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5 题号:1834742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足以妻子               蓄:供养
B.明君民之产               制:限制
C.百亩之田,勿其时     夺:耽误
D.乐岁终身苦                  乐岁:丰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民从之也轻               ②鸡、豚、狗、彘
③然后从刑之                    ④然后驱之善
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相同
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不同
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不同
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相同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在文章的这个部分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张,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
B.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C.为了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D.孟子的这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善于论辩、富有气势的特点。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选自《孟子·尽心下》,有删改)

材料二: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材料三:

赵简子上羊肠之阪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阪,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谓死而又死,君既已闻为人臣而侮其主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简子曰:善。乃罢群臣不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选自《新序·杂事一》,有删改)

1.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赵简子A上羊肠之阪B群臣C皆D偏袒E推车F而虎会独担戟G行歌H不推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即年成、收成的意思。与《庖丁解牛》中“良庖岁更刀”的“岁”意思不同。
B.“使者不说”与“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用法相同。
C.哀,意思为同情、怜悯,与《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的“哀”意思相同。
D.“则社稷危”与“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危”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百姓最重要,国君最轻,所以成为君主需要取得百姓的支持;得到天子赏识便做诸侯,得到诸侯赏识便做大夫,诸侯危害国家就改立。
B.赵威后未开启使书,就先向使者询问齐国的收成、百姓以及君主的情况。齐使不满赵威后不先问王,而问岁与民。赵威后告诉他无岁与民就无国君。
C.对钟离子、叶阳子、婴儿子三位能够帮助齐王治理国家的贤能大臣,赵威后故意以“无恙乎”发问齐使,弦外之音是对齐王昏庸无道的指责。
D.赵简子提出“为人臣侮其主”,虎会以“为人君而侮其臣”针锋相对,让赵简子感悟到“君侮其臣”对国家的危害,故而改变了态度、做法。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2)乃罢群臣不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5.赵威后的首问和虎会之说体现了怎样的政治思想?请简要说明。
2024-02-17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梁襄王:梁惠王之子。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发生战乱
B.寡人之民不                  加:更
C.就之而不见所               畏:敬畏
D.天下莫不                      与:归顺,随从
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移其粟河内                           吾对曰:“定一。”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就之不见所畏焉
C.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无如寡人用心者
D.沛下雨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面对梁惠王的“民不加多”的困惑,孟子并没有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做法,而是“欲擒故纵”,引他上套,向他说明“移粟移民”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没有本质的区别。
B.【乙】文梁襄王的问话不如他父亲梁惠王能提出一些面临的矛盾,他步步追问的都属于治国的常识性问题,孟子也就以严密的逻辑联系,以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使之启蒙益智。
C.古代有人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所选择的两文中,孟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使得说理深刻生动。
D.两篇文章都彰显了孟子“治民之产,推行教化”的民本思想以及反对暴虐反对战争的仁政思想。
4.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荀子劝学》节选)

2019-10-26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乙)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齐,长子死;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①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②一:全,都。洒:洗刷。③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遗憾、不满意
B.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C.如之何则可                           如之何:对此怎么办
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忠信       悌:敬爱长辈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          东败于齐,长子死
B.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地方百里可以王
C.斧斤时入山林                 使不得耕耨养其父母
D.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东败于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非我也,兵也。
D.南辱于楚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在孟子与魏国梁惠王的对话之中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认为统治者应该宽厚待民,争取民心。
B.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甲文在阐述“王道”时,层层铺叙,为梁惠王展现出“王道”的美好前景。
C.乙文中孟子认为小国要壮大,得民心,就需要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不要干扰老百姓的耕作时间。
D.两文都指出了梁惠王“不王”的原因,甲文指出是梁惠王“罪岁”,乙文则认为是梁惠王“夺民时”“陷溺其民”。
2019-07-12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