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8 题号:18976406

书何易于

【唐】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铲去。吏争曰:今铲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上请货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予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选自《唐文粹》有删节)

【注】①榷管:对盐铁等物实行专管专卖。②矧:何况,况且。③传符:用作凭证的东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B.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C.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D.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舟上下”的“引”指拉的意思,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含义不同。
B.明府,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唐以后多用以专称县令。此处指何易于的长官。
C.上下考指吏部考核官吏划分等级,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
D.“传符外一无所与”的“与”指《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的“与”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何易于体察百姓,不媚权贵。刺史乘船出游,何易于不役使百姓而亲自拉船,表达了对刺史的不满。
B.何易于心系百姓,不顾生死,为了不增加百姓的赋税负担,他冒着违抗诏令而获罪的风险烧掉茶树。
C.何易于一心为民,不求名利。不追求赋税、劳役、捉盗等方面的考核成绩,因此过路的高官也无法为他美言。
D.何易于爱护百姓,不滥施刑。每遇到有争执打官司的百姓,他都亲自过问,罪小的说服,罪大的杖责而不下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2)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5.孙樵写《书何易于》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杂记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溯江纪源

徐霞客

①余邑正当大江入海之冲,邑以江名,亦以江之势至此而大且尽也。生长其地者,望洋击楫,知其大不知其远;溯流穷源,知其远者,亦以为发源      而已。

②余按其发源,江自昆仑之南,流经石门关,始东折而入丽江,为金沙江,又北曲与岷山之江合。岷江经成都至叙州,不及千里,金沙江经丽江、云南、乌蒙至叙,共二千余里。江源从无问津,故仅宗其近,其实岷之入江,为支流。既不悉其孰远孰近,第见《禹贡》“岷山导江”之文,遂以江源归之,而不知导江自岷山,而江源不出于岷山,岷流入江,而未始为江源。

不第此也,岷流之南,又有大渡河,西自吐蕃,经黎、雅与岷江合,在金沙江西北,其源亦长于岷而不及金沙,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不第此也,宋儒谓中国三大龙,而南龙之脉自岷山,濒大江南岸而下。此亦不审大渡、金沙之界断其中也。不第此也,并不审是南龙盘曲去江之南且三千里,而谓南龙濒江乎?不第此也,不审龙脉,所以不辨江源。南龙磅礴半宇内,而其脉亦发于昆仑,与金沙江相持南下。龙远江亦远,脉长源亦长。不第此也,南龙自五岭东趋、南散,正脉北度,回龙西结金陵,余脉东趋余邑。是余邑不特为大江尽处,亦南龙尽处也。龙与江同发于昆仑,同尽于余邑。

(有删改)

【注】①徐霞客:江阴(文中“江邑”)人。明代地理学家、探险家、文学家,夙好远游,欲讨江源,崇祯丙子秋,辞家出流沙外,至庚辰秋归。计程十万,计日四年。②龙:龙脉,因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中国风水学将山脉喻为龙。

1.根据文意,可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A.昆仑B.岷山C.金沙江D.黄河
2.根据第②段内容,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A.长江发源地的发现是他亲自考察的结果。
B.真正了解河流长短远近才能推算其源头。
C.根据《禹贡》区分出长江支流和干流。
D.不能仅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典籍记载。
3.第③段连用五个“不第此也”,赏析其妙处。
4.经科考队考证,长江源头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的沱沱河。与本文作者的结论不符,这是否会影响本文的价值?对此加以评析。
2024-02-18更新 | 1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节选自《逍遥游》)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飞                      怒:奋起的样子。B.其翼若天之云          垂:垂下。
C.怪者也                    志:记载。D.而后乃今             培:凭。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B.《谐》之言曰
C.鹏之徙于南冥也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以夸张的语言描写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奋飞时气势壮阔。
B.文中写“野马”“尘埃”要依赖生物的气息吹动,从反面论证鲲鹏的逍遥自在。
C.作者用负载大舟有待深水、漂浮草芥需要杯水来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依凭。
D.作者以奇特的想象使文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引用《齐谐》使论述可信。
2022-04-18更新 | 1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正襟坐 危:端正
B.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萦绕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之上 渚:江边
D.侣鱼虾而麋鹿 友:友好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指农历小月十六日,大月十七日;“七月既望”意思是“七月过了望日”,就是农历七月十七日。
B.“明月之诗”“窈窕之章”出自《诗经·陈风·月出》,其中有“舒窈纠兮”之句。
C.文中的“蜉蝣”和《逍遥游》中的“朝菌”“蟪蛄”均意指人生短暂。
D.中国古代赋体常用主客之间相互问答、最终抑客而扬主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问答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
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和积极进取的一面。
D.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2019-02-02更新 | 1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