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1548879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数字人民币是由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可靠等特点,在规模化前提下,可以节约货币流通成本,节约印制现钞所需要的纸张,因而本身就是绿色低碳的货币工具和支付工具。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数字钱包,在数字人民币诞生前,里面承载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数字人民币诞生后,钱包里装的内容会增加央行数字货币,大家仍然可以使用原有的钱包进行支付。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使用时收取了一定的手续费,而数字人民币作为公共产品,在使用时无需手续费。

(摘编自管筱璞、李云舒《数字人民币:弯道超车》)

材料二:

2019年末以来,人民银行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202011月开始,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新的试点地区。截至20216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试点期间,数字人民币注重持续探索应用模式创新。利用智能合约技术,提升其扩展能力,促进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与相关手机制造商合作,研究提供包括双离线交易等功能在内的移动支付新体验。

(摘编自《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20217月)

材料三:

在美国政府的信用支撑和强大的经济价值之下,美元作为全球头号储备货币已经统治了世界金融几十年的时间。但货币形态的变化并不等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虽然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让去中心化成为可能,以美元为架构的金融信用体系正受到挑战,但目前可以替代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支付货币地位的货币并未出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张涛认为,在央行数字货币出现后,国际货币体系将如何演变“很难预测”。储备货币被接受往往伴随着结构性变化,包括树立政策可信度,建立法治,形成具有深度和高流动性、以同一种货币计价的市场等,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很可能十分缓慢。但张涛也指出,长远来看,广泛可得的央行数字货币,加上强大的网络外部效应,都能使储备货币地位的转变更快发生。

(摘编自桂涛《数字货币大变局将如何演变》)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央行数字人民币是指由央行发行的数字化形式的货币,它由央行负责,具有国家信用,其价值与纸钞、硬币等人民币等值。
B.数字人民币先由央行发行,然后再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指定的运营机构,最后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C.数字人民币作为货币工具和支付工具,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因此其本身也具有了绿色低碳的特性。
D.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承载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和数字货币,它们只是一种电子支付手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人民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9—2021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的选择只考虑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及各地产业和经济特点。
B.央行谋求和相关手机制造商合作,研究提供双离线交易功能的移动支付方式,并不属于我国数字人民币应用模式创新。
C.随着近几年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快速推进和技术发展,数字人民币将会很快代替现金,使我国快速迈进无现金社会。
D.国际货币地位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绝不会仅仅只是因为数字货币的发行而提高其在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3.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你会为数字人民币的更好发展提供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尽管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但在一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厌学症”在不少贫困家庭中滋生、流行。

西南山区一个贫困发生率超过90%的村子,一名15岁义姓少年因为厌学,9月开学后就没按时上过学。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这个孩子终于上了七年级,但又经常偷偷逃学,如此反复四五次。

当地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经常厌学、逃学的孩子,学习成绩跟不上,觉得读书很辛苦,且面临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不少就去“混社会”。

在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某县,本该上学的孩子辍学务工现象突出,不少贫困家庭都抱有“读书无用,不如出去打工”的心态。

还有一些厌学者不愿意打工,只是无所事事地看直播、打游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党校教授盘世贵认为,通过脱贫攻坚,政府让贫困家庭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已没有过去的生存危机感,一些孩子觉得“不奋斗也有饭吃、有衣穿,读不读书无所谓”。

(摘自《半月谈》2019年3月25日)

材料二: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人生出彩靠教育,奋进追梦靠教育,教育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

“厌学症”之所以成“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让孩子生“厌”,二是还有比“学”更让孩子沉迷的事情。于前者来说,是少数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在“脱粉”。在网络原住民时代,内容上的填鸭式教育,加之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已跟不上农村孩子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于后者来说,是社会责任的缺失。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10岁以下网民约为3400万,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呈低龄化趋势。

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出现的“厌学”现象,解决之道恐怕还是要合力而为,寻找因地制宜的“组方”:让“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显性化,让精准扶贫在“智”与“志”的层面有更多见贤思齐的样板;改变贫困地区辍学问题的解决思路,不要等到辍学再去做工作,而应把防辍作为教育的日常;加大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的引导与保护,给孩子们清朗的网络生存空间。当然,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与教育的层级,也是解决贫困地区学生“厌学症”的基本逻辑。

越穷的地方越容易滋生的“厌学症”,是基础教育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亦是扶贫攻坚发力的核心领域。听听贫困家庭对教育的看法、问问贫困学生对教育的期待,合力共治、用心用情,才能逐渐把“厌学症”遏止在萌芽状态,将辍学的孩子拉回明亮的课堂。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9年3月27日第2版)

材料三:

当我们谈到高考时,不能不提那句著名的“教育改变命运”。从现实来看,高考确实是很多人的命运转折点。在导演顾长卫看来,高考“就像一道光”;在张艺谋心里,“没高考,没现在”;在俞敏洪那里,三次高考经历更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回忆。对许多人来说,高考犹如一盏照亮前程的灯,也像一台“命运交换机”。

最近几年,“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地方沉渣泛起,一些人对高考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于是,当众多历史亲历者讲述高考故事时,也有人说,时代发展到今天,高考早已不是阶层流动的唯一通道,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

这样的判断自然也不算错。在价值观日益多元、成才路径多样化的今天,高考确实不是也不应该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但是,我们并不能据此否认高考的价值。公允地看,对于多数人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学生而言,高考依然是改变命运的主流方式。这种主流方式的角色定位,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高考,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会是什么模样?

(摘自《新华评论》2019年3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就必须坚信“教育改变命运”的道理,通过接受教育来让自己的人生出彩,让自己奋进追梦。
B.脱贫攻坚让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摆脱了生存危机,导致他们产生了“读不读书无所谓”的想法。长此以往,这些地方很难真正脱贫。
C.经常厌学逃学的孩子,在学习上陷入恶性循环,不少人过早地踏入社会。与辍学务工的孩子相比,那些只知道看直播、打游戏的厌学者更令人痛心。
D.高考改变了顾长卫、张艺谋、俞敏洪等人的命运,也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照亮了很多人的前程,生动地诠释了“教育改变命运”的道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人们的价值观日益多元,成才的途径也多种多样,有些人没有参加过高考也能成功。所以,高考的确不应该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
B.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考仍然是众多中国孩子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也是他们改变命运的主要方式。如果没有高考,我国的发展前景堪忧。
C.遏制“厌学症”的蔓延,既是基础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扶贫部门攻坚克难的重要任务。此外,我们还有必要听听贫困家庭的心声。
D.“厌学症”的成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薄弱,课堂教学不足以吸引学生;二是互联网对孩子们产生冲击,给他们带来了太多诱惑。
3.小明家境贫寒,厌学逃课,想辍学打工。请你结合材料,列出理由,劝他安心学习。
2020-04-20更新 | 2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各方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和高度关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一个人口大国如果粮食方面出了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受疫情、干旱和草地贪夜蛾、沙漠蝗虫等病虫害影响,近期国际粮食市场大幅波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稻谷、小麦连续多年产大于需,口粮库存能满足1年以上的市场需求;日应急加工能力约19亿斤,按每人每天1斤粮计算,仅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的日加工能力就够全国人民吃1天多。我国是人口大国,依靠国际市场解决吃饭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确保心中不慌。

近年来全国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9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较前年大幅上升。

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摘编自《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人民网2020年04月27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9年中国粮食供给及进口现状》,《搜狐网》2020年04月03日)

材料三:

面对目前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各国的各行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农业的生产,涉农企业的运营,农产品的库存和供应,以及未来粮食和食品的供需关系等情况,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影响粮食安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自然环境的变化。农业,尤其是粮食等大田露天农作物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很大。自然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天气、地理、大气、海洋因子引起的气候变化。在对天气、气候等自然环境变化认识的过程中,人类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环境的变化趋势,积累了许多应对经验。只要世界各国充分重视,积极应对,不会对人类的粮食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

第二,(_① _)。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原始自然生态下的农耕文明越来越被淘汰,水源的污染,土壤的污染,水土流失,耕地退化和沙漠化,地下水过度开采,重金属残留,土壤板结等情况非常多。这样的破坏一旦形成,就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第三,(② _)。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了供应链体系和全球一体化的新格局。但是,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观念和制度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就逐渐形成了彼此不同的利益集团,于是产生合作、摩擦甚至冲突。这会导致部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中断,造成彼此间业已形成的依存关系的阻断,甚至破裂。其后果不仅仅是短期的农产品供应的巨大波动,而且会对长期的产业布局和优化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③ _)。发达国家会通过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安排补贴农业,其各种补贴的额度甚至会超过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的整体发展相对来说大大滞后了。这里的原因很复杂,有制度性制约的问题,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也有资源不匹配、政策不到位的问题等等。从实际的结果来看,农业在生产、储藏、加工、供应等全产业链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即便是不能掌控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一项,人类也是有较为有效的缓解或解决方案的。所以归根结底,粮食安全的密码是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

(摘编自《影响粮食安全四大因素及应对策略),《凤凰网》2020年04月28日)

材料四: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旗下智库9日发布了《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新加坡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球食品最安全的国家”。去年,中国在该排名中以65.1的成绩排在第46位。今年,中国综合得分71分,排名上升。

报告表示,稳定的农业生产使各国能够更好地预测食品供应,而动荡可能导致饥荒。生产波动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但通常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冲击,例如恶劣天气、疾病和害虫或价格下跌。该指标针对2019年进行更新,在当前数据期间(2012-2016年),中国和孟加拉国生产波动性最小,而巴拉圭,布隆迪和叙利亚的波动性最大。

(摘编自《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排名,中国上升11位》,《环球网》2019年12月1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是在有挑战、有风险、有危难的时候,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这根弦就越不能放松。
B.我国粮食产量2010-2015年增速较快,2015年以后增速有所放低,2017年以来粮食进口最呈下降趋势。
C.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农业生产受恶劣天气影响最小,自然环境带来的粮食作物的影响和损失是相对可控的。
D.在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排名中,新加坡蝉联榜首,中国由2018年的第46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35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只有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使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
B.充足的储备和库存、强大的应急加工能力,确保了我国粮食市场供应量足价稳,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C.在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中,除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不能完全掌控在人类手中,后面的三个因素可能更多由人类掌握。
D.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虽保持增长的态势,但每年粮食进口总量均在1亿吨以上,这证明了我国必须要依靠国际市场解决吃饭问题。
3.材料三对“影响粮食安全的四大因素”进行了分析,请在括号内补写语句,使内容完整,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表述准确,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020-06-17更新 | 6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冬奥会筹办过程中,融入中国元素的例子屡见不鲜。从会徽冬梦”“飞跃,到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再到设计灵感为如意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借助一个个冬奥符号传播开来。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邱雪看来,利用冬奥会这一传播平台,更有助于世界接受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及文化表达。

在《奥林匹克议程2020》的改革背景下,国际奥委会一直在寻找未来举办奥运会的样本模式。北京冬奥会的办赛理念与实践,正是助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化表达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随着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加深,我们在世界体坛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邱雪说。相较以往,全人类共同参与的冬奥盛会具有更深远影响。北京冬奥会把长期的、可持续的方案纳入不同项目的做法,体现了人类团结一致对抗危机的精神。巴赫表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

(摘编自郑轶《冬奥会,读懂中国的一个窗口》,《人民日报》202121日)

材料二:

截止2019年年底,北京、张家口市空气质量状况明显改善,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下降47.9%和26%。京张治沙覆绿成效显著,两市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北京市森林覆盖率2019年达到44%,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2.4个百分点;张家口市林木绿化率2019年达到50%,比2015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京张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19年污水处理率达到94.5%,比2015年提升了6.6个百分点;2019年张家口市主要流域水质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占比达87.5%。赛区全面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提升。

以冬奥举办为契机,首钢紧抓战略机遇,将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与冬奥会等办、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绿色高端发展紧密结合,坚持减量发展,推广绿色智能新技术,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挖掘文化发展新内涵,努力实现多约束条件下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整体塑造体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城市治理先进理念和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新地标。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多次称赞,首钢园区必将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成为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

张家口市紧抓筹办北京冬奥会这一历史机遇,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在原有冰雪旅游产业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发展冰雪旅游等相关产业,大幅改善了欠发达地区的落后面貌,使当地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提升,交出了冬奥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12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197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0.2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建档立卡初期的30.24%降至0.39%。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在国考、省考中进入的等次。

(摘编自《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新华网2021623日)

材料三:

河北崇礼处于河北平原和蒙古高原过渡带,150天雪期使崇礼有了得天独厚的冰雪自然条件。然而,比起更有自然优势的东北,这里却仍然更容易成为未来冰雪小镇。这是因为,崇礼本身结合城市优势深耕滑雪产业近十年,最近五年又受冬奥影响,雪场、交通等综合硬件条件不断提升——崇礼先后建设了7大滑雪场;北京到张家口的高铁在2019年末开通,从北京到达崇礼只需要1个小时,辐射了京津冀甚至大部分南方地区的滑雪者。出行问题解决后,崇礼又能利用市区中心商圈的超市、餐厅、酒店,为滑雪者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摘编自《冬奥点燃消费,中国滑雪产业链准备好了吗?》,腾讯网202228日)

材料四:

美国《石英》杂志称,10年前,中国还很少有人知道滑雪这种休闲活动,但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改变了这种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以来,中国参加冬季运动的人数超过了3.46亿,超过了此前设定的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石英》注意到,中国推广冰雪运动不光是靠天吃饭——在环境资源不足的地区,中国正积极投建室内场馆:中国的室内滑雪场数量世界领先……上海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馆和设施,让这个位处亚热带的城市(及周边省市)的居民也能随时体验冬季运动的魅力。《石英》指出,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只是一部分,运动员的榜样效应也同样重要:(运动员)是培育冰雪文化的关键因素,拿明星运动员谷爱凌来说,围绕她的讨论很大程度上激励着更多年轻女性学习、从事这项运动……来自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也能引起类似的效应——美籍华裔运动员陈巍、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在中国都有不少的粉丝,也能发挥类似的效应。

(摘编自《冬奥会掀起中国冰雪运动热潮》,《中国青年报》202221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体现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国在世界体坛展现了更重要的作用。
B.2019年的北京市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相较于2015年,都达到了50%,提升明显。
C.崇礼比起东北更易成为未来冰雪小镇,因为150天雪期使其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D.冰雪运动发展辐射到了环境资源不足的地区,如上海居民能随时体验冬季运动的魅力。
2.下列对材料特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善于引用,如引用邱雪的话和巴赫的评价来说明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B.材料二善于用数据进行分析,如第一段中的数据全都没有约数,表明了分析的准确性。
C.《石英》是国外媒体,其对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描述,比新华网、腾讯网更真实可信。
D.四则材料话题集中,都与冬奥会有关,但出自不同的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3.北京奥组委将举行2022年冬奥会线上交流会,向世界分享冬奥会经验。假设你作为志愿者代表,就“2022年冬奥会的积极影响”这一话题发言,你将从哪些方面发言?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2-07-05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