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简明、连贯 > 情境补写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1866498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继“社交恐惧症”“热度排斥症”之后,一种新型“病症”——“文字讨好症”冲上了热搜,:有人认为“这是刚需”,有人认为“被戳中了”,还有人感觉“被冒犯到了”。

所谓“文字讨好症”,指的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习惯性地添加一些语气词或者特定符号对语言进行“软萌化”,以达到讨好的目的。比如“好的”会说成“好嘞”“好哒”“好滴”等;“收到”说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哟”等。某网站曾以“语言通货膨胀”来形容这一现象,但该词并没有流行起来。

文字讨好,“症”从何来?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社交的主要阵地之一。     ②      ,却阻隔了情绪的传达。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失,可爱的语气词和表情包成为了传达我们情感的工具。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③     ,而是为了避免歧义和误会。与其因词不达意引发矛盾,花更多时间解释,不如多打几个字或加上各种辅助修饰,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实意思——这是许多“文字讨好症患者”的心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语言通货膨胀”和“文字讨好症”是针对同一现象的两种不同的命名,为什么后者成为了信息时代的网络“热词”?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产1度电要消耗多少资源?要弄明白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1度电。众所周知,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1度电又称为1千瓦时的电,即一个功率为1千瓦的用电器连续满负荷工作1个小时消耗的能量就是1千瓦时,也就是1度电。

虽然1度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但是。1度电足够让家用LED灯工作20—70小时,让家用电风扇连续吹20个小时左右。另外,从热量的角度来看,1度电对应的能量约等于860千卡。

从生产方面看,发出1度电需要消耗多少资源呢?目前主流发电方式主要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等。以现行火力发电耗煤标准为例,生产1度电需要燃烧200—400克标准煤……总之,每1度电都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我们在享受电气时代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日常使用的每1度电。正是这不起眼却又无比重要的1度电,支撑起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随手熄灭的1盏灯,可能正是点亮我们未来的一束光。

1.下列句子中的“有”和文中加点处的“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向阳河有一丈多深,十丈来宽,它自北向南缓缓流去。
B.小王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红与黑》等中外名著。
C.新冠病毒疫情有变化:致病性逐渐减弱而传染性增强。
D.中共中央直属工作部门、办事机构有中共中央办公厅等。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3-06-07更新 | 7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 ,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领略精神的高贵,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

先秦诸子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他们认为将个人发展与社会结合,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 。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 ,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先秦诸子的幸福观意义重大,常引发人们讨论。
B.幸福观对先秦诸子的重要程度,如同水对鱼儿一样。
C.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D.幸福观对我们而言,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2022-09-05更新 | 40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夏日傍晚微感闷热,我步出宾馆,独自走向黑石礁。海声,哗哗复哗哗,好似在(     )着什么?更有螺号的呜咽,从远处隐约传来。海,十分辽阔地展现出她全部的金色光芒,像鳞片,闪闪烁烁地推向天际。这座古老而新颖的水城,一下子摁亮无数个灯盏,使天空布满了橙红色。无疑,这是一座梦幻般的城市。它所(     )的人间故事,一网又一网地撒向大海。

目及处,夕阳真是无限唯美。怪不得有人,。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立在暮色中,一动不动。我想斯时,无尽的浪花,已尽收于他的一望里了。渔火几点,也已在他苍老的眸子里燃烧,虽然朦胧了一些,但也算清晰可辨。这时,我听见他长咳了几声。他的咳声,在夜风中扩散得很远。后来听说,他是来自南方的一位年迈诗翁。我是远远地(     )着他的,他那一头苍苍白发,具有风云特有的(     )。白发缭乱着,像草原上的一丛白草,在随风飘逸,像一首婉约诗。

时隔三十余年,又有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北戴河的望海亭里,也来凭栏远眺。海声依旧,渔火依旧,帆影亦依旧,朦胧在水波里。当一股湿湿的海风,掠过耳际时,我猛然想起,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② 。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所感。所不同的是,对身后的夕阳,我没有了那种淡淡的感伤。既不惧怕独自凭栏,也不惧怕身后站着夕阳。这或许是岁月之钙,将这一身老骨强化了的缘故吧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倾诉     编写     注视     韵律
B.诉说     编写     凝视     韵致
C.倾诉     编织     凝视     韵致
D.诉说     编织     注视     韵律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0-04-23更新 | 2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