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庄子(约前369-前2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7 题号:1920467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技至此乎   盖:大概
C.大卻,导大窾   批:劈、击
D.謋然已解,如土   委:卸落、散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意思是名为“丁”的厨师,“庖”是职业,“丁”是名字。先秦古书常将职业放在人名前。
B.“文惠君”为谥号。“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给予的称号。
C.《桑林》,传说中商汤时代的乐曲名;《经首》相传为尧时乐曲《咸池》中的一章。
D.肯綮,“肯”指筋骨结合处;“綮”指附在骨上的肉。现在以“肯綮”比喻要害或关键之处。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文章善用对比来说理,如将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后、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进行对比。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宗师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庄子•大宗师》,有删改)

1.[改编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B.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C.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D.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师”的“宗”为“万物之宗”的“宗”,即万物的主宰。“师”是天地万物所效法的对象。
B.有所待,有所依凭。庄子认为人们的认识和了解都离不开认识、了解的对象。
C.狐不偕为尧时贤人,尧让天下于他而不受,投河而死。务光为舜时人,汤要让帝位给他,他不接受,负石沉水而死。
D.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死兄弟相让。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而谏,武王不从,遂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最后饿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用浪漫、神妙的笔法向我们直接阐述了真人的特征。庄子的“真”强调的是追求精神上的相对自由。
B.真人的表现从内在德行的角度来说,不以众欺寡,不居功自傲,不思虑图谋,不为过懊悔,不为赢得意。
C.真人不在乎生死,无拘无束地面对自然中的一切,从内心上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容颜淡漠安闲。
D.在论述了真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后,庄子把“古之真人”概括为“天与人不相胜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2)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5.庄子进行说理时,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试结合本文举例说明。
2020-08-12更新 | 1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某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糂。十日,子路为烹,孔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褫人衣以酤酒,孔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哀公迎孔某,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子路进,请曰:“何其与陈、蔡反也?”孔某曰:“来,吾语汝。曩与汝为苟生,今与汝为苟义。”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饱,则伪行以自饰。污邪诈伪,孰大于此?

(节选自《墨子·非儒》)

材料二: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节选自《庄子·让王》)

〔注〕①糂:米粒 ②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孔子曾游于卫,卫人因憎恶他而铲除了他留下的形迹;孔子曾游于宋,在一棵大树下与门人讲学,桓魋因憎恶孔子而砍掉了那棵大树。③削然:安然的样子。④扢然:兴奋、喜悦的样子。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丘抱仁义之道A以遭B乱世之患C其何穷D之为E故内省F而不穷于道G临难H而不失其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豚,指小猪。与《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鸡豚狗彘之畜”的“豚”意义相同。
B.逐,指被驱逐。《阿房宫赋》中“函谷举”的“举”表示被攻占,两者用法相同。
C.藉,欺凌。与《谏逐客书》一文中的“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藉”意义相同。
D.干,指盾牌,是一种护身武器,与现在所说的“干戈相见”中的“干”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与弟子面对陈蔡之困不讲礼仪是为了求义,而面对鲁哀公的召见,孔子遵循礼仪是为了求生。
B.孔子辗转于多国,不被接受遭到冷遇,却弹琴吟唱,不曾中断,子路、子贡认为孔子不懂得羞耻。
C.孔子否定了子路的观点,认为这说法很奇怪,君子通达于道叫做通达,不能通达于道叫做走投无路。
D.孔子认为面对危难,自己并没有丧失德行,犹如严寒到来,霜雪降临之时,松柏仍然郁郁葱葱。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饱,则伪行以自饰。
(2)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5.材料二中,孔子用三段论的推理方式反驳了子路“如此者可谓穷矣!”的观点,请分别说出孔子推理过程中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2024-03-15更新 | 10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

庖丁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砉然向然,奏刀骋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竅,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辄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谍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C.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职业,“丁”是名字,这种取名的方法在先秦颇为普遍,如“弈秋”“轮扁”盗跖”等。
B.《桑林》,传说中商汤时代的舞乐名;《经首》相传为尧时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
C.“文惠君”为谥号。“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品德修养而给予的称号。
D.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也叫《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其后学所著,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描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的神态动作。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神态跃然纸上。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庖丁解牛》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庖丁解牛》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022-06-26更新 | 2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