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刘白羽(1916-2005)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5 题号:1715077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玛瑙

刘白羽

汽车轻快的奔驶着,驶过甘泉,驶过劳山,驶近延安。忽然,车窗外,墙壁上闪现一行朱红大字:地球是颗红玛瑙,我爱怎雕就怎雕。

这诗句像通明的火光,一下照亮了我的眼睛。急忙往下看时,墙壁却一阵风一样闪过。车子又轻快地歌唱着向前飞驶了。“杜甫川!“七里铺!”就像当年每一次从前方回来,走到这里,闻到扑鼻的炊烟一样,这是一些多么响亮而又亲切的名字呀!我们已经到了延安了。

我还记得当我还是20岁刚出头的青年时,带着两肩尘土、一颗真心,踏破黄河两岸的冰雪,在这崎岖的小路上,第一眼看到延安,那一刹那间,我的眼睛充满了泪水。那是从黑暗中,第一次看到黎明的幸福的眼泪呀!是的,我们的庄严的、战斗的道路从这儿开始了。眼前,一片明光闪烁,仔细看时,原来是电灯熠熠放明。我从汽车里面跳出来,是多么急于想看一眼延安的新面貌呀!

但,这深秋之夜,却像一道幕布一样把延安遮住。我想它是想找寻另一时机,在突然之间,给我一个崭新的印象吧!

早晨,我爬上山顶。这时,朝阳有如万道霞光,把眼前的一切染上一层淡淡的红色。看,延河!那亮晶晶的蜿蜒的延河。看,那不是清凉山!而高耸空中的宝塔,依然像一个守卫者,欣然看着这一个明朗的早晨。这时,各种嘹亮的声音,从我记忆深处升起,千千万万人的脚步,从全国各地聚集,从这古城中的石板路上响过去,从城门外那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响过去。我记得,一个黄昏,北门外路边上,一圈人影,一盏马灯,毛主席在跟青年人讲话呢。我记得,当时青年人的脸,都像早霞一样明亮,在读着关于革命真理的新书。我记得,人们高唱,那歌声从这儿冲破滚滚尘砂,飞过黄河,飞过长江。现在,阳光把一个新延安照得如此光明温暖,让我带着这记忆之最最优美的歌声,进入这瞻仰革命圣地的旅程。

深秋季节,早晨地面上已敷了一层薄霜,晌午太阳却又那样热烘烘的,当我在凤凰山、杨家岭、王家坪和枣园走着、看着、想着的时候,那一个庄严而壮丽的大时代便又回到我的眼前来了。是的,我们在这儿过过最美好的生活。在这些纪念馆里,我看到了陕北工农红军战斗的长矛和南泥湾开荒用的锄头,有纺车,有镰刀,有扁担,有白色原木钉制的办公桌椅,有马兰纸印的报刊文件,我像看到了最亲的亲人,这一切都在散发着当年生活的芬芳。

今天,当我在延安——这温暖的土地上走着时,眼泪又第二次溢满我的眼眶。这一草一木,哪怕是一朵金黄的野花,都萦回着多少革命的、战斗的情怀呀!那是1942年大生产运动的春天。我记得,延河里还漂着冰凌,可是你站在延河岸上向四处望一望吧!各处山巅上都在放荒火,白天青烟弥漫,夜晚红影憧憧,到处一片紧张、忙碌。丈量了荒地,运来了工具,选好了籽种。到深夜,窑洞前的山径上,人们还提着马灯,走来走去。像我这样生长在城市的知识分子,手掌磨粗茧,汗水透衣衫,但我第一次尝受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喜悦。而后,碧绿的田野代替了荒山,多美丽呀,那是我们亲手织出的大地的花毯呀!我走着,沉思着: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的每一点光明,不是从那时开辟出来的吗?

这是一个响晴天,我们从山昴上看了托儿所下来,转过小河那边。生产队的牲口棚里静悄悄的,牲口都放出去吃草了。前面那大场院上,却一片马嘶人叫,队员们正赶着打场呢!坪场里面这堆金黄的小山,是谷子;那堆焦黑的丘岭,是荞麦,红的高粱,白马牙玉茭。扬着风,一阵阵烟雾腾腾,马蹄答答响,石碾子咕噜噜转着跑,人脸晒红了,汗珠在眉峰上闪光,灰尘披满衣衫,声音却分外欢畅、洪亮。给暖洋洋的日光一蒸发,空气中弥漫着新粮食的香味。正在这时,我转过身,真使我惊喜万分,就在场院一边的土墙上,我又看见那火热的诗句,而且这一回,我看到了整首诗:

地球是颗红玛瑙,

我爱怎雕就怎雕,

按着毛主席的好图样,

驯服山河建天堂。

这时,就像电炬一下照明了面前的大道,突然,像浮雕一样把我重来延安的全部思想、感情都刻画出来了。

就在这天夜晚,我正对秋高气爽的夜空凝视,忽然,宝塔山上的宝塔,像一串珍珠、一簇缨络一样亮了起来,这简直是梦幻世界啊。当年,我看夕照,看曙色,看月光映出这宝塔,现在电灯却把它装扮得如此美丽。

就在这个黎明之前,延安山城还沉在宁静的安眠之中,我又坐在汽车上登程了。又一次向延安敬礼告别。我心中自言自语的勉励着自己:“让延安这个灯塔永远在我记忆中闪光吧!要创造一个红玛瑙一样鲜红、通明的新世界,那就先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永远鲜红、通明的在玛瑙一样的人吧!”这时严霜在地,晨寒袭人。高原、山峁、河川、树林都还朦朦胧胧。这时我两眼注视着前方,前方无限辽远的地平线上,突然出现了小小一点光亮,开始像一枚红色小片,但随即扩大了,展开了,像火一样燃烧起来。新的一天就这样诞生、开始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由于车速过快我未看清诗歌后面的诗句,这与后文整首诗的出现巧妙地形成了前后照应。
B.对1942年大生产运动的描写,再现了大家齐心协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渡难关的火热生活。
C.看着纪念馆里的长矛、锄头、纺车等物品,作者睹物思人,表达了对过去艰苦生活的深深眷恋。
D.文章以“红玛瑙”为题,意味深长,富有象征意义,凝聚了作者对新生活、新世界的赞美之情。
2.文章将延安的昨天和今天穿插交织,这种结构安排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本文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请从选材、艺术手法、主题三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个太阳(节选)

刘白羽

解放大军一到武汉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武汉从慌乱与惊恐中苏醒过来,它睁大两眼,展开双臂,迎接亲人。

顷刻之间,路面上已经拥挤得水泄不通了,万人夹道,男女老少,振臂欢呼。大街两旁的楼窗上也万头攒动,招手鼓掌。楼上垂下一挂挂鞭炮,刹时间,爆竹声震天惊地响起来。人们的热情比长江的浪涛还要汹涌,歌声喊声,像海浪般回环激荡。

夜晚,秦震一个人悄没声地走下楼梯,走出大门。他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不过他要亲自去做,不愿意让旁人知道。

天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变阴了,从江汉一路拐向洞庭街,这块地方离长江很近,可以听见江涛怒潮澎湃。雾正从江上升起,黄色的雾,像大团大团云烟,给风吹得向市街上飞扬弥漫,一转眼工夫,大雾如同棉絮塞满天地之间,阴凄凄的。路灯只留下一圈淡淡黄影,江涛声似乎也变得低沉、喑哑了。秦震觉得脸上粘腻腻的,像挂上了蜘蛛网,又像是从大江上吹来的不知是雨还是水星。当他从法国梧桐下走过,才发现,雾是那样大,在梧桐叶上凝聚起来变成雨,一滴滴地落在地面上,把整个地面弄得一片精湿。

他沿马路走下去。战士就一个挨一个蜷曲在人行道上睡觉。他一阵心疼,一阵喜悦。他们没一个人去敲人家的门窗,他们没一个人躲在人家的门洞里。——这就是我们的队伍呀!他们保护了广厦千万间,却露宿街头。

他仔细察看:战士们连背包也没打开,就枕在头下,合衣抱枪而睡。他们睡得那样香甜舒适,有的打鼾,有的嚅动嘴巴,有的脸上牵出一丝笑意;可是,他们头发都太长了,身上穿的还是东北战场上发的老棉衣,经过烟熏火燎、风吹日晒,没有一个人的衣服再是完整的了;他再看他们的脚,有的胶皮鞋底都磨光了,露出血淋淋的脚底板……他不觉之间一阵心酸,兀自站了下来。

而后他低着头慢慢走。——他们,都有父母,都有兄弟姊妹,家里不管是富裕还是贫寒,总有一块暖乎炕头呀!可是他们走,走,走到这里来,睡到冰凉的地上。

他盘算着补给的数字,运输的时间,……他下定决心:“无论怎样艰难也要给战士换装,这是第一件大事,否则就对不起大家!”

但,他的眉毛皱了一下,眼光凌厉地一转:我们面前还有很遥远、很艰难、很困苦的路,前面还有多少人,水深火热,嗷嗷待哺……是的,我们还要忍辱负重呀!

一个战士梦中翻了个身,把棉衣撩在旁边。秦震小心地把棉衣给他压好,棉衣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他怔怔站了一小会: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这时,他看见一个黑人影向他这边移动过来,哦,是一个战士,披着棉大衣,抱着冲锋枪,在值班放哨。秦震朝他走去,那人也朝他走来,仔细端详了一阵,敬礼,报告:“六连一排二班班长牟春光。”

“你认识我是谁?”

“老司令!夏季攻势进公主岭,你甩着一根马鞭子,瞪着两颗大眼睛,骑马飞跑,我挡了你的路,你大喝一声:‘闪开!’你带着一群马队,就一阵风一样朝街里跑去。”

秦震笑了笑,一个指挥员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战士脑子里留下这么个印象。

“老战友,这么说我得向你道个歉了。”

“咳,都是执行任务嘛!”

牟春光这几句话唤起老熟人的亲切感,两人伸出手握住。秦震终于吐露出他沉重的心情:“你们太苦了!”牟春光明白秦司令员指的是什么,他开怀一笑说:“这有什么?就拿我说吧,当了十几年劳工,在兴安岭老黑林子里伐木,在鹤岗煤矿里挖炭,吃橡子面,披麻袋片。人嘛,就怕前思后想。将今比昔,兴旺多啦!再说,那时给人当牛做马,受苦,窝囊!现在是给穷人统一天下,遭点罪,痛快!”

牟春光的话在秦震心里激起一阵阵波澜,战士的心就是这样豁亮,浓雾遮不住,冷雨浇不灭,江风吹不透。他暗暗觉得有点羞愧,为什么他刚才只想战士们的苦难,而没想到战士心里都揣着一颗太阳?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牟春光压低声音说:“首长,我有个要求!”

“你说吧!”

“解放全国的战斗正在节骨眼上,你可别忘记我们六连,咱可是出了名的尖刀连!”

秦震扑哧笑出声来:“老班长,别老说‘我们六连’。我该向你报个到,我就是这个连队里出身的战士。”

“你?”

“一九二七年。”

是的,二十二前,大革命失败,阴云密布,多少人血洒武汉街头。自己就是在这里接上组织,从汉江上坐船逃出武汉,赶往南昌……

江风拂面,吹散了浓雾,也卷走了耻辱、沉疴、巨痛。历史好像是从这儿开始,又回到这儿歇一下脚,好迈上新的途程。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震趁着夜晚一个人悄悄出门,这一细节描写与上文热闹的氛围构成鲜明对比,也成功地唤起读者对他的身份和动机的好奇。
B.小说用较多的笔墨记述牟春光的话语,采用长短结合的句式和充满诗意的语言,展现了他快人快语、豪爽勇毅的性格特点。
C.小说开头描写武汉市民欢迎解放军的场景,结尾写秦震回忆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经历,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和历史纵深感。
D.这篇小说具有散文化特点,叙述与抒情的结合使作品激荡着革命的豪情和浓郁的温情,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和动人的艺术魅力。
2.小说中关于“雾”“风”等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两次写秦震的内心独白“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有何作用?
2020-06-13更新 | 11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日出

刘白羽

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

海涅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

“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

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一次是在印度。我们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像在为我们惋惜。

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深雾弥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声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那是在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第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地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选自刘白羽《红玛瑙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日出的喜爱,统领全文。
B.文章写落日的妙处,是想要通过对比,突出日出的美好。
C.文章引用海涅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描写,是为了突出日出的美丽,也流露了作者此前一直没有机会看日出的遗憾。
D.作者在印度和黄山两次看日出,是为后文在飞机上看到日出作铺垫,突出表现作者的喜悦激动心情,使文章更有吸引力。
2.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描写在飞机上看日出的。
3.你如何理解题目中“日出”的含义。
2020-05-02更新 | 7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二个太阳(节选)

刘白羽

解放大军一到武汉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武汉从慌乱与惊恐中苏醒过来,它睁大两眼,展开双臂,迎接亲人。

顷刻之间,路面上已经拥挤得水泄不通了,万人夹道,男女老少,振臂欢呼。大街两旁的楼窗上也万头攒动,招手鼓掌。楼上垂下一挂挂鞭炮,刹时间,爆竹声震天惊地响起来。人们的热情比长江的浪涛还要汹涌,歌声喊声,像海浪般回环激荡。

夜晚,秦震一个人悄没声地走下楼梯,走出大门。他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不过他要亲自去做,不愿意让旁人知道。

天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变阴了,从江汉一路拐向洞庭街,这块地方离长江很近,可以听见江涛怒潮澎湃。雾正从江上升起,黄色的雾,像大团大团云烟,给风吹得向市街上飞扬弥漫,一转眼工夫,大雾如同棉絮塞满天地之间,阴凄凄的。路灯只留下一圈淡淡黄影,江涛声似乎也变得低沉、喑哑了。秦震觉得脸上粘腻腻的,像挂上了蜘蛛网,又像是从大江上吹来的不知是雨还是水星。当他从法国梧桐下走过,才发现,雾是那样大,在梧桐叶上凝聚起来变成雨,一滴滴地落在地面上,把整个地面弄得一片精湿。

他沿马路走下去。战士就一个挨一个蜷曲在人行道上睡觉。他一阵心疼,一阵喜悦。他们没一个人去敲人家的门窗,他们没一个人躲在人家的门洞里——这就是我们的队伍呀!他们保护了广厦千万间,却露宿街头。

他仔细察看:战士们连背包也没打开,就枕在头下,合衣抱枪而睡。他们睡得那样香甜舒适,有的打鼾,有的嚅动嘴巴,有的脸上牵出一丝笑意;可是,他们头发都太长了,身上穿的还是东北战场上发的老棉衣,经过烟熏火燎、风吹日晒,没有一个人的衣服再是完整的了;他再看他们的脚,有的胶皮鞋底都磨光了,露出血淋淋的脚底……他不觉之间一阵心酸,兀自站了下来。

而后他低着头慢慢走。他们,都有父母,都有兄弟姊妹,家里不管是富裕还是贫寒,总有块暖乎炕头呀!可是他们走,走,走到这里来,睡到冰凉的地上。

他盘算着补给的数字,运输的时间,……他下定决心:“无论怎样艰难也要给战士换装,这是第一件大事,否则就对不起大家!”

但,他的眉毛皱了一下,眼光凌厉地一转:我们面前还有很遥远、很艰难、很困苦的路,前面还有多少人,水深火热,嗷嗷待哺……是的,我们还要忍辱负重呀!

一个战士梦中翻了个身,把棉衣撩在旁边。秦震小心地把棉衣给他压好,棉衣湿得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他怔怔站了一小会。

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这时,他看见一个黑人影向他这边移动过来,哦,是一个战士,披着棉大衣,抱着冲锋枪,在值班放哨。秦震朝他走去,那人也朝他走来,仔细端详了一阵,敬礼,报告:“六连一排二班班长牟春光。”

“你认识我是谁?”

“老司令!夏季攻势,进公主岭。你甩着一根马鞭子,瞪着两颗大眼睛,骑马飞跑,我挡了你的路,你大喝一声:‘闪开!’你带着一群马队,就一阵风一样朝街里跑去。”

秦震笑了笑,一个指挥员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在战士脑子里留下这么个印象。

“老战友,这么说我得向你道个歉了。”

“咳,都是执行任务嘛!”

牟春光这几句话唤起老熟人的亲切感,两人伸出手握住。秦震终于吐露出他沉重的心情:“你们太苦了!”牟春光明白秦司令员指的是什么,他开怀一笑说:“这有什么?就拿我说吧,当了十几年劳工,在兴安岭老黑林子里伐木,在鹤岗煤矿里挖炭,吃橡子面,披麻袋片。人嘛,就怕前思后想。将今比昔,兴旺多啦!再说,那时给人当牛做马,受苦,窝囊!现在是给穷人统一天下,遭点罪,痛快!”

牟春光的话在秦震心里激起一阵阵波澜,战士的心就是这样豁亮,浓雾遮不住,冷雨浇不灭,江风吹不透。他暗暗觉得有点羞愧,为什么他刚才只想战士们的苦难,而没想到战士心里都揣着一颗太阳?是的,这不只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

牟春光压低声音说:“首长,我有个要求!”

“你说吧!”

“解放全国的战斗正在节骨眼上,你可别忘记我们六连,咱可是出了名的尖刀连!”

秦震扑哧笑出声来:“老班长,别老说‘我们六连’。我该向你报个到,我就是这个连队里出身的战士。”

“你?”

“一九二七年。”

是的,二十二年前,大革命失败,阴云密布,多少人血洒武汉街头。自己就是在这里接上组织,从汉江上坐船逃出武汉,赶往南昌……

江风拂面,吹散了浓雾,也卷走了耻辱、沉疴、巨痛。历史好像是从这儿开始,又回到这儿歇一下脚,好迈上新的途程。

材料二:

刘白羽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散文大家,而散文家对于自然环境的精细观察,对人生况味的感觉领悟,以及由自然到人生的联想思索,这些特长和优势显然也被作家带入他的这部小说创作中。

【注】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从解放战争中的武汉战争起笔,以战争进程为经线,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广阔背景下,描写了秦震等解放军官兵的革命历程,用小说人物的个人生命体验与情感,折射中国革命的伟大与神圣。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解放大军到达武汉时描写天气的阴凄沉闷,真实地还原了历史,也预示着战争的艰难,反衬出解放军战士的伟大。
B.解放军战士们秉持军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队伍组织纪律严明,这一切成为秦震倍感对不起战士们的原因。
C.面对生存条件艰苦的战士们,秦震思考着如何给予他们更好的物质保障,这展现出他作为将领的格局与胸怀。
D.结尾写道秦震有“一个将军在士兵面前的觉醒”,这种觉醒是他羞愧于自己不像战士们一样心中揣着希望的太阳。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秦震在经历了白天的热闹后夜晚独自出门,只交代他要去“做一件重要的事”,增强文章的神秘性,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B.牟春光“开怀一笑”回应秦司令员的话,短句居多,语言简洁明快,表现了他耿直豪爽的性格特点,与后文他积极请求让他所在的连队出征作战的形象一脉相承。
C.小说结尾写秦震回忆起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经历,在悲慨之余更燃起了革命的希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和历史纵深感。
D.小说在描绘艰难紧张的军事场景的同时,也涂抹着旖旎多姿的人情伦理、信念情操等精神形态的画图,构成更加逼近战争生活真实的整体风貌。
3.文中关于“风”的自然环境描写出现了两次,但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效果。
4.在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介”的语文周活动上,你负责向大家推介小说《第二个太阳》(2008年获奖小说)。请你结合文本,从人物形象、创作手法、思想价值等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鉴赏。
2022-10-07更新 | 2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