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周敦颐(1017-1073)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7 题号:165987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本二: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注释】①葩:花。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③迨(dài):及,等到。
1.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B.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C.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D.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可者甚蕃”与“吴广素人”(《陈涉世家》)中的“爱”含义相同。
B.“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与“望之蔚然深秀者”(《醉翁亭记》)中的“而”用法相同。
C.“皆属过而不问之矣”与“此诚危急存亡之也”(《出师表》)中的“秋”含义相同。
D.“及花之既”与“长跪而之”(《唐雎不辱使命》)中的“谢”含义相同。
3.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
C.《说文解字》“菡也,实为菡萏,未发为菡萏”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
D.《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年轻女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
5.两则文本都写了“莲”,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文本二: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

【注释】①葩:花。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③迨(dài):及,等到。

1.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B.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C.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D.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与“吴广素爱人”中的“爱”含义相同。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中的“而”用法相同。
C.“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含义相同。
D.“及花之既谢”与“长跪而谢之”中的“谢”含义相同。
3.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
C.《说文解字》“菡也,实为菡萏,未发为菡萏”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
D.《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年轻女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2)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2023-03-08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清,亭亭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艸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 “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品格三方面写出莲花的“君子”性。
B.文章以“君子”喻莲,表明作者对高洁道德情操的追求。
C.题目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D.文章借景抒情,直接表达情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结合选文,联系现实,写出你对当今时代应做怎样的“君子”的看法。
2022-09-24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有?

【乙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项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何陋
B.有仙则       其妙
C.濯清涟不妖       人不知不愠
D.陶后有闻       屡见不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B.《陋室铭》第一层从“山不在高”到“惟吾德馨”,运用类比手法,点明全文主旨。“陋室”一词统领全篇,为全文之“睛”。
C.《爱莲说》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写了莲的超凡脱俗。
D.《陋室铭》和《爱莲说》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立意高远。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022-11-08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