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周立波(1908-1979)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17 题号:158561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麻雀

周立波

三天以前,上海提篮桥西牢五层楼上九号房间的小陈,在午睡时间,捉住了一只飞进铁门里来的麻雀。他从白色斜纹布的囚衣的袖子上,撕下两片小布条,缠住它的脚和翅膀根,藏在叠着当凳子坐的三条绒毯的背后。晚饭后,这件事情被许多人知道,近边几个房间里的年轻点的人都要求传过去看看。在外面,谁都不会喜欢麻雀这种过于平常的小鸟,但在囚房里,它变成了诗里的云雀和黄鹂。

传到我们房里来,我把它放在手掌上,要它尝尝我们特别为它留下的饭粒。它不吃,眼睛只望着铁窗子外的一小块还很明亮的天空,拍动它的小翅膀,想飞出去。它真像一个第一次被捕的囚人,没有食欲,而且是极度的不安和焦躁。

大家决定把麻雀留到第二天中午再放,并且请它顺便带封信出去。写上这样一句话:

请爱惜你的每一分钟的自由,朋友。

我们发出快乐的笑声,这是在牢监里的十分愉快的一晚。麻雀从后面的房间传回,传到十二号房间的隔壁,小柳伸手到门外去接,没有接到麻雀,手被一个人的皮鞋踢了一下,通夜不熄的昏黄的电灯的光亮里,二十七号英国人的高大肥胖的身子显现在他的房间的前面。

二十七号是狱卒里面的有名的人物,他的有名,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全监狱的所有的橡皮鞭体罚,都是由他来执行。他的样子不凶恶,红润的、丰满的脸上倒是常露着笑容。但他有一个特别的脾气,常常是出人意外地,他停止在什么人的房间的前面,用生硬的上海话问道:喂喂,讲给我听听,猪头三是啥意思,嘿?刚说完就走,并不等待着回答。显然的,他只是在欣赏自己说的这句中国话的发音。和别的英国人一样,他常常无缘无故地打打人玩玩,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是他不用手打,总是打开囚房的铁门,从黄色制服的裤袋里拖出粗短的黄色警棍来,手捏着棍身,用那系在柄端的白色细麻的绳圈,在你的手背上、眼角上随意地抽打两三下。给你留下两三条精致的、红色的鞭痕以后,他用生硬的上海话,嘱咐你:下次当心。就关上铁门,心满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阵风。

麻雀就是落在他的肥大的手掌里,他把它丢在走廊上,用他穿着硬底皮鞋的右脚踩在它身上,抄下小柳的号码,他心满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阵风。

那一夜,我们都睡得很迟,也再没有人说话。这狭小的囚房显得更加的狭小,这三面深绿色的墙壁,一面深黑色的铁门,好像都在追拢来,迫得人透不过气。我们同房间的三个人彼此避开着眼睛,谁也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这时的感情。

第二天早晨,打扫走廊的囚人捡起麻雀的尸体,抛到了窗子外,我们好像看见我们对于自由生活的一个黄昏的快乐的梦想也被抛到了窗子外,剩下来的只是铁门、饥饿、无聊、英国人的皮鞋。

第二天,小柳被判决吃三天冷水饭。冷水饭是一个恰当的名词。翻译这名词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精妙的感觉的人。这不是在你吃的米饭里放些冷水的意思,而是原来只能吃到半饱的定量的米饭,每顿再要减少一半,或三分之二。两三口吃完一顿饭以后,眼睛贪馋地望着空的盛饭的洋铜罐,全身真像淋了一大瓢冷水。

去年冬天很冷。小柳扯下了牢牢地缝在棉裤腰上的一条紧裤的带子,每天晚上用来扎紧盖在脚上的绒毡,免得被掀开,透进风来,吹得全身整夜都冰冷。后来二十七号查到了这一条带子,他认为这是小柳想要自杀的证据,他很郑重地从别的牢监里叫了一个懂得外国话的囚人,替他做翻译。他首先问小柳为什么忽然想要上吊了。小柳很吃惊,说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要这样,只是怕冷。他不相信。小柳告诉他,自杀的行为是和他的人生观绝不相容的。还是不相信。不知道为什么,二十七号在那天显得特别的仁慈、和蔼和聪明,非常爱说话。他向小柳开始了一篇相当长的,关于家庭和自杀的讲演,首先他赞美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的可贵,其次说明了英美的家庭和中国的家庭的不同,这中间,为了增加他的演辞的风趣,他还用上低音唱了一曲不知谁作的《甜蜜的家》的短歌,并且引证说,孔夫子也曾经说了甜蜜的家是很重要的。孔夫子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说过甜蜜的家的呢?我没有读过《论语》,不知道。

那一番对话,只引到了那个预备好了的判断,就是,小柳一定会自杀,而且就在当天的晚上。当一个人的青春的生命的火簇正熊熊地烧着,正在渴想着自由和生活,对祖国和人类光明的愿景抱着热切的希望的时候,另外一个人走到你面前,带着悲悯的眼睛,说你一定会上吊,而且就在当天的晚上,你会以为这是和你开玩笑,但是,这一切在这里面都是只能叫作严肃的,而且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冬天太冷了,为了一条小小的裤带的缘故。

为着人道,也许是为要替中国革命保存干部的缘故,那一次二十七号灌了小柳三天冷水饭。这一次因为麻雀的案子,又是三天。小柳拒绝了我们代吃冷水饭的请求,他说:我这几天也实在吃不下饭去,我好像有点神经衰弱的样子,总想着那只麻雀……

1941111日,延安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麻雀极度不安和焦躁,既表现了麻雀的神态,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我”认为翻译冷水饭的人感觉精妙,是因为该词恰切地表现了被罚者受罚时的感受。
C.二十七号狱卒非常严肃认真地劝阻小柳不要自杀,体现了他人性中善良和仁慈的一面。
D.小柳说他因想着麻雀而实在吃不下饭,只是为了拒绝同志们代他吃冷水饭而找的托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革命者对于麻雀的无比喜爱,与后文狱卒残忍地将其踩死形成对比,使故事情节有了波澜。
B.“同房间的三个人彼此避开着眼睛”,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革命者们在麻雀被踩死后复杂的内心情感。
C.小说在叙述二十七号狱卒劝阻小柳自杀后,运用一大段议论性的文字,以幽默的语言揭示了小说主旨。
D.小说在叙述麻雀案件过程中插叙有关二十七号狱卒的旧事,既丰富了故事的内容,也增强了情节合理性。
3.小说以“麻雀”为题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小说在塑造二十七号狱卒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讽刺的手法。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暴风骤雨(节选)

周立波

天刚露明,屯子里远远近近的雄鸡的啼叫还没有停息,工作队的人就一个一个地出门去了。他们分头出去串门子,找小户,约好下晚回学校汇报。都带了些钱,到哪家,吃哪家,算钱给他。

小王一走进穷苦人家里,就无拘无束的,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似的。他们唠起闲嗑来。起始,赵玉林光听小王一人说,往后,看到小王懂得好多地里的事情,赵玉林寻思:“他也是庄稼底子。”这样一想,赵玉林就不拘束了。

小王名叫王春生。父亲是东北抗日联军赵尚志部队的一个营教导员,也有人说他还曾是中央北满地方党的一位区委书记。民国二十二年冬,他父亲被伪满县警察署捉住,打得快死时也问不出什么口供,日本鬼子把他和别的三百多个抗联同志一起,一个一个装在麻布袋子里。一个落雪的下晚,日本鬼子用两辆卡车,把这三百多个凝着血泥的麻袋送到冰雪封住的松花江上,挖个冰窟窿,把麻袋一个个丢进江里去了。这时候,王春生还只有五岁。

王春生十六岁那年,他妈害肺病死了。这位在千灾百难中,宁死也要把小王抚养成人的母亲,临终时眼角停着泪珠子:“崽子,你长大成人,可别忘了你爹是怎么死的呀。”王春生从来没有忘了他爹的惨死跟妈的眼泪。他早在关里参加八路军了。七月,党动员一万二千个干部下乡去作群众工作时,小王响应了。

小王跟赵玉林去侍弄园子地。到了园子里,小王一面帮他用靰鞡草绑架子,一面闲唠嗑。起始,赵玉林尽说一些别人的事,往后才慢慢谈到他自己,他说:“民国二十一年,山东家遭了荒旱,颗粒不收,我撇下家人奔逃关外来碰运气。到了这边,没有证明书,落不下户,只好给老韩家吃劳金。扛活的人指望‘一膀掀’,就是把劳金钱一起领下来,这么的,就算是微微了了的几个小钱吧,也能顶些用。老韩家呢,却分做七八起来给。到老秋,钱早花光,啥事没办。到年一算账,倒欠老韩家一百元老绵羊票子,只好把一件山东带来的青布小衫子交给东家,作为抵押。四回劳工,数牡丹江那一回蝎虎,二十天,二十宿,没有睡觉,一天吃两顿橡子面,吃了肚子胀,连饿带冻,死的人老鼻子啦。王同志,”赵玉林抬头瞅一瞅小王:“我还能回来,真算是命大。回来那时光,媳妇领着小嘎在外屯要饭,我各屯去找,一见了我,娘儿俩哭得抬不起头来。我没有掉泪。王同志,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整整的一个下晌,在园子里,两个新朋友悄声悄气地唠着。赵玉林把他所知道的韩老六的罪恶,都说给小王听了。

韩大棒子韩凤岐,伪满“康德”五年,就是民国二十七年,他当上村长,常常亲自提着一根大棒子到各民户去催出荷,催缴猪皮、猪血和葡萄叶子。后来,日本宪兵队长森田大郎住在他家里,他的威势就更大了。

赵玉林说到这儿,抬眼瞅瞅西边,太阳快落了。他跟小王迈过一条条垄沟,往他家里走。“韩老六的事,一半天说不完呀,”赵玉林说,声音更低些,“光他动动嘴,向森田告状,搁枪崩掉的人,本屯就有好几个。多威势呵!啊,到家了。”

“头里走,头里走。”进门时,赵玉林让着小王。

“王同志,别看这饭菜寒伧,头年还吃不上哩。”赵玉林这样说,“你们再来晚一点,咱们都得死光了。”

吃完了饭,小王交了饭钱,起身要走。赵玉林也站起身来说:“送送你。”

小王一边走,一边说起好多翻身的道理和办法,最后,谈到本屯也得斗争地主恶霸这宗事。小王问赵玉林道:“要是斗他,你敢来么?”

“咋不敢来?咱死也不怕。”赵玉林说完这话,小王双手紧握他右手,欢喜地说道:“那好,我就往回走,明儿咱们再合计。再去联络人。”小王说罢,走了。

“能行吗?韩老六能像王同志说的那样容易打垮吗?”这个思想冷丁钻进他的脑瓜子,他翻来覆去,左思右想,老是睡不着。他又爬起来,摸着烟袋,走到外屋灶坑边,拨开热灰,把烟袋点上,蹲在灶坑边,一面抽烟,一面寻思。烟锅嗞嗞地响着,他想起韩家的威势。

“就是怕不能行呵。”他脑瓜子里又钻出这么个念头。

“你害怕了吗,老赵哥?”脑瓜子里又显出小王的圆脸,满脸堆着笑问他。

“我怕啥?”赵玉林抵赖,怪不好意思。他想着,“小王说:关里关外,八路军有好几百万,尽好枪好炮。天下穷人是一家。明日咱去多联络些穷人,韩老六看你有本事,能拧过咱们!”

他进来睡时,院子里的雄鸡已经拍打着翅膀,叫头遍了。鸡叫第三遍,他就爬起来,戴上草帽,迈出大门,一直往工作队走去。小王看见赵玉林进来,赶紧起身。两个人到操场里去溜达去了。赵玉林把他昨下晚拐弯抹角,晃晃荡荡的心思,一五一十的,都告诉小王,结尾他说:“这会想透了,叫我把命搭上,也要跟他干到底。”

“革命到底。”小王快活地改正他的话。

(节选自《暴风骤雨》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春生的父亲曾是营教导员、区委书记,确有其人。
B.小王一走进穷苦人家就无拘束,善于和农民打交道。
C.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不能哭鼻子,要勤劳致富。
D.本屯地主韩老六家有“威势”,赵玉林始终极为害怕。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选取了土改工作队的小王和贫雇农赵玉林唠闲嗑、交朋友的片段,将小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
B.小说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十分精湛,展现了贫雇农赵玉林的思想状态,使其形象更鲜明。
C.作者补叙了小王的父亲与母亲去世的经过,通过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暗示小王的革命意志坚定。
D.小说巧妙地使用“昨下晚”“唠起闲嗑”“侍弄园子地”等方言,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3.请简要说明文中画线句子“吃完了饭,小王交了饭钱”的作用。
4.赵玉林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试依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022-05-07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