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鲁迅(1881-1936)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1587938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非攻

鲁迅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墨子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地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颗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地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

“阿呀!那一定是墨翟了!”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地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地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地说,“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原想即刻回往鲁国的,但因为需还公输般借他的衣裳,就只好再到他的寓里去。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还劝他宿一宵。

“走是总得今天就走的,”墨子说,“明年再来,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啊,老乡!”

“那倒也不。线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地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那可是我真送了你宋国了。”墨子也高兴地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地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他说着就跳起来,跑进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会,又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出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高;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地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地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选自《故事新编》)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B.墨子说话“三句不离本行”,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见到公输般时,抑或是说停攻宋之后,始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C.墨子和公输般楚国重逢,面对墨子的质问,公输般说“先生说得很对”,表明此时的他已被墨子辩驳得无话可说,彻底放弃了制造云梯助楚攻宋的想法。
D.鲁迅在创作这篇小说时,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史实,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用词精炼,人物对话传神。“我去按他一下罢”,一句话就表明了墨子劝说公输般的信心。
B.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公输般居住场所的高级与墨子的粗衣陋食进行对比,意在突出公输般的骄奢淫逸。
C.《非攻》的人物语言,既有典雅的古代典籍色彩,又明显地夹杂着现代语词。
D.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在命名上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隐含了推陈出新的独特意味。
3.小说第三段描写了墨子出发去楚国前的准备,这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4.有人说鲁迅在这篇小说中生动细腻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英雄形象,请概括墨子被称为“中国的脊梁”式英雄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奔月(节选)

鲁迅

“你是谁哪?怎么把我家的顶好的黑母鸡射死了?你的手怎的有这么闲哪?……”

羿的心不觉跳了一跳,赶紧勒住马。

“阿呀!鸡么?我只道是一只鹁鸪。”他惶恐地说。

“瞎了你的眼睛!看你也有四十多岁了罢。”

“是的。老太太。我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

“你真是枉长白大!连母鸡也不认识,会当作鹁鸪!你究竟是谁哪?”

“我就是夷羿。”他说着,看看自己所射的箭,是正贯了母鸡的心,当然死了,末后的两个字便说得不大响亮;一面从马上跨下来。

“夷羿?……谁呢?我不知道。”她看着他的脸,说。

“有些人是一听就知道的。尧爷的时候,我曾经射死过几匹野猪,几条蛇……”

“哈哈,骗子!那是逢蒙老爷和别人合伙射死的。也许有你在内罢;但你倒说是你自己了,好不识羞!”

“阿阿,老太太。逢蒙那人,不过近几年时常到我那里来走走,我并没有和他合伙,全不相干的。”

“说诳。近来常有人说,我一月就听到四五回。”

“那也好。我们且谈正经事罢。这鸡怎么办呢?”

“赔。这是我家最好的母鸡,天天生蛋。你得赔我两柄锄头,三个纺锤。”

“老太太,你瞧我这模样,是不耕不织的,那里来的锄头和纺锤。我身边又没有钱,只有五个坎饼,倒是白面做的,就拿来赔了你的鸡,还添上五株葱和一包甜辣酱。你以为怎样?……”他一只手去网兜里掏炊饼,伸出那一只手去取鸡。

老婆子看见白面的炊饼,倒有些愿意了,但是定要十五个。磋商的结果,好容易才定为十个,约好至迟明天正午送到,就用那射鸡的箭作抵押。羿这时才放了心,将死鸡塞进网兜里,跨上鞍轿,回马就走,虽然肚饿,心里却很喜欢,他们不喝鸡汤实在已经有一年多了。

他绕出树林时,还是下午,于是赶紧加鞭向家里走;但是马力乏了,刚到走惯的高粱田近旁,已是黄昏时候。只见对面远处有人影子一闪,接着就有一枝箭忽地向他飞来。②羿并不勒住马,任它跑着,一面却也拈弓搭箭,只一发,只听得铮的一声,箭尖正触着箭尖,在空中发出几点火花,两枝箭便向上挤成一个“人”字,又翻身落在地上了。第一箭刚刚相触,两面立刻又来了第二箭,还是铮的一声,相触在半空中。那样地射了九箭,羿的箭都用尽了;但他这时已经看清逢蒙得意地站在对面,却还有一枝箭搭在弦上正在瞄准他的咽喉。

“哈哈,我以为他早到海边摸鱼去了,原来还在这些地方干这些勾当,怪不得那老婆子有那些话……”羿想。

那时快,对面是弓如满月,箭似流星。飕的一声,径向羿的咽喉飞过来。也许是瞄准差了一点了,却正中了他的嘴;一个筋斗,他带箭掉下马去了,马也就站住。

逢蒙见羿已死,便慢慢地躄过来,微笑着去看他的死脸,当作喝一杯胜利的白干。刚在定睛看时,只见羿张开眼,忽然直坐起来。

“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

“……你打了丧钟!……”远远地还送来叫骂。

“真不料有这样没出息。青青年纪,倒学会了诅咒,怪不得那老婆子会那么相信他。”羿想着,不觉在马上绝望地摇了摇头。

马只能认着白色的田塍走,而且早已筋疲力竭,自然走得更慢了。幸而月亮却在天际渐渐吐出银白的清辉。

“嫦娥一定生气了,你看今天多么晚。”羿想。“说不定要装怎样的脸给我看哩。但幸而有这一只小母鸡,可以引她高兴。”

马自然而然地停在垃圾堆边;羿一看,仿佛觉得异样。迎出来的也只有一个赵富。

羿低了头,想着,往里面走,三个使女都惶惑地聚在堂前。

羿又在房里转了几个圈子,走到堂前,坐下,想了些时,才问那呆立在下面的使女们道——“太太是什么时候不见的?”

“掌灯时候就不看见了,”女乙说,“可是谁也没见她走出去。”

“你们可见太太吃了那箱里的药没有?”

“那倒没有见。但她下午要我倒水喝是有的。”

羿急得站了起来,他似乎觉得,自己一个人被留在地上了。

“你们看见有什么向天上飞升的么?”他问。

“哦!”女辛想了一想,大悟似的说,“我点了灯出去的时候,的确看见一个黑影向这边飞去的,但我那时万想不到是太大……”于是她的脸色苍白了。

“一定是了!”羿在膝上一拍,即刻站起,走出屋外去,回头问着女辛道,“那边?”女辛用手一指,他跟着看去时,只见那边是一轮雪白的圆月,挂在空中,其中还隐约现出楼台,树木;当他还是孩子时候祖母讲给他听的月宫中的美景,他依稀记得起来了。他对着浮游在碧海里似的月亮,觉得自己的身子非常沉重。

他忽然愤怒了,圆睁着眼睛,大声向使女们叱咤道——

“拿我的射日弓来!和三枝箭!”

他一手拈弓,一手捏着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个满弓,正对着月亮。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这一瞬息,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

(节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①逢蒙:是我国古代善射的人,相传他是羿的弟子。②逢蒙射羿的故事:在《孟子·离娄》中有如下的记载:“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于是杀羿。”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妇人道听途说来的关于逢蒙射杀猎物的描述,体现了她的人云亦云,也一定程度折射了当时民众的无知。
B.逄蒙阴险狡诈,背叛羿,但他却因不知啮镞法被羿打败,可见羿早就知道他会谋害自己,所以传授技艺时有所保留。
C.羿确定妻子嫦娥偷吃仙药“私”奔月亮后,内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狐疑不安到确认后的愤怒,甚至有了射月的念头。
D.本文中的嫦娥容易为生活琐事而生气,不念及丈夫对她的感情,弃夫而去,这颠覆了嫦娥在人们心中的女神形象。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段运用语言、心理、外貌、动作等多种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为日常生活而奔波的落寞英雄的形象。
B.小说多处运用短句,表达简练而又不失准确,如描写羿拉弓射月的语段几乎都是短句,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C.小说构思巧妙,多处写到月,有利于小说情节的展开,有助于展现羿的复杂性格,同时照应了题目,使小说结构更为紧凑。
D.小说以羿和嫦娥的“故事”为蓝本,用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等新的方式来讲述,体现作品的继承与创新。
3.有人认为鲁迅《故事新编》里的小说都有这样的“调子”:崇高的与嘲讽的,悲壮的与悲凉的。请结合本篇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2021-07-19更新 | 17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酒楼上

鲁迅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了S城。我来到先前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儿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地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

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

“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地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

“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

“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这以前呢?”

“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地向我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   我也似笑非笑地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

“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

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排满了一桌,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地下。

“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冬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须得赶紧去设法。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几乎几夜睡不着。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当时什么法也没有。”“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我到得坟地,果然,河水只是咬进来,离坟已不到二尺远。我站在雪中,决然的指着他对土工说,‘掘开来!’待到掘着圹穴,我便过去看,然而出乎意外!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

“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但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因为外面用砖墩,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监工。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

“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糊糊。模模糊糊地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

“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

“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

“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

“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

“那么,你以后预备怎么办呢?”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堂倌送上账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到时候的谦虚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账。

我们一同走出店门,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选自鲁迅《彷徨》,有删改)

【注】小说写于1924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看见蜂子或蝇子……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充满着对自己变化的自责与无奈,甚至还有点自我讽刺的意味。
B.“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仿佛热闹起来了”,这里的“仿佛热闹”表明“我”与朋友刚见面的尴尬、拘谨、隔阂已消除了。
C.吕纬甫为弟弟迁坟这一情节,主要表现了他做事死板、迂腐的性格,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母亲的孝敬。
D.小说中的“我”叹惋吕纬甫的衰颓,但又没能力帮助他走出困境,这与《祝福》中的“我”是完全不同的。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主要情节借助“我”与吕纬甫的对话来展开,这样写,既便于展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又有助于展示主人公吕纬甫的内心世界。
B.小说塑造了一个悲剧式的新知识分子形象,意在表达作者对逐渐沉沦的知识分子的批判,并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予以警醒。
C.小说刻画人物简练传神。如在刻画吕纬甫这一人物时,用“格外迟缓” “颓唐”“失了精采”等描写,深刻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
D.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只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既无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无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
3.结尾段划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3-09-06更新 | 12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酒楼上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了S城。我来到先前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儿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地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

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

“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地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

“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

“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这以前呢?”

“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地向我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地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

“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

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排满了一桌,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地下。

“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冬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须得赶紧去设法。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几乎几夜睡不着。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当时什么法也没有。”“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我到得坟地,果然,河水只是咬进来,离坟已不到二尺远。我站在雪中,决然的指着他对土工说,‘掘开来!’待到掘着圹穴,我便过去看,然而出乎意外!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

“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但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因为外面用砖墩,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监工。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

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

“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糊糊。模模糊糊地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

“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

“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

“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

“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

“那么,你以后预备怎么办呢?”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堂倌送上账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到时候的谦虚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账。

我们一同走出店门,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选自鲁迅《彷徨》,有删改)


【注】小说写于1924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看见蜂子或蝇子……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充满着对自己变化的自责与无奈,甚至还有点自我讽刺的意味。
B.“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仿佛热闹起来了”,这里的“仿佛热闹”表明“我”与朋友刚见面的尴尬、拘谨、隔阂已消除了。
C.吕纬甫为弟弟迁坟这一情节,主要表现了他做事死板、迂腐的性格,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母亲的孝敬。
D.小说中的“我”叹惋吕纬甫的衰颓,但又没能力帮助他走出困境,这与《祝福》中的“我”是完全不同的。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主要情节借助“我”与吕纬甫的对话来展开,这样写,既便于展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又有助于展示主人公吕纬甫的内心世界。
B.小说塑造了一个悲剧式的新知识分子形象,意在表达作者对逐渐沉沦的知识分子的批判,并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予以警醒。
C.小说刻画人物简练传神。如在刻画吕纬甫这一人物时,用“格外迟缓” “颓唐”“失了精采”等描写,深刻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
D.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只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既无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无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
3.简要概括小说中的“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过去和现在的变化。
4.结尾段划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1-06-23更新 | 2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