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小阅读-课内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7942076
下列对著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治和法治之别,不仅体现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也体现在维持社会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上。
B.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同意权力。
C.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
D.当社会原有的传统文化无法满足人们的欲望时,人们必然会怀疑传统的正确性而暗地里违背传统;长老权力又会为传统加以新的注释以适应社会变动,这种表面无违的结果必然是名实的分离。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外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科幻电影是以符合科学原理的幻想故事为内容的影片。20世纪50年代,在科学幻想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一般以科学技术上已经获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或新探索为依据,构想未来世界的奇幻情景。内容注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活跃思维,促进科学发展。同时较多利用特技拍摄,有利于电影摄制技术的提高。经典科幻片往往是具有合情合理的大胆设想和创新意义的影像,关注时代科技前沿,建构超越现时代的科技假说,挖掘尖端科幻题材的审美魅力。从对太空旅行、外星来客、星际战争、激光遥感、人工智能的表现,到对基因克隆、时光隧道、平行时空、量子纠缠、虚拟世界等的展示,折射出人类现代科技的进步轨迹,也体现出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创造力、把控力。

研究者把科幻片分为“硬科幻片”和“软科幻片”,两者分别建立在硬科学和软科学基础之上。硬科学是指自然科学的各主要学科。着重以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为幻想题材或主题的科幻电影为硬科幻片。软科学是指社会科学的各主要学科。以社会科学学科为幻想题材或主题的科幻电影为软科幻片。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前者属于硬科幻片,后者属于软科幻片,它们都对传统好莱坞科幻电影类型的叙事惯例进行了改写,完成了科幻故事的中国叙述。《流浪地球》的上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切关注,这一年被影迷们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伴随中国航天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国家航天局着力推动航天科技与文化艺术跨界合作、深度融合、共同繁荣。航天特有的科学精神、英雄主义、探索未知的元素,催生了一批航天题材电影,中国航天电影创作进入高峰期。

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中国人古已有之。科幻电影与科学技术、国家战略和具体国情紧密相关,特定的文化和民族心理影响科幻电影的发展。优秀的科幻电影是不断探讨人类终极关怀的哲学命题,表达人对信仰的坚守和“爱”的主题。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观众对科幻电影视听价值和奇观满足的期待值。可以说科幻电影是技术的驱动因,也是技术的受益者。我国科幻电影的理论探讨需要回归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和生产语境,更好地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并根据中国电影工业的实际情况,让“软科幻”和“硬科幻”相结合。

(取材于新华网、人民网等相关文章)

材料二:

科幻影视已经成为人们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向往未知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凝聚着电影工业的顶尖科技,彰显国家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流浪地球2》拍摄过程中运用了3D打印、CNC数字车床、激光雕刻技术。导演郭帆说:“片中95%的道具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和工业技术进行了完美结合。”电视剧《三体》中杨冬进行粒子实验的良湘加速器的场景正是在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国家实验室取景的。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科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未知世界想象的高度。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更为中国人对宇宙的想象又添了一抹亮色。越来越多的观众见证了我国航天员出舱、嫦娥探月等重要事件,他们对科幻影片中的故事表达和场景设定不再陌生,这让科幻电影创作者和观众可以更好地进行对话。《流浪地球2》引发“央企朋友圈评论”,被网友誉为“最硬核的梦幻联动”,这恐怕是电影上映之初未设想到的溢出效应——一部电影能吸引如此多“行业客户”。“中国石化”在其官方微博上喊话:在看电影《流浪地球2》时,你一定有被影片中太空电梯的镜头震撼到。要打造出这么结实的钢索,什么材质才能胜任呢?巧了,我们有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它的直径只有0.5毫米,相当于5根头发丝般细小,但强度是钢的18倍。别小看这样一根细丝线,它的承重力能达到35公斤,相当于可以吊起一个小孩的重量。当初吊起港珠澳大桥的,正是它!拥有了这种高科技材料,“太空电梯”或许指日可待。

现实中,一些出现在科幻影视中的科幻,正在成为“科技成果”,如《三体》中展现的“黑科技”——飞刃,是一种超高强度的纳米材料。这种极细的丝状纳米材料,可将船只“审判日”号切割成条状。在现实中与“飞刃”特征接近的是具有超高机械强度和低密度的碳纳米管,但它目前还无法做到像“飞刃”一样,横跨运河两端几十个来回。2022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在高压下合成高度有序晶态金刚石结构纳米线,这种金刚石纳米线具有与碳纳米管相当或更高的拉伸强度和极强的柔韧性。《三体》世界中的人类社会,虽然没有实现“无穷的能源”,却也是有极度充盈的能源供给,支撑起整个地球的无线供电,而这个能源就来自可控核聚变。核聚变是太阳和恒星的能量来源,与其他核反应不同,核聚变不会产生放射性废物。核聚变技术有望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帮助人类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现实世界中,我国的“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便于2021年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依靠该技术,最终建成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科技与未来接轨的脚步在不断加速,科幻的无限想象也为现实中“科技成果”的产出画出蓝图。

(取材于新华网、人民网等相关文章)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突出科幻电影内容的真实性,会从真实的科学实验场所取景。
B.观众对科学技术的关注程度会影响他们对科幻电影的审美水平。
C.经典或优秀的科幻电影往往会对社会上一些行业发展产生影响。
D.科技的发展水平对科幻电影的发展方向和创作水准有决定作用。
2023-07-13更新 | 214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较易 (0.85)
【推荐2】请结合材料内容,谈一谈国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加强古文字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文明国家,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许多民族,他们共同创造了绚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的文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了一系列演变发展的阶段,即使十分熟悉现代汉字的人,没有特殊训练也不能通读古文字。在许多人心目中,古文字是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实际上古文字有其本身的规律。研读这种规律,释读古文字,借以揭示古代历史文化奥秘,就是古文字学的重要任务。

从古文字到今天的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应该上溯到文字的萌芽,我们一般以秦代统一文字作为下限,也就是说古文字学研究的是秦统一文字以前的文字,即先秦文字。不过,在最近一些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好多秦代到汉初的文字材料,发现其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先秦文字的一些特点,适合用古文字学的方法去整理研究。这样看来,也许我们可以把古文字学的范围放宽,把汉武帝以前的文字包括在内。

今天的古文字学与考古学、古代史、语言学、文献学都有密切联系,是一门成熟的,有自己的范围和方法的独立学科。古文字学是成熟的学科,本身已具有几个可以独立的分支。大体说来,古文字学有以下四个分支,每一分支都可称为专门之学。不难看出这四个分支是各以古文字发展的一定阶段为基础的。

夏代以及更早时期的文字,目前仍然是有待探讨的课题,可称之为中国文字起源问题。由于可资探究的材料较少,这方面的研究尚未成为一种分支学科,有待于未来的考古发现。

商代的文字材料较多,有青铜器、陶器和一些玉石器上的文字,但最主要的是占卜用的甲骨上面的卜辞,即所谓甲骨文。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安阳殷墟出土的,时代属于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代后期。甲骨文的研究构成古文字学的分支之一,通称为甲骨学。青铜器的研究,是古文字学的另一分支。商代的青铜器已有铭文,不过商代的铭文一般较简短,到西周才发现为可与《尚书》比美的鸿篇巨制。而且,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古文字材料主要都是青铜器的铭文,此外只有数量很少的甲骨文、陶文和石刻,所以研究这一时期文字,基本上要依靠青铜器的研究。

战国时代的情况便有所不同。这个时期的古文字材料,除青铜器铭文外,陶文、玺印、泉币等都相当丰富。不仅材料种类繁多,文字的分歧变化也比较复杂,需要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来专门考察。由于这样的原因,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出现了古文字学的又一分支,即战国文字研究。

古文字学的第四个分支是简牍、帛书的研究。简帛在近些年有大量发现,其时代早的属于战国时期,多数则属于秦汉至晋代。简帛尤其独特的性质,在国内外都已作为专门的学问来研究。当然,根据我们对古文字学涉及年代下限的规定,汉武帝以下的简牍已超出古文字学的范围了。

文字包括形、音、义三方面。古文字学的研究总是从辨明文字的形体着手的,因此有些学者主张古文字学应以字形的研究为主,甚至只限于字形的研究。其实,文字的形、音、义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只研究形而不兼顾音、义,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摘编自《文字考古和继承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

材料二:

古文字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语言文字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比如,古文字资料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需要依靠现代考古学;古文字的辨识和解读需要立足于对先秦语言支字发展历史和规律的整体认识,也就是古汉语知识和文字学基础;古文字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涉及古代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古文字资料与传世文献的结合,为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和前景。

古文字学作为交叉学科的鲜明特点,自然也决定了古文字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古文字学家唐兰曾说:“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谈到学习古文字的方法时,特别强调“如果想学好古文字,必须掌握古文字学之外的很多知识”。这些意见既是他们自身的经验之谈,也说明了古文字学习所具有的学科特点。与一般学科相比,古文字学人才成长周期更长,培养难度也更大。正因如此,目前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虽然成就突出,涌现出多位学术大师和一批学术骨干,但是总体上看研究力量不足、后备人才匮乏依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古文字研究和队伍现状还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战略需要。

针对当前古文字学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突破常规,改革现有招生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符合古文字学科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次将古文字学列入“强基计划”,选择若干所具备条件的高校,从本科生培养抓起,建立本科、硕士、博士衔接的培养模式,是对古文字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大改革创新。在招生上,通过改革招生录取方式,选拔一批真正对古文字学有志向、有兴趣、有能力的青年学生。在培养上,通过科学设计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实行分阶段动态选拔培养等措施,加快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有志于奉献古文字学研究的后备优秀人才。

坚信“强基计划”的实施将为加强我国古文字研究力量、积聚后备人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独特和重要作用。

(摘编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链接】
近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2020年起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在部分高校推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选择若干所具备条件的高校,从本科生培养抓起,建立本科、硕士、博士衔接的培养模式,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2021-12-02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