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外国文学 > 美国 > 海明威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5 题号:1774869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还有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我”感情抒发真挚、感人,通过与老人的谈话以及他催促老人离开等细节可以看出,“我”既同情老人,又厌恶战争。
B.从“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的对话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老人对家园的留恋和对未来生活的茫然。
C.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通过对一个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D.老人最后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只是”二字交织着一种既“怨”又“冤”的情感: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表现出他的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与罪恶。
B.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自己照看的小动物,他对动物充满了爱心,其形象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小说的结尾说“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淡淡几笔写景,烘托出一个疲惫不堪的孤老头在战火纷飞、人们竞相逃命时那孤独而悲凉的内心世界。
D.《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则力图展现面对困难时“人的精神的尊严”。
3.小说一开头便描绘了人群、车队蜂拥过河的场景以及那个坐在桥边的老人,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创作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上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
【知识点】 海明威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塞纳河畔的人们

海明威

从勒穆瓦纳红衣主教路的尽头走到塞纳河有很多条路。最短的一条是沿着这条路径直往前,但是路很陡,等你走上平坦的路段,穿过圣日耳曼林荫大道街口繁忙的交通车辆以后,来到一个没生气的地方,那里伸展着一条荒凉向风的河岸,右边就是那葡萄酒市场。它和巴黎其他任何市场都不同,只是一种扣存葡萄酒以待完税的仓库,从外面看去阴沉沉的像个兵站,或者俘虏营。

跨过塞纳河的支流就是圣路易岛,上面有狭窄的街道和又老又高的美丽的房子,你可以渡河上那儿去,或者向左拐,沿着同圣路易岛一样长的码头走,再向前走,便到了圣母院和城中岛的对面。

在沿码头的书摊上,你有时能发现有刚出版的美国书出售,价钱很便宜。银塔饭店楼上有几间房间,在那些日子里他们把房间出租,给住在那儿的人在餐厅用餐享受折扣优待,如果房客们离去时留下什么书籍,旅馆中的茶房就把那些书卖给沿码头不远处的一家书摊,你就可以从女摊主手里花很少几个法郎买下。她对用英语写的书缺乏信心,买下这些书她几乎没有付什么钱,因此只要能得到一点薄利就马上脱手。

这些书有什么值得一读的吗?我们成了朋友后,她问我。

有时候有些值得一读。

教人怎样辨别呢?

等我把它们读了就能辨别啦。

可这仍旧多少是一种碰运气的行为。再说有多少人能读英文书?

把它们给我留着,让我浏览一遍。

不行。我不能把它们留着等你来。你并不经常经过这里。你总要隔好长一段时间才来一次。我可得尽快把它们卖掉。没有人能辨别它们是否有什么价值。要是它们原本是毫无价值的,我就永远别想把它们卖出去了。

那你怎样辨别一本有价值的法文书呢?

首先要有插图。其次是插图的质量问题。再次是看装订。如果是一本好书,书的主人就会把它像样地重新装订起来。英文书籍全都是装订好的,但是装订得很差。法国书一般为普通的纸面本,让人用皮革重新装订,比英美的硬面本高档。没有办法从这一点来判别它们是好是坏。

过了银塔饭店附近这家书摊,到奥古斯丁大码头以前,就没有别的书摊卖美国和英国书的了。从奥古斯丁大码头往前到伏尔泰码头再过去的地方有几个书摊出售他们从塞纳河左岸那些旅馆,特别是拥有比大多数旅馆都更有钱的顾客的伏尔泰旅馆的雇员那里买来的书籍。一天我问另一个女摊主,她也是我的朋友,书籍的主人是否出卖过书籍。

不,她说,这些书全都是他们扔掉的。因此人们就知道这些书没有什么价值。

是朋友们把这些书送给他们,让他们在船上阅读的。

没错儿,地说,他们准是把很多书都扔在船上了。

他们就这样把书撂下了,我说,航运公司保存了这些书并且重新装订好,它们就成了船上的藏书。

这倒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她说,至少这样书就装订得像个样子了。像这样的一本书也就有价值了。

在我写作余暇或者思考什么问题时,我就会沿着塞纳河边的码头漫步。如果我散着步,有些事干或者看别人在干着一些他们熟悉的事,我思考起来就比较容易。

在城中岛的西端,新桥南面,在亨利四世雕像的所在地,岛最终变得像一个尖尖的船头,那儿临水有个小公园,长着一片优美的栗树,树干高大而枝叶纷披。

在塞纳河中形成的急流和回水流经之处有不少适宜垂钓的好地方。你走下一段台阶到那小公园,就能看见捕鱼的人们在那儿和在大桥下钓鱼。

垂钓的好地点随着河水涨落而变化,捕鱼人用长长的连接起来的钓竿,但是用很细的接钩线和轻巧的渔具和羽毛管浮子钓鱼,老练地在他们垂钓的那片水域里诱鱼上钩。

我认得几个在圣路易岛和绿林好汉广场之间的塞纳河多鱼的水域钓鱼的人,有时候天气晴朗,我会买上一升葡萄酒、一个面包和一些香肠,坐在阳光下阅读一本我买来的书,观看他们钓鱼。

有了那些捕鱼人和塞纳河上的生活动态,还有在船上自有其自己的生活的漂亮驳船,那些烟囱可向后折叠以便从桥下通过的拖轮,拖曳着一长列驳船,还有河边石堤上高大的榆树、梧桐树,有些地方则是白杨,我沿河散步时就从不感到孤独。

城里有那么多树木,你每天都能看到春天在来临,有时一夜暖风突然在一个早晨把它带来了,有时一阵阵寒冷的大雨会又把它打回去,这样一来似乎它再不会来了,而你的生活中将失去一个季节。在巴黎这是唯一真正叫人悲哀的时刻,因为这是违反自然的。在秋天感到悲哀是你意料之中的。每年叶子从树上掉落,光秃的树枝迎着寒风和凛冽的冬天的阳光,这时你身子的一部分就死去了。但是你知道春天总会来到,正如你知道河水冰结了又会流淌一样。当冷雨不停地下,扼杀了春天的时候,这就仿佛一个年轻人毫无道理地夭折了。

然而,在那些日子里,春天最后总是来临,但是使人心惊的是它差一点来不了。

[注]本文选自海明威《流动的盛宴》一书,《流动的盛宴》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创作的随笔,该书记录了海明成20世纪20年代以驻欧记者身份携新婚妻子旅居巴黎五年的生活,当时一大批未有成名或已小有名气的青年艺术家旅居于此。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充满回忆色彩的文章,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记忆中的塞纳河畔的风情,作者对巴黎的感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B.文中作者两次提到书摊的女摊主都是“我”的朋友,可见“我”当时的孤独,光顾这些书摊来打发无聊的时光。
C.作者借用“我”和女摊主的对话,说明了书本的由来,既表现了女摊主们拮据的生活现状,也反映了“我”当时生活上的困顿。
D.“我”沿着塞纳河边的码头漫步并不只是为了看风景,因为它还可以帮助我思考问题以及调节我的写作生活。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像摄影师调整镜头一般,带领读者由远及近地走进塞纳河畔,通过作者的笔端领略塞纳河畔的风土人情。
B.在人物塑造上,文章点面结合,既有塞纳河畔人们的群体刻画,如捕鱼的人和钓鱼的人,也有个体描写,如女摊主。
C.“等我把它们读了就能辨别啦”的语言描写,既表现了海明威对女摊主的坦诚,也可看出他幽默的一面。
D.作者用口语化的对话形式交代了很多内容,通过对话避免了许多解释与背景交代,使得文章内容简洁明快。
3.文中倒数第二段叙述人称由“我”转换成“你”,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塞纳河畔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文章概括说明。
2021-12-24更新 | 2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好狮子

海明威

从前有一头狮子,跟别的许多狮子一起在非洲过日子。别的狮子都是坏狮子,每天吃斑马,吃角马,吃各种各样的羊。有时这些坏狮子还吃人。吃斯瓦希里人,吃恩布卢人,吃万多罗博人,还特别喜欢吃印度商人。印度商人个个身体肥壮,很对狮子的口味。

可是,这头因为生性善良所以招得我们喜爱的狮子,背上还长着翅膀。就为它背上长着超膀,所以别的狮子都要拿它开心。

“看它背上还长着翅膀哩。”它们老爱这样说,说完大家就都哈哈大笑。

“看它吃的是什么呀。”它们还往往这样说,因为好狮子生性善良,只吃大利面条和蒜味明虾。

那些坏狮子说得哈哈大笑,又特意吃上一个印度商人。那些母狮子则喝印度商人的血,舌头舐得哗哗直响,好像大猫一般。只偶尔停下来对好狮子狞笑一阵,或者狂笑一阵,对它的翅膀也要捎带咆哮上一通,它们都是很坏的狮子,心眼儿可歹毒了。

可是那好狮子却收拢了翅膀,蹲在那儿,客客气气地问,它可不可以来一客内格罗尼或亚美利加诺,它是一向不喝印度商人的血,只喝这些东西的。一天,它们捕到了马萨伊人的八头牲畜,它却坚决不吃,只吃了些意大利干制面条,喝了杯波莫多罗。

这样一来就惹得那些坏心眼儿的狮子大冒其火了,其中有头母狮心眼儿最坏,它胡须上沾着印度商人的血,把脸就着草地怎么擦也擦不掉,当下它就说:“你算是老几,自以为比我们都要强上十倍?你是哪儿来的,你这头吃面条的狮子?你到这儿到底干什么来了?”它对好狮子一阵咆哮,那些坏狮子也都一齐怒吼,一点笑声都没了。

“我爸爸住在一个城里,站在钟楼底下,脚下有成千只鸽子,都是它的臣民。这些鸽子一飞起来。哗啦啦响成一片,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我爸爸所在的那个城里。皇宫宝殿比整个非洲还多。我爸爸的对面就有四尊大铜马,尊尊都是一足腾空的姿势,因为它们都见我爸爸害怕。”

“我爸爸的那个城里。人们都不是步行就是坐船,真马是决不敢进城的,因为都怕我爸爸。”

“你爸爸是只鹰头飞狮。”那头坏母狮舔了舔胡须说。

“你吹牛,”一头坏狮子说,“这样的城市是没有的。”

“拿一块印度商人肉给我,”另外有头很坏的狮子说,“这马萨伊人的牲口刚宰,还不好吃。”

“你吹牛,不要脸,你这鹰头飞狮的崽子。”那头心眼儿最坏的母狮说,“我倒不如咬死了你,把你连翅膀一块儿都给吃了。”

这可把好狮子吓坏了,因为它看见那头母狮瞪出了黄眼睛,尾巴上下甩动,胡须上的血都凝成了块,它还闻到母狮嘴里喷出一股好难闻的气味,因为母狮是从来不刷牙的。那母狮的脚爪下还按着几块不新鲜的印度商人肉。

“别咬死我,”好狮子说,“我的爸爸是一头尊贵的狮子,一向受大家敬重,我说的全都是事实。”

就在这时那头坏母狮向它扑了过来。可是它一扑翅膀,飞上了天,在那群环狮子的头顶上打了个盘旋,那群坏狮子都眼睁睁望着它狂吼。它朝下一看,心里想:“这帮狮子多野蛮哪。”

它又在坏狮子们头上打了个盘旋,这一来那群坏狮子就吼得更凶了。然后它又突然来了个低飞,好看清那头坏母狮眼睛里的表情。那头坏母狮用后腿一站了起来,想要把它抓住,可是爪子够不到它。它就说了声:“Adios。”因为它是一头有文化修养的狮子,说得一口漂亮的西班牙话。“Aurevoir。”他又用典范的法语向大家大声呼喊。

那群环狮子都用非洲的狮子语大吼大叫。

好狮子于是打着盘旋,愈飞愈高,向威尼斯飞去。它降落在威尼斯的广场上,大家见了它都挺高兴的。它飞起来亲了亲爸爸的两颊,见那些铜马依然扬起了蹄子,见大教堂真比肥皂泡还美。钟楼还在老地方,鸽子都回巢去准备夜宿了。

“非洲怎么样?”它的爸爸问。

“野蛮得很呢,爸爸。”好狮子答说,

“我们这儿现在有夜明灯了。”它的爸爸说。

“我看见了。”好狮子的答话完全是一副孝顺儿子的口吻。

“我的眼睛可有点受不了,”它的爸爸悄悄对它说,“你现在上哪儿去,孩子?”

“上哈利的酒吧去。”好狮子说,

“代我向西普阿尼问候,对他说我的账我稍过几天就去付清。”它的爸爸说。

“是,爸爸。”好狮子说完,就轻轻飞到地上,改用四足走到哈利的酒吧。

西普里阿尼酒吧里一切都还如旧。它的老朋友都在。可是它去了非洲回来,自己倒有点不一样了。

“来杯内格罗尼吗,爵爷?”西普里阿尼先生问。

可是好狮子是老远从非洲飞来的,在非洲待过它就不一样了。

“你们有印度商人三明治吗?“他问西普里阿尼。

“没有,不过我可以代办。”

“你派人去办吧,可先给我来一杯马蒂尼,要绝干的。”它又补上一句:“要用戈登金酒做。”

“行,”西普里阿尼说,“一定照办。”

狮子这才回过头来,看了看这满店高尚的人们,意识到自己又到了家乡,可也到底出外开过眼界了。它心里高兴极了。

(有删改)


[注]①即格里芬·出自希腊神话,格里芬头、翼、前足似鹰,身、尾,后足似狮。②西班牙语:再见。③法语:再见,④马蒂尼是以金酒为主料的混合酒,所谓“干”意即不含果味或甜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头好狮子背上长着翅膀,别的狮子却都要拿他寻开心,写出了狮子们的亲密无间。
B.好狮子只喜欢吃意大利面条和蒜味明虾,表现了好狮子天生饮食习惯和别的狮子不同。
C.在特别危机的时候,好狮子仍然不忘和坏狮子道别,可见好狮子对这段生活有留恋。
D.好狮子回到家乡后和“众人”的亲切对话以及内心的高兴,显示了他们和谐的关系。
2.小说对好狮子的描绘生动形象,请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好狮子这一形象的。
3.作者在文中用大量的笔墨刻画了一头母狮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2022-12-17更新 | 4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海明威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贯穿着一种不屈不挠、绝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然而,他笔下的硬汉子的个性通常伴随着孤独,高傲的下面隐埋着寂寞,勇敢的行为中折射着悲怆凄凉的情调,淡淡的乐观中掩盖着深深的悲哀。

悲剧是海明威一生中一再出现的主题,他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弥漫着一股浓厚的悲剧氛围。其中,《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是海明威的悲剧意识和抗争精神的最强有力的反映。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子形象的集合。他经过八十多天在海上的辛劳,他却没有表现出沮丧,而是从容待之。这种对待失败和厄运的举动显现出来的正是人类内在的力量与意志。老人敢于挑战厄运,在大海上与之展开博弈。老人双手伤痕累累,血肉模糊,在感觉快要垮下去的时候,他忍住一切疼痛,抖擞当年威风,拼尽全力,与鲨鱼苦战五大回合,他的渔叉丢了,就用刀子;刀子断了,就用短棍;短棍被打掉就拽下舵柄去打、去砍、去劈;舵柄打断了又用断裂的手柄去刺……他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战斗到底。圣地亚哥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直面厄运的勇气可以说完美地演绎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硬汉子的悲剧精神。

文本二

等了一整天

海明威

我们还睡在床上的时候,他走进屋来关上窗户,我就看出他像是病了。他浑身哆嗦,脸色煞白,走起路来慢吞吞,似乎动一动都痛。

怎么啦,沙茨?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没事儿。

你回床上去。等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等我下楼来,他已经穿好衣服,坐在火炉边,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把手搁在他脑门上,就知道他在发烧。

你上楼去睡觉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事儿。他说。

医生来了,他给孩子量了量体温。

几度?我问他。

一百零二度。

在楼下,医生留下三种药,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药丸,还吩咐了服用方法。一种是退热的,另一种是泻药,第三种是控制酸的。他解释说,流感的病菌只能存在于酸性状态中。他似乎对流感无所不知,还说只要体温不高过一百零四度就不用担心。这是轻度流感,假如不并发肺炎就没有危险。

回屋后我把孩子的体温记下来,还记下吃各种药丸的时间。

你要我念书给你听吗?

好吧,你要念就念吧。孩子说。他脸色煞白,眼睛下面有黑圈。他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似乎超然物外。

我大声念着霍华德•派尔的《海盗集》;但我看得出他不在听我念书。

你感觉怎么样,沙茨?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他床脚边看书,等着到时候给他吃另一种药。本来他睡觉是轻而易举的,但我抬眼一看,只见他正望着床脚,神情十分古怪。

你干吗不想法睡一会儿?要吃药我会叫醒你的。

我情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要是你心烦就不用在这儿陪我,爸爸。

我没心烦。

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

我以为他也许有点头晕,到了十一点我给他吃了医生开的药丸后就到外面去了一会儿。

那天天气晴朗寒冷,地面上盖着一层雨夹雪都结成冰了,因此看上去所有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修剪过的灌木,全部草地和空地上面都涂上层冰。我带了一条爱尔兰长毛小猎狗顺着那条路,沿着一条结冰的小溪散散步,但在光滑的路面上站也好,走也好,都不容易,那条红毛狗跳一下滑倒了,我也重重摔了两跤,有一次我的枪都掉下来,在冰上滑掉了。

一群鹌鹑躲在悬垂着灌木的高高土堤下,被我们惊起了,它们从土堤顶上飞开时我打死了两只。有些鹌鹑栖息在树上,但大多数都分散在一丛丛灌木林间,必须在长着灌木丛那结冰的土墩上蹦几下,它们才会惊起呢。你还在覆盖着冰的、富有弹性的灌木丛中东倒西歪,想保持身体重心时,它们就飞出来了,这时要打可真不容易,我打中了两只,五只没打中,动身回来时,发现靠近屋子的地方也有一群鹌鹑,心里很高兴,开心的是第二天还可以找到好多呢。

到家后,家里人说孩子不让任何人上他屋里去。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我上楼去看他,发现他还是我离开他时那个姿势,脸色煞白,不过由于发烧脸蛋绯红,像先前那样怔怔望着床脚。

我给他量体温。

几度?

好像是一百度。我说。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说的。

你的体温还好,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不担心,他说,不过我没法不想。

别想了,我说,别急。

我不急,他说着一直朝前看。显然他心里藏着什么事情。

把这药和水一起吞下去。

你看吃了有什么用吗?

当然有啦。我坐下,打开那本《海盗集》,开始念了,但我看得出他没在听,所以我就不念了。

你看我几时会死?他问。

什么?

我还能活多久才死?

你不会死的。你怎么啦?

哦,是的,我要死了。我听见他说一百零二度的。

发烧到一百零二度可死不了。你这么说可真傻。

我知道会死的。在法国学校时同学告诉过我,到了四十四度你就活不成了。可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原来从早上九点钟起,他就一直在等死,都等了一整天了。

可怜的沙茨,我说,可怜的沙茨宝贝儿,这好比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是两种体温表啊。那种表上三十七度算正常。这种表要九十八度才算正常。

这话当真?

绝对错不了,我说,好比英里和公里。你知道我们开车时车速七十英里合多少公里吗?

哦!他说。

可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

注:①霍华德•派尔(1853-1911):美国作家、画家、插图家,为杂志工作多年,作品大多取材美国殖民地时期及内战时期史实及传说,除撰文外,并亲自作画。

文本三: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于1932年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的一种文学创作原则。他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川,认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就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了似的。显而易见,他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主张水下面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根据海明威的解释,所谓冰山原则,即在文学创作中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隐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感受鲜明的形象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这一原则既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也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文本一的内容可知,小沙茨身上符合海明威价值观的“硬汉形象“,“不用在这儿陪我”等语言表现了他等待死亡时的勇敢、坚强、镇定与孤独,小沙茨身上寄托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B.小说结尾小沙茨“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表明他经此打击已变得敏感而脆弱。
C.该小说故事情节简洁明快,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颇费作者匠心,如在楼下医生开药的解释就很好地为下文父子误解做好了铺垫。
D.小说中沙茨脸色煞白,不愿睡去,不愿提起死亡,总怔怔望着床脚等细节刻画了他等待死亡时的紧张与恐惧,对死亡的隐忍与抗争。
2.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对话,中间省去了过渡词,使得对话非常流畅,一气呵成,也更加真实,贴近现实生活。
B.这篇小说内容简洁明快,内蕴丰富,符合文本三提到的”冰山原则“,思想深沉,隐而不晦,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C.“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句中“这事”沙茨的意思是“面对死亡”,这句表明沙茨已经意识到父亲误解了自己的意思,心中焦虑而孤独。
D.海明威选择第一人称角度,以孩子父亲“我”的身份来叙述,让读者感到自然逼真,故事中“我”一直以一种成人的心态平静地对待孩子的病情。
3.本篇小说以对话为主,其中“我”打猎的场景描写有何作用?
4.结合文本三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海明威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他小说的深邃思想往往寄寓在简明的形象文字当中,请结合文本说说本小说主题是怎样的?
2021-11-01更新 | 2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