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38 题号:1793878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意为知识产权,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文化 IP 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

我国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是文化 IP 产业的最大资源库,不少传统历史文化都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近年来,越来越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和历史题材的游戏、动漫、影视作品出现,成为最具有文化认同感和最有价值的文化 IP。与此同时,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对文化 IP 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动漫正赋予传统文化更强的生命力,形成既有大量受众又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

近年来,《大话西游》《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西游降魔篇》等以《西游记》为题材的电影屡次刷新各类纪录,孙悟空已成为中国文化 IP 史上的丰碑。在游戏领域也有大量取材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内容,拥有大量受众的《王者荣耀》最早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以历史英雄、经典文学人物为原型。

在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和文化景区,VRA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方式越来越广泛,如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看到展品 3D 放大模型,上传照片就可以找到和自己最像的兵马俑……新技术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

专家指出,传统文化 IP 的衍生作品既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又可以传递正能量的文化价值观。我国古代花木兰的形象家喻户晓,现在已有很多据此改编的影视、动漫、游戏作品,向人们传达了勇敢、孝顺、正义的价值观;近期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静谧的文化氛围深受观众喜爱,片中所传达出的匠心精神也影响了很多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雕塑、书画等相对小众的文化艺术形式,同样具有很大的挖掘价值。调研显示,64.92% 的人相信这些领域会出现爆款文化产品,需要通过文化社群的粉丝群体的放大和口碑传递。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使更多消费者发现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放大文化中的价值。

(摘编自鲁元珍《文化 IP 中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文化创新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才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作为中国的传统神话人物,哪吒是和美猴王一样有着深厚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的超级大 IP。从几年前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今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精良的制作、精彩的故事、催人泪下的情感,让它们成为暑期爆款,也让人看到国漫崛起的曙光和文化创新的方向。《哪吒》的成功,既在于对传统文化、传统 IP 的运用与升华,又在于贴近时代注入了新的精神与元素,使之既带有浓浓的中国风和中国符号,又有契合现代精神和语境的合理想象与创新。

电影也好,小说也罢,往往都是对生活的一种艺术呈现。动漫虽然是一个基于幻想的产业,但其内核仍是我们坚实的文化土壤,通过《哪吒》,我们可以看到纯中国式的家风家训,可以看到斩妖除魔、护佑苍生的价值追求,可以看到云纹舒卷、丹青点染的山川社稷,可以看到与天相斗、改变命运的无畏精神。这些元素,都脱胎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从仙气飘飘的元始天尊,到讲着四川普通话的太乙真人;从为国为民的李靖夫妇,到颠覆传统形象的哪吒和龙王三太子,我们看到了一部成功的作品是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并野心勃勃地为观众掀开远古神话的一角,打造一个纯中因式的“封神宇宙”。

中华民族具有 5000 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哪吒》只是从中选取了一颗小小的明珠,加以修饰润泽,注入新鲜血液,就大放异彩。它在大刀阔斧打破陈规的同时,也对中国神话的传统内核进行了坚持与升华,这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精神,是古代神话中搬山倒海的瑰丽想象,是少年英雄曾经带给无数人的感动和震撼。并且加入“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等通俗易懂的台词,真正做到了诲人于无形之中,用春风化雨的表达方式,改变以往国产电影中存在的空洞说教和生硬贴标签等短板,尽可能先给大家讲一个好故事。

(摘编自李思辉《让传统 IP 讲好新的故事》)

材料三:

文创产品开发,是当前广大博物馆接受度最高、运营相对成熟的 IP 资源利用手段。文创产品持续受到热捧,而且它的出现总是与文博 IP 处于同一个语境,让一些人很容易在两者间错误地画上等号,误以为文博 IP 的开发及运营,就是自主开发或授权 IP,然后通过创新设计和生产,输出特定的文创产品。这无疑是对文博 IP 中开发的洋化和窄化。

“文创产品热”让博物馆不再高冷,文物也“活”起来,但仅凭花样迭出的文创产品无法完全承载经典文物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也无法实现博物馆所应承担的艺术教育等多种功能。而且即便是在以文创开发为中心的思路下,如果人们对文创产品所蕴藏的内涵和延伸出的背景缺乏一定的理解和欣赏,其热卖或将不可持续。如果文博 IP 的开发及运营是一座冰山的话,面市的文创产品不过是露出水面的那部分而已。

任何一个成功的 IP 都需要长期的打磨,包括市场及用户的培育、内容本身的升级和创新、价值的持续挖掘和沉淀。文博 IP 开发当然要先做好内功,盘清家底,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内涵。除了文创产品开发外,还应对文博 IP 进行系统开发,比如策划推出 IP 主题展览、尝试影视创作及传播、跨界品牌授权及合作等。

(摘编自王丹《文博 IP 开发还有更多选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传统历史文化中深受人民喜爱的形象,正依靠互联网和新技术成为最具有文化认同感和最有价值的文化IP。
B.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雕塑、书画等文化艺术形式,通过粉丝群体放大和口碑传递定会产生爆款文化产品,放大IP价值。
C.《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讲着四川普通话的太乙真人、颠覆传统的哪吒和龙王三太子等形象,是作品在传承基础上对传统IP进行的大胆创新。
D.文博IP不等同于文创产品,文博IP开发并不是自主开发或授权IP,通过创新设计和生产,输出特定的文创产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荣耀》广受欢迎,是因为这款游戏最早塑造的人物形象取材于历史英雄和经典文学人物,有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
B.《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凭借精良的制作、精彩的故事、催人泪下的情感,让人看到国漫崛起的曙光。
C.《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匠心精神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精神,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核进行的坚持与升华。
D.国产动漫正改变以往存在的空洞说教和生硬贴标签等短板,转而更多地利用传统文化IP的衍生品来传递正能量的文化价值观。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哪吒之魔童降世》在选材上,选取古代神话中“哪吒”这一家喻户晓的传统IP;在制作上,细致打磨,特效精良;在结构上,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
B.《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神仙的指纹锁、变形金刚一样的魔丸、游乐场一样的山河社稷图,充满中国式的幽默,无不让观众感到新鲜有趣。
C.《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从《哪吒闹海》中的刻薄寡恩、色厉内荏的形象,转向了一个珍视亲情、慈爱有加的父亲形象。
D.《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再把哪吒的故事描述为简单的正邪二元对立,而是将哪吒的自我认知、成长经历当作叙事重心。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从论证结构及论证方法的角度进行简要说明。
5.某市博物馆收藏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山河图》,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就如何开发“清明山河图”这一文博IP,给博物馆提出具体建议。
【知识点】 学术论文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

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虚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靠着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也借助于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是令作品跟现实、时代血肉相连的纽带。

(摘编自陈培浩《想象与虚构的可能和限度》)

材料二:

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

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雷雨》中所有冲突和矛盾在一天集中爆发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强烈的表现形式更能突出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意蕴。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的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真实”。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真实逻辑。

(摘编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

材料三:

不论是对于文学写作者还是文学研究者而言,“文学真实”的内部都存在着“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两个基本层面,前者指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物质实体与真实存在,后者指的是文学主体基于个人化的审美感知和内心体验而产生的真实经验。

自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的复合体,但是试图从文本内在逻辑中抽离出真实的人、事、物,或将其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以及诸如此类的论证与寻找,其实意义甚微。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观照写作者创作与建构出的“文学真实”复合体,正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说过的那样,“对于一个天才作家来说,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后果”。

(摘编自教鹤然《“文学真实”的维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创作即使用想象和超现实的手法也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才可能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
B.杜丽娘的死而复生、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都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他们身上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精神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
C.现实生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创作的真实,前者就是作者所见所历的真实生活,后者则更多的是经过作者再创造的生活。
D.三则材料虽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认为文学的创作要基于现实生活,同时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虚构和想象,但是必须要遵循“现实逻辑”,要充分考虑当时的环境特点。
B.文学作品选材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才能够体现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
C.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因此十分流行。
D.要使作品有“文学的真实”,不能只依靠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还要依靠最符合受众期待的想象等表现形式。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体现‘文学的真实’”的一项是(     
A.《祝福》中祥林嫂遭了遇丧夫丧子之痛,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在别人祝福之时惨死在冰天雪地里。
B.《鸿门宴》中项羽没有采纳谋士的建议杀死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结果兵败垓下,自刎而死。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被高俅多次陷害,忍无可忍,最终在雪夜杀死仇人,走上反抗的道路。
D.《雷雨》中鲁侍萍倍受欺辱压迫,被赶出周公馆后尝尽人间辛酸,在雷雨夜彻底绝望之后陷入疯狂。
4.作家如何才能创造出具有“文学真实性”的作品呢?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
5.《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化为促织的情节体现了“文学的‘真实’”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
2023-07-11更新 | 8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量子科技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主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需要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布局。创新全链条有赖于长期的积累,因此特别需要面向长远目标,通过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整合优势资源形成自主创新的体系化能力。国家实验室是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领域集成创新的最佳实施平台,统筹人才、基地、项目等,将为我国量子科技的长远健康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目前,在量子通信领域,我国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下一代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体系,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另一方面需要和用户部门密切配合,特别是在安全性测评的基础上推进标准体系的建立,进而推广在国防、政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将研究的优势转化为产业的优势。

在量子计算领域,我国整体上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鉴于当前量子计算的发展态势迅猛,在加大国家科研经费支持力度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企业投入。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对量子科技的研发有所涉猎,但并未把量子科技作为投入重点。未来可以采取构建量子科技产学研联盟的方式,共享科学装置,分享研发成果,既为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提供更丰富的资金支持,也帮助有量子科技研发条件的企业更好地加入到量子科技这样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里。

但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我国整体上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使我国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需要在建设- -流支撑平台的基础上,突破与导航、医学检验、科学研究等领域密切相关的-系列量子精密测量关键技术,完成一批重要量子精密测量设备的研制。

量子科技已进入到深化发展、快速突破的历史新阶段,迫切需要多学科的密切交叉以及各项关键技术的系统集成。在量子科技领域整合科技资源、集中力量突破,已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形成广泛共识。在这一总体发展趋势下,无论是国家层面的规划布局,还是高水平人才队伍的造就与创新要素的统筹,都特别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事实上,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量子科技。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在该领域形成了具有相当体量和布局较为全面的研究队伍,突破了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了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等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成果。总体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在量子科技领域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我国量子科技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量子科技领域国家实验室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的推进落实,我国将迎来在该领域占据国际制高点的重大历史机遇。

(摘编自潘建伟《凝聚创新力量,形成量子科技发展体系化能力》)

材料二:

证明量子优越性,被认为是量子计算从理论到实践“里程碑的转折点”。何为量子优越性? 专家表示:“如果量子计算原型机,在某个问题上的计算能力超过了最强的传统超级计算机,就证明量子计算在未来有多方超越的可能。”通俗来讲,就是用极端复杂的问题来考验量子计算,让它在实际应用中证明自己的实力。我国潘建伟团队构建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计算“高斯玻色取样”问题,处理5000万个样本只需200秒,超级计算机则需要6亿年。而“九章”只需要在室温条件下运行。之前,苹果、腾讯、华为等企业都把大数据中心建立在高海拔、低气温、利于服务器散热的贵州才能更准确运行。

作为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研制量子计算机是世界各国角逐的焦点。此前,美国物理学家带领的谷歌团队宣布研制出53个量子比特的计算机“悬铃木”,在全球首次实现“量子优越性”。而相比“悬铃木”,“九章” 优势明显,虽然算的不是同一个数学问题,但与最快的超算等效比较,“九章” 比“悬铃木”快100亿倍。“悬铃木” 虽然运行速度快,但是在技术上还是存在短板,“打个比方, 就是谷歌的机器短跑可以跑赢超算,长跑跑不赢;我们的机器短跑和长跑都能跑赢”,专家如是说。

“九章”只是在量子计算第一阶段树起了一座里程碑,未来的路还很长。一方面, 无论是谷歌的“悬铃木”处理“随机线路取样”,还是“九章”求解“高斯玻色取样”,都只能用来解决某一个特定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可用来搭建量子计算机的材料有限,未来量子计算机的突破,更有可能依赖于新材料在量子计算硬件上的创新。

(摘编自沈慎《九章量子计算机的里程碑意义》)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科技的创新全链条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当前,我国的量子科技创新全链条已经基本形成。
B.目前我国量子计算的发展前景广阔、态势良好,因此我国很多企业对量子科技的研发兴趣浓厚,对量子科技重点投入。
C.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领先世界,而在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集中力量突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给国家整体规划布局、创新要素统筹、高水平人才队伍的造就提供了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推断,下列量子科技研究成果中不属于“量子通信”领域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利用“墨子号”作为量子纠缠源,向遥远的两地分发量子纠缠,实现更高水平的加密数据传输。
B.“京沪干线”利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作为中继,把自由空间信道一直拓展到了7600公里的洲际距离。
C.在定位系统GPS水下失灵的情况下,量子定位系统QPS可以通过测距解决加速计导航不精确的难题。
D.科学家结合量子数据加密术和量子密钥分配术建立量子密码数据网络,传输的保密性得到显著增强。
3.依据文本,请就我国如何进--步深化发展量子科技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021-09-06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含蓄之美是中国古典诗学中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是中国古诗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不能不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蓄大;另一方面则与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儒家诗教主张的”“,都要求委婉曲折,温柔敦厚,乐而不淫,怨而不怒。道家则认为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并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儒、道两家上述思想有相通之处,即都重视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相通之处反映到诗学上面,就都以含蓄”“蕴藉”“空灵为美,以直语、铺排语、说尽语为不美。

含蓄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所谓文约”“辞微,指诗里说出来的比较简约;所谓指大”“义远,指所暗示出来的意味丰富深远。到了唐代,探讨含蓄美成为诗学发展的时尚,如皎然《诗式》中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白居易《文苑诗格》中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等。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他把含蓄作为其中的一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唐后,像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苏轼的以一点红表现无边春、王士祯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尾等说法,都未超出司空图的概括。对含蓄美的重视,成为中国诗学的一大传统。

含蓄的艺术之美,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诗人面对的社会生活和心中涌动的感情是丰富多彩的,诗人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生活和流动多变的感情全部直说出来。诗人所采取的策略,必然是以个别概括一般,即以少总多”“万取一收,企望在言外建立起一个以有限表现无限的艺术世界。

含蓄的艺术之美,又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其心理机制就是读者对诗作中空白的填充与投射。相信读者能充分地把握诗歌字面以外的景象和意味,对作品的思而得之,会获得再创造的愉悦。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追求含蓄之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郑板桥说过:始余画竹,能少而不能多;既而能多矣,又不能少;此层功力,最为难也。近六十外,始知减枝减叶之法。(《郑板桥集》)所谓减枝减叶之法就是含蓄之法。这是以切身体会来说明含蓄美是艺术的高格和极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可能要花毕生的精力才能够追求到它。

(取材于童庆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材料二

文学作品大概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指出与此类似的分别,不过他把叫做精神叫做物质:物质恰足表现精神的是古典艺术,例如希腊雕刻,体肤恰足以表现心灵;精神溢于物质的是浪漫艺术,例如中世纪哥特式雕刻和建筑,热烈的情感与崇高的希望似乎不能受具体形象的限制,磅礴四射;物质溢于精神的是象征艺术,例如埃及金字塔,以极笨重庞大的物质堆积在那里,我们只能依稀见出它所要表现的精神。

黑格尔最推尊古典艺术,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和顺积中,英华外发,我们的古圣古贤也是如此主张。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在于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于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秕糠。

在普通情境之下,辞溢乎情总不免是一个大毛病。我们看到一大堆漂亮的辞藻,期望在里面玩味出来和它相称的情感思想,略经咀嚼,就知道它索然乏味,心里仿佛觉得受了一回骗,作者原来是一个穷人要摆富贵架子!不过辞溢乎情有时也别有胜境。汉魏六朝的骈俪文就大体说,都是辞溢乎情。固然也有一派人骂那些作品一文不值,可是真正爱好文艺而不夹成见的虚心读者,必能感觉到它们自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我曾平心静气地玩味庾子山的赋、温飞卿的词、李义山的诗和商籁、弥尔顿的长短诗,觉得他们的好处有一大半在辞藻的高华与精妙,而里面所表现的情趣往往很普通。我最初无法在理论上找到一个圆满的解释。我放眼看一看大自然,天上灿烂的繁星,大地在盛夏时所呈现葱茏的花卉,我们就不能借它们娱目赏心么?再看一看艺术,中国古瓷上的花鸟,波斯地毡上的图案,不也都美丽得令人欣喜?我们欣赏它们所表现的情趣居多呢,还是欣赏它们的形象居多呢?我因而想起,辞藻也可以供人欣赏。辞溢乎情的文章如能做到这地步,我们似也毋庸反对。

(取材于朱光潜《谈文学》)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诗有字句长度的限制,多为四、五、七言,四、八句的短制。
B.儒、道两家思想都重视“无”与“有”、“言”与“意”的辩证关系。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人的感情流动多变,难以全部直说。
D.含蓄美是诗人成熟的标志,年龄越大的诗人写出的作品越具含蓄美。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于希腊雕刻而言,黑格尔更推尊中世纪的“哥特式”雕刻。
B.情溢乎辞的作品虽意味不深永,却能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空间。
C.画家用大笔头画法描画人物,比画匠工笔细描的更显生动有趣。
D.真正爱好文艺的虚心读者,会认为“辞溢乎情”的作品才最好。
3.材料中的下列论述,与“含蓄美”无关的一项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但见情性,不睹文字
C.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D.和顺积中,英华外发
4.在追求文学辞藻上,两则材料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2-12-18更新 | 1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