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外国文学 > 日本 > 川端康成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6 题号:1902098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竹叶舟   

[日]川端康成

秋子把水桶放在蜀葵旁,从梅树下的一棵矮竹上摘了几片叶子,做了几只竹叶舟,让它们在水桶里漂浮。

船,你喜欢吗?

小男孩出神地盯着水桶看。他抬起头看看秋子,咧着嘴微笑着。

秋子给你做了多好玩的船,小男孩的妈妈说:因为你是好孩子。如果你听话,秋子就和你一起玩。

秋子之所以要跑到屋外的小院子里来,是因为感到小男孩的妈妈想同她的爸爸单独聊聊。这个孩子很淘气,就把他领了出来,他是她未婚夫最小的一个弟弟。

他搅着叶子。它们在打仗呢!他高兴得跟什么似的。

她把洗净的和服拧干,晾了起来。

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她的未婚夫还没有回来。

打!小男孩一边使劲地搅着水,一边喊:狠狠地打!

你把身体全搞湿了。

要不然它们不动呀!确实,他把手一拿出来,竹叶就静止不动了。

把竹叶放到河里去,那样就不会停了。

小男孩把桶里的竹叶捞了起来,秋子把水浇到蜀葵上,然后把水桶拿回厨房。

她站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把竹叶一片一片地扔进河里。

小男孩乐得直拍手:我的打赢了!你看,你看!

他沿着河边,跟在竹叶后面跑。

秋子把最后的几片竹叶扔到河里,跟在小男孩的后面跑。

她费力地跑着,因为她的左脚有毛病。

她孩提时,得过小儿麻痹症,左脚跟着不了地。这左脚狭小、柔软,脚面弯得拱了起来,她既不能跳绳,也不能走稍远一点的路,她放弃婚嫁的希望,却意外地订婚了。毅力可以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卖力地锻炼,希望使左脚跟能着地走路。脚跟很快地起了泡。但她坚持着。不久,便失败了。她放弃了锻炼,打泡后的伤疤仍留在左脚跟上,就像烂冻疮似的。

这男孩是她未婚夫的弟弟,所以这是她第一次用脚跟走那么多的路。

面前是一条小溪,上面浮动着杂草。两三竹叶被勾住了。

小男孩就在她面前约一步的地方看着竹叶,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她走过来,更没有留神她走路的姿势。

小男孩脖颈上的深凹处使她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她很想把孩子抱在怀里。

小男孩的妈妈走了出来,对她说了声再见便挽着孩子走了。

再见!小男孩平静地说。

不是她的未婚夫死了,就是婚约被取消了。

大概是战争时的阴郁气氛才使他想同一个跛得厉害的姑娘订婚的。

她没有进屋去,而是走到隔壁看人家造房子。这房子大概是郡里最大的一间,大家都站在那里看。战时,建筑中断,野草丛生;现在一下子都改观了,门口还有两棵苍劲的松树。

在秋子看来,这是一种坚固结实的房屋,但是,却有许多窗户,走廊好像全部包在玻璃里。

大家猜测着搬进去住的会是什么样的人,但谁也无法确切地知道。

(有删改)

【注】19504月,川端康成赴广岛、长崎参观了原子弹爆炸的遗迹,写下了《竹叶舟》。

文本二:

陈季卿是唐代江南人,到长安考进士,十年没有返家。一天,他去青龙寺寻访僧人,不遇,便在殿阁中等候,有一老翁也坐在此处等候僧人。陈季卿注意到墙壁上有地图,他找到通向江南的路线,说:如果能从此路回家,考不中也没有关系。老翁说:这有什么难的?于是摘下台阶前的一片竹叶,放在图中的渭水上,对陈李卿说:你凝视此处,就会如愿以偿。陈季卿目不转睛,忽见渭水波涛汹涌,托来一只大船,他恍恍惚惚登上,船速极快,一旬后到家,家人欣喜万分。

竹叶舟的出处)

陈季卿科考落第,于终南山青龙寺遇见仙人吕洞宾。吕劝其出家,陈功名心未泯,尘缘未了,坚持不肯。吕用一片竹叶化为一只小船,送思亲心切的陈归去。陈在睡梦中乘船回到家中,与家人相见后即刻赴京赶考,途中小船被风浪掀翻,陈落水后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他发现吕留下的荆篮和诗句,诗中讲出了自己在梦中的经历,于是知吕为异人,急忙赶去,拜求度脱。吕将陈分别引见于另外七仙后,与其同赴蟠桃仙宴。从此,陈季卿以悟道者形象走入了中国古典文学。

(元杂剧《陈季卿悟道竹叶舟》剧情简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女主人公名为秋子,秋即秋天,作者将人物与自然风光充分结合,奠定了文章悲伤、落寞的基调。
B.小说开头虽然是秋子陪未婚夫的弟弟玩耍的温馨场景,但“她的未婚夫还没有回来”一句揭示了秋子内心的沉重与忐忑。
C.陪小男孩玩耍时,秋子首次用脚后跟走了很远的路,是因为小男孩是未婚夫的弟弟,这从侧面表现了秋子对爱情的渴望。
D.小说并未正面描写战争,却在秋子和小男孩身上体现了战争对民众的影响,如秋子有了婚约又失去,又如小男孩嘴里的“打仗”“打”等字眼。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竹叶舟”为题,一方面“竹叶舟”是小男孩手中的玩具,是小说的线索;另一方面,结合文本二来看,“竹叶舟”在川端康成笔下又具有象征意义。
B.小说起笔写秋子摘竹叶做竹叶舟,收笔写秋子看别人造房子,均显突兀,这是在刻意设置悬念,使小说笼罩着一层悬疑色彩。
C.小说在表达上用语简洁,平淡克制,但仔细品味,读者仍能读出其中蕴含着的深沉浓烈的感情。
D.《竹叶舟》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场景中描写了秋子、小男孩、未婚夫的妈妈等几个人物,情节简单,体现了小小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文体特点。
3.小说如何叙写秋子的婚事?请简要分析。
4.不少研究者认为川端康成的小说《竹叶舟》源于中国“竹叶舟”的故事,且中日“竹叶舟”故事中主人公的思想倾向基本相同。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简要阐述理由。
【知识点】 川端康成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本)川端康成

他拉着双眼已盲的妻子的手,为了看一座出租的房子,在一处斜坡上,往上走着。

那是什么声音?

竹林子的风声啊。

是啦,我好久不曾走出家里一步,几乎都已忘了竹叶的声音呢。现在的那个家,去往二楼的楼梯梯阶,分得好细啊。刚搬过来的时候,我的脚步很难配合,吃了不少苦头。这个楼梯,如今才刚刚习惯了,你却说又要去看新房子了。对于眼盲的人,住惯了的老房子可就像自己的身体一样,每一个部分,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所以就觉得格外亲切,就像对自己的身体的感觉一样。眼睛不瞎的人觉得死板没趣的房子,眼盲的人却可以和它水乳交融呢。想想看,今后可又有好阵子经常和新家的柱子撞个满怀,或是给门槛绊了脚什么的,是不是?他放了妻子的手,打开了涂白漆的木门扉。

哟,像是树木的枝叶繁茂的幽暗的院子似的。以后,冬天可就冷了。

是一座墙壁和窗子都显得阴沉沉的洋楼啊。看样子,住的是德国人了,这里还留着一个‘里德曼’的铭牌呢。

然而一推开房子的大门,他却像是受到眩眼的亮光似的,侧转了上身。

真不错。明亮得很。如果院子里是夜晚的话,这里头可就是白昼了。黄色和朱红色的粗条纹相间的壁纸,看起来好不热闹,有点像是节庆日里那种红白相间的帷幕。深红的窗帘,明亮得像是彩色电灯一般。

有躺椅、有暖炉、有茶桌和椅子。衣橱、装饰灯——家具可说一应俱全了。你过来看看……他说着,急切地,像是要把妻子推倒似的,把她推到躺椅处让她坐下来。妻子就像一个笨拙的溜冰者一般,双手在空中慌乱挥摆着,在弹簧的反弹下摇荡着身子。

喂,连钢琴也都有呢。让他拉着手,坐在暖炉旁边的一架小钢琴前面去的她,就像在碰触什么怕人的东西似的,把琴键敲打了一下。

啊!还会响呢。她于是弹起一支孩童歌来。这可能是她眼睛还看得见的少女时候学会而且依然记得的歌吧。他走进摆着好大办公桌的书斋里一看,紧邻着书斋的,竟是寝室。里头是一张双人床。床垫也一样用红白条纹的粗布料张成的。一坐到那上头去,柔软而且具有弹性。妻子的钢琴渐渐地响出了快活的喜悦来。然而他也听见,是盲者的悲哀,偶或按错了琴键,她便小孩般地笑了起来。

喂,你不来看看好大的一张床吗?你说有多么不可思议——妻子在新来乍到,不知前后高低的屋子里,竟能像明眼的少女一般,稳健迈步走到寝室里来。两个人并肩坐到床边上去,彼此手搭着背,一面还像装有弹簧的玩偶一般,好乐好美地跃动弹跳了起来。妻子低声吹起口哨来,都已忘了时间了。

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不知道。

到底是什么地方嘛?

反正不是你家就是了。

这样的地方如果到处都有,那该有多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夫妻俩往山坡上走时,妻子分辨不出竹林子的风声,又对旧房子眷恋不已,说明她是一个喜静守旧的人。
B.小说中丈夫带着眼盲妻子频频换房租房,看房子时急切粗鲁,甚至把她推倒在躺椅上,说明丈夫粗俗、缺乏教养。
C.小说中妻子吹起口哨、忘记时间的细节十分传神,结尾借人物之口说出“反正不是你家”,从遐想中回到现实,很有张力。
D.小说语言冷峻、客观,许多情节虽然是一笔带过,却能将人物点染得有血有肉,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水准。
2.优秀的小说有一个好题目,本文以“家”为题,这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眼盲妻子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2021-01-13更新 | 10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久违的人

川端康成

今天又遇见了久违的人哪。”

最近父亲从学校回到家里,总是对女儿这样说。他多次重复谈及当天遇见的“久违的人”的事,大概隔三五天就谈一次。

父亲是一所私立学校的语文老师,退休后,在别处任讲师之职。两个月前,儿子结婚,另立了门户,他就和女儿两人过日子。今年儿子三十三岁,算是晚婚了。女儿也已二十六岁。父亲和第一任妻子只共同生活了四年就分手了,没有孩子。第二任妻子生了两个孩子,女儿六岁时,也分手了。此后父亲一直过着独身的生活。家中的女管家在父亲家待了很长时间,亲戚建议父亲索性娶她为妻,可是儿子和女儿都不接受。由于这个缘故,女管家待不下去,走了。

儿女还年幼时,父亲疼爱儿子甚于女儿。儿子像女性,父亲的身边琐事,他照顾得比女儿还体贴入微。从学生时代起,他就爱美,擦自己的鞋的时候,总是连父亲的鞋也一起擦,熨自己的西装的时候,也总是连父亲的西装一起熨。从领带到内衣裤,凡是父亲身上的穿戴,一切都由儿子来选购。儿子还干炊事的活计。儿子在厨房里准备晚餐的时候,父亲就对女儿说:你也去帮帮忙吧。

“是他自己喜欢干的,去妨碍他,他还不高兴呢。”女儿沉着地回答说,“哥哥像个女人,还不是爸爸的责任吗?”

“他从小总爱模仿妈妈啊。”

“也许是哥哥深深体会到没有母亲的痛苦,所以想要像母亲那样侍候父亲吧。我可不愿意这样做。”

儿子结婚另立门户之后,老父深感寂寞,有时对女儿嫌恶比好感多。曾经发生过这样一桩事情:有一天,父亲不知系什么领带好,他拿出了三四条领带,系了又换,换了又系,女儿一言不发地凝望着。父亲从学校回到家里,他的姿影比先前明显地憔悴了,骤然变老了。

今天又遇见了久违的人哪。”

父亲念叨这句话,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那女子是我在乡村小学时代的同班同学。说是女子,其实如今已是老太婆了。不过,比起我来,她远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因为她本来是个倔强的女子啊。她有两件事给我留下了印象。从前,我们乡村小学生都很粗野,有时在放学回家途中,拽住女同学的头发嬉闹。男生把女生一个个地绊倒,然后抓住她们的辫子拽着走。最先哭出声的一组就算输,忍受最长时间的一组就算赢。这女生直到最后都没有哭,五六个男生中,我得了第一。因为我一边拽一边望着她的脸,心想,她不哭吗?她吊着眼梢,连眼也无法眨一眨,可她还是强忍住了。她那副刚毅严厉的脸,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数十年过去了。据父亲说,他在东京街头上又遇见了这女子。她已是一家保险公司董事的夫人,当然也有儿孙。父亲说,是对方先向他打招呼的。

其次,父亲遇见的“久违的人”,就是他上大学预科时的一家当铺的小伙计。父亲在学校寄宿,那时的宿舍是很自由的,放假回乡省亲的时候,他将棉被典当了,回广岛途中,大概在京都或是什么地方下车玩了一天。因为手里弄到一笔学杂费,回到宿舍以后,他就将典当的东西赎回来了。

“就是这小伙计经常替我将棉被搬去又搬回来。听说,现在他在芝地区开了一爿当铺。真令人怀念啊。”

从学校回来,父亲还告诉女儿说,在马路上,他遇见了第一次结婚时的媒人夫妻。据媒人说,他的前妻再婚了,因为劳累过度十年前已经作古。

“夫妇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暂,前妻的死,我全然不知道。”父亲说。

后来,父亲接二连三地在街上偶然遇见从前很有缘分、如今已经疏远的人。每次相遇他都告诉了女儿。诸如大学的同学啦,提任教师后第一次教过的学生啦,昔日房东的女儿,还有后妻的亲友啦,从前学尺八的师兄弟啦,登山伙伴的姐姐啦,村子里的熟人啦,等等。但是,父亲谈遇见这些人的话渐渐变得简单了。女儿不由得开始生起疑团来。

“今天又遇见了久违的人哪。”

父亲照例这样说道。他脱下西装之前,将兜里的香烟、手绢先掏出来。他只是提及邂逅了旧日的朋友,却没有说这些朋友的详细情况。女儿拾起手绢,手绢里飘落了一片红彤彤的大枫叶。

“啊,太美了!是点缀在菜碟里的吧?跟那位朋友共进晚餐了,是吗?”女儿说。

“不。起风了,学校的枫叶四处飘零。这枫叶飘落在我的头上。只是这么一片飘落到我的头上。”父亲真的屡屡遇见了“久违的人”吗?女儿很想证实一下。她知道父亲的下班时间,于是早早就躲藏在学校附近车站的隐蔽处等候。父亲急匆匆地来到了车站。他用右手轻轻打了个手势。女儿看见了父亲邂逅的女人,胸口像被捅了一样,原来她就是自己的母亲。她不禁呆若木鸡。

女儿思忖:难道父亲所说的遇见的“久违的人”是谎言,其实是自己的母亲?父亲为什么要瞒着女儿呢?难道是为了如今已再婚、有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的母亲吗?父亲从什么时候起、为什么要与母亲相见呢?

下次,女儿自己也打算去见母亲。她一连三天来到车站。母亲没有来。第四天,父亲看见一个进站的美貌的中年妇女,就停住了脚步,歪了歪脑袋,但最后还是走了过去,同她搭起话来。那妇人露出了诧异的神色,似乎在说:我想不起来了。父亲是认错人了吗?女儿真想跑到父亲的身边去。可是,她一想到父亲遇见的“久违的人”不也都是看错人了吧,就有点惧怕了。那个女人——女儿的母亲也是认错人了吧?!她的心头涌上了这样的疑念。

(选自川端康成《藤花与草莓》)

1.文中父亲怀念女同学、小伙计、媒人夫妻的段落,在叙述上有什么特色?
2.文章反复出现的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父亲把枫叶珍藏起来,并带回了家。这一情节安排得颇具妙处,试赏析。
4.为什么女儿“一想到父亲遇见的‘久违的人’不也都是看错人了吧,就有点惧怕了”?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1-03-13更新 | 2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红梅

川端康成

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父亲说:这颗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桠开始绽开的。自从你嫁过来以后,也没有改变过。

我没有这种感觉。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

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过梅花。

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

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继续感慨了。

不觉间,话题转到新年的糕点上来。

父亲说他正月初二,在风月堂买了点心回来。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

瞧你,我不是让车子在明治糕点公司那儿等了一会儿,又坐这部车子绕去风月堂吗?我的确在这两家铺子买糕点了嘛。

你的确在明治糕点公司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来以后,就不曾见你在风月堂买过什么东西。

言过其实了吧。

当然,我从来没尝过嘛。

别装糊涂了,过年你不也吃过了吗?我的确买回来了嘛。

唉,真讨厌。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吗?

咦?难道是我……

女儿在厨房了准备午餐,父母的争论全听见了。她是了解真情的。 但她无意开口,只顾微笑地站在锅台边上

的确带回来了吗?母亲好不容易只对父亲在风月堂买过东西这一点,准备予以承认似的,可她又说:不过,我没有看见过呀。

我是拿回来了嘛……会不会忘在了车厢里?

父亲的记忆也发生了动摇。

怎么会呢……要是忘在车厢里,司机一定会送来的。他绝不会悄悄拿走,是公司的车子嘛。

这也是啊。

女儿忐忑不安。

母亲似乎全然忘却了,这够奇怪的。父亲被母亲这么一说,似乎也渐渐失去了信心,这就更加奇怪了。

正月初二那天,父亲乘车兜风,是去过风月堂买了许多糕点回来的。母亲也品尝过了。

沉默持续了一阵子,母亲骤然想起来似的,直截了当地说哦,哦!是糯米面小饼!你是买过糯米面小饼。

对嘛!

有绿豆馅点心,铜锣形馅点心,还有许多糕点,真叫人不好办呐。

对嘛。我是买回来了嘛。

不过,那种粗点心是在风月堂买的?那种东西。

是啊。

哦,对了,对了。的确,我把它给谁了。用纸包好,是给人家了……啊,是给谁了呢?

对啊,是给人家了。

父亲如释重负,接着他又说:是不是送给了房枝呢?

啊,对,是送给了房枝。对,我还说让孩子看见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是啊,是房枝?

唉,确实是那样。是送给房枝了。

父母的对话暂告一段落。他们感到彼此的谈话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满足。

然而,这与事实也不尽相符。点心并非送给原来的女佣房枝,而是送给了邻居的男孩子。

女儿正在等待着:母亲会不会又像方才那样想起点心到底给谁了呢?饭厅里鸦雀无声,只传来了铁壶的响声。

女儿端上做好的午饭,摆放在被炉板上。

好了,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父亲说。

听见了。

你妈糊里糊涂,真让人头疼。而且还越来越固执了。好了,平时帮着你妈记着点,好吗?

究竟谁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风月堂话题,我认输了。不过……

关于房枝的事,女儿欲言又止

这是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父亲患轻度脑溢血症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

打那以后,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桠先开花。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


(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家庭氛围的特点。
(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女儿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文中“红梅”先后两次出现,有哪些作用。
(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角度独特,描写了令人厌烦的生活场景,与生编硬造的“工业品”小说不同。对读者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B.本文语言质朴,短短千余字,浓缩了一个家庭的生活,人物塑造以心理为主,通过对话展现鲜明的人物性格。
C.从艺术手法上看,开头就有景物描写,结尾点名是女儿的在回忆和追念,手法新颖,别具匠心。
D.小说通过描写一个的家庭日常生活,告诉我们岁月使青春红颜变得白发苍苍,美好的生活点滴也逐渐被遗忘。
E.女儿知道内情,最后也没有告诉母亲,在作者笔下水到渠成,没有刻意渲染,但读者还是感觉到了傲雪红梅一样的浓浓深情。
2023-03-01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