋钦宗手书《裴度传》赐于李纲。本词大约作于此时。③同恶二句:宪宗元和十年(815),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遣刺客暗杀了力主出兵削平藩镇的宰相武元衡,又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④旄节: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⑤于穆:表赞美的叹词。⑥愬:即大将李愬。元和十二年(817)冬十月,在裴度的部署下,他带兵偷袭悬瓠城,生擒了吴元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元济飞扬跋扈,不仅自己割据一方,还联合其他四个藩镇共同对抗朝廷。
B.面对藩镇的猖獗行径,晚唐朝臣拿不定主意,有人提出要派大臣出使藩镇。
C.李愬出其不意,率军冒雪半夜前行,令士兵口中衔枚,快速地攻下了悬瓠城。
D.本词咏史言志,上片写国家分裂的状况,下片写裴度讨伐吴元济的经过。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4-05-25更新 | 8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秋思

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練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注】①罗裀(yīn):丝织的夹褥。②花簟(diàn):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③練(shù)囊:粗丝织品做的袋子。④篘(chōu):滤酒竹器,此为“滤”之意。⑤山翁:即山简,好酒而常醉。此处作者以山简自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描绘秋景萧条,下片写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笔法迂回曲折,感情沉郁顿挫。
B.开头二句给人以满目萧然之感,“又”字使词意递进一层,起首造境为全篇定下感情基调。
C.“荆江留滞最久”句写词人想象故人对自己遥遥相望,情致深邃,且与“殊乡”照应,结构工巧。
D.“玉液新篘”句表明词人已从愁思中走出,一手持鳌,一手持杯,尽显旷达之情。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分析。
2023-07-03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