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1783388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韩愈《师说》 )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作者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潭州刺史韦彪之孙,元和十四年(819)进士。未中进士时,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出一般人。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与同列,意思是看不起。
D.以为狂人。                                           以为:认为。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出于此乎?                       环顾
B.则群聚而笑                           患在好为人师
C.今其智反不能及                    幸见取
D.小学大遗                              又挈挈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B.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C.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D.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B.《师说》选文第一段连用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
C.柳宗元在文中,说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他那些自谦之词,是对韦中立的“欲相师”婉言谢绝。
D.柳文用谐谑之语,举韩愈之例,否定师道,内里隐含无比的悲凄和沉痛,也隐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③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节选自韩愈《师说》)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B.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C.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D.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2.下列对文中涉及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未尽处为句,已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文字、音韵、训诂。
C.韩愈《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和宋代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捕蛇者说》……都是他的作品。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赞扬韩愈“奋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的精神,而自己“仆道不笃,业甚浅近”“未见可师者”,即自身条件很差,够不上资格当老师。
B.《师说》选文第一段连用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
C.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择师的标准,批判了“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圣人无常师”。
D.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用谐谑之语,举韩愈之例,否定师道,内里隐含无比的悲凄和沉痛,也隐含着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2019-05-06更新 | 1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选自黄宗羲《续师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B.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C.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D.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的短暂停顿为读。
B.“六艺”,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书都是文中所说的“经”。
C.“弟子”,文中指年幼的人,《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一句的“弟子”与此同义。
D.“昌黎”,韩愈的别称,因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其为“韩昌黎”“昌黎先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童子之师只是教习句读而不能传道受业解惑;黄宗羲却认为他们比并无水平却自称老师的人更有真才实学。
B.《师说》中认为择师应不唯身份与地位,只要有“道”即可为师;而《续师说》中却认为只有学识渊博、兼备师德之人才有资格为师。
C.《续师说》中孙明复以石守道为弟子,而何北山却避师名而不为师。作者将二人进行对比,表达对孙明复好为人师的批评。
D.黄宗羲“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不是反对韩愈提倡的“师道”,而是劝勉世人少浮躁,所以两文都是为了促进“师道”传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
2023-10-25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嗟乎!师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文本二:

愈白:愈少鸷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故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事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捆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窦秀才书》)

1.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今又以罪黜于朝廷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而耻学于师
2.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B.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C.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D.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是对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赞誉,有时专指孔子,也表示对古代帝王的尊称。
B.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C.道,有思想、方法等义项,“是固学成而道益穷”中“道”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道”义项不同。
D.足下,古代常用的交际用语,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窦秀才”,可译为“您”。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之族不愿相师,是因为他们担心向地位低或身份高的人学习而受到众人耻笑。
B.《师说》通过多重对比,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
C.韩愈认为窦秀才年轻气盛,才智出众,言辞高雅,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获得功名。
D.韩愈在《师说》与《答窦秀才书》中都直击社会弊病,表达了不敢为师的愤激之情。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
2024-01-16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