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朱熹(1130-120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3 题号:1549930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秀野种粟韵

朱熹

阿香一笑走丰隆,雨遍平畴万顷中。

旧喜樊迟知学圃,今看许子快论功。

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

珍重诗翁且强健,东阡南陌兴无穷。


[注]①阿香:推雷车的女神。丰隆:雷神。②樊迟:孔子弟子,曾向孔子请教如何种菜。③许子:许行,为神农之学,手种粟而后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借用 “阿香” “丰隆” 等古代神话传说,表达出了降雨时的欢快心情。
B.风雷之后,滂沱大雨解除了万顷农田的旱情,大地也迎来了耕种的时机。
C.诗人曾为儒家弟子想学习农耕而高兴,如今善意提醒朋友不可急于事功。
D.尾联祝愿老友保重身体,希望他能在田间小路漫步吟咏,尽享无穷兴味。
2.本诗的“遥怜郁郁翻秋陇,预想垂垂弄晚风”两句颇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题三首

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注】①福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绢束发,称幅巾。②槎:同“茬”,指农作物收割后留下来的根茎。③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这里指竹杖。
1.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组诗围绕“水”这一意象,先写行云成雨,再写水出山成川,最后写探索水的源头。
B.第一首诗写青山崔嵬,堆紫叠翠,忽而云起,忽而作雨的奇景,却不知云成雨的原因。
C.第二首诗用对比手法写水在山中的奔涌和一川江水的平静,表现了流水的变化多姿。
D.第三首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2.文章不只是记游,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这组诗表面写水,其实深蕴哲理。三首诗分别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
2022-09-07更新 | 39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再和

朱熹

久矣投装返旧墟,不将心事赋闲居。

荷锄带月朝治秽,植杖临风夕挽蔬。

三径犹寻陶令宅,万签聊借邺侯书。

木瓜【注】更得琼琚报,吟咏从今乐有余。


【注】木瓜:出自《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1.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闲居”的表现。
2.尾联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019-05-09更新 | 13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为“观书有感”,诗中却只字未提读书之事,含蓄蕴藉,富有启发意义。
B.首句将半亩方塘水比作一面镜子,表现了塘水的明净清澈和水面的平静美丽。
C.第二句紧承上句,写天空和云的影子映在塘水之中,犹如人在徘徊,形象生动。
D.本诗最后两句以水渠之清设问,自问自答,指出渠水清澈是因为有了源头活水。
2.作为哲理诗,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阐释读书的道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2-03-22更新 | 1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