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5 题号:1669739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②午日:端午节。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
B.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酬”即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
C.“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感上相同。
D.词人在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在对“戎葵凝笑墙东”的欣赏中,在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里,表达了“隐然眉睫间”的豪放的悲壮情调。
2.本词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向空间开拓视野,就时间驰骋遐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下句说明“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尾联运用典故,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此典故,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的感伤。

(2)比较本诗与《登高》所表达思想感情的异同。
2024-03-07更新 | 8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泣然有感

陆 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北宋地理名著,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为标准。②本诗作于庆元二年秋 (1196年),作者闲居山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点明写作的时间、事件、情感,“泣然”饱含诗人的家国之情。
B.首联中诗人不能忍受岁月的不断流逝,抒发了自己年老无成的慨叹。
C.天寒欲晓北雁南飞,诗人以新雁自况,表达了对收复北方失地的信心。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年老仍初心不改,偶然看到北宋地图不禁落泪。
2.本诗中的“书生”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书生”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1-25更新 | 139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①关山月,乐府旧题,此诗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②和戎诏下:隆兴元年,宋军在符离之战败绩后,与金议和。③遗民: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山月”本是乐府旧题,但诗人却一改其多抒离别哀伤之情的旧制,为读者呈现了当时南宋社会的缩影,赋予作品以深广的社会意义。
B.全诗架构谨严,以“和戎诏下十五年”一句统领全篇,说明统治者奉行的投降妥协政策造成了种种可悲结果。
C.“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以两个典型情景为着眼点,以借代、对比手法讥讽了统治者终日醉生梦死、屈辱偷安,传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愤慨之情。
D.全诗五至八句,着眼于戍边士兵:一写尚存者无聊度日,欲报国归家而不得的苦闷;一写已逝者征战而亡,唯明月徒然相照的悲凉。
2.诗歌末尾两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两句均有“遗民”形象,请简析其不同之处。
2023-06-29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