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429 题号:1630867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的人格美

林庚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在此之前我们只有《诗经》一类的民谣,而且都不知道谁是作者。作者的人格既少表现,所以作者不为人所重视,也不会使人发生兴趣。屈原是第一个改变了这种趋势的人,他使得诗坛上从此有了诗人,他在诗之外争取了人的地位;人不仅是诗的材料,而且人本身就是诗——这就是屈原首次带到诗坛的事件。

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无疑表现在他的作品上;然而我们今日提起《楚辞》,或提起屈原,这诗人所唤起的印象要比那些作品更集中、更明快。历史上无数的诗人正是为这个追求而努力,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都因此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从那些作品里认识了诗人之后,诗人便成为一首无言的诗;我们因此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更明快、更无尽的力量。这人格是一切诗人共同的向往,诗坛才成为一个人生的修炼所。

屈原伟大的人格,正生在一个热情求真的时代,先秦诸子思想的光芒,使人生从此成为一个崇高的醒觉;在这些光芒当中,屈原所受的影响,与其说是思想的,毋宁说更是感情的。有人以为屈原是儒家。然而孔子所最崇拜的周公,屈原却一次也没有提到过;孔子所最提倡的中庸之德,屈原更是背道而驰。屈原与孔子性格完全相反,然而屈原却与儒家的另一个思想家性格相投,那便是孟子。

孟子的思想形态是浩然之气。而屈原所谓的中正,便是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与天地兮比寿,便是孟子的塞于天地之间。而屈原与孟子因此又都同样地具有一种感情上的诚意。孔子是生于先秦思想刚开始的时期,孟子则生于先秦思想最澎湃的时期。前者多少还有一点保守的色彩,至于孟子的时代则完全是进取的。这所谓进取,也就是对于真理的彻底的追求。这些真理的追求者,在理智上虽不见得相同,在感情上却正是一致的,那便是勇于求真的信心。庄子、孟子、韩非子,无一不是把全副的诚意放在真理的认识上,这就是屈原所受到的感染。屈原不是一个思想家,然而在历史上他却比思想家更重要。秦汉以来,中国文化曾受三种力量的支配,一是儒家而近于法家的荀子,一是道家的庄子,一是楚辞。荀子支配了汉代,庄子支配了魏晋,《楚辞》则自建安以至盛唐莫不受它的支配。前二者只是固定的思想,而后者带来的却是一个真实思想的精神。只有唐代能于先秦之后,独成一个灿烂的文化时期,那正是《楚辞》的力量,在说明着屈原人格的启示。

屈原的一生都在奋斗之中,他斗争的对象,就是当时楚国的贵族政治。他虽生活于宫廷之中,却厌恶反对那宫廷里的一群人,这就是屈原所以永远显得如此寂寞的缘故。宫廷里的那班人都不能真正了解屈原、支持屈原。在那贵族势力掌控的宫廷中,屈原就是一个先知先觉者,所以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贵族制度行将崩溃的前夕,那些人还在醉生梦死、昏天黑地地过日子,屈原却在那里痛骂自己所属的这一阶级。我们这样了解他的独清独醒,屈原才是一个真正的醒觉者。因此他与宫廷之外的人民正是站在同一个方向的,这就是伟大的屈原,当他感到孤寂的时候,其实正是他最有力量的时候。

屈原生于战国纷纭之际,一般的人生观大都趋向于随机应变的巧捷机智。在那纵横离合的漩涡中,谁都只顾到当前的利害问题,谁也不肯再放眼于更远大的方面去。这便是当时思想界普遍的苦闷。孟子力竭声嘶地喊着舍利取义,那便是对这同一苦闷的反映与反抗。他们在这共有的苦闷上必然要统一成一种共同的力量;这力量乃是一种任何伟大思想家必具的坚定的人格美。屈原就在这人类共同的品行上表现出一种更为典型的集中的卓越的感情。屈原厌恶巧捷机智的情绪,这在作品里时时表现着。屈原因此对于这个时代寄予一种同情的怜悯。时俗虽然失去了自主的力量,但是那醒觉的认识仍然是人生高贵的品行。屈原的伟大,便在于带来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而诉之于一种可喜的力量。他不是一种哲理而是一种哲理的感情,他在《橘颂》里说: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这可喜的便是那坚定清醒的情操。这情操在《离骚》里随处可见。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因此为那苦闷的时代,带来希望的感情,这便是那时代的苦闷对于屈原的磨炼。我们在这里乃获得生活上更长远的热力。在人生的旅程上我们本都是真理的向往者,我们都应当是一个醒觉的追求者。屈原正以这种力量唤醒了一代人的耳目。屈原用了无数华贵的诗句、纯洁的比喻,这些都流为后人辞藻的装饰。然而在屈原却不是装饰,他只是一种自然的呼唤,一种生命走向真理、走向永恒去的光明与美丽。那正是真与力的合一,美与善的交织,他因此感动了无数的人们。这伟大的人格,就这样,永远成为一首解释不完的最美的诗章。

(摘编自《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1.下列《屈原列传》中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表述,不能直接印证本文中屈原“伟大的人格”的一项是(     
A.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C.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D.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诗的人,他的出现标志了“诗人”这一概念的产生。
B.屈原与孟子在理智与思想上不一定相同,但是他们性格相投,都拥有真诚的情感。
C.屈原的《楚辞》及其伟大的人格创造了先秦之后独有的文化高潮——灿烂的盛唐文化。
D.屈原对于污浊的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其哲学思考中的理性成就了他的伟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诗人人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诗人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读者通过作品认识诗人,感受其人格的存在。
B.无数的诗人都向往着伟大的人格,因为相较于作品,伟大人格对后世的影响更大。
C.诗人的人格具有一种明快而无尽的力量,这力量能唤醒向往真理、追求觉醒的人们。
D.诗人伟大的人格焕发出一种诗意的美,于是伟大的人格本身也成为一首美丽的诗。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不吃奶又饿。她不慌不忙地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一两天果然好了。这地方有这种病,每个孩子都发生,也因之每个母亲都知道怎样治,那是有效的经验。只要环境不变,没有新的细菌侵入,这套不必讲学理的应付方法,总是有效的。既有效也就不必问理由了。

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我们说灵验,就是说含有一种不可知的魔力在后面。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来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中国的一个个村庄无论在实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固定物。假想一个人能够反观五百年方的景象,追溯现代历史延展的开端,他一定会发现过去与现在相比几无差异。眼前矗立着的住建筑物确实没有五百年的历史,但它们与五百年前原址上的建筑物并无二致。一些家庭原来居在草顶土墙之中,如今则在瓦顶砖墙的房屋里繁衍,而另一些家庭却已经消亡。不时会有新的出现,但这只是不规则和不寻常的现象,那些在大片的土建房屋中生活的人们,正是哥伦布美洲大陆时土著居民的后裔,他们重复做着祖先曾做过的事,不多不少,也无不同。他们以一样的方式耕种着同一片土地(尽管一些庄稼已换成了新品种);他们以一种不变的次序去赶同样的集市;买卖并消费着同样的物品;按照同一种模式男娶女嫁。

一位哲人有过这么一句明智的告诫: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一个民族,我们就应当注意他们认可何种事物。一个中国村民的向往与其或远或近的祖先的向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中国乡村中不存在理智的生活。即使偶尔有几个文化人生活在村庄里,他们往往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而不与其他邻居有什么往来,与自己的亲戚也没有什么往来,正如有句老话所言:学究论书,屠夫说猪。

(摘自[美]明恩溥《中国的乡村生活》)

材料三:

作为传教士中的元老级人物,北京的丁韪良博士在古老的东方工作60个年头之后得出这样的看法,那就是,当这个古老的中央王国还处于成长期时,中国先人们具有的创造性和发明才能是令人赞叹的,而这样的创新性在现代中国人身上已经很难再找到了。事实上,当代中国人造智慧的消退更像是社会意识形态造成的,而并非是教育体制的原因。

毋庸置疑,中国的文化发展确实在某些阶段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中国社会出现的集体思想停滞并非是因为国民懒惰,而是由于盲信于某些教条。由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按照这些信条做总是能够获得成功,因此对这些观念深信不疑。在这些信条的指导下,人们基本能够保持秩序的稳定,并获得一种安全感和一定程度的幸福感。直到最近,这些旧观念的权威地位才受到了挑战,而之前,这些观念的影响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并且从未遇到过能够与之抗衡的断思想体系中国文化的波及面不断扩大,以至于整个东亚都受到了它的润泽。

(摘自[美]E·A·罗斯《变化中的中国人》)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礼和法律都属于行为规范,与法律相同的是,礼一样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B.传统经验能有效帮助人们生活,人们“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
C.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比在现代社会更大,因而它在乡土社会里有更大效力。
D.仪式来自对传统的敬畏,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加以推究,按规定的方法去做。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方案,可以成为生活的保障。
B.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观点时,都用到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C.昆明乡下孩子“假牙”病症这个事例说明了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既有经验的有效。
D.“偶尔有几个文化人……形成小圈子”,反映了中国乡村在精神上是一个固定物。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虽然美国著名科学家断言“水稻杂交无优势”,袁隆平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最终成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B.生辰八字,简称“八字”,是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人们根据生辰八字取名,推算人的命运、婚姻、事业等。
C.鲁迅小说《祝福》中,老百姓每年年终都要置办“福礼”,迎接福神,致以敬意,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D.《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要“我”在正月初一早晨说恭喜的话,吃福橘,这样就能保佑一年顺顺溜溜。
4.在乡土社会,“人服礼是主动的”,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归纳其主要原因。
5.根据材料三,谈谈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3-02-18更新 | 1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我的一位周姓朋友的妻子周太太特别害怕蜘蛛。每次看见蜘蛛,她都几近歇斯底里的边缘,直到周先生捉到蜘蛛并将它驱逐出公寓。她也不喜欢蟑螂,但那仅仅是厌恶,只有蜘蛛能激起她内心深处真正的恐惧。然而细究起来,这种恐惧的产生并没有特别的理由。她自己这样描述道:“我想这种恐惧来自我的DNA,可能我的祖母经历过与蜘蛛有关的恐怖事情,然后她将这个遗传给了我。”

②这解释很有意思,不过,恐怕绝大多数生物学家会对这个所谓“祖母遗传”的解释不屑一顾,因为这与分子生物学中的中心法则背道而驰。中心法则,是指由DNA编码的遗传信息转录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一信息流是严格的单向传递。DNA的序列可能发生改变(突变),但这是随机的。因此,周太太对蜘蛛的恐惧遗传自害怕蜘蛛的祖母,这一解释是站不住脚的。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任何机制能实现非随机性的DNA编码突变。

③早在18世纪有人提出一个观点——后天获得性状遗传,即人们可能会遗传祖先们在生活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而后天获得的性状。此观点得到法国著名博物学家让-巴蒂斯特·拉马克的推崇,因此也被称为“拉马克主义”。这一观点在19世纪极为流行,甚至达尔文也赞同该观点。然而,随着对遗传机制的逐渐认识,人们发现遗传信息是按照DNA-RNA-蛋白质进行传递,很显然后天获得的性状是不可能遗传的。也有大量证据表明这类遗传不会发生。比如,如果某个人在车祸中不幸失去一条腿,他之后生的孩子不会生来就少一条腿。后天获得的性状(一条腿缺失)不会反向将信息传递到DNA继而影响该个体的后代。

④可能有人会提出反驳,上述获得性状没有得到遗传是因为其不具有选择优势。拉马克主义认为获得性状特指有益的性状。如果一个人在车祸中失去一条腿,他的后代出生时也少一条腿没有任何益处。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实验来验证大鼠是不是能获得具有选择优势的性状。其中最著名的一系列实验来自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威廉姆·麦克杜格尔。麦克杜格尔训练了一批大鼠,然后让其繁育后代,再训练它们的后代并让后代继续繁育,这一过程持续了32代,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他发现,接受训练的大鼠的后代学习该项任务的速度比亲代更快,并且随着代数的增加,学习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拉马克主义和获得性有利性状的遗传也不成立,这些结果倒是支持了后来出现的中心法则。

⑤基于上述背景,最近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了一些让人震惊的发现。两位来自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科学家,凯丽·雷斯勒和布里安·迪亚斯研究苯乙酮对小鼠的影响。这种化学物质具有一种特别的气味。他们将雄性小鼠暴露于苯乙酮的气味下,同时对小鼠施以少量但疼痛的电击。小鼠很快就将气味和疼痛联系起来。最后,仅仅是苯乙酮的气味就足以使其战栗。令人吃惊的是,雷斯勒和迪亚斯的实验中受训练小鼠的后代也出现了同样的恐惧特征。当苯乙酮的气味飘到它们的笼子里时,它们居然因恐惧而战栗。

⑥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同时也引出大量的问题,特别是这种遗传的机制是什么?怎么可能以如此戏剧性的形式打破中心法则?研究者发现,因训练导致害怕这种气味的小鼠的大脑中发生了一些变化,与气味感知系统有关。让人费解的是,这一性状为什么会遗传给后代?这一信息怎么可能反向传给DNA

⑦但是这个解释还有很多问题。首先,对刺激的恐惧反应是如何恰好改变了与那个刺激有关的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特别是在精子中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们一无所知。其次,假设甲基化的改变是做记号的方式,我们依然不知道这种甲基化的差异为什么或如何被解释成“害怕苯乙酮”的意思。

⑧或许周太太是对的。可能她的祖母确实经历过与蜘蛛有关的恐怖的事,而这现在被记录在她的DNA里——或者更准确地说,大概是甲基化在她的DNA上产生了这个效果。他们的子女也会怀有同样的恐惧吗?这还不知道,但是研究者们正在试图弄清对苯乙酮的恐惧会在小鼠中保持多少代。我们的恐惧真的可能是来自过去的一团恐惧。

(摘编自约翰·斯皮克曼《来自过去的恐惧》)

材料二: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生物体在后天获得的生理特性是不能传给后代的,比如一个人爱吃辣,他的后代不一定爱吃辣;一只猫失去了尾巴,它的后代一般是会有尾巴的。然而,近年来,后天获得性状的遗传理论得到了支持。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研究表明,无论是双环毛毛虫还是成年双环蝴蝶,如果在发育过程中或在生命早期接触到新气味,它们都会偏好新气味。研究人员还发现,暴露在外的毛毛虫和蝴蝶的后代显示出与父母相同的新偏好,即使它们自己没有暴露在外,这表明它们的父母已经将它们新获得的偏好传递给了它们的孩子。

研究者将毛毛虫和蝴蝶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很少出现的新气味中。在实验中,毛毛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被用玉米叶喂养,这些玉米叶通常被香蕉或芒果精华包裹。这些毛毛虫大多喜欢在暴露几天后吃含有水果精华的叶子。

研究者将年轻的雌性蝴蝶暴露在新的信息素混合物中,这种信息素由雄性产生,用来引诱雌性蝴蝶。结果表明,暴露后的雌性更喜欢具有新信息素混合物的雄性。

“这些结果意义重大,因为它们表明昆虫不仅受本能的驱使,而且可以从以往的经验中学习,并相应地调整未来的行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他们的生存和繁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者表示。

研究结果表明,新一代的蝴蝶对新的食物气味或新的信息素混合物也表现出同样的偏好,尽管它们自己从未接触过这些气味。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后代继承了父母的偏好。

虽然这些学习和遗传过程被假设有助于昆虫饮食多样性的进化,以及昆虫多样化过程中的配偶选择,但这种遗传机制对进化的影响仍然是未知的。

研究者说:“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这种行为传递是否能维持一代以上,因为这些仍然是进化生物学领域中最令人兴奋的问题。”

(摘编自网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特别的理由”这句话耐人寻味,指周太太害怕蜘蛛可能跟遗传因素有关。
B.“反向”在文中指后天获得的性状只能保留在本人的基因里,无法传递给下一代。
C.“戏剧性”在文中指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很意外,像戏剧情节那样出人意料。
D.“最令人兴奋”在文中指新发现的遗传机制很多未知值得探索,可能会有新发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头写周太太看见蜘蛛的反应,使读者产生好奇,引人入胜,进而提出一个科学论题,避免了科技文的枯燥乏味。
B.生物后天获得的一些性状,比如爱吃辣椒,或失去某个部位,一般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是这种观点现在受到挑战。
C.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研究发现,双环毛毛虫和成年双环蝴蝶能把后天获得的新气味偏好遗传给它们的后一代。
D.研究人员发现,把毛毛虫和蝴蝶放入新气味中,能使它们获得某些经验,这些经验能提高它们后代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后天获得性状遗传”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研究者在瑞典的一个小村里发现,祖父辈经历过饥荒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普遍比那些祖父辈没有经历过饥荒的人低。
B.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荷兰出现大面积饥荒事件。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母亲生出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肥胖和其他代谢紊乱疾病,这一患病风险延续到了他们的后代。
C.现代社会许多人从未见过野生的蛇或毒蜘蛛,但对蛇和蜘蛛的恐惧仍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些科学家认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害怕这些危险动物。
D.后天的生活习惯、环境等多方面条件都可以对人类的基因产生迅速而直接的遗传影响,换句话说,如果当爹的10岁那年开始吸烟,会殃及子女的身体健康。
4.材料一第②段中的“中心法则”和第③段中的“拉马克主义”分别指什么?
5.材料一结尾既说“或许周太太是对的”,又猜测说“他们的子女也会怀有同样的恐惧吗?”这样说自相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意分析。
2023-08-01更新 | 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从来的文章都提倡简练,而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飘飘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简捷),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景象。待武松走上冈子时,又这样写道:“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难怪金圣叹读到这里,不由得写了这么一句:“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沸沸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简练繁(rǒng)   拖沓 言简意(gāi)
B.单(bó)   描摩 穷形尽像
C.刻划心理   汩汩(gū)滔滔   在所不惜
D.景阳(gǎng)   冈子 毛骨悚然
2.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飘飘洒洒     简捷     纷纷扬扬
B.洋洋洒洒     简捷     沸沸扬扬
C.飘飘洒洒     简省     沸沸扬扬
D.洋洋洒洒     简省       纷纷扬扬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做“后序”,比如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
B.《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C.东汉的许慎创作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D.“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如:缙绅士大夫。
4.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63岁的朱清时第一次以南科大校长的身份出现在深圳公众面前,脸色红润、声音洪亮、自鸣得意;那时,距他从中科大校长任上退休恰好一年。
B.过度咬文嚼字当然迂腐,但中国人把中国汉字适度嚼一嚼,则大有必要。
C.河南一中学老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在网络走红,被评为最有情怀的言简意赅的辞呈。
D.职工们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保供销的精神值得赞扬,供销人员锱铢必较、分毫必争的采购降本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值得称颂。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创新性,也要有流行性。
B.瑞典作家林西莉的《汉字王国》大受欢迎,很大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内容却关系到整个中国文明史。
C.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车费减倍。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D.从上面这些事例看来,汉字的读音,无论是声母、韵母、声调,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
6.为弘扬汉字文化,穗城中学将举办汉字听写大赛。为配合组委会的宣传,请你根据右边的漫画,给下面的内容续写一段文字,作为大赛的宣传语。要求:语言鲜明生动,句式整齐。
纤笔承传统,虽然书写缓慢,却能意兴悠悠;       
2016-11-18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