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3 题号:15375779
根据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相关章节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就不同于现代,乡土社会是“________”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而法律与其不同的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政治权力的执行,而礼靠的是无形的传统。人们只需“学而时习之”地享受积累出的经验。
(2)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种由“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便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________
(3)说人类行为有动机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人类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要这样做就这样做,不要这样做就不这样做,也就是所谓________;一是人类在取舍之间有所根据,这根据就是法理社会。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作者认为,由血缘结合向地缘结合的转变,是从乡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表现。但是今天,来到大城市的民工会自然地按地域进行结合,这样的地缘结合究竟是“乡土”的还是“现代”的?你如何解释?
2021-09-05更新 | 185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面对《乡土中国》中相关概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差序格局,每一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每一个人的圈子是固定的。
B.乡土社会是无讼的社会,做人必须遵循礼,维持礼治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处理纠纷的方式是调解。
C.乡土社会中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D.乡土社会中欲望是人类取舍的根据,个人欲望常合于人类生存条件,欲望经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
2022-02-19更新 | 246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乡土本色》一章是全书的总论。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
B.熟人社会是乡土性的一个重要特征。“熟人”是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论述的重难点,也引出第二章“文字下乡”的话题。
C.中国“家”的扩大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在西洋家庭中,夫妻是主轴,关系是平等的;而在中国,父子是主轴,男尊女卑。
D.费先生认为在熟人社会用讲话而不用文字表达思想。在瑶山部落,对方接到一枚铜钱的信号,就会派人营救,就证明了这个观点。
2022-11-20更新 | 2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