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写景抒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9 题号:1763690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出居庸关

朱彝尊

居庸关上子规啼,

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

榆林只隔数峰西。


【注】①朱彝尊:清初浙江嘉兴人,一生热衷于探访名胜古迹。②子规:即杜鹃鸟,叫声凄凉。③榆林:著名古塞,距居庸关七百多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要出居庸关远游塞北,他伫立雄关之上,听到子规凄凉的啼鸣,不由得触动内心深处的一缕愁绪。
B.次句写诗人在山泉边给马饮水时所见夕阳西下的情景,“低”字透露出视野受阻无法纵目远望的遗憾。
C.第三句写塞外的雨雪之景,在重峦叠嶂之外,雨雪横扫天际,气势磅礴,展现出塞外寥廓壮美的景象。
D.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放眼关外,从苍茫落日到千嶂雨雪,远及榆林古塞,虽句句写景,却是景中含情。
2.这首诗前后感情有较大的变化,试分析第四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知识点】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吴江舟中

[清]叶大庄

孤月溶溶波底生,繁星点点林外荧。

二更三更无人行,水际萧械多秋声。

秋声忽远复忽近,汀雁樯乌不定鸣。

曼吟幽啸孤亭发,细听非笛亦非筝。

悄然吹竹作裂帛,秋坟叶落诗魂惊。

西风满城水拍岸,湖灯散尽天将明。

1.全诗以______为线索,写出秋夜江上所见所闻,诗中“_____”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2.简要赏析本诗是如何描绘“秋声”的。
2022-01-21更新 | 12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张孝祥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呑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沉累:指屈原。②虞舜:上古的一位帝王湘传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过洞庭》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环境。丛丛青草在洞庭湖边盛放,临近中秋时节,万里无云,水波不兴,天高气爽,玉宇澄清。
B.《念奴娇·过洞庭》“玉鉴琼田”一句,把“湖水”比喻成“玉镜”“玉田”,写出水的澄澈。“三万顷”与“扁舟一叶”对比,显出诗人豪迈气概。
C.《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反问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
D.《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结尾“回首”两句,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抒发深沉的情怀。“杜若满芳洲”,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与《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2022-07-17更新 | 33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赏心亭

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 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 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 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 怅然犹得对方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历史着眼,“此空存”,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与韦庄“六朝如梦鸟空啼”意境类似。
B.第八句中“对芳樽”对应前文“醉眼”。诗人面对精致的酒器开怀畅饮,足以见出诗人在怅然之余,仍有乐观豁达的精神。
C.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描写诗人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来”“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
D.“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水浩渺。
2.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07-30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