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1802538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鸡肋

徐懋庸

曹操的大军屯扎在斜谷界口,已经一个多月了。

在中军帐里,曹操心乱得很。这一天的下午,又开了军事会议。部下的文武们,仍然有意见分歧,却没有提出一点新的理由。曹操左手托着前额,很少说话,最后右手一摆,叫大家散会。

军事会议散了之后,曹操的心更烦乱了。环境很静,外面除了时而传入一阵阵的刁斗之声,万籁俱寂。头还是痛,脑筋却非常兴奋。他烦躁地在帐中踱来踱去,不断地用右手叩着头皮。偶然间,他看到一个烛台上的蜡烛快要烧尽了,正在上下地挣扎跳动。他忽然于此得到启示,明白了那烦扰他的问题,正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已经同这残烛一样了。

“唉!”他长叹了一声,“能够作出‘东临碣石’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能够作出‘月明星稀’的那个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他颓然地躺到榻上去。

他回忆了一生的经历,他认为自己在五十六岁以前所做的事情,是没有一件可以后悔的。他从小是有志气的人,想做一个英雄,但并不是那种一味追求权势的英雄,他有治国安民的理想。虽然在战争中多次遭遇生命的危险,但有“投死为国”的决心,整个的生活充满了生气……然而,随着事业的成功,权势日益扩大,事情就起了变化。

他又想起当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爱啊!他们不论文武,也大抵不是单纯追求权势的人,都有治国安民的大志,想得出于国计民生有效有利的主意,他们能够开诚布公,对自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建议,有批评。但是,现在围绕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来,他想杀尽这些人。

“阿瞒,”曹操对着烛光下的影子自呼小名道,“你本是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他悲哀忿怒得想不下去了,倏地从榻上跳了起来。他觉得在帐中待不下去了,想出去走走,吸些清凉的夜气,以清醒自己的头脑。于是拿起一把钢斧,披上一件罩袍,连侍卫也不带,走出帐去。

全军已经休息了,大营昏暗静肃,但夏侯惇的帐中,却亮着灯光,许多人影在晃动,似乎很忙乱。他就走了进去。

“啊,大王……”夏侯惇惊异地叫道。“元让,你们在干什么?”“在收拾行装哪!”

“为什么收拾行装?”曹操诧异地问。

“大王不是传令准备退兵了吗?”夏侯惇也诧异地问。“谁说的?”曹操带着怒意了。

“禀大王,”夏侯惇惶恐地说,“傍晚我请示口令的时候,大王不是说了‘鸡肋’两个字么?我回来传达下去,杨主簿听了,来对我说,‘鸡肋’是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的东西。他说大王传下此令,早晚必要退兵,所以叫我预做准备。我就把要紧的东西先收拾一下……”

“胡说!”曹操勃然变色道,“又是杨修那小子造谣生事吗?可恶!通知他明天来见我。”

他紧握着钢斧,大踏步走回自己帐中去了。

杨修进了大帐,意外地看到高级文武官员都已齐集在那里,他原来以为是魏王要同他单独谈话的。魏王尚未升帐,杨修向大家施了礼,大家只冷冷地答了礼,他便坐下。他感到情况有点严重。但是他自恃家世的高贵,才华的优越并且一向蒙魏王的赏识,而这次的过失也不算太大,只要随机应变,总可以滑得过去的。因此,他故作镇静,而且还做出微露骄傲的样子,他知道魏王是更不喜欢那种没有骨气的怯懦者的。

魏王升帐了。大家参拜已毕,肃然归座。杨修抬眼去望曹操,恰好曹操炯炯的目光直逼着他。

“杨修,你为什么说要退兵了?”

“根据大王的口令。”

“我的什么口令?”

“夏侯将军昨晚传达大王的口令是‘鸡肋’。臣以为,鸡肋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东西,用兵的人发生了这样的心理,可知是要退却了。”

“呵呵。”曹操冷笑了一声,“你倒是一个猜谜的老手,又在猜谜了。”

“臣知罪了。在大王还没有下退兵的明令的时候,我就劝夏侯将军做退兵的准备,这是我的错误。可是,大王的意思,臣想是猜得不错的。”

“嘿!众位,你们看他多么自以为是!”曹操对着大家说,“以人心之复杂,谁敢说能够窥尽别人的底蕴呢?”他又对着杨修,“这回你却猜错了!”

“啊大王……”

“这‘鸡肋’,我是指你和你一类的人的。”

“大王……”杨修委屈地叫了一声。

“你自以为了不起,很聪明,又仗着是杨家的儿子,袁氏的外甥,目空一切。可是你,究竟有什么真才实学?你唯一的本领,不是只会猜谜么?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本领?你想出过一条治国安民的良策没有?”

“唉……”杨修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现在的人们,大抵自恃聪明,但目的只在升官发财。方法呢,只凭心意,去猜测别人的心意,不顾世间的实情。只在你我的心意中间用功夫,怎么办得了事?哪里会有出路!”在座的文武,似乎都受了这一番话的打击,脸色一红,哑口无言。

杨修见曹操泛论到大家,便知机似的连忙说:“大王明谕,实开茅塞。臣彻底认识错误了。臣承认对于大王,实在不过是鸡肋,今后要努力学习,提高认识,不再弄那猜谜式的玩意儿了。”

“不!”曹操厉声说,“你还不是鸡肋,比鸡肋都不如。你是一条毒虫!”“大王……”杨修失色了。

“这样的人,是容不得的。我容忍他已经太久了,希望他改悔,总是不改,这回竟对军国大事都捣起乱来了。”他用目光扫射了全场一遍,问道,“对于他,众官有什么意见?”

“杨修罪重如山,大王明断。”全场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

曹操对瘫痪着的杨修注视了一下,沉吟了一会,然后把右手一挥,喝令刀斧手把杨修推出斩首,将首级挂于辕门之外。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修的“自作聪明”来自对曹操心理性格的熟悉,也因为他有一贯以来的优越感。
B.曹操年纪已大,精力不足,在军事会议上迟迟不能做出决断,这让他产生挫败感。
C.曹操本来就希望杀掉身边不成器的下属,因而杨修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机缘巧合。
D.由于杨修向来恃才傲物,与群臣关系冷淡,所以在关键时刻也无人愿意替他说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曹操的今昔对比、夏侯惇和杨修的对比等,夏侯惇的直率衬托出了杨修的工于心计。
B.小说节奏有张有弛,前半段较为舒缓,后半段则通过曹操和杨修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明显加快了节奏,扣人心弦。
C.小说整体语言明快晓达,又在几处借用、化用曹操相关的古诗文,这种文白夹杂符合人物身份经历,并不显突兀。
D.小说以曹操斜谷屯兵的史实为依托展开想象,既与时代背景相连,又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逻辑,因而具有艺术真实。
3.小说以“鸡肋”为题,具有丰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杨修之死”的叙述主要侧重于回顾杨修以往引发曹操疑忌的几件事,而本文则把大量的笔墨放在了曹操巡营前的心理描写,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长夜(节选)

胡炎

父亲从ICU转入呼吸科普通病房,就像去鬼门关转了一遭,有惊无险地回来了,林涛禁不住再次落泪。

夜色降临,陪护的家属们见缝插针,把简易床搭得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林涛坐在椅子上,两肘支着床沿,看着父亲头顶上方缓缓滴落的药液。他不知道今晚的输液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但他愿意就这么一直输下去,看那些小小的液滴跳起生命的舞蹈。

房间里充满了各种声音,三个老人已熟睡,包括父亲。父亲的呼噜尽管不如平时底气足,却依然雄壮,出气时偶尔还能发出悠扬的哨音。一个中年女性显然被吵得无法入眠,不时烦躁地翻着身。另一个精瘦的老汉始终坐着,嘴里自言自语。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邻床那个黑脸男人,一声接一声地咳,似乎要把肺叶咳出来。他的妻子正给他捶背,用了很大力,手下发出“咚咚”的响声。父亲显然受到了搅扰,半梦半醒着,间或抬起头,左右打量一下,又接着睡去。林涛索性用卫生纸团了两个球,塞进父亲的耳朵里。

“不好意思啊!”黑脸男人在咳嗽的间隙向他致歉。“没事。”林涛表示理解。

黑脸男人苦笑道:“我这是自作自受。一辈子没别的爱好,就爱喝两口,没想到被一口酒呛了肺,瞎!”话音未落,又咳了起来。

他的妻子许是憋久了,终于忍不住发了火:“钱没挣几个,都让你扔进了医院。接着喝呀,喝死拉倒!”她气呼呼地躺下,任由自己男人没完没了地咳下去。

林涛递给黑脸男人一个讪笑,转脸看着父亲枕边的监测仪。他看不懂那些变化的曲线,但他知道那些跳动的数字代表什么:绿色的是心率,蓝色的是血氧饱和度,黄色的是呼吸频率,白色的是血压。此时,监测仪“嘀嘀”的鸣叫和父亲的鼾声,对林涛来说,不啻为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父亲的腿在往上蜷,身子也扭动起来。林涛知道父亲要小便,他把接尿器拿过去,用一只手帮父亲。从小到大,这还是他头一次接触父亲的私密部位。父亲尿得很多,足足持续了一分多钟。

已是凌晨,林涛困极了。在ICU时,虽然神经紧绷,倒不必如此操劳,但在这里,什么事都得亲力亲为。他伏在父亲脚边打盹儿,可又不敢睡过去。恍惚中,他闻到了一种怪怪的味道。仔细嗅嗅,竟是烟味。这倒怪了,病房里哪来的烟味?他抬起头四下张望,六个病人中五个都睡着了,唯独那个坐在床上的精瘦老汉在偷偷抽烟。林涛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这还有点儿公德吗?一屋子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都在接受他的二次伤害。林涛真想过去揍他,但终究克制住了,只是冲到护士台,说:“有人抽烟!”

“什么?”满脸倦意的护士似乎不大相信。“有人抽烟!”林涛大声重复了一遍。

护士蹙蹙眉,快步走进病房,不容分说夺了那个精瘦老汉的烟:“干什么你!”所有人都在她尖厉的嗓音中醒来,大伙儿同仇敌忾,一起声讨这个害人害己的老人。

“家属呢?怎么也不管管!”护士厉声问。

老汉的儿子正猫在墙角熟睡,疲惫至极的样子,眼泡也肿着。他终于从大梦里爬起来,张口就是一句“他妈的”,倒让大伙儿愣住了。

“他妈的,你作死呀!”

谁也没想到,神色黯然的老汉突然抬起两只手,左右开弓扇起自己耳光。他一边扇,一边咳嗽,后来开始哭哭笑笑。没人能够制止他,护士无奈,离开了。老汉的儿子对大伙儿说:“叫他扇,神经病!”说完,他倒头继续呼呼大睡。约莫过了半个小时,老汉终于筋疲力尽,怪笑了一声,倒在床上,片刻便发出了雷鸣般的鼾声。

这一夜,林涛无眠。他发觉自己的愤懑正一点点散去,代之而起的竟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他看到那个老汉的儿子悄悄起身为老汉掖了掖被角,还有黑脸男人的妻子,在丈夫骤起的咳嗽声中抬起头,观察着……林涛想,不管怎样,在那些枯萎的生命前,他们和自己一样,陪伴着、守护着,也许有点儿麻木、有点儿怨怼,但他们始终和生命的长夜同在。是的,此刻,在这个病房里,每个人都是长夜里的同行者,也是灵魂的慰藉者。

听着药液滴落的声响,看着病房里的一切,林涛感到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把那些下降的生命从幽暗的深渊里往上拉,一下,又一下,顽强地持续着……

文本二:

如果我们保持对生命的敬畏,那一定离灵魂不远。从本质上说,正是缘于敬畏生命,我们才会关注人的喜怒哀乐,关注人的遭际和命运。而当我们的目光探寻到生命的底部,我们或许就会隐隐看到灵魂的模样。

我曾经写过多年的小小说,近两年主要精力转向中、短篇小说创作。但小小说我还会写,不仅出于与其难以割舍的情结,更在于我对这个篇幅短小的文体越来越充满敬畏,就像敬畏生命、敬畏灵魂。如果我的灵魂没有受到强烈的触动,我宁愿不写。在我看来,任何轻举轻放的文字,甚或连篇累牍的技术性编造,都是对小小说的亵渎与不尊。

(节选自胡炎《生命的底部是灵魂》)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黑脸男人的老婆“气呼呼地躺下,任由自己男人没完没了地咳下去”,表达了对自己丈夫的怨恨,与后文她“在丈夫骤起的咳嗽声中抬起头,观察着”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她有醒悟和反思。
B.林涛自父亲入院起便亲力亲为照顾父亲,从“父亲的腿在往上蜷,身子也扭动起来”,便知道父亲要小便,说明对父亲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
C.老汉的儿子从疲惫至极的熟睡中被吵醒,大骂自己的父亲“作死”,任由父亲自扇耳光,“倒头继续呼呼大睡”,看似无情,实则真实地展现了久病陪护的艰难。
D.护士的嗓音尖厉,不容分说夺了那个精瘦老汉的烟,可见护士对于这份夜班工作心生抱怨,最后没能够制止老汉自扇耳光便无奈离开了,还体现她工作无能。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老人已经熟睡,而写“精瘦的老汉始终坐着,嘴里自言自语”,为后文写他凌晨偷偷起来抽烟埋下伏笔。这些普通人所承受的精神或心理的痛苦,在不经意之间传达出来。
B.林涛“愿意就这么一直输下去,看那些小小的液滴跳起生命的舞蹈”,使用比喻手法,把输液的液滴滴落比作舞蹈,也符合林涛在父亲转入普通病房后的心情。
C.病房环境混乱嘈杂,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渐次登场,对这些小人物的塑造采用了极凝练的笔法,只取其神,不画其形。
D.小说结尾部分林涛的“感动”来得突然而意外,使文章前后产生巨大的反转效应,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式的结尾。
3.文本一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老汉怎样的心理?是如何表现的?
4.文本二开头提到“如果我们保持对生命的敬畏,那一定离灵魂不远”,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5-30更新 | 11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吊庄动员会

西海固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十年九旱,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左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倍,自然条件恶劣,是“人行百里不见水”的死亡地带,清左宗棠称其为“苦瘠甲天下”之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大约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组织西海固地区的贫困农民,分批迁移到宁夏北部的易灌溉但尚处于未开垦状态的荒滩区,再造一个“塞上江南”。由于当地农民把农忙时节在庄稼地附近挖的洞、搭的窝棚等临时住所叫“吊庄”,所以这个异地搬迁的扶贫项目,被称为“吊庄移民工程”。

镜头聚焦的村子叫涌泉村。这一天,得宝他们四个少年对顿顿吃洋芋的日子不满,逃离涌泉村,在路上被马得福抓了回来。水花逃婚与命运抗争失败,只能认命回到村里,正赶上苦水村来抢人。事情桩桩件件闹心得很,县上干部决定开村民大会,动员吊庄移民。

…….

第二天上午,村委会院子里,一张条桌摆在院中间。

张树成和马喊水坐在桌边,得福趴在桌前,摊开会议记录本,准备记录。村民们席地而坐,围成了一圈,李大有、五蹲、拴闷、杨三、立仓等人也分坐在人群里。

马喊水冲村民咳了一嗓子说:“今天我这个代理村主任要办正事,都把耳朵竖起来听着。下面先由县上的张主任讲话。鼓掌!”

人群里稀拉拉有几声掌声。

张树成也不见怪,翻开他的本子,看着讲了起来:“涌泉村的父老乡亲,我先把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是咱们海吉县吊庄移民办公室的张树成,今天来给大家开这个会,就是要……”

突然李运胜出现在会场。众人纷纷起身打招呼让座。

马喊水也起身扯着嗓子喊:“老支书!老支书!上来!你上来坐!”

[甲]张树成见状,只好先停了讲话

李运胜冲马喊水摆摆手道:“我听得见,让县上的同志接着讲!”李大有拎着他坐的小板凳走来摆好,

让父亲坐了,悄声道:“你回去吧,多大岁数了,还来这儿凑热闹。”

李运胜狠狠瞪了儿子一眼,转脸看向张树成。马喊水瞥了一眼得福,又冲张树成道:“主任,接着讲,接着讲。”

张树成接着讲道:“好,我接着讲。我也是咱海吉县的人,咱这地方有多穷多苦,我和你们一样清楚。上面为啥要让咱搞吊庄移民,就是想把咱这一块山荒坡陡、缺水没路、条件艰苦、不宜生存的村镇,优先安排吊庄搬迁。吊庄就是咱原籍的房子耕地都不变,在玉泉营那边再划块耕地和宅基地,建个新家,定居发展,生产自救。咱村里去过的都知道,那块地方东起黄河西干渠,西接沿山公路,南边是莲湖农场,北邻固宁,东西5.2公里,南北3.75公里,总土地面积29200亩,可改造用地21100亩……”

[乙]拴闷忽然起身打断道:“那都是沙石地,没钱,拿啥改造?”

杨三接话道:“干渠离地远着呢,啥时候水才能通到嘛。”

五蹲捋起袖子飘风凉话:“那里蚊子比咱这儿的苍蝇都大,咬人就像吸血,我这胳膊就是让咬得肿成这了。”

众人顿时上前围观,议论纷纷。

张树成一时无法讲下去。

得福不安地看了一眼马喊水。

马喊水却一脸平静,只听不语。

张树成提高了声音讲道:“大家静一下,静一下。这几个村民讲的情况基本属实,我也去过,我也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那边的情况,目前确实还比较艰苦。但咱县上去了好几十户了,除了咱村的七户先后跑回来了,其他人都坚持留下来了,为啥?因为他们相信,基础设施有政府出钱建,扬水站有政府出钱修,艰苦几年,等浇上黄河水了,那儿打的粮食肯定比咱这儿多得多,发展前景也肯定比咱这儿好得多。咱今天之所以开这个会,是因为咱村原来报的七户吊庄的全都跑回来了,县里为了完成市里分配的指标,要求咱村上另外再报七户,把空缺的指标给补上。情况我介绍完了,希望大家好好想想,愿意的就可以在得福那儿报名。”

村民们听完议论纷纷,李大有出了声:“张主任,你不能老揪着我们几个回来的说事嘛,也不能光说远的,以后会咋样咋样,你也得说说近的,现在去了能咋办?黄河水浇不上,这几年咋弄?吊庄了还得自己盖房,村里人砸锅卖铁,有几家能凑够盖房的钱?还有吃的、喝的咋解决?”

村民纷纷吆喝道

“就是的。”

“说得对。”

“我们去了吃啥喝啥嘛。”

张树成一时无语

得福急得又看了一眼马喊水,马喊水仍然面无表情。场面一时混乱,嘈杂声四起。李运胜猛咳了一声,缓缓站起身。众人瞬间安静下来,望向李运胜。李运胜冲张树成道:“张同志,我想听一下,那些没回来的吊庄户,他们留在那儿咋过活?”

张树成马上回答道:“是这样,那里靠近国营农场,离周围乡镇和银川市区也不远,好多吊庄户都想好了,准备去农场和附近乡镇打工,边打工赚钱,边盖房子收拾地。这方面咱县上也跟当地政府有协商,请他们多照顾咱进城打工的人员。”

李运胜:“这不就行了嘛,人有出路,还当啥逃兵呢嘛。”李运胜说着,瞥了李大有一眼。李大有不满地躲开李运胜的目光。

李运胜又冲张树成道:“张同志,我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知道我涌泉村人穷,但再穷也不能把骨气穷没了。昨晚上半夜,喊水跑来找我商量,要我和他一块带头报名,说我两家要不带头,村里就不可能完成这七户指标,就拖了全县的后腿。我还以为是多难的事情,心里还打鼓。刚听你这么一讲,能打工,能挣钱,这算啥苦嘛,有奔头就不算苦,没有奔头才是苦!其实从昨天,村里几个娃要逃出山活命,又让抓回来,我就一直在想,咱这在座的满嘴齐牙的大人,还不如几个娃娃有魄力!在咱们这儿活不好,换个地方活有啥不好的?”

众人听着,默然不语。

得福感激地望了一眼父亲。他现在明白了,肯定是昨晚马喊水偷偷去找了李运胜,安排了这一张决定胜负的底牌。

[丙]张树成正要说话,李运胜又抢先说道:“张同志,你放心,涌泉村不会拖全县的后腿。今天这个会,咱就不开咧,你先把我和喊水两户登记上,谁愿意去续着写。没人去,就在原来七户里头抓阄。当时都抢着要去,现在想耍赖?哪户敢不去的,我和喊水商量好了,今年的救济粮就给他扣了,发给愿意顶他去的人家!”

李运胜说罢,转身离去。李大有不满地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

马喊水这个时候才转过头,故意冲得福咳了一声,得福笑了,父子二人互做鬼脸。

张树成望着离去的李运胜,又看着马喊水父子互做鬼脸的样子,心里恍然。他慢慢合上工作日志,面露感动,眼圈渐渐发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说明文字,介绍了自然条件的恶劣,把当时的移民点和涌泉村两处的生活都很艰难的问题摆在了读者的面前。
B.村民开会席地围坐,其中李大有、五蹲、拴闷等人分坐各处,表现出这七个人刻意回避结伴逃出吊庄移民点的事实的心理。
C.张树成在会上介绍移民点的规模,是想接着鼓励村民要努力奋斗,现在吃一点苦值得,不能因为眼前困难再受一辈子的穷。
D.村民大多宁愿顿顿吃洋芋也不愿意开拓新家园,说明在长期封闭保守的社会环境之下,人们易短视,缺乏主动改变的意识。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也不见怪”“看着讲”表明张树成了解乡村现状,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有所准备。
B.句子②提示下文群情激愤,场面纷乱嘈杂,是上文李大有不断煽风点火所引起的爆炸性反应。
C.句子③中的“一时无语”反映移民扶贫的思想工作很难做,张树成虽有准备,但未知的难题更多。
D.句子④中“咳了一声”与前文李运胜“咳了一声”,细节相似但它们表现的人物心理大不相同。
3.文中的人物语言,“土味”十足又贴合人物、环境的特点。请选取两个例子来赏析这一艺术风格。
4.张树成的讲话在[甲][乙][丙]三处被打断了,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请逐一分析这三次“被打断”的艺术效果。
2024-04-08更新 | 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洋铁桶的故事(节选)

柯蓝

写在前面

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刚刚开始向民间文艺、向古典文学学习的时候,也正是毛主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党的方针指导下,培养下,初入陕北农村,学习通俗文学作品的时候。

《洋铁桶的故事》是一个反映在八路军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抗战的故事,它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敌人残暴、民兵打游击埋地雷,以及抗日政权和锄奸方面的许多小故事,于1944年7月在《边区群众报》上连续发表。因为当时还是一个实验,写这种通俗故事,尤其是写给边区文化低落,长期活动在农村环境的读者看,和报纸有一定篇幅的限制等等,许多地方是感到困难和需要摸索的。

第一回   洋铁桶投奔八路军   母猪河枪打乌龟头

晋东南沁源县城一带,有个无人不知的好汉,姓吴名贵,为人刚直,一贯帮助穷苦人民,地方上人都很拥护他;只是性情暴躁,说话声音粗重,因此替他取了一个小名,叫他“洋铁桶”。提起此人,他有一门绝顶本领,从小跟他老子在山上打猎,练得一手好枪。说来真是叫人敬佩,空中飞鸟,只听他的枪声,早就落地了。自从一九三八年日本鬼子打到这里,烧杀一空,眼看无法生活,他就一个人跑到外乡去了,流落了一年,听说八路军的兵马来到他们县上,成立民兵保卫地方,他便拍着胸脯说:“我是沁源人,我为什么不回去打日本!”第二天他就回来奔到八路军要求当兵;八路军看他是一名好汉,枪法高强,就给了他一支好枪,还要他当了民兵小队的小队长,跟着八路军在沁源一带打仗,打得日本鬼子坐卧不安。

这一天,刚吃过早饭,八路军和洋铁桶的民兵都上了山头,正准备去打新墙的碉堡,忽然一个老百姓从后面跑来,满头大汗,大声喊道:“喂!你们走哪里去呀?”只见那人抢上一步打了个招呼说:“快快救救我们吧!鬼子兵出城来抢粮食了,上午在中庄,后晌就到马家沟。人都说快叫八路军来,收拾他们……”八路军的队长连忙说:“对,派我们的洋铁桶民兵小队去,另外派我们的宋排长去指挥。”站在旁边的洋铁桶听了,大喊了一声:“报告!”他说:“队长!你们都去打新墙碉堡吧,咱们这几个月跟随你们打日本,大小战场也上过不少呀,这回让我们单独去打吧,保险捉几个活的回来。”下面的民兵们也嚷着说:“让我们去,让我们去打一回美美的。”小队长看见大家都这么要求,就说: “好吧,由洋铁桶指挥,你们都听他的话呀。”洋铁桶听了,高兴得把腰上皮带一勒,转过头来便吩咐弟兄们拾掇枪弹,赶快到三岔口去埋伏,鬼子来了听命令才打枪。大家一听精神百倍,像一阵大风,直奔三岔口去了。三岔口是从中庄到马家沟的大路,有一条四丈宽的小河,叫母猪河,河水不深,来往行人都踩水过河,洋铁桶的民兵就都埋伏在这河的对面山腰等着。一直等到快正午时分,太阳像一盆火似的顶在头上,又渴又饿,大家等了这么久不见敌人来,以为不来了,连洋铁桶也以为抢粮的敌人折回去了,有的就抱着枪打起瞌睡来。正在这时候,洋铁桶听见有人叫马嘶的声音,连忙睁大眼睛一看,嗨,三十多个鬼子带着八个骡子都到了母猪河边,天气好热,牲口喝水,人也喝水,不喝水的也想洗个脸凉爽凉爽,真是闹成一团。好个机会,洋铁桶也来不及下命令了,把枪一端,只听见叭的一声,把一个挂指挥刀的鬼子军官打翻了;弟兄们猛地听见了洋铁桶的枪声,一时振作,二十几条枪也全开火,一排子弹过去,打得鬼子无头无脑,一下就死了好几个。等到洋铁桶他们第二次开枪瞄准,哎嗨,河里一个鬼子也不见,只剩五个骡子竖着耳朵在乱跳乱奔,人到哪里去了呀?全给打死了?大家正在猜摸不定,把枪放下停了一阵,才见河面上突然露出一个头来,气的洋铁桶叭的一枪,骂着说:“躲得好,你给我一辈子躲在河里。”枪一响,吓得那个鬼子脑袋早就缩回去了,真像是乌龟脑袋。这样河面上一会儿露出来个脑袋,一会儿又不见了,民兵们看了哈哈大笑。有次一个鬼子刚露出一点头,眼睛还没睁开咧,洋铁桶一枪就把他半个脑袋削掉了。这一场恶战,打得鬼子只恨他爹娘没有给他生下一个划水的鸭子脚,只能爬在河水里,憋住气受罪,支不住了想露出头换口气咧,民兵瞄准了又是一枪,打得鬼子就没有逃走一个,打的打死,淹的淹死,只剩下两三个活的还在水里爬着。洋铁桶笑嘻嘻地喊着说:“快呀!快下河里去捉活王八呀!”大家真是兴高采烈,心想这回总算替沁源人民报了一次血海深仇,都奔下山去捉活的。刚下得山来,只听见洋铁桶叫了一声不好,大路上卷起一阵灰尘还不见人,早就有雨一般的子弹飞过来了。

第二回   入地洞全村撤退   钻土坑死里逃生

(有删改)

文本二:

解放区长篇小说中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新英雄传奇的出现。“五四”以后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中,写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封建时期曾经产生过广泛影响的英雄故事,如三国、水浒、杨家将等,这个传统暂时没有人去继承。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发展这一传统的土壤。因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特点是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而这武装斗争又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在敌后农村中,武工队神出鬼没地活动在游击区和敌占区,配合正规部队保卫根据地,并创造了大量可歌可泣、惊险奇特的斗争事迹。因为故事带有鲜明的传奇色彩,便使得正在注意继承民族传统的作家,很自然地把这特殊形式的斗争生活与英雄传奇的传统联系了起来。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在前面”是柯蓝的自序,相当于“前记”“叙”,主要说明整本书的创作背景、故事内容、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
B.“洋铁桶大喊一声‘报告’”,声如洪钟,符合其革命身份与性格特征,也显示出他急于接受战斗任务的迫切心情。
C.接受命令时的“精神百倍”,作战时的“哈哈大笑”“笑嘻嘻”,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彰显了必胜的信念。
D.语气助词“嗨”“哎嗨”“咧”,保留了说话的痕迹;“像一阵大风”“太阳像一盆火似的”“雨一般的子弹”,比喻通俗易懂。
2.关于第一回首段介绍“洋铁桶”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基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交代故事背景、人物来历,人物形象善恶分明,褒贬态度一目了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B.“洋铁桶”是个具有侠义精神的神枪手,小名“洋铁桶”意味着他的性格像洋铁桶那样一撞即响,为后文情节展开张本。
C.外敌入侵的环境、家破人亡的惨状、漂流异乡的经历,养成了他为人刚直、性情暴躁、嫉恶如仇的性格。
D.“洋铁桶”典型化性格的塑造,突显了“新英雄传奇”倾向,其意在于激励民众,为抗日救亡服务。
3.为突显“新英雄”形象,作者是如何叙写战斗场面的,请结合文中画横线部分简要分析。
4.在新的斗争形势下,解放区长篇小说开创了新局面,注意继承民族传统的作家,很自然地把斗争生活与英雄传奇的传统联系起来。柯蓝一方面“向民间文艺、向古典文学学习”, 另一方面,他又“感到困难和需要摸索”,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3-06-02更新 | 1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